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右羽林军大将军

刀斧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右羽林军大将军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不一会就把御花园覆上了一层薄薄的棉被,炭炉里的火烧得红红的,上面一个精巧的陶壶正向外“咕咕咕”得冒着白气。

万籁俱寂,亭子里摆着几个桌案,桌案上是精美的糕点和冒着热气的煮酒,赵祯心情极为愉悦,给大臣们都安排了桌案,待到雪下了起来后还贴心地吩咐内侍们,给每个大臣的身旁都端来一个精巧的小炭炉。

瑞雪、琼浆、皇城、圣眷,一切交织在一起形成其妙的催化反应,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不禁诗兴大发,等韩琦、富弼和晏殊吟了两首咏雪的诗后,剩下的时间就全都被欧阳修给支配了。

他有眼疾,放在后世就是近视,看东西已经开始朦胧,可这种朦胧反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作为眼下的文坛大佬,文章词赋浑然天成,倒是让在场的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至日阳初复,丰年瑞遽臻。

飘颻初未积,散漫忽无垠。

万木青烟灭,千门白昼新。

往来冲更合,高下著何匀。

望好登长榭,平堪走画轮。

马寒毛缩蝟,弓劲力添钧。

客醉看成眩,儿娇咀且颦。

虚堂明永夜,高阁照清晨。

树石诗翁对,川原猎骑陈。

冻狐乎迷旧穴,饥雀噪空囷。

此土偏宜稼,而予滥长人。

应须待和暖,载酒共行春。

一诗作罢,赵祯惊掉了下巴,不用说韩琦和富弼早已对他惊为天人,连晏殊都晃着脑袋忍不住赞道:

“好诗!竟无一个‘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陈词滥调,却将雪景描绘的如此生机勃勃,老夫开眼了,永叔大才!”

赵祯指着晏殊乐道:“对对对,晏卿所言即朕所想,当浮一大白!”

臣公们连忙举起率先举起酒杯,今日官家心情可说是继位以来最好的一次,尽管一直在聊风花雪月,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可是拜西北的胜利所赐。

寒冷被一杯杯煮酒驱散得不见踪影,放松的赵祯也罕见地收起了帝王的威严和神秘,君臣在觥筹交错之间仿佛忘却了时空,一时间御花园里充满了欢声和笑语。

后世在评价赵祯的时候,容易给他戴上软弱和仁慈的帽子,其实哪个帝王会是如此简单,战争的失利削弱了皇权,削弱的皇权又进一步降低了帝王的自信,于是,他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中默默地把棱角磨平,人畜无害的表象下,无不是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

可现在不一样,大宋彻底拥有了岭南所有的疆域,一年三熟的水稻极大丰富了国家的粮仓;

雄伟的汴京新城已经出具规模,按照李现所言,这将是傲视四海八荒的天下第一城;

废除了徭役,废除了人丁税,可大宋的国库却一年比一年充盈;

严格了商税,可整个大宋的城市却越来越繁华,来自天南地北的货物,每天都将汴京装扮得犹如仙境;

裁撤了六成的军队,可大宋却获得了远比太祖太宗无数倍的胜利和武功;

更别提斐然中外的华夏文明,文学、戏曲、音乐、农学、医学,算学还有刚刚兴起的工学;

哦,这个名词还是李现所创,涵盖采矿、炼丹、冶炼、造船等一系列听都没有听过的新事物。

赵祯想起一事,对韩琦问道:“军械司新研发的炮弹你可知道?”

“此时微臣知晓,听说燕王对此赞不绝口?”

赵祯点点头:“又是个大宋的青年才俊,朕心甚慰,他叫什么来着?”

“沈括,字存中,天圣九年出生在杭州钱塘县沈家,官宦世家,其曾祖乃太宗朝大理寺丞沈曾庆,其父沈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现当下知明州,廉洁自律,颇有惠政”

韩琦对沈括的履历如数家珍,沈周可是铁杆新党,把沈括弄来枢密院就是他在背后操作的结果,一听赵祯问起,连忙倒豆子般把沈括的家底翻了个底朝天。

富弼与欧阳修抚须微笑不语,晏殊却脸色微变,冷哼了一声。

哼声不大,但足够赵祯听得见,他含着笑看了看晏殊,哪里不懂两人之间的对立情绪?

从心底里他是支持新政的,可在朝堂之中,却也需要一个反对派,否则哪来的平衡?

晏殊老了,可后继者会是谁呢?司马光吗?这些年倒是开了些窍,终究知道做官是要做些事情的…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朝堂中谁都可以换,包括韩琦在内,但晏殊不可以!

先让他继续干着吧,他要是倒了那些保守派官员可怎么和韩琦斗呢?

