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 第四十四章 飞马良佐

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第四十四章 飞马良佐

作者:光棍琉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16:29:06 来源:笔趣阁

四月初九,蒙古先锋部从西凉城发兵攻应理,时先锋大将有四员:郭宝玉、兀良合台、张柔以及郭德海。

走马官道,四将并行,后随八千蒙古铁骑,值得一说的是其中打头的为三十怯薛骑。

怯薛,出于突厥-蒙古语,意为番直宿卫,怯薛主要由蒙古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如此崇高的身份让怯薛军在蒙古政坛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怯薛军制以一万为基,一千宿卫,一千弓箭手,八千散班,只听从大汗的调令,一般也只随大汗出入,此次窝阔台亲征,才让世人再观怯薛之威。

怯薛军皆着毛绒皮甲,腰配弯刀,马挎双长弓,其弓由多种材质构成,包括木头、动物骨头,并以动物皮胶黏合。怯薛骑士射箭的射程可达三百米以上。一弓远射,一弓近战,加上全军无双骑术,让这只怯薛军成为铁木真东征西讨主力中的绝对精锐。

“郭宝玉,大帅既然任命你为先锋主将,那本将自会遵从你的指挥,不过若你三日之内拿不下应理,那本将可要替大帅问罪。”

兀良合台,速不台长子,窝阔台新任的怯薛长之一,为人骁勇善战,颇具其父之风。

此次窝阔台名义上亲率大军,实际上主帅为速不台,而兀良合台又是窝阔台亲点的先锋将领,若做不出成就,便是如没了父亲的名声,他心里也只是十分着急。

“怯薛长放心,末将已命全军疾行,最迟今夜取下应理。”

郭宝玉字玉臣,华州郑县人氏,唐代名将郭子仪之后。通晓天文、兵法,善骑射。在金时受封汾阳郡公,屯驻河北定州,后被蒙太师木华黎所败,投降蒙古军,随成吉思汗一路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功绩,在蒙古军中也是排得上号的将领。

“怯薛长,大帅真当如此命令?”郭德海,郭宝玉之子,为人善谋,是军中儒将,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速不台与拖雷关系很好,此次大军南征,表面上蒙古各部齐心协力,实际上窝阔台与拖雷都有自己的打算。

“郭德海!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帅对大汗忠心耿耿,你敢在此挑拨离间!”兀良合台怒目问道。

“怯薛长莫要气恼,末将只是随口一说。”郭德海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多发一言。

“哼!”兀良合台别过头去,却没有因此惩治郭德海,其间原因不言自明。

“怯薛长,天色不早了,我等加快行程吧。”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氏,少年义气,身负豪侠之名,蒙古军入河北时,他聚集乡邻结寨自保,授定兴县令,迁中都留守兼大兴知府,后来被蒙古军在狼牙山打败,自此加入蒙古,也是蒙军中的新锐将领,颇有名将之姿……

次日,陈和尚领军也抵达了应理城,时西夏军民早已弃城而逃,偌大的沙城成了一个空壳。

城头之上,陈和尚命人将金帅完颜合达旗,宋帅全绩旗,以及西夏禁卫军嵬名令公的旗帜高挂于城楼,作出昔日三方会军的场面。

陈和尚抬头望了一眼迎风飘扬的金国旗帜,而后转身对十余军校笑道:“尔等怕否?”

“不怕,将军剑锋所指之处,便是末将策马之途,誓死效忠陛下。”

完颜陈和尚的这四百余众也不是散骑游勇,他们挂号忠孝军,是由在蒙古侵略过程中投附金朝的各族组成,包括女真、畏兀儿、乃蛮、羌、浑及中原被俘逃来的汉人。这支军队虽然组成成分复杂,但军纪严明,勇于作战,所过之处,秋毫不犯,深得民心。

此军现任统帅正是陈和尚,所以说人数不过三千,但遇战必登先,在数次与蒙古人交战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威名。

“甚好,本将此行应理乃九死一生之局,但若破了此局,一战扬威,尔等便是金朝的功臣,日后封官加爵,延福子孙。”

陈和尚一生所志在于兴国匡朝,且他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只可惜生不逢时,金朝自野狐岭一败之后似乎失去了精气神,面对蒙古人多是惧怕,军中唯诺,官场求和,一派凋腐之景。

“唯将军马首是瞻!”众将校齐答。

陈和尚满意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到一位将校手中:“速将此信送往天水城,寻曹友闻、高稼二者其一,让宋军出兵援助应理,告诉宋人,应理一失,中兴府腹背受敌,西夏亡国不久矣,届时蒙古人长驱直入关中,而后取道汉中,叩川蜀,虎视荆襄,吴晋卿百年防御谋划毁于一旦,金宋同处水火,再也没有人能挡住蒙古人的步伐。”

“是,将军。”

