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大隋第三世 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御书房中,李世民的离开并没有影响到李渊的决定,他开口道:“关陇贵族这次叛乱,在我意料之内,不过也有一些事情出乎意料,比如说参与叛乱的关陇贵族,远远超出了朕的想象。”李渊苦涩一笑:“这些人是朕最核心的力量,可如今,一个个都背叛了朕,你们说,朕该怎么办?”

李渊见下首的李元吉欲言又止,便问道:“元吉,你想说什么?”

李元吉躬身道:“关陇贵族多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谁对他们有利就会投靠谁,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会如此,毫无忠心可言,但是他们敛财手段极为惊人,经过数十年和各种手段,积累下了巨大财富,据儿臣在蜀郡查到的消息称,早在关中之战爆发前,他们就把很多财富转移入蜀。如果这些财富不能为我大唐所用,也必然被杨侗夺走。与其成全他人,不如一概拿来充实国库。儿臣的意思是让武川卫替父皇完成此事,儿臣保证不会落下一个铜板。”

他即将入蜀强夺各个关陇贵族门阀的财富,但他知道关陇贵族在襄阳的财富也不和少,因此向李渊推荐起了武川司,只要武川司出手,齐王府不可能没好处。

然而不等李元吉说完,陈叔达便咳嗽了一声,李渊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问道:“陈相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谈不上高见,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与齐王殿下稍微有点出入。”陈叔达拱手道。

“哪方面?”

“圣上,关陇贵族这次叛乱,只是其中一大部分,但是像窦氏、豆卢氏和长孙氏等族始终站在圣上这边,如果一杆子打翻,不仅是这些忠心耿耿的家族不公,还会导致忠臣心寒。微臣觉得应该区分清楚,免得发生亲者痛仇者快之事。”陈叔达说道。

李渊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太子之前就提过这个问题,朕觉得不错,就由太子说一说。要是方案有不妥之处,大家一一补充。”

众人这才知道李建成早就已经有了方案,而且还说动了天子,于是都沉默了下来。

“我要说的内容,主要是土地改革。”李建成说道:“即是关陇贵族按照爵位来保留土地,余者全部收归朝廷所有,然后均分给百姓,奖励有功将士。”

众人原以为李建成会温和一点,谁想到他却更狠更绝,窦氏、豆卢氏、长孙氏捐出的九成土地还不能满足他的胃口,竟然要剥夺他们所有的土地,在这关键时刻,估计是谁也不敢反对,否则便被划入独孤派,毕竟关陇贵族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真是顺藤摸瓜的清算,一家都逃不掉。

李渊不紧不慢的说道:“朕也认为土地问题是我大唐一个巨大的毒瘤,由于关陇贵族大量占据土地,使我大唐几乎没有多少自耕农,没有自耕农就没有税赋来源,致使朝廷财力一直紧张,甚至连官员俸禄都发不起。要是土地皆为国有,哪会出现这些问题?”

“另外,杨侗之所以令军民归心,一步步壮大;根源就是他施行均田制;朕早就想施行均田制了,可苦于没有土地。要是我们这次把关陇贵族的土地都统统收归朝廷,不仅使自耕农增加,保证朝廷赋税收入,而将士们也有了归属和守护的目标,这样会彻底改变唐军士气低落、战力不振的局面。”

李渊这话使众人恍然大悟,貌似是太子提的方案,实际是皇帝蓄谋已久的主张,不过让太子背锅罢了。

“圣上,微臣完全赞成太子殿下之良策。事实上,微臣也有类似的想法。”裴寂不等众人发言,便抢先说道:“我大唐王朝是一个新兴的王朝,以推翻暴隋为第一要务,理应打破一切陈腐的旧有秩序。官位、爵位须由圣上圣上册封,土地同样也该由圣上一一分配。而不能说隋朝对某个人的赏赐,到了本朝就不能动,这既不合道理、也不合礼制,所以太子提出的土地改革,微臣认为合情合理。即便有些大臣拥有超过爵位和职位的土地,那也是有功于大唐的将臣,须由圣上亲自赐予。”

