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23章:黄河畔,纵论李唐

大隋第三世 第723章:黄河畔,纵论李唐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自古以来,皇帝出巡从来都是头等大事,纵然杨侗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可这次毕竟和行军作战不同,除了太皇太后、太后、后宫妃嫔、太子、皇子、公主,杨侑一家子也尽皆随行,加上宫女侍从、第一军、玄甲军、修罗卫,人数足有七万之多。另外每个女人都有很多随行物品,陈放物品的箱笼可不是一般的多。好在此行水陆并进,物品和一部人都放战船之上,倒也不至于兴师动众的用到民夫。

经过一天行军,杨侗为首的陆上队伍辗转进入河南郡陕县。

陕县北依黄河,位于渑池和桃林二县之间,全县人口不多、城池也不险峻,按照郡县等级制来划分,它不过是一个下县罢了,但并不表示陕县不重要,因为境内有文帝兴建的常平仓。

开皇年间,因为关中地狭人众,又经历数百年战乱与过度开发,关中平原早已不复当年之盛,所产之粮不足京师人口食用。于是,吃饭问题成了京师的老大难题。解决的办法是将关东和江南粮食货物运进关中。但自西向东流的渭水自古就是一条难行河道,所以早在汉武帝时期即已开关中漕渠,以补给关中漕运的不足。

隋统一北方后,汉代旧漕渠已长期淤塞而不能用,不得不用渭水漕运。但渭水多沙,流有深浅,很难继续通航。隋文帝为了解决漕运和吃饱饭这个问题,于开皇四年命宇文恺在汉代漕渠的基础上疏浚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名曰广通渠。广通渠的疏通,使沿黄河西进的漕船不用经过渭水而直达京城。但是广通渠凿通以后,黄河三门峡的砥柱、暗礁仍阻碍航道,隋文帝又下诏凿开砥柱,然后成效不大,故而在砥柱以西的陕县设常平仓。

每年丰水时节,水流漫过三门峡险滩暗礁,漕船借此契机,从兴洛仓、回洛仓运粮至常平仓;到了枯水期,三门峡险滩暗礁难渡,漕船则将常平仓之粮运至华阴广通仓,或是直抵京师太仓,从而解决了京师大兴粮食不足的问题。

开皇七年,又着手疏浚邗沟旧道,以通运漕。山阳渎南起江都扬子津,北至山阳,长约三百里,沟通了长江和淮水二河。杨广即位以后,开凿或是疏浚起了纵横天下、四通八达的运河网络,隋朝大运河动脉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可以沿着永济渠直达涿郡,向向,可以沿黄河西行,通过广通渠直抵大兴;向南,可以沿着通济渠抵达淮水,顺河东下,船只可从山阳沿邗沟抵达长江,再沿江南河抵达钱塘江。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将洛阳的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也许是继承了老杨家喜欢搞大工程的基因,杨侗不但修了大隋万里长城和很多官道,也在开凿了很多运河,连隋之文武也搞不定的三门峡砥柱也被他以火烧石、以水冷确的热胀冷缩原理弄走了,黄河三门峡河段自此以后,除了冰期,完全畅通无阻。也因此,陕县常平仓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不过杨侗也没有荒废,许多来自辽东的粮食也囤积于此,和其他仓储一样,交给掌管国家粮食积储、仓廪的太府寺负责。

较之往常的平静,今天黄昏的常平仓呈现出一派热闹气氛。

在常平仓西北,紧靠黄河南岸的一片宽约二十余里的旷野里。

扎下了一座巨大的军营,因为是在大隋地盘之地,且是行军扎营,所以行军至此隋军将士并没有立营栅,而是在营前挖浅沟、埋鹿角,每隔百步还竖起一座高高的瞭望塔,浅沟之后插上密集的拒马枪,以防突营,到了中间才是兵帐,另放置杂物、战马等物的营帐。

