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九十四章 旧城改造

刀斧 第两百九十四章 旧城改造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我本想反对司马光的扩建方案,其实我更加钟意为汴京建卫星城。”

韩琦更是狐疑,卫星城是个啥玩意儿?

李现端起酒壶放在正中,然后拿出几块糕点,分散在酒壶周边,又蘸着酒水沿着外围画了几条线。

“汴京居中,只有官衙和住宅,再按照商业、农业、工业的条目,将相关设施和管理机构在外围建新城,祥符、青城、板桥等等,都是理想的扩建地;

汴京城内工坊越来越多,分散管理十分繁杂,天子脚下可不能出一点儿纰漏,这样只会限制工坊的发展,无论是扩建旧城或是建卫星城,都应该将工坊聚集在一起进行管理!”

韩琦问道:“等等,卫星城是个什么东西?工坊为何要聚集起来?民以食为天,务工终究都是些旁门左道,本分人还是应该劝耕农桑才对啊!”

李现微微一笑:“义父所虑极是,卫星城与汴京的关系就如同众星捧月,用来分散不符合皇城的产业,缓解巨大的人口压力,亦能将汴京的繁华带到四周各县,将整个京畿道都打造成我大宋的城市群,功绩冠绝古今!”

李现见韩琦依旧不为所动,只得化繁为简道:“义父!扩建汴京只是其一,若是整个京畿道处处如汴京般繁华,成就古来今往的伟业,就能流传千古,功业长青啊…”

韩琦脑子里“叮”的一声响,终于开窍了,扩建个汴京算什么,李现说的才是大功业!

李现见韩琦从无所谓陷入了沉思,又添砖加瓦道:“军械司刚刚研制出来一物,将石灰与火山灰混合,加水搅拌瞬间可凝固成石,义父可知此物有何功用?”

韩琦正陷在宏伟蓝图中,猛地被李现问起,只得恍然摇了摇头。

李现道:“可以用来修桥铺路啊,在南北官道上铺设此物,通行效率提升岂止十倍?!”

“凝固成石…”韩琦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李现抛出来的观点一下子太多,都是自己闻所未闻之物,除了被动求知别无他法。

“庆历四年汴京道路铺设青石板耗费多少?义父可有耳闻?”

韩琦沉吟片刻道:“一里估计一千余贯。”

李现站起身,右手手背拍着左手手心,痛心疾首道:“水泥成本千不足一!”

韩琦震惊,一里一贯钱?!

李现打算一口气彻底震慑住他,接着道:“此物混上黄沙还可用于糊粘墙砖,中间插上铁条混上砖石,硬度堪比精铁!

军械司做过实验,重炮对着一尺厚的墙整整轰了一天,只在墙上留下了浅浅弹坑!”

韩琦听到这里,立马拍着桌子问道:“此物大善,先把南北官道都铺上!”

李现此刻已经开始暗爽,继续添油加醋:“义父说的太对了,当年唐玄宗千里采荔枝跑死了多少马,这路要是修好了,哪需要那么麻烦,整车整车地往北运,让寻常人家也能品尝妃子笑,这才是盛世!

有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这些偏远的山货方能便捷地运到城市,总会有商人愿意做这个生意,毕竟对于百姓来说,有了钱粮才会念着朝廷的好啊!

最关键的是,修路对于各个阶级都有好处,文人可以更顺畅地游历天下,士子们可以更方便的赴京赶考,商人们可以更高效地运送货物,官员可以更快地知晓治下的民情,军队可以更迅速地在各处部署…”

韩琦微笑着叫停李现的长篇大论:“上云大才,你说的为父明白,修路利于流通,此事我去自去和官家说道,不过这次汴京扩建的事儿,你可一定要办好!”

李现见目的已经达到,也不再多说,复又坐下,两人闲谈起各自的孩子,韩琦长子韩忠彦今年刚刚十岁,却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博古通今,过目不忘,言谈举止中隐隐有韩琦的影子。

次子韩端彦倒是让韩琦颇为头疼,调皮顽劣,全无其父一丝风采。

李现则劝道,子孙自有子孙福,李维斯刚刚开始咿呀学语,最爱听说书先生说书,有一日阿萨兰和小青上街游逛,就在一家香氛铺子里逗留,仔仔竟然趁母亲不注意,偷偷跑到隔壁茶馆,立在堂前听了好久,差点以为孩子被拐了报官!