众人皆骂裴寂无耻,每次都是这样,有事他先缩,抢功跑第一。

大家不至于像裴寂这么没节操,过了好一会儿,刘文静才说道:“圣上,微臣深知士兵们对朝廷奖励的渴望,然而朝廷赏赐逐层下拨之后,真正到士兵的奖励十不足一,所以士兵误以为哪怕打赢了,那也是将军的功劳,久而之久,便形成有功则抢、危险则跑的共识,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和隋军相比?要是用土地奖赏有功将士,各级将领无法从中克扣贪污,士兵自然就拿到完整的赏赐了。微臣也相信这个制度能够扭转我军士兵被动挨打的局面,希望圣上尽快实施。”

李渊听得龙心大悦,看着陈叔达,问道:“陈相还何什么补充之处?”

陈叔达知道除了北镇军之处,关陇贵族的私军尽归朝廷所有,关陇贵族多为案上鱼肉,任朝廷宰割,没收土地之事无人能够反驳,便说道:“微臣没有异议,不过微臣建议圣上和窦氏、豆卢氏、长孙氏等族家主谈谈,毕竟涉及到这忠臣良将的利益,要是朝廷不分敌我的一网打尽,恐怕会影响到朝廷稳定。”

李渊点头道:“除了土地以外,朕不会动这几家的商铺和商队。朕之前已经和窦相国、豆卢相国谈过此事,他们表示全力支持朝廷改革,陈相国不必多虑。”

刘文静一直默不作声的冷眼旁观,听到李渊这番冠冕堂皇的话,心下冷笑不已。

关陇贵族已经处于人人喊打的地步,窦氏、豆卢氏和长孙氏等族反对就是死,怎么敢不支持?但是这种刀子下的支持终究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关键是人家自发自愿的捐全部私军、九成土地和无数财富了,你居然还要苦苦相逼、咄咄逼人,这就很过分、很让人反感了。要是真这么来搞,窦氏等族不心寒才奇怪了。

“刘相国,你有何看法?”这时,李渊笑问道。

刘文静连忙躬身施礼道:“微臣没有意见,只是参与叛乱的人数、家族众多,牵涉甚广,微臣认为由军方、武川司和朝廷三方共通办案,不但更全面、进展更快,还能让大唐百姓心服口服,称赞圣上和朝廷做事公平公正公道。”

心中大畅的李渊想了一想:“军方…嗯,军方就算了,军方主要任务是平定北镇军的叛乱,撤出汉水防线、收编各家私军…就由武川司和朝廷参与吧。齐王即将入蜀,武川司由韩志全权代表,陈相国代表朝廷参与土地清查、均分田地等事项。”

刘文静大感失望,他知道清算事宜少不了李渊最倚重的武川司,这才先一步提出军方、武川司和朝廷共同审理,之所以将军方纳入,是希望军方压制武川司,如今圣上却不让军方参与,只让武川司和朝廷出面,朝廷哪能压制得了武川司啊?这没事也会搞出事情来。

同样感到失望的陈叔达道:“淮安王可以代表军方出面,不一定要晋王参与。”

李渊笑着说道:“齐王和淮安王前去益州清理关陇贵族势力,之后,齐王主管益州军事,淮安主益州主管政务,为迁都作好事前准备,一些军中大将要保障朝廷安稳入蜀,朕实在没有合适的人手。”

“这么说,淮安王是代表朝廷了?”陈叔达问道。

“正是。”见到刘文静和陈叔达沉默不语,李渊又说道:“现在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朕打算兵分两路,齐王和淮安王负责益州,陈相国和韩志负责襄阳,这样既免去陈相国长途跋涉之苦,又能节省大量时间,同时,还能就近为朕出谋划策,此乃三全之策,陈相国以为如何?”