无数顶白色大帐按照六花阵的方式布局,以朱雀旗、玄武旗、麒麟旗、白虎旗、貔貅旗、狻猊旗六杆大旗区分,中间是黑边白底的帅旗,上书斗大‘裴’字,比帅旗高出两尺的则是一杆大隋赤色金龙旗,高高在上的金龙旗在风中招展,颇有目空一切、纵横天下的睥睨气势。

数千顶大帐整齐有序,各条通道清晰明显,各营旅帅率军巡逻,每个细节井井有条,一切都按照作战标准而设,丝毫没有因为身在自己的地盘而松懈,隋军之所以百战百胜,除了骁勇善战、强弓硬弩,也和隋军时刻保持警惕的良好风气有关。

落日下的黄河岸边,残阳似血,显出一种‘长河落日圆’的瑰丽景象。

杨侗与卫凤舞沿着黄河河堤散步,离弦箭、黑煞悠闲自得的在身后吃草,每见到主人夫妻走远,便会追到两人面前,又吃一通;更远处是水天姬、阴明月带着数百名修罗卫缓缓随行。

夫妻一路散步,来到一处河畔,但见清风浮动,波光粼粼,卫凤舞停下步子,长长伸了个懒腰,只觉身心舒畅,一脸陶醉的赞美道:“真美。”

杨侗瞧她这些举动,一颗心都变得柔软了起来。知道她闷在宫里久了,像孩子一样,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之情。

卫凤舞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她年纪其实不大,满天夕阳映着她窈窕的身影,将她不施粉黛的雪玉脸蛋,映得彷佛透明一般。似乎二十多年的岁月,没有在她身上染一丝痕迹。现在卸下皇后包袱之后,高贵和娇憨的气质交织在一起,让杨侗觉得她凛然不可侵犯,却又懵懵懂懂、不谙世事,很容易就生出保护或者侵犯的冲动。保护她那不谙世事的纯真,侵犯她那高贵出尘的高贵.....

没有得到丈夫回应,卫凤舞终于回过头来,正瞧见杨侗以特别温柔的眼神看着自己,漫天夕阳,将他英挺面容,映如天神。

“傻了啊?”卫凤舞秋波一抬,夕阳染得她双颊更红了。

杨侗笑道。“仙女下凡,不傻不行。”

卫凤舞女子情怀,心下喜欢之极,嫣然一笑:“夫君也是天神下凡。”

杨侗微微一笑,牵起了她一支如若透明般的纤纤玉手,缓步向前。

“夫君,你笑什么?”

“你高兴,我就开心。”

此时此刻,两人都觉对方特别温柔,仿佛天边夕阳、身畔流水也温柔起来。

过了一会儿,卫凤舞轻轻叹了口气:“夫君,其实我挺羡慕两位妹妹的。”

杨侗回头看了眼窃窃私语的水天姬和阴明月,转而笑问:“羡慕她们什么?”

“羡慕她们可以和夫君一起上战场啊。”卫凤舞如泄了气的皮球:“我的武艺本来挺好的,也精通兵法,祖父在世之日都为我身为女子而惋惜,可身处安逸之中,武艺大不如前了,兵法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作为名将卫玄的孙女,卫凤舞的本事还真不差,要是天下女人都像她一样,无用武之地,个个在家里相夫教子也就算了,偏偏自家就出了几个女将,她能不遗憾吗?

“难道你也想当将军?”杨侗明白妻子的遗憾。

卫凤舞没好气的白了丈夫一眼,沮丧的说道:“以前是一个王妃把我绑住,后来又是一双儿女把我绑住,现在又加上皇后的头衔。这天下有过皇后将军吗?”

“有啊。”

“谁?”

“妇好啊!她不但是商朝王后,还是古代第一个女将军,领兵百战百胜,她率军西出,斩白首两万余。她抓来的好多白狄俘虏都被当成殉葬品使用。”

卫凤舞眼睛一亮,心中便有了想法,讪笑道:“要是有仗打,我也要跟你一起去。”

“想到大隋‘妇好’”

“让你看出来了。”卫凤舞不好意思的说道。

杨侗翻了个白眼,“都说到这步田地了,我看不出来才有鬼了。”

卫凤舞揽着丈夫的手臂,撒娇道:“那你答不答应?”

