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第三世 > 第316章:登基好日子

大隋第三世 第316章:登基好日子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1:30:59 来源:笔趣阁

房玄龄笑了起来,杨侗果然厉害无比,一下子便猜到了自己的想法:“李轨实力微弱,又与世家大族没有太多瓜葛,灭了,南方诸侯也没有太多反应。而且灭了他,还能重启丝绸之路,使朝廷多了进项。”

“吐谷浑呢?”杨侗问道:“这个好像是一个硬骨头,不太好啃。”

房玄龄笑道:“这个就要问杨仆射了。”

杨恭仁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熟读兵书,也能上马杀敌,一杆马槊也舞得虎虎生风,虽不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却也是一员悍将,年轻时,他是皇室最出色的子弟,没有之一。

后来杨恭仁出任张掖太守,政绩卓著,还亲自带兵荡平了许多强盗流寇,因功调入朝任吏部侍郎,杨玄感造反时,杨广调四路大军剿灭杨玄感,第一路宇文述,第二路屈突通,第三路来护儿,第四路便是杨恭仁,杨恭仁在破陵大败叛军,随后又与屈突通追击至阌乡,擒获杨玄感、杨积善兄弟,因功进授正议大夫,杨广连连称赞他:“听说破陵之战时,你拼死力战,功高。我以前只知道你奉公守法,却不知道你作战也如此勇猛。”宰相苏威叹道:“仁者必有勇,诚不虚言也。”

而且他在杨广攻伐吐谷浑的战役之中,也是胜多败少,从而被誉为儒将的代表人物。

在坐的只有杨恭仁参与吐谷浑之战,在吐谷浑的问题上,他最有发言权,他沉吟了一下,道:“大业四年,为了完成武帝经略西域,遏制吐谷浑的使命,裴矩受命指使高车去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我大隋求援。武帝乘机出兵,于隔年便灭了吐谷浑。”

众人:“……”

杨侗奇道:“当年你们是怎么打吐谷浑的?”

“就跟殿下对付突厥人差不多,奉行的是斩尽杀绝政策。击败吐谷浑后,占领了数千里的土地,遂建立了河源、西海、且末、鄯善四郡,并派军队和官吏前去驻守。吐谷浑生在高寒地带,本就很难繁衍,在经历武帝毁灭般的打击后,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只不过吐谷浑好了伤疤忘了疼,见我大隋内乱,就开始不安分起来了,不仅支助薛氏兄弟钱粮,还直接派军队参与进来。”

说到这里,杨恭仁立刻表示吐谷浑野心颇大,他们参与到大隋内战,很有不将大隋放在眼里的态度。并表示现今之世已非往日,固步自封只会落后,应当打开国门走向异域,重新与他国行商贸之事,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为了大隋的将来,丝绸之路也必须重启。吐谷浑所在之处,挽扼丝绸之路要道,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掐断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而这也是杨广当年算计吐谷浑、几欲灭其族的根本原因。从吐谷浑近来的表现看,若是任其发展,不出五年,吐谷浑必将成为丝绸之路上最大的毒瘤。并建议杨侗于此内部无战事之时,将虚弱的吐谷浑再干掉一次。

杨侗听得也是大为叹服,他知道吐谷浑十几年后,就成为李唐的大敌之一,李世民定西域的第一战就是歼灭吐谷浑。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给了吐谷浑发展的机遇,十几年后,必将“旧事”重演!

杨侗也不用将吐谷浑灭族,只需把他们轰去南方的藏区即可,强大的吐蕃现在尚未出现,现在的藏区有吐蕃、女儿国、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宝髻等等处于奴隶社会的部落,大家各自为政,打得不休不止的,多一个半封建半奴隶社会半残的吐谷浑进去,或许能够延缓吐蕃一统之势。

“我们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是将周边异族扫荡一圈。”说到这里,杨侗看了大家一眼,接着说道:“没了外患,才能放开一切的和国内诸侯决战,即使真的陷入持久战,也不用担心外族入侵,威胁后方。我不希望大隋像北周和北齐那样,在打内战的时候,还要分一半精力去防备异族。凡是战争,情报先行,这个任务由‘黑冰台’负责,务必把大隋四周的大小异族都摸个底,别因为某个小部落不起眼而错过。同时把各族的恩怨都梳理好,我不希望摆到案头上的是一份干巴巴的硬资料。”

“喏!”凌敬凛然应命。

“吐谷浑还有一个要人命的问题!”

