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格的皇子

刀斧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格的皇子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皇佑三年,大宋风调雨顺,内外安宁,尽管回鹘境内的军阀混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宋军牢牢守住玉门关,境内毫不受影响。

经过一年的混战,战后的回鹘十室九空,三百多万人口最后只剩下不到百万,来自北廷的仆施家族在皇佑四年六月率军攻入高昌城,加冕为新的阿萨兰王。

内战永远没有赢家!

除了第一次无偿提供军火外,大宋在之后都要求各方势力用物产以物易物,棉花、战马、骆驼、牛羊、皮毛、玉器、香料、宝石、黄金,杀红了眼的回鹘军阀不惜将自己的库房搬空,换来刀枪剑戟和弓弩盔甲,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更高效地杀死自己的同胞,实现自己的野心和**。

李现和赵宗实静静地在敦煌坐看风起云涌,宋军也在为最后一战不断准备,就在阿萨兰王请求天朝敕封和称臣的国书送到之时,出兵的时机终于到了。

出兵的奏章很快得到了通过,不过赵祯却不愿意再给李现增加兵力,矛盾和焦虑如今对官家的折磨越来越严重,他既想拿下龟兹城成就千古一帝,又对李现在军中的声望担忧不已。

李现认为赵祯的这种焦虑来源于赵家夺位不正导致骨子里的不自信,进而演化出被害妄想症,而赵宗实却比赵祯多了许多自信与昂扬,这能不能归结到李现的调教不敢确定,但如果依然如同历史上一样将他圈养在大内或是困在汴京,那他极有可能会在通向神经质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朝廷拒绝增兵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回鹘经历近一年的内战,早已民不聊生,据皇城司哨探回报,阿萨兰王的常备兵力只有十二万,而且随着政局平定,阿萨兰王还在持续裁军。

内战时期,成千上万的回鹘人向东西逃难,玉门关只接受汉人难民,其他各族要么逃入东喀喇汗,要么被辽国接收,而战后的回鹘急需人口从事生产,留给阿萨兰王的选择,貌似只有裁军这一条路。

从庆历二年始,除了在东北,其余大小百战哪次不都是宋军以少胜多,如今玉门关屯兵近七万,消灭一个小小的回鹘,杀鸡用牛刀了。

更关键的是,从回鹘国书里来看,阿萨兰王对于大宋根本没有任何戒心,大军出其不意,岂有不胜之理?!

李现也没指望能增加兵力,七万禁军,整个安西都护府二十万边军,还有盟友辽军,灭回鹘足够,他只是走个流程,让自己的行动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战马嘶鸣鼙鼓响,沉寂了近一年的西北边关,又一次点燃了烽火,军需物资从兴庆南路和秦凤路不断向肃州运输,驻扎在河西走廊各个城池里的边军磨刀披甲,向玉门关集结。

禁军骑兵一万六千人,分别是捧日第一军、龙卫云骑军、马军司骁猛军;

禁军步军四万七千人,分别是天武第二军、神卫飞鹰军、步军司广武军、骁捷军、清朔军、克戎军、万捷军、果勇军、千雄军;

皇家重炮第一军,轻炮第二军,六千四百人,火炮两百九十门;

动员边军十万人,辽国盟军两万,等到八月中旬,共计集结士兵十九万人,征调粮草六十万石,箭矢两百万支,炮弹三十万发,战马二十万匹。

八月十八日,阿萨兰王再次遣使询问敕封日期,并且向安西都护府询问在边关集结重兵有何用意。

八月十九日日,玉门关内一处民宅,一名老妪死在宅院里的水井旁,尸体被发现时衣衫不整似乎被人侮辱,一条回鹘人的腰带缠在老妪的脖子上,腰带镶嵌白玉和琥珀,名贵非常,经查,正是阿萨兰王的使者进关时所缠的腰带。

案件迅速水落石出,回鹘使者贪恋汉女风华,在十八日深夜奸杀了这名年近六十的老妪!

