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513章:兵吏二部失权柄

大隋第三世 第513章:兵吏二部失权柄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夫君,都是臣妾不好,没能早点发现皇姑如此任性。”王府之中,杨侗和皇后卫凤舞在后院小湖之畔散步,作为大隋的皇后,卫凤舞是天下最尊荣、地位最高的女人,她的使命是帮助杨侗稳定后宅,可她不仅帮不上忙,还闹出杨沁芳这堆烂事,这让卫凤舞十分自责。

“皇姑与你无关,如果不是朕过于骄纵,她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如果不是朕让她你上学,她更没机会带着一帮女孩出去冒险胡闹。好在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杨侗摇了摇头。

夫妻多年,卫凤舞大致看出了杨侗的心思,“夫君打算废除女学么?”

“这倒没有,不过有了皇姑的前车之鉴,朕以后再也不会让皇族女子出去就学了。孩子们现在还小,这不着急,你们只须将启蒙做好即可;等我们正式入主紫微宫,朕在里头开设一个学馆,专教皇族和文武大臣的子女。这样孩子们有了小伙伴,也又会让外面的风气带歪。如果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大可出去走走,朕并不想把他们困在皇宫之中,这方小小的天地困得住他们的人,困不了他们的心,多出去走动,多看一些民间生活,不仅能够扩展他们的眼界,还能深入的了解是非善恶。”

“如此便好!”杨沁芳、杨宓、杨芷如今荣升为皇族教育的反面教材,致使皇族子弟的教育问题,成为困扰卫凤舞之头等大事。此时见到丈夫有所打算,也不再这问题上多作纠结。

看着卫凤舞清丽出尘的面容,杨侗笑道:“洛阳算是我们的故乡,转了一圈我们如今又回来了。今天是中元节,城中应该比较热闹,左右无事,咱们出去走走?”

杨沁芳事件,让杨侗心中有些愧疚,随着地盘的变大,陪同亲人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了,哪怕是同处王府之中,可那一道宫墙,却将自己和住在后院的亲人生生分割成两个世界。就拿杨沁芳的事情来说,若非事情闹到这一步,他还不知道杨沁芳在很久以前就弄了一支女兵出来。

卫凤舞听得怦然心动,但还是说道:“夫君不忙政务了吗?切不可因私废公。”

“政务是永远都忙不完的!但细细一品,我似乎又很清闲,这是一种说不出的奇怪矛盾!”杨侗哈哈一笑。

中原大胜的结果是大隋增加了十三个郡,以短期目光来看,这些地盘其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之前的十多年时间内,这些地方的统治者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即便有短暂的稳定期,但统治者也以打仗为主,地方的治理根本谈不上,这些无限接近无官府主政的地方,不说横行的匪徒需要劳心费心神去剿灭,单是惨遭破坏的路面、河道、堤坝、农田、城池就需要无数人力物力去修缮,而安抚民心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正如杨侗之前所说,还在这片大地上生存的百姓,要么是走不动的百姓,要么是彪悍之士,若是大隋用不当之人去主政,极有可能导致大隋公信败坏,以后收拢人心就更难了,搞不好还导致叛乱之风再起,所以对这些地方官员的任命,吏部是慎重再慎重,选用官员不仅人才,还要有德,审判地方恶霸、旧有势力官吏的刑部,监督吏部执行、监督刑部执法的御部官员也一一就位,郡兵自然也同时抵达。

郡兵、县役都是退役军人,不仅是维持地方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大隋的预备军,以前由兵部‘武装司’兼管;杨侗这段时间做的头等大事,就在对武装司加以改革,几经考虑,于是他在九部之外,又设立了一个‘武部’,用来专管全国郡兵、县役,退役军人、伤残军人的安置问题以后也全归武部所管,这个部门相当于把后世的‘仁’武部、供安局结合在了一起,第一任武部尚书由裴仁基担任;而兵部专门负责练兵打仗事宜,职能也相对的单纯了起来。

对此,朝中众臣倒是抱以赞成的态度;首先,由郡丞、县丞掌管的郡兵、县役一直存在,但这类地方武官一直缺乏明确的专管部门,它处在吏部和兵部两管、两不管的状态之中;文武之帝之时,地方武官一旦闹出问题,吏部、兵部就会相互推卸负责,造成很多损失,再这样下去肯定于国不利,这武部一设,归属明确,责任也跟着明确起来。其次,杨侗大刀阔斧的军改之后,将郡兵、县役正式纳入了兵部体系,以提升其办事效率,但如是一来,代表着兵部权限的无限膨胀,不仅掌控了常务军,触角还深入到各个郡县,这很不利于国家未来的稳定,若是兵部有朝一日发难,那么,数月之间就能掌控一个国家的命运,为国家安定计,与兵部地位相当的武部很有必要创立。