“问题是你敢不敢砍人?”杨侗笑道:“能不能长途奔袭、吃不吃得苦。”

“怎么没有?我砍人的时候,你还在洛阳当越王呢。”卫凤舞得意洋洋的说道:“大业八年,祖父担任代理右御卫大将军,率军由增地道出发,与众将在鸭渌水西面会合,当时各路兵马出师不利,唯独祖父一军全部返回,我那时候就当祖父亲兵营一名队正,砍了好些个高句丽奴子。也是那一次大战结束以后,我第一次见到皇祖父,然后就稀里糊涂的当了你的王妃。”

杨侗大感惊讶,大老婆的这番彪悍经历,他还真不知道,笑着说道:“你要是和我上战场,孩子们和宫廷咋办?”

“孩子都那么大了,没有问题,而且无垢、秀宁、清华、月仙也可以照顾他们。宫廷里的事情请皇祖母、母后代劳好了。”

杨侗也不知道这次有没有军事行动,就算有,水天姬和阴明月、杨沁芳肯定也去,多一个卫凤舞也不要紧,便笑道:“要是真有军事行军,你又能说服大家,那你去好了。”

卫凤舞大喜道:“不许反悔。”

“我是皇帝,怎么可能失信于人?”

“天下之间,最不讲信用的就是皇帝了。”

杨侗无语道:“我的作战方式和你祖父不同,讲究快准狠,随我行军很苦,你真要想上战场,这些天就参与修罗卫的训练,加强体力、骑术、箭术方面的锻炼……不过你也看过修罗卫的训练很苦……”

“我不怕吃苦。”卫凤舞说完,又不放心的说道:“但你晚上不许骚扰我…我怕你故意把我肚子搞大…”

“我可不是文帝,在朝堂中受了气,回家还得装孙子,心里麻卖批,脸上还得笑嘻嘻……”杨侗抚额长叹,不屑道:“我又不缺少女人,想让我搞大肚子的女人多的是,不缺你卫小舞一个。”

“你去搞好了,我无所谓。记得通知一声,我们姐妹好为皇帝陛下呐喊助威。”卫凤舞下巴一抬,彪悍之风展露无疑。

“……”杨侗完败。

女人污起来,真没男人啥事了。

卫凤舞偎在杨侗的肩膀上,笑靥如花道:“总算赢你一回了。”

杨侗哭笑不得。

两人珍惜这份难得的独处,怎奈好景总是难以长久,身后忽然传来隆隆马蹄声。

见是杜如晦、魏征、凌敬远远地放慢马速,纵身下马,朝这边走来,杨侗无奈的看向卫凤舞:“事情上门了。”

“国事为重,我去找两位妹妹观景。”卫凤舞理解一笑,径自快步离开。

“微臣参见圣上。”三人近前行礼。

“不必多礼,发生何事了?”杨侗询问道。

“启禀圣上,襄阳潇洒馆、黑冰台同时发来急件,内容一样。”凌敬将一封书信交给杨侗。

杨侗展开书信一看,一行行小字跃然纸上,双眼不禁露出了震惊之色。

禅位??

李渊竟然要禅位给李建成?是嫌李唐天下乱得不够彻底吗?

李世民遵唐自立,李元吉野心勃勃,也只有李渊这个皇帝能够震慑这对兄弟,皇帝要是换成李建成,小小的李唐很有可能上演三国争霸,李建成竟然还同意了。

活该。

杨侗摇了摇头,问道:“你们怎么想的?”