陈和尚之所以有此言论,是纵观天下大局得出的结果,如今蒙古兵强马壮,河北,山西大部已失,若西凉再落其手,蒙古版图的前沿阵地向南推进一大步,中兴府无援,失四塞,汉中无援,失天府。而汴京无援,金朝一灭,天下之北尽入蒙古人之手,宋人想靠着天堑守住国土是痴人说梦,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故而从中重点在三秦,在四塞之城。

将校即退,一快马冲上城头:“报!西北二十里处发现蒙古斥候踪迹,其先锋大军已到应理近郊。”

“来的这么快!”陈和尚微微一愣,之前想的千百种方法在这一刻付诸东流,蒙古人近在咫尺,靠宋人根本来不及。

“将军,这如何是好?”一将问道。

陈和尚不言,做沉思状。

“时不我待,请将军示下!”将校再问。

陈和尚长舒了一口气,方才的愁云惨淡去了大半,眼中只剩下坚毅:“为今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则灰头土脸的退出应理城,逃回中兴府,接受西夏士兵的嘲笑,权当我等狂妄自大。”

“将军,末将此生未曾受过如此屈辱,不愿如此。”

“那就走第二条,四百忠孝军硬撼八千蒙古铁骑,将这狂妄自大进行到底!如何?”陈和尚张开双手,眼中全是疯狂。

“愿随将军死战!”

“好!好!好!全军弃城,我等前去伏击蒙古大军!”

“是,将军!”

此话一出,似乎惊了天公,方才还晴空万里,此刻已起了层层乌云,不时便有瓢泼大雨……

申时初刻,大雨如约而至,应理近郊黄土原,恶劣的天气打乱了蒙古人进攻的步伐,但兀良合台没有理会郭宝玉就近扎营的建议,而是让先锋全速前行,攻打应理城。

“踏踏踏!”

马踏泥浆,蒙古大军的行进速度不及平时的一半,且视线受雨水阻碍,全身湿泞难耐。

三刻,先锋军打头十数骑行至十里亭外官道,此处地势对开门,两侧皆有土丘。

“怯薛长,真的不宜再前行,此时攻城,我军尽失天时,而敌军有城险地利于依,纵使我军上下一心,也难避免伤亡惨重,还请怯薛长三思。”郭宝玉再劝兀良合台道。

“哼!不就是一场雨吗?瞻前顾后,是不想攻打应理吗?”兀良合台绝非鲁莽之辈,他在到达此地之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得知西夏北逃,应理是一座空城,攻城毫无难度,再加上他建功心切,才闹了这一出冒雨行军。

“唉!怯薛长执意前行,末将无法阻拦,不过末将会将情况如实禀报给大帅,届时就请怯薛长亲自给大帅解释吧。”郭宝玉搬出了速不台的名头,他的行军方式以稳健著称,不喜欢做冒险之事。

“你尽管报,本将自有应对的说辞,驾!”兀良合台瞪了一眼郭宝玉,扬鞭向前。

继,蒙古军百余先遣骑兵入亭谷道,这些老卒战场经验丰富,时不时会注意两侧山丘带上的情况,以防发生突发状况。

行至三百米左右,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人高的山石滑坡而下,急速撞向一蒙古骑。

“嘶!”

只听马儿一声悲鸣,巨石砸翻了一人一骑,将骑甲压在了石下,胸骨尽碎,七窍涌血,惨叫片刻便绝了息。

“咚咚咚!”

紧跟着三五巨石在两丘斜壁上横飞,新一波攻势发起的同时,高坡上也打起了旗帜,完颜陈和尚拔剑高呼:“杀!”

“敌袭!敌袭!”

先遣骑兵被巨石砸乱了阵脚,慌张调马后撤,口中不断惊呼呐喊,紧张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慌张什么!”

“啪!”

兀良合台一马鞭抽打在回头骑甲的面上,踏马向前稳定先头部队的情绪。

而后,兀良合台仔细环视了一眼山上情况,山丘林中虽然旗帜众多,呐喊之声也不低,但未见其人,更像是疑兵之策。

“儿郎们听着,挽弓搭箭,给本将回击这群不知好歹的伏击者。”张柔先兀良合台一步看出端倪,即刻下令麾下士卒射箭反击。

“嗖嗖!”

若放在平时对常用复合弓的蒙古骑甲来说,以低射高不在话下,但今日授雨势影响,精准度与力度都不佳,很难对隐藏在山谷林的敌人造成有效杀伤。

“怯薛长,如此情况不如先退出谷地,在黄土原上与敌军再做拼杀。”郭宝玉打马向前,对兀良合台建议道。

兀良合台双目一转,的确此方地势不利于蒙古大军展开,且敌暗我明,这是兵家大忌:“退,全军退出十里亭!”

蒙古军得了主将命令,正欲回马调头。

“踏踏踏!”

值此刻,一高大身影从雨中踏马而来,手持一杆红缨枪,腰背笔直,单手提马缰,姿态决绝然。

“敌将休走,可敢与我一战!”

只这漫天大雨之下,一人一马对垒八千精税,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家国忠义非是一家之言。

“汝是何人!”

“忠孝军,完颜良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