“微臣遵从圣上安排。”陈叔达心下异常苦涩,他知道经过关陇贵族的叛乱之后,李渊已经不再相信李氏皇族之外的任何臣子了,名义上说兵分两路,实际上是因为关陇贵族的财富大多数在益州,李渊想通过李元吉和李神通之手,牢牢的把益州军政和财富掌在手,所谓的‘三全之策’不过是冠冕堂皇之言罢了。

李渊很满意陈叔达的表态,不过他也知道陈叔达并不赞成自己的决定,难免有一些歉疚,笑着说道:“陈相国多次说东宫左侍率李君羡有名将之才,劝朕加在重用,朕再三考虑,决定听从陈相国的劝谏,晋升李君羡为左卫将军,率领一万名新军驻守巴东郡,保证入蜀通道的畅通。”

李渊这看似向太子派妥协态度,不但没有让李建成和刘文静、陈叔达激动,反而更让他们三人感到十分心寒。因为李君羡和一万新军本来是东宫的军事力量,可如今却成了朝廷的军队,要是平时调动也就罢了,可偏偏在这个利益分配的关键时候,这不是对李君羡的信任,而是让他脱离东宫麾下,从而让李建成成为无兵无将的局面。也就是说,在关陇贵族利益分配上,太子派一分利益都没得到,反而赔了老本。

“儿臣代李君羡多谢父皇。”父皇对自己的猜忌一直就存在,李建成倒是习以为常了,神色之间倒是显得十分淡然。

“皇儿要为大唐多多推荐国之贤才。”

李渊点了点头,给予李建成一个肯定无比的目光,他没有说什么话,但意图夺取东宫人才的意思也很明显。

“儿臣明白的。”

“皇儿是科举的推动者,而科举关系到我大唐根基和霸业,此事非皇儿亲自负责不可。”李渊面带笑容开口。

“父皇放心,儿臣决不会出差错。”李建成低下头颅,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那一有神目光饱含悲怆泪光。

都说患难见真情,这话果真是一点不假。通过此事,刘文静和陈叔达算是看透了李渊虚伪凉薄的秉性,也看透了他对皇权的眷恋不舍,国难当头之际,李渊连距离皇位最近的长子都怀疑,都不能容忍了,下一步,恐怕是要对太子派的核心成员李孝恭下手了吧?

经过此事,刘文静和陈叔达失望至极,见到皇帝再无其他吩咐,众人纷纷告辞。

刘文静、陈叔达注视着大步离开的李建成,发现这位坚强的太子殿下仿佛苍老了十岁,给人一种极其苍凉的感觉。

陈叔达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对刘文静道:“刘相,我觉得圣上伤透了太子殿下的心,太子殿下状况很不好,给人一种心如死灰的感觉,要是太子一蹶不振、百事不管,我很担心朝廷生乱。这可如何是好?”

刘文静看了眼前方步履轻快的李元吉,冷冷一笑:“这个大唐天下,只要有齐王就够了,太子、晋王都不重要。”

“隋帝赠几坛‘英雄烈’,是世所罕见的美酒,咱们一醉方休,如何?”

“刘某爱酒如命,我真就不客气了。”

“走,走,走。不醉不归。”

相对于灰心丧气、心如死灰的太子一派,作为最大利益获得者的李元吉春风得意,兴奋得恨不能几欲出声狂吼,前些天父皇给了他一万五千名士兵,还允许他自己去窦琮麾下挑选,父皇如今又把抄查关陇贵族大权交给自己,此之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

他知道今天这一切,完全是得益于韩志,正因为韩志劝他隐忍,全心全意当父皇手中的利剑,才让他步步高升,大权在手。

李元吉回到府中便把韩志请来商议,韩志见到李元吉丑脸上难以压抑的兴奋,拱手笑道:“看来卑职又要恭喜殿下了。”

“哈哈,先生快请、先生快请。”李元吉兴奋的拉着韩志走进书房,亲自为他斟上一杯茶,客客气气的说道:“一切都先生意料之中,我实在无法找到最好的词儿来表达敬佩和感激。”

“殿下乃是堂堂正正的性情中人,不像他人那般虚伪,”韩志喝了一口茶,笑道:“卑职喝到的,全是殿下浓浓的心意。”