至于是否会滋生冗官,众臣倒是没有关心,因为被纳入武部体系的郡丞、县丞本身就有,即便有所增加,也只是中枢管理层,这些职位的增额不多,却能把这一块的管理变得规范起来,同时,还能有效分走吏部、兵部这两个热闹衙门的部分权力,避免两家权利过重;这武部的设定只是官制改革的初步,杨侗打算等天下统一之后,对掌管外交、教育的礼部加以细分,成立专管教育事业的文部,然后再将审计司提升上来,从民部手中接管财政这一块。

当然,杨侗还有很多设想,只不过他需要彻底理清国政、社会习惯,才能考虑施行,更何况天下尚未一统,权力过多分散也不便及时解决问题,他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来规范大隋官制,并不太过着急。

而武部的建立所带来的交接,主要体现在朝廷中枢,对地方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正式成立之后,公文便由信鹰发往了各郡,直接告诉那些郡丞、郡丞,你现在已是武部的人了。

当初,杨侗到达洛阳的第一步就是让人统计王世充王氏家族、臣子和世家富户逃离后留下来的豪宅、店铺,对效忠过王世充的人也毫不手软,他们是不是自愿都逃避不了从贼的事实,被杨侗一律发配去了边境,至于他们的庄子宅院自然也都收归国有!这些也全都收归国有,完成这一步,再慷他人之慨,分赠有功之将官。而洛阳巅峰时期,人口近百万,大隋重新接收之时,全城人口已经不足二十万人,人去楼空的宅子多不胜数,这些宅子都被杨侗掌控在手,作为帝都,他相信总有一日会有大量人口涌入,不愁没销路!

果然!当朝廷正式下文,宣布洛阳为帝都之后,诸多嗅觉敏锐的中高产阶层,纷纷跑来洛阳置办房产,导致杨侗大赚了一笔,对于这个钱,杨侗是赚得心安理得,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洛阳是祖父开发出来大楼盘,卖这些房子合情合理;以至于他不时想着要干一件事,就是当有一天,洛阳人满为患,或是他手上缺钱了,就带着朝廷去大兴、邺城、涿郡、太原等地办公,然后对外放出似是而非的风声,让人们误以为大隋将会迁都于此,这样大隋的中高层又会闻风而至,使得他杨侗又能大赚一笔,至于新城的开发也不他操心,完全可以打包给皇族,他只管坐着收钱即可;

如果杨侗真这么干了,一定被后世的勾结的官商捧上神坛、尊为祖师。毕竟,他们再强也只能用一个移动车站玩弄一城百姓,而他,则是用帝都玩弄一个国家。

如今,且不管杨侗会不会用帝都玩弄大隋百姓,但起码,杨侗在洛阳是成功了的,虽然收复的时间不长,但随着大量人口的拥入,帝都的气象却是一天一个样,大街上车水马龙。

当晚,洛阳城内每家每户也挂出了花灯,洛水河畔桨声荡漾,放满了灯,波光摇曳,汇聚而来的伊水、谷水等几条主河也变得流光溢彩。

一入夜,无数小贩涌出,纷纷前往各条河边的到河畔休闲街道摆上摊子,小贩的聚集也吸引了更多百姓出门,一时间,逛街的、观灯的满了洛阳几条大街。

火树银花,整个洛阳都变成了不夜天。

大街上,每个小摊几乎都挤满顾客,一群群孩子拎着水灯欢快地来回奔跑,尽管这并不是上元佳节,但孩子才不管这些,热闹才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

一些少女也成群结队的上街游玩,围着一个个首饰、脂粉小摊,挑选各式廉价首饰。

在一个竹制工艺摊前,六名少女挤在一起观看精美的竹制品,挑选着可爱的竹编小动物,百余种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让她们看得眼都花了。

六名少女年龄不大,却都长得明眸皓齿,清秀脱俗,她们穿着细麻做成的长裙,外披一件短衫,头发都梳成望月双环髻。尽管都穿戴简朴、简洁,但超尘脱俗的气质让四周女子黯然失色。

不过她们虽然风姿绝伦,不似凡物,却没人敢打她们主意,除了她们佩有短剑,身边还站着一群英姿飒爽、目光冷然的女兵。

女兵在洛阳出现是很正常的事情,她们要么是随军女医,要么就是各家千金的护卫,百姓也从最先的惊讶、不习惯、不理解,变到了现在的习以为。

但跟着这五名少女的女兵显得格外不同,她们对这五名少女的保护十分周全,看似漫不经心的在一边,但却无人能够靠近。连那两位身为摊主的老年夫妇也察觉到少女们不同寻常。

这伙少女,正是罗刹营的杨沁芳、房秀珠、李幼薇、邓瑜、尧瑶、郑丽琬她们。

她们领到人生的第一份俸禄之后,本是准备一口气花光,可洛阳比起邺城,可供选择的东西还是少了一些,最后听说中元节会热闹一些,大家一合计,索性决定到中元节再出来挑选心仪的首饰和礼物,这天购买的物品,无疑更有意义一些。