“什么问题?”

听杨恭仁这么说,大家都严肃了起来。

杨恭仁十分苦恼的说道:“简单来说就是水土不服,我中原人到了吐谷浑那里会引发发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等水土不服的症状。以致士气溃散,无力战斗,很多人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就睡死了过去,非常可怕。”

杨侗闻言,脸色也严肃了起来,他知道杨恭仁说的是高原反应,而在坐之中,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高原反应对于古代战争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即便到了二十世纪,依旧无法很好的克制这种高原反应。即使是军事素质强如‘宏’军部队者也不行。

唐朝就是对高原气候准备得严重不足,才有与吐蕃的对战中有四次大惨败,分别为大非川之战、青海之战、素罗汗山之战、寅识迦河之战。

在大非川之战,唐朝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青海之战十八万唐军死了十之**,险些全军覆没;素罗汗山之战十多万唐军全军溃败,寅识迦河之战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方全都处于青藏高原,虽说吐蕃的强大也是唐军大败的原因之一,但高原气候的存在确实是唐军的噩梦。

总的来说,在唐朝与吐蕃的战役中,唐朝是胜多败少,但因为高原反应的缘故,他们都是小胜,取不到一次辉煌战果。所以,经杨恭仁提醒后,杨侗必须要制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见到众人脸色难看,杨侗开口道:“对付水土不服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如今西海、河源二郡皆在我大隋的控制之中,我们可以派军队上去驻守,不出半年,兵卒就会适应那里的气候。只要克服了这个天然存在的难题,区区一个残了的吐谷浑,又有什么本事阻挡得了纵横天下的大隋铁骑?”

“妙!”

众人纷纷叫好,吐谷浑现在又不与大隋为敌,派军队上去,他们也不会主动攻击,真要是趁隋军虚弱时发动攻击,大不了撤回来,然后换一个地方适应便是。

“殿下考虑周全,臣完全赞同。”兵部尚书韦云起起身提议道:“我军多是平原为主的军队,大规模作战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到了特殊的地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必须根本不同地形训练出不同的兵种!”

“比如说,巴蜀山多且险峻异常,常规军队和常规作战模式,到了那里都发挥不了作用,堪称是大隋利器的骑兵发挥不出一点作用,以后发生战争的话,巴蜀险恶的地形令我军寸步难行!很有必要将苏定方、薛万均手中的军队训练成精通山地战、丛林战的身手敏捷的雄师,以备日后之用。”

“韦尚书这建议非常不错!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兵部即刻给定方、万均下达命令,让他们将此前的训练方式,改成山地、丛林战法,训练的办法,需要他们针而对之的摸索。同时,让他们派遣细作入蜀,尽可能的收集到巴蜀详细的地形地貌,以及大致的气候。”

“喏!”

“另外,每一座险关要塞,都派上忠诚可信的人员潜伏进去,根本城池大小安排人员数量,这一项任务,还是交给‘黑冰台’来布局。”

“喏!”

“殿下!巴蜀多山、道路艰险,长兵器也不利于作战,周转之时,甚至因为撞到山壁,而把自己推下山崖,臣以为可以研制一些特殊的短刃,以及攀爬器械。”工部尚书姜行本起身建议。

既然是特殊地形的特殊兵种,又怎么少得了特殊装备?自己这帮谋士,一个个的思维都这么先进,莫不成都是穿越人士不成?。

杨侗一念至此,重重点头道:“姜尚书也说到非常关键的问题上了,即日起,让工部和开天院把这项任务担负起来,不仅是兵器和攀登器械,连靴子都要附上防滑功能!虽然不能完全杜断,但我们作为上位者,需要为我们每一名将士的生命安全负责,尽量不让我大隋勇士因为道路湿滑而摔下山崖,从而造成非战减员。最好把衣甲、头盔都设计出来,甚至火折子都要研制。”

“喏!”

“殿下!根据殿下的生辰八字,以及五行、风水、星宿……礼部已经推断出了登基大典的最佳吉日了!”孔颖达乐呵呵的说道。

“是哪一天?”杨恭仁兴奋的问道。

孔颖达欢欣的说道:“十一月十一日。”

杨侗:“……”

“启禀殿下,突厥来讯。”这时,一名侍卫捧着一支铜管匆匆而来。

……

(着重提示:下一章通篇介绍大隋和突厥的恩怨史,不喜慎入!我这么写,是利于以后情节的展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希望大家谅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