赵祯回过神来想了想道:

“等他回京后就先补个国子博士,进太学尽快参加科举吧~”

哟,韩琦心中一喜,这“任子”的官职都已经下来啦,那岂不是意味着他老爹得尽快升调五品以上?

大宋官场恩荫制度,当朝五品以上大臣的子弟和后人,可以推恩补官,但这种恩补一般不安排重要职位,多为“国子博士、太子中舍、虞部员外郎和比部员外郎”一类闲差,除非你后来参加科举得了功名。

在新政施行之前,这样的闲差可以一辈子挂着,新政之后,若是得了恩补的官员三年内考不取功名,“任子”的官衔就得被朝廷收回。

不少年纪大的官员担心自己的清誉被家中的纨绔毁掉,竟然拒绝朝廷恩补,安安心心致仕回家安享晚年算了。

赵祯的意图明显,这娃娃有能耐,那就别学那些酸儒,尽快考出来入仕,到时候你爹也调到京师来,你要是不好好考科举,看看你老爹的脸往哪儿放。

根本上来说看,这是对沈家的器重,韩琦心里当然高兴,立刻跪下谢恩。

赵祯此刻突然想到了李现的那封秘奏,心里顿时一沉,思索片刻后决定还是问问朝臣们的意见。

“燕王向朕询问,是否可派右羽林军大将军去西北战场历练,体察军情…”

啥?

在场的朝臣都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右羽林军大将军!

大宋的潜在储君,养在宫中的皇子!

但他并不是赵祯的亲生子,他是汝南郡王的十三子——赵宗实!

这不是官家的家事?而且官家年富力壮,说不定哪天就有了皇子,朝臣中除了韩琦,怕是没有任何人把赵宗实当回事吧。

晏殊最先反应过来,按捺住内心的狂喜,脸色铁青地拱手道:“燕王大胆,此举僭越,皇族家事何时需要他来置喙,右羽林军大将军怎么还能轮得到出京历练?当缉捕进京下大理寺问罪!”

赵祯一言不发,他就是想看看朝臣们的反应,老韩你还不上?

韩琦当然不会让赵祯失望,不管李现的要求有多么的匪夷所思,能惹得晏殊反对的自己绝对要坚持!

“燕王乃当朝太傅,右羽林军大将军本就是作为皇子养在宫中,燕王此举并无僭越之处!”

呵呵,太傅的官衔虽然有些闲,不过名分可是实实在在的,除非官家生出皇子指定继承人,否则老师要学生去上课学习,放在哪朝哪代都不为过。

晏殊一时情急,早已忘记了这五年前的封赏,一下子被韩琦抓住了话脚,竟有些无言以对。

别说晏殊,连赵祯都有些忘了,此刻经韩琦提醒,终于想了起来,他就说这李现从来不参和朝政的人,怎么能提出如此敏感的要求!

这么一来,李现还真有资格说这话!

富弼和欧阳修一开始也是事不关己,见赵祯的目光投了过来催着他们表态,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富弼说道:“陛下,臣以为…本朝没有皇子出征的先例啊…”

欧阳修也附和道:“陛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皇子多习圣人言行,治国要义才是正理…”

他们俩并不是要去反对韩琦,而这此事太匪夷所思,就像富弼说的那样,大宋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先例,这要是真的做了会发生什么后果不都得他们的老大韩琦兜着?

你帮你义子争气做得好、做得对,可说说和去做却是两码事,大佬,你还得带着我们一起建设大宋呢,悠着点行不行?!

可韩琦不这么想。

他此时的脑海中,李现多年前的话在翻来覆去的浮现,官家生不出儿子了…

现在看来,很有可能!

韩琦会看相,官家印堂发黑,眼珠有些突出,眼圈色深,皮肤松垮又容易出汗,这可是阳气亏损的表现啊,这要是能生出儿子来就见鬼了!

趁着此时与赵宗实打好交道,万一…万一真要是轮到他了,这可是从龙之臣啊!

“陛下…大内获取军情多仰仗皇城司派遣的随军监军,若是能有皇子在一旁拾遗补缺,一举一动岂不更是洞若观火?!”

人才啊…要不怎么说老韩能当首辅呢?

说话总是能够挠在官家的痒处。

赵家人怕什么啊?

真这么怕就派自己家里人去看看,关系不那么生疏也不那么亲近,有什么情况可以和皇城司的密报印证一下,岂不是更加安全?!

至于所谓的潜邸…

官家还年轻,不就是个儿子嘛,生得出来!

赵祯听了韩琦所言立刻心动了,总是觉得不放心,原来原因在这里啊!

“韩相所言…甚为有理…皇子历练历练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