两人不时爆出阵阵大笑,适逢韩忠彦送来刚出炉的糕点,韩琦见状指着李现道:“忠彦,还不来拜见兄长。”

韩忠彦生得眉清目秀,果然是个年轻版的韩琦,人称韩琦为大宋第一美男子,从他儿子身上就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拜见燕王殿下~”

韩忠彦学着大人模样,一丝不苟地拱手行礼,李现一听,当即摆手道:“什么燕王不燕王,你我兄弟,叫哥~”

韩琦在一旁抚须轻笑:“哈哈哈,忠彦,听你哥的。”

韩忠彦得了父亲许可,方才抬起头,露出孩童应有的好奇和羡慕,展开眉眼欢声道:“忠彦拜见兄长。”

李现应了一声,从腰上解下一柄镶嵌着宝石的精美匕首递过去道:“为兄一个武人,随身就带着这,贤弟若是不嫌弃,送与你把玩。”

李现一看这韩忠彦平日里就是被父母看得死,表面上看着知书达理,其实骨子里的稚气并未蜕尽,哪有人敢给宰相儿子送刀的,一见这匕首,两眼就挪不开了,只是碍于韩琦在场,不敢随意接纳。

韩琦仰头长叹,哭笑不得道:“哪有人送刀的,我的苍天哦,上云你给犬子送把件老夫不拦着,可你就不能摘块玉?”

古时流行赠玉,取“君子温润如玉”之意。

李现双手一摊,苦着脸道:“我送刀可不是要一刀两断,只是希望贤弟将来东华门唱名之际,亦能成为一杀伐果断的大丈夫,犹如义父一样,当为人雄!”

这个马屁拍的不声不响,韩琦反应过来朗声开怀,随即挥挥手,韩忠彦一把拿过那把小匕首,欢天喜地谢了李现,李现见之心喜,就拉着韩忠彦在一旁,告知这匕首的来历。

当说到宋军在白岩城打扫战场时,从一名死去的女真贵族身上搜出这把精美的匕首,而整个城池的南部布满了广武、飞鹰两军将士们的尸首时,韩忠彦瞪大了双眼,郑重行礼道:

“上云大哥,小弟也愿有一日能纵横沙场,为大宋、为官家开疆拓土!”

李现笑道:“沙场官场,都是为国效力,有时候武人所做的事情反而简单些,打下了疆土如何去守,如何去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成为宋人为荣才是最难的,要为大宋效力可不仅仅只去打仗就行了,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的发展更为重要。”

韩忠彦听后默默点了点头,李现也不知道这孩子听明白了没有,反正老韩肯定是不会让自己的长子从军,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果然,听完李现的劝慰,韩琦心中也是满意,这才是文武相合之道,杀伐和手段要并用,这赵家的天下方才能做的稳当,天下稳当他们这些人才能在历史上冠上贤相名臣的名头。

而如今这种制度看来就是极好,一个个统兵大将有事出征,无事回京,练兵与统兵分开,官家放心,朝臣们也没什么是非,若是能一直这样下去,远迈汉唐并非空中楼阁。

……

庆历七年正月十六,上元节后,一个新的衙门在三司官署里成立了,名字透着股蹊跷,汴京拆迁扩建监造司,正在坊间议论纷纷之际,一封封行政命令犹如重磅炸弹一般,在官场和民间炸响。

“汴京所有道路扩宽一倍,涉及到的民宅商铺按照实际大小,兑换新城新宅…”

“监造司将会逐步勘量危房,免费为百姓修葺…”

“所有在开封府衙门登记的外来僧侣,都可以在新城规定地区申请修建寺庙,邪教除外…”

“新城落成后,所有煤炭、矿石、染料等工坊原料都不得进入老城,新城设有工业区,工坊搬迁,三年税赋减半…”

“新城新增三十万栋民宅,圣上口谕,凡汴京百姓,皆可市价一半购买,优先供给扩路拆迁的民户,但仅限一户一套,十年内不得交易…”

坊间轰动,更为震惊的消息在正月十八的中午,贴在了城内各处要道。

“监造司令,即日起取缔所有地下住户,限期一个月,无居所者速至开封府登记,官府集中安排,逾期不候!”

此条文一出,汴京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汴京地下四通八达,常年蜗居着各色泼皮混混,以倒卖人口、逼良从娼为生,祸害满盈。

开封府也不是没有想过清理,只是人赶出来后往哪儿丢是个大问题,往往总是今天清理了一片,隔了一段时间又被无家可归者占据。

李现也厌恶这种城市的毒瘤,这些人清出来,正好送到各工坊里做工,有了口吃食自然思安定,再配合官府的持续打击,将其中的首恶都拉出来送去修路,城市方能慢慢安定下来。

韩琦趁机写了一封万言疏,详细阐述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赵祯阅后大为震动,决定将工部从三司辖下剥离了出来,推行韩琦的城池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

可怜的司马光,本来还想着副手就副手吧,可如今一看,汴京扩建怎么就成了韩琦所提的城池发展的一块微不足道的小部分,他悲哀地发现,这差事要是做好了,大功竟然得算到政敌的头上!

他无数次地凝视夜空,反复思量,为何啊,为何我司马光的心血成了他人的嫁衣!个中心酸,百般品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