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四海惊涛 > 海都

四海惊涛 海都

作者:伟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19:20:13 来源:笔趣阁

海都

七月二十八日,林统经印尼到达海都,第三期已经动工。听说新屯(马拉邦)、计顺(奎松)两镇,安置好了移民,便匆匆的赶往了新屯。

林统一路向北。走过大片山芋地。总算在新屯镇外的简陋的工棚里,找到的孔耀辉、孙成才两位县令。

他们躺在地铺上,正商讨习稻秧的地点。见有人进来,慌忙站了起来,两张老脸也是燥的通红。

他们吃惊的是,林统压根没管,他们刚才的形象。而是卷了卷铺盖,脱掉了鞋子。邀他们一起盘坐地铺上,聊起了各个农庄的情况。

过午,又在孙成才的引领下,走访了附近的农庄。认识了一个名叫王五的领政,那王五是个健谈的人物,说出话来没个遮拦,极对林统的味口。

见林统问起这里的生活,王五就打开了话篓。说是从浙江刚到的时候,极不习惯这里的炎热。更不理解,明明踩点泥巴,弄点稻草就可以盖的房子。靖海为什么非要逼着他们花上四十元的价钱购买。

虽然卖房书办和他们说,这里天气炎热蚊虫极多,容易感染疟疾一类的疾病。再加上山里的土著,时常骚扰也不安全。才把他们集中到了庄里居住。

可是住惯大名的百姓,哪里肯信这些荒唐,事情就拖了下来。直到一个多月前,山东来的郑二几人发了疟疾,大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

找书办们去看房子,那屋子宽敞明亮,生活方便,用具一样不缺。篱笆圈起的小院里,还有两间偏屋和一块不小的菜园。要在大明五十两也买不回来。

心动的农人,搬进了新家。接下来就顺当的多了,在庄里巡捕、书办的组织下,立了户籍、走了孤老、分租了土地、又推举了他这个领政,选出了五老(议政长老)。

月头的时候,庄里学堂来接孩子,却又出了问题。说三道四的,没一个情愿。那李先生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听大家伙一说,明白了大概。

就耐着性子,跟大家伙解释了起来“我明白,为人父母七天才见孩子一面,是舍不得。也知道,孩子们在家确实顶大用,看个门,送个饭,喂个鸡,看个场那样都离不了他们。

可你们总得为孩子想想,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你们是方便,可孩子们呢?以后还让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咱们一样,过着苦哈哈的日子?你们觉得自己能心安?

就算孩子们,不是读书的料,学不了大学问。在里面熏个两年,识个字,认个称,以后也不能,和咱们一样被人蒙。

稍好点的,就能学个医,教个书,或是到堡里当个书办。不用在土里刨食,出那份苦力。

若真是读好了,更是封候拜相,光宗耀祖。可今天你不让他们去,以后他们长大,见识了別人的风光,真不会怪你?

就眼前,估计你们都交待不过去。读书上学的孩子,一天三顿,两顿鱼肉,你们给不了。四季两套,一年八身的新衣,你们也给不了。

话止于此,你们一起合计,明天我还来接孩子。”结果第二天,除了狗剩媳妇,都把孩子送了出去。

第一次休沐,其他孩子一身光鲜的回来,狗剩儿子又哭又闹,折腾了一天。狗剩媳妇没法,第二天一早去给李先生磕了几个头,才把儿子送进去。

之后的日子里,生活平静,只有街上的铺子,开了一家,又一家。前几天,郑二孤零零回到庄里。听他说,隔离营里几百号的人,只剩他们几十个,连郎中都死了两人。

听到这里,林统回头看了孙成才一眼。孙县令连忙报上详细的数字“当时,百姓们抵制的厉害,我和孔耀辉怕激起民变,正在寻思办法,就出了事。还好靖海有成例,控制的及时,没有传播起来。只是,第一批的三个隔营死了,一千两百多人,郎中死了四个。”

林统一听,再也忍不住怒火,当场喝斥道“这叫还好,这叫及时?一千两百多条人命,在你眼里就那么不值钱?”

孙成才见林统发怒,吓得噗通一声跪到地上,面色发白的回道“王爷明鉴,当时吕宋四郡,十四个隔离营,几千个病号,药品根本供应不上。直到第二批时,郡里安排了几名得力药巫、郎中,比例才倒了过来。上半月,瀛洲送了第三批药,疫情才被完全控制。”

林统听到完全控制了疫情,脸色才缓了一缓,冲孙成才说道“此事,虽然不能全怪你,但你身为县令,就得有个准备。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更是如此,回去上个册子,自请领政院罚奉三个月,算是长个记性。”

孙成才连忙谢恩,抹了抹脸上的冷汗。林统叫起了他,温和的说道“整体上说,你们两人,新海民安置的还不错。你们俩记三等功一次,奖励五十元。要记住,靖海这地方,功是功,过是过,不能相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