“还是先生知我李元吉。”李元吉十分开心。

韩志放下茶盏,笑道:“殿下之所获,便是卑职之所愿,不过还请殿下将事情一一详细道来,卑职或许能够悟出一点什么。”

“就算先生不问,我也会说……”李元吉哈哈一笑,便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最后笑着说道:“咱们就先说军队上的事情吧:在我回来那天,父皇答应给我一万五千名私军,但是这些军队现在都在窦大将军手中,而我跟窦氏没什么交情,担心他不愿给我精锐之军。本想和先生对策,然而先生异常忙碌,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迟迟没有去讨要军队。”

“殿下,这军队是圣上主动给你,还是殿下讨好?”韩志微微一笑,他这些天其实是故意躲避李元吉的,若是随叫随到,如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是我出口讨要的。”李元吉见韩志脸色一变,不由得忐忑了起来:“有何不妥?”

“兵权,自古以来都是皇帝的命根子,越到国难当头,皇帝对领权大将越是猜忌。从圣上调走李君羡和一万士兵一事看出圣上在别的问题不会在意,但在兵权方面绝不含糊,那怕是儿子也不会给。殿下却向圣上讨要兵权,殿下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韩志意味深长的看着李元吉。

“这该如何是好?”李元吉大惊失色,经过韩志这么一说,他发现自己似乎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韩志见好即收的安慰道:“殿下因为与窦琮不熟的缘故,忍了这么几天,殿下给圣上的感觉是没有将兵权放在心上,这么一来,反而得到圣上信任。说来也是人算不如天算。下一回,殿下千万不要这样了,否则的话,一兵一卒也不会得到。”

“多谢先生提醒,我不会有下次了。”李元吉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虚心的问道:“先生觉得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这一万五千名将士总不能不要了吧?难道任由窦大将军给我些老弱病残?”

“窦大将军麾下之私军皆是青壮,没有老弱病残之说,。”韩志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殿下有圣命在身,窦大将军不敢不给,不过殿下要想得到精锐之军,恐怕要拿一些利益去和他交换,只要满足他的要求,他不会不答应。”

“我需要拿什么和他交换?”李元吉语气凝重的问道。

韩志说道:“窦氏捐献九成土地,然则剩下一成亦是一个惊人的数目。然而圣上决定将超出爵位和官职的土地尽收,这对窦氏而言损失极大,要是土改执行下来,窦氏能够留下百成之一成就不错了。但是殿下是清理益州庄园的主要责任人,可以借机为窦氏大开方便之门,将一些庄园改到窦氏家奴名下,实际上,还是窦氏的。这不就最好回报吗?”

李元吉欣然道:“先生言之极是,那我今晚就先去找窦相国,然后再去找豆卢相国谈谈。”

韩志摇了摇头:“依卑职之见,找窦大将军即可。只因窦氏、豆卢氏忠诚的是圣上,殿下去招揽他们的话,圣上第一个就会察觉到什么,招揽他们完全是给一刀子捅向自己的心脏。”

李元吉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发烫,他一直想拉拢一两位相国为己用,眼下是用土地来拉拢窦轨和豆卢宽的天赐良机,他不想就此错过,连忙问道:“为何不行呢?”

韩志叹息道:“殿下之所以得到圣上重用和信任,是殿下在圣上眼中,是一个没有夺嫡野心的人,对他忠心耿耿、毫无二心、值得信赖。要是窦相国或是豆卢相国向圣上告密,而以圣上现在的猜忌之心下来,殿下不会会失去一切,甚至连性命都难保。”

李元吉恍然大悟的站了起来,向韩志深深行了一礼,“若非先生提醒,我险一些就了坏大事。这么说来,连淮安王李神通也不能拉扰了?”