今晚人流极大,结伴同行的四十九名少女在各个小摊前走走停停,被琳琅满目的物件看花了眼,走着走着,就走散了。

好在洛阳治安严格,今晚又是节日,到处都有军队巡逻,一些人流拥护的街道还设岗驻兵,一到节日就会出没的地痞浪子在洛阳几乎看不到,不是说人人觉悟好、素质高,而是律法严酷。在朝廷以工代赈修缮洛阳的初期,就有地痞浪子企图混吃骗钱,结果被砍掉了一批,还有一批连民籍都被剥夺掉,如今正在奴隶营中,和异族奴隶一起过着惨无人道的生活,血淋淋的教训面前,谁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当街耍流氓?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

也因此,这六名少女虽然惹人注目,尤为出众,却没有登徒子胆敢跑来骚扰调戏,再者说了,即便有耍流氓的胆量,女兵那一关恐怕就过不去。

“殿下,你看这竹钗……”

郑丽琬话没有说完便被杨沁芳打断了,她低声道:“我们不是早就说好了吗?在军中叫大将军,宫里叫殿下,此外,我们一律以姐妹相称。怎么又忘了?若是让那暴君知晓,又要说我仗势欺人了。我最讨厌别人叫我公主殿下。”

众女无不失笑。

罗刹营四十九名女兵当中,要说受害最深的,自非杨沁芳莫属。

杨侗没有夸赞过她一句,并且还说她能够当上罗刹营首领不是她有多了不起,而是大家敬畏‘公主’这一重身份,说得杨沁芳好像没了这层尊贵身份,就是废物白痴一般。这久而久之,杨沁芳就不喜欢别人称她为公主殿下了。

郑丽琬有些委屈:“话是这么讲,可这天下谁敢将公主不当一回事啊,就算那家伙不计较我以下犯上之罪,我爹也会收拾我。”

“可他们都不在啊。”

“我怕叫顺口了,如果当他们的面叫你阿姐,我可惨了。”郑丽琬表现出来的态度相当明确:我可以不怕,也可以不敬畏你,心里也当你是姐妹,但我不能不叫你为‘公主殿下’。其他女孩也是类似这般想法。可她们的叫法近来恰恰与杨沁芳相冲,成为她最不喜欢的谓称。

杨沁芳有些抓狂:“你怕他们,就不怕我了?我可是你直属上司。”

“你哄谁啊!我们都是小兵一个!而且你比我们还没地位。”郑丽琬‘嗤’地笑了起来,从头上扯下一根头发,横着递到杨沁芳眼前:“你比奴兵也就高级这么一点。”

杨沁芳脸一红,她是自家的事自己知,杨侗的明显针对,她又如何看不出来?娇嗔道:“你再胡闹,我以后就不会带你出来。”

杨沁芳这句话击中了郑丽琬的要害,使她不敢吭声了,半晌才嘟囔道:“好吧!姐妹就姐妹。”

杨沁芳笑逐颜开,“这才对嘛,你刚才说什么?”

郑丽琬连忙伸手从摊子上拔出一支凤头竹钗,凤钗中间还挂着一颗黄豆,惹人喜爱。

“咦!”杨沁芳有些惊讶地接过竹钗看了又看,做工精湛,栩栩如生,“你们知道吗?小舞也有一支竹钗,和这支一模一样。”

“皇,她也有?”郑丽琬惊奇的问。

“嗯!她用一只玉盒装好,宝贝极了,小时候我拿出来玩了一会儿,她差点和我翻脸。”

郑丽琬笑了起来,“一定是那个人送的定情之物,所以才像宝贝一样收藏。”

“什么定情之物,是那家伙在涿郡集市亲手雕刻,然后送出去的,除此以外,还有好多竹编小动物,小舞看得比命还重。”杨沁芳气呼呼的说道,“其他的那些,也有。就我没有……”

“想不到他还有这等手艺……”郑丽琬忽然想起了什么,好奇的说道:“不过他送给他的媳妇很正常啊,再说了,男人送钗子给女孩,表示她喜欢这个女孩。他那么聪明,不会不知道送钗子的含义,你是他姑姑,他怎么可能给你?你生什么气?”

“我!”杨沁芳秀美娇俏的容颜染上了一抹酡红,她见到“姐妹们”奇怪的目光,有些慌乱的解释:“没人跟我这些,我根本不知道送钗子的含义!”

“原来如此。”众女孩这才恍然。

“那你可得记好了,若是以后有人给你钗子,可不能乱接。否则,别人误以为你接受了情意,要是闹将开来,你的麻烦可大了。”郑丽琬在一边好心提醒着杨沁芳

“嗯!我知道了。谢谢你!”杨沁芳垂首盯着手中的竹钗,目光之中一片死灰。

郑丽琬冰雪聪明,察觉到杨沁芳情绪不对,连忙说道:“我们是姐妹嘛!不用客气的。”

如果郑丽琬刚才这么说,杨沁芳定然欢欣雀跃,现在却是有些勉强的应付说:“对,我们是一辈子的好姐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