“圣上,微臣以为李渊是不得不尔,打算由明转暗,从而把李建成推出,竖立新君权威。”魏征说道。

杨侗仔细一想,恍然道:“李渊真是用心良苦啊。他的年纪摆在那里,内忧外患的艰难国势和繁重政务一点点吞食他的寿元;他怕自己死了以后,李建成镇不住李世民、李元吉,为了伪唐国祚可以存续下去,所以他禅位于太子,在生生之年,为李建成保驾护航。看来伪唐局势现在越来越乱了,连这个贪权如命的老家伙也不得不通过禅让的方式,保证皇权平衡过渡。”

“圣上言之极是,但是微臣认为还有另一层深意。”魏征说道。

杨侗看向魏征:“说说看。”

“圣上。”魏征拱手道:“李渊因关陇贵族得以立唐,便勾结一体,借关陇贵族之力打压益州、荆州本地豪强,尤其是失去关中以后;关陇贵族对李渊百倍不满,为了安抚关陇贵族,李渊是处处纵容,而这些人也因此对益州豪强强势打压、残酷血洗,使益州与李渊为首的关陇贵族结下生死大仇,如今随着他接连大败,连关陇贵族也反了,李渊的的威望荡然无存,再也压制不住这些地头蛇了。这些地头蛇在益州的势力根深蒂固,李渊或许可以压得住,但李建成不行,所以李渊要在有生之年,将李建成培养成一名令人诚服的合格君王。威慑李世民和益州豪强。”

“就算李渊不败,也压制不了益州豪强。”对于魏征所言,杨侗不太赞同:“李渊和关陇贵族交好的时候,关陇贵族想把在关中失去的,在益州找回来,当他们看中某块良田的时候,让私军扮作土匪,于晚上灭其族,到了第二天,再利用权利之便,将之纳入自己的名下,大家都是有眼睛的,如何不知是关陇贵族所为?只不过是慑其淫威,不敢反抗罢了。”

“但是李渊也知道单靠关陇贵族不足以抵抗大隋,希望拉益州豪强入伙,才能得到充足的兵源,同时也是为引一支全部的军事力量平衡关陇贵族,不过另外一方面,他和关陇贵族在益州的手段太狠、太毒,所以不放心益州豪强,而且东征的兵一多益州兵,但朝堂之上,没有一个高官是益州人,做事如此不公,谁会真心臣服于李渊?更何况伪唐离死不远,谁愿意当伪唐的陪葬品?”

“李渊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关陇贵族是他的核心之力,后来却利用关东士族、南方士族平衡,这从他任命的政事堂七相即可看出。裴寂、刘文静是元老也就罢了,可是凭空夺走关陇贵族胜利果实的陈叔达和萧瑀算什么?实际上,从那时候开始,关陇贵族就与李渊渐行渐远了。如今又想用益州豪族制衡关东士族、南方士族。但伪唐国势如此,谁都有下贼船之心,大家怎么可能甘心情愿为李渊所用?”

听到这里,魏征说道:“要是没有我大隋这个外敌,臣以为群臣慑于李渊之威,不敢造次才对。”

“那也未必。”杨侗淡淡说道:“由于关陇贵族祸害之故,益州豪强对李渊不满已久,他们现在怕李渊,不代表以后不敢,他们只是缺少一个类似于代表关陇贵族利益、反我大隋的李渊,一旦此人出现,益州豪强就会集中在此人麾下。”

魏征问道:“圣上认为是李世民还是李元吉?”

“李世民野心勃勃,已有自成一家之兆,可他走的毕竟是歪门邪道,得不到许多人支持,唯一的办法便是拉拢地方势力。而李元吉这条毒蛇,寄生在李渊之下,实力极弱,目前他不敢也不会有什么动作的。不信的话,你等着看便是。”杨侗很是自信的说道。

“圣上认为李渊会放权给李建成吗?”这时,杜如晦问道。

“肯定不会啊。”杨侗摇了摇头道:“唐军阵亡将士家眷闹事,李渊这才不得不下《罪己诏》、禅位,这是受制于势,并非是甘心情愿退位,他一定死抓权力,继续在背后作威作福,脏活苦活由李建成来做,恶名也由李建成来扛。”

杜如晦笑道:“微臣也是这么认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