“正是。”韩志点头道:“李神通是圣上最信重的宗亲,与大唐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大唐好他才好,绝不希望大唐出现夺嫡之乱,所以殿下入蜀以后,要在他面前表现出无能、贪婪一面,他肯定会暗中告诉圣上,殿下才更加得到圣上信赖。千万不要过于心急,否则会害了自己。”

“我明白了。”李元吉郑重点头。

“土地改革乃是圣上视为振兴大唐的灵丹妙药,在这方面谁动谁就会死,哪怕殿下也不行。所以除了小小的和窦大将军交换之外,千万不能在这方面动手脚。”遇到李元吉这样的人,韩志也挺无奈的,只能一步步的教导:“殿下这次前去益州查抄关陇贵族财产,圣上名义上是说适可而止,但是从圣上目前对关陇贵族痛下杀心来看,这所谓的‘适可而止’明显是暗示殿下要心狠手辣了,还有就是益州的地方豪强,殿下也可以借机铲除,免得他们像关陇贵族一样成为大唐另外一个内忧。不过所有一切,都要处理干净,千万不能有不利圣上名声的流言蜚语传出。这是殿下进一步获得圣上宠信的大好时机,千万不能有妇人之仁。”

李元吉恶狠狠的说道:“我会的,先生尽管放心好了,还有要交待的事情吗?”

韩志点头道:“殿下在完成圣上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取各个家族的几十个美女享用,私吞一些名贵珠宝,万万不能私自私军,一副兵甲也不能截留。”

李元吉笑道:“先生是要我自污吗?”

“正是如此。”韩志点头道:“圣上视益州为根基,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殿下,所以要让圣上知道,殿下只对美女和奇珍感兴趣,对兵权、皇权没有一点野心,殿下一定要这么做。”

“我会一律遵照先生吩咐行事。对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大哥走动了,要不要前去问候一二?”李元吉问道。

韩志微微一怔,接着意味深长道:“太子自身难保,殿下最好远离太子,否则只会给殿下挖一个致命陷阱。”

“多谢先生相告,我会和大哥渐行渐远的,免得被他连累。”李元吉会意一笑。

“啪”就在这时,一声瓷器破碎的声音自外面传来。

李元吉和韩志面色大变,两人下意识的互视一眼。

他们刚刚的谋划,若是传到李渊耳中,那可是杀无赦的弥天大罪!

“我去看看。”李元吉恨恨地说了一声,一个箭步窜到门口,一手拉开房门,见到门边回廊有一盅参汤洒在地上,瓷盅四碎而散。

李元吉到院外,抓起一名侍卫,恶狠狠的喝问道:“我说过不准任何人打扰,你们方才放谁进去了?”

李元吉狰狞的面容让那侍卫魂飞魄散,结结巴巴的说道:“王妃为殿下送去参汤……”

“人呢?”李元吉大声急问。

“嗯,王妃回去了。”侍卫连忙说道

这是韩志已经追到这里,低声问道:“殿下,是何人?”

李元吉惨白着一张脸,神情恐怖的说道:“是王妃……”

韩志为之一愣,皱眉思量对策:若是事情暴露,李唐极有可能陷入父子相残的局面,要是李元吉就这么被李渊杀死,自然没有人入蜀搅他个天翻地覆,将会遗留很多旧势力给大隋王朝。

他第一个念头是想怂恿李元吉弄死齐王妃,但转念一想,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只因齐王妃和其他人不同,她乃是隋文帝亲弟蔡王杨整的孙女、故高阳郡公杨智明之女、圣武帝的姑姑,所以他不敢这么做。

只是不知齐王妃刚刚听没听到他和李元吉的对话?若是听见了,又听到了多少呢?

一时之间,即便是狡诈多谋的韩志,也感到无比的棘手。

李元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先生且先回书房等候,我去看看王妃……”

韩志说道:“无论如何,殿下不能自乱阵脚,要设法将王妃稳住。”

“我懂得…”李元吉匆忙向后院赶去。

“殿下。”韩志格外叮嘱道:“王妃毕竟是殿下的元配夫人,与殿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殿下出事对她没半点好处。”

李元吉闻言,脚步一顿,又匆匆忙忙的跑了去,然而双眼却带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之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