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四海惊涛 > 俊杰初现

四海惊涛 俊杰初现

作者:伟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19:20:13 来源:笔趣阁

俊杰初现

三天后,林统的班房,多出一个精致的沙盘。沙盘上呈现的是海族新都城海都的设计。

那设计师极为大胆,私自更改了林统的筑城地点。新城建好后,承南启北,横跨巴石河。不仅交通便利,以巴石河为源泉的动力,也能满足,海族工业的要求。

林统拿起计划书,认真的看了起来。海都的设计者,是名叫张山的小伙子。他把海都的直径延长了五里,使之刚好卡在内湖和马尼拉湾的中间。

周长八十里的城墙,加上庞大的政区建筑群、商区建筑群、文教建筑郡以及外事建筑群、还有大量的仓储、民居夹杂其中,劳民五十万,工期需要漫长的五年。以海族的财力和运力,根本无法完成。

设计师显然为此,做了大量堪测与调查工作。设计师不仅给工程分为十期,还制定了,用工多少和工期的时间。这算是个新鲜事,林统的兴趣,被提了起来,继续翻了下去。

第一期,动用二十八万劳工,用时三个月。在安戈诺和诺亚加赖地区,打造两个工业基地。以便给海都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

第二期工程,动用三十五万劳工,用时四个月。在马尼拉以北,诺亚加赖以西的平原地区,进行水利、道路、农田、农庄的建设。同时在帕拉尼亚克以南,择地构建材料供给点。

第三期工程,动用四十五万劳工,用时六个月。在帕拉尼亚克以南地区,进行农田、水利、道路、农庄的建设。同时在马尼拉以北地区构建镇、堡等小型城市。

第四期工程,动用六十万劳工,用时一个半月,取直巴石河,连通内湖和马尼拉湾。同时,在帕拉尼亚克以南建设镇堡。

第五期工程,动用七十万劳工,用时四个月,以巴石河为基础,建拦河坝两座,打造海都工业区。同时启动海都道路以及城内绿地建设。

第六期工程,动用八十万劳工,用时三个月,同时开工城内民居,以及商业区。

第七期工程,动用一百万劳工,用时八个月同时对行政区、文教区以及城墙进行建设。

第八期工程,动用一百二十万劳工,用时四个月,对城外八大卫堡以及十六座辅助炮台,进行建设。

第九期工程,动用三十万劳工,用时一个半月,对内湖及马尼拉湾的船厂、港口进行扩建。

第十期工程,根据需求,对外事区进行建造。

如此庞大的工程,及其辅助设施,用时不过两年零八个月。轻描淡写的,就压缩预估五年工期的一小半时间。就是人力方面,也节约了将近三分之一。

林统正看的投入,被突然推门进来的石恒吓了一跳。石恒似乎非常开心,并没有留意林统的表情。只顾自己兴奋的说道“大族长,你看我把谁给你带来了。”

林统抬头看到,正在进门的岛津义弘。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也不理他只管低头研究自己的沙盘。

岛津义弘尴尬的问候“半年不见,大将军越发英武了。”这原本的客气话,却被林统当成了真事来办,直接开口“你倒是说说看,我哪儿英武了?”

这种话,岛津义弘还真是没接上来。垂手站在林统的身后,静等林统的下文。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仅管岛津义弘武将出身,也是站出一身的汗来。

林统看岛津义弘微湿的后背,气也顺了大半,开口问道“岛津家主,来找林某何事?说来听听。”

岛津义弘听到这话,额角的汗唰的一下,流了出来。连忙解释说“大将军息怒,我原以为对付小小丰臣家,不敢劳动大将军的大架。”

林统听了岛津义弘的话,火气蹭的冒了上来,开口讽刺道“哼,小小的丰臣家?你这口气,倒是不小。看来你是没被丰臣秀吉打疼,那还来找我干嘛?你们三个与他死磕不就好了。”

岛津义弘把头一低,小心翼翼的说“我们岛津家,被丰臣秀吉战败。家督正欲传位于我。”

林统打断他的话,极不耐烦的说“直接说出你的来意,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不该知道的我也不想知道。”

岛津义弘知道林统没有消气,也不敢乱说其他的什么,只是直言说明来意。想要林统出兵帮自己报仇。

林统听完不屑的说“哪有那么多好事,好吃的自己吃完,骨头扔给我啃。说吧,你给什么价钱?”

岛津义弘,咂了一下嘴巴,想了一圈,自己竟敢没有人家能看得上的东西。只得把心一横,开口说道“此战岛津家一同参战,除了土地,岛津家不取一物。”

林统想了想答应了下来,次日一早,林统命李顺率领海狼军七支舰队和二十营黑鸢军出征。

同时命令岛津氏、北条氏、最上氏与十一月二十日,对丰臣秀吉的领地,同时发起进攻。

林统看石恒和岛津义弘退了出去,转身去拿张山的策划书。哪知道搁忘了地方,策划书没有翻到,却被一份利民署筹建申请的东西给吸引住了。

这是一位名叫李瑞臣,年仅十八岁的涉外道书办所写。他在上面详细描述了,自己所在地淡水郡通宵镇的情况。

在那里地广人稀,人均耕地一百六十多亩。不要说种,就是每天让他跑上一圈都会觉得辛苦。目前这些土地大多处于,粗收粗种的状态,地力浪费极大。

以现在海族对人力的需求,移民根本不会分配到通宵这种山岭丘地。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唯有另辟捷径。

李瑞臣思来想去,要论人口数量,海族没有任何地方,比的过他最了解的新民营。记得上次对倭国之战,还出现了新民成灾的情形。

李瑞臣打从十五岁就在新民营当书办。在新民营工作的三年,他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实巴交,只会种地的农夫。

这些人老实肯干,只是不会手艺,都被当作苦力来用。没有高贡献的他们,根本拿不到高分优评。只能吃着最差的饭,干着最累的活,一天天的熬着日子。

若是真能把他们弄出来种地,绝对是海族、农户、新民三方都获益的好事。李瑞臣下定决心,要做成这件人人得利的大事。

为此,李瑞臣查阅资料,征集意见。用了整整三个多月,才写成这份申请,为利民署创建了,近乎完美的操作流程。

他不使用刚入营的新民,而是选取还剩两到三年服役期,精通耕作之道的老营。(新民营里对老资历的称呼)

一来,老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便于沟通。二来,营里对老营评定更为精准,加上所剩役期不多,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三来,他们即将离营,给他们一个接触海族社会的机会,方便他以后溶入。

李瑞臣还算了一笔帐,在通宵县各镇、堡、庄设立利民署一百一十一所,房产投入按六万六千六百元。三年后,每年维护费用一千二百元。

按每站配备十名管教、一名帐房来算,全年人工花费四万四千银元。按使用新民十一万一千人,全年火食费用八十万元。再加上各项杂费,每年最多九十五万银元的开支。

站点建成和农户签订协议,合作户组织民团一百人,配合巡捕执守。另收取合作户耕地收益一成,作为新民劳务费用。仅此一项,通宵县每年收取,就是银元一百六十九万,获利七十四万银元。

更有意思的是,他竟仅仅通过道听途说和平时的蛛丝马迹,就推断出海族的劳动力匮乏。

还为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建意海族在关山、都兰、曙光三处设立牧场,并从蒙古和海外购入牛、马、驴、骡等大型牲畜,以带替现在使用的苦力。

在申请书的下面,还有石恒草拟的朱批。上面写道,建议采纳,只因此事涉及甚广,带大族长亲阅批复。

林统沉思了片刻,并未作出批示。仅是提笔在便条上写下了张山、李瑞臣两个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