真相大白后群情激昂,官府将回鹘使者携带的贡品判给老妪家人作为赔偿,接着,将案犯在玉门关内广场凌迟处死,尸体悬挂关墙示众。

八月二十日,安西都护府向高昌发文,严厉谴责回鹘使者在大宋境内的暴行,责阿萨兰王向大宋进贡一百万金第纳尔用于抚恤受害者家人,阿萨兰王拒绝接受大宋的侮辱,同时停止裁军,又一次在回鹘境内动员兵力,以应对边境上来自宋军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

八月三十日,早已集结完毕的宋军在玉门关誓师出征,讨伐回鹘蛮夷,以平百姓之忿!

大军兵分两路,北路军佯攻五万人马,由赞画部长官徐文定统领,出玉门关向西北,围攻伊州;

南路军主攻,十四万大军,由李现亲率,出玉门关向西进抵蒲昌海,沿孔雀河向西,兵锋直指回鹘重镇焉耆,最终目标龟兹城。

另外,西藏路出兵三万,屯兵青海湖,牵制生活在高原边缘地区的黄头回鹘,以防威胁李现大军的后路。

九月初三,北路军率先发起进攻,徐文定迅速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包围天山脚下的伊州城,城内驻扎两万骑兵,向宋军发起冲击被击退后迅速向高昌城撤退,城内绝大部分回鹘人抛家舍业跟着军队一起向北撤退。

留下五千人守城后,徐文定指挥大军迅速向西跟进,他们并不对沿途的回鹘人展开杀戮,安西都护府令,他的任务是尽量驱赶回鹘百姓向高昌城撤退。

九月初六,徐文定的大军在距离高昌城北十里处遭遇阿萨兰王亲率的回鹘主力十万人,双方互有攻守,激战一日后,宋军后撤五里,沿着木头沟水在火焰山南麓扎下大营。

九月初九,就在北路大军与阿萨兰王对峙时,李现的南路大军突袭焉耆,火炮齐鸣,焉耆城当日即告破,一万多残军连同近三十万百姓向东北高昌城逃窜。

九月十二日,接到焉耆被攻破消息的仆施大惊失色,高昌城已被优势兵力的宋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包围,再不撤就被宋军在高昌城包饺子了!

阿萨兰王连夜逃向高昌,裹挟城中所有金银粮草,于九月十三日率十五万残军向西北翻越天山山脉,于五天后抵达彰八里城。

九月十四日,徐文定进入攻入几乎空无一人的高昌城,三天后,李现率十万大军与徐文定汇合,两军合计十四万跟着阿萨兰王的脚步向天山进军。

天山堡,扼守天山山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阿萨兰王命皇子亲率三万大军死守,宋军苦战三日,方才用火炮将这个要塞夷为平地,不过回鹘皇子在城破之前,已经带着残兵向北撤退,在山口的另一头,还有一座比天山堡更为险峻的交河堡。

彰八里城作为回鹘王夏天的避暑行宫,在防御上自然费尽心思,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一直延伸到西喀喇汗,只要守住天山和交河两地,就可保彰八里城万无一失!

天山山脉巍峨险峻,山路陡峭,宋军的火炮部队一筹莫展,而没有火炮,交河堡就像一道天险,除了用人命填,没有任何其他可以攻破的办法。

宋军于二十五日接近交河堡,尝试进攻几次后,李现果断叫停了正面强攻,退出天山山脉,以天山堡为核心扎下绵延数里的大营。

李现没想到交河堡如此难啃,火炮上不去,堆人命又心痛,整日看着沙盘纠结不已,赵宗实日日陪在帅帐,徐文定等各军军官也凑在一起苦苦思索。

“天山山脉的东麓紧紧挨着阿尔泰山,崇山峻岭炮军难以通行,就算翻过山脉,彰八里城东又是连绵不绝的大漠,也是绝地,故折回沙洲北上绝不可行!”徐文定一拳敲在沙盘的木边架恨恨道。

“我有个想法,燕王。”赵宗实摸着下巴说道,李现神情一动:“讲!”

“放弃彰八里!”

什么?!

大帐中众将的脸上都浮现起一股不可思议的神情,哪有仗打了一半停下不打的道理?

李现蹙在一起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这个皇子,合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