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七十八章 从此相遇是路人

刀斧 第两百七十八章 从此相遇是路人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陛下…陛下…”

朦朦胧胧中坤宁殿外传来熟悉的呼唤声,我费力地睁开眼,触手间一片滑腻,曹氏如一条游蛇,紧紧盘在我身上,也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痴迷在坤宁殿留宿了。

任守忠还在门口唤着,特么的叫魂呢!

“朕知道了~~~”不回答不行,这家伙嗓门会越嚎越大,有一次我就是不理他,第二天连张美人都酸溜溜地打趣,说朕越发龙精虎猛了,怎么也不见在自己的洛凰殿如此精神云云…

一问才知道,任守忠的唤起声,竟传到了隔壁!

皇后连忙起身穿上亵衣,紧接着宫女们捧着冕服、珠帘皇冠、水盆鱼贯走了进来,片刻功夫后就把我收拾的利利落落。

青衣赤裳,垂坠曳地,腰间佩剑金黄,大佩之上穿珠连玉,此刻曹氏也收拾妥当,对朕顾盼媚生,微微一笑道:“果真是当今天子,器宇轩昂,让臣妾瞧得目眩神迷了,陛下今晚可还来坤宁殿?”

呃…想起昨夜的**,唉…美人榻上英雄冢啊,也不知该怎么面对张美人。

“嗯,皇后昨夜炖的莲子汤解暑消乏,晚膳又要劳烦了。”

“好啊,那臣妾等陛下晚上来用膳!”

还是个小女子的心性,皇后的身材却是玲珑有致,肌肤滑如凝脂,一丝赘肉都没有,听说每日傍晚皇后都要在坤宁殿操枪舞剑,难道练武能有此等好处?

皇城里影影栋栋,前面两个掌灯太监提着宫灯照着路,任守忠半躬着身子跟在身后,我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问道:“听说燕王妃在家也和皇后一样,没事就舞刀弄棍的可有此事?”

任守忠一时不知该如何答,半张着嘴愣了半晌,忽然想起惊讶道:“陛下说得没错,燕王妃出身回鹘王室,这草原上的女子,都是要会刀枪和骑马的!”

“…怪不得,敢拿着长刀去司马家府上砍人…”

被任守忠这么一说,我倒是对草原女子提起了兴致来,果真个个如此?那在床榻之上该是什么滋味呢?

李现胆儿是肥,如此剽悍的女子,他也不怕闺房行事被砍了…切!

“这…这…老奴不敢妄议朝臣是非…更何况是重臣家眷…”

我瞥了眼局促的任守忠,欣慰道:“守本分的内侍,都有善终。”

前面快到文德殿了,按规矩我要在此殿稍待片刻,待时辰一到,准时出现在垂拱殿上,今日月半,有大朝会。

“你说这辽国算不算游牧王国?”文德殿门口,我冷不丁问了任守忠一句,也不等他作答,就一步跨过门槛。

战事顺利,等战后弄两个所谓的草原女子进宫,不过分吧?!

……

照例又是三司的事儿先来,我在御座上有些昏昏欲睡,三司各部官员个个口若悬河,之乎者也能扯上半天也不进主题,数十年的朝会听政对我来说早已味同嚼蜡,真有什么大事儿,韩琦他们会扯大嗓门把我拉回来的。

现在看大庆殿内一片安详,料想没什么大事儿,我摩挲着腰间犀牛皮制的剑鞘,脑海里又飞回了坤宁宫…

心中一紧,连忙将心神拉了回来,我去,我怎么变得如此荒淫…罪孽啊!

“陛下!”

韩琦的声音,有事儿!

“韩爱卿不必多礼。”

我尽量压低声线,这样多多少少显得威严一些。

“臣请大理寺、开封府、刑部三堂会审,金吾卫、禁军负责捉拿,一定要将江宁府的贼人一网打尽!”

什么?

三堂会审?还扯上了禁军?又是江宁府?什么事儿?

我拿眼神冲任守忠斜了斜,任守忠无奈,暗暗点了点头,我会意道:“韩相一力责之即可!”

我和任守忠的暗号,他点头,就说明这事儿明面上让政事堂处理没毛病,退朝后他自会复述给我听。

下朝后得知,刑部左侍郎上奏,江宁府有人印制假债券…

喔次奥,当时我要是听了,还费什么力气搞三堂会审?这帮孙子直接皇城司里大刑伺候!

“陛下,臣有事起奏~”

声线很低沉,中气十足,范仲淹的声音确实好听,每次他上奏说话比唱的都好听,我喜欢听他说话。

“范卿何事启奏?”

“北征后续所需五千名各级官吏已准备妥当,臣议请设东北道安抚使司衙门,下辖辽西路、辽东路、远东路,此为各级衙门长官名册,请陛下过目~”

我脑门阵阵发胀,五千多人的官职和名单,你让我现在看?

唉…算了算了,范相劳苦功高,不看他心里会受挂落的,挑几个紧要的瞧瞧,安抚使是谁…

翻开公文一扫,哦,这个人我知道,文彦博,在成都府干得不错,是个人才,范仲淹选的人还是可以的。

后面的现在就不看了,主官靠谱,下面人就掀不起浪来。

等等…我抬头看了看晏殊和韩琦,奇怪啊!

文彦博是晏殊的门下,怎么会得范仲淹垂青?

不拘一格降人才?别说笑了,计相那帮人就是我立起来和政事堂的打擂台,搞平衡用的,两派面对这几年推行的新政一向针锋相对,这么大的隔阂,范仲淹视而不见?

东北若是平定,按照李现那小子出征前给我画的饼,不仅遍布金银铁铜各种矿藏,还有猛火油油田,取之不竭的木材,可安置数百万贫农的黑土地,无论怎么看,都是新政派的囊中之物,范仲淹怎会拱手送给文彦博?

“文彦博在巴蜀主政一方不久,骤得高位是不是有些急了?”

哟,韩琦眼珠子睁大了,这事儿原来他不知道。

晏殊怎么也是这么一副表情?他不会也不知道吧…

“陛下所虑非虚,文彦博主政一府,按例需要择一路主政,后方才可许以一道重任!”韩琦连忙出班劝阻道。

“按‘考成法’,三年连续考评为称职的府以上主官,可越级提拔或调入京为京官,韩相,这可是政事堂颁布的政令,您不会忘了吧?”晏殊喜上眉梢,对手送来的大礼,不抓住,太没天理了。

臣子吵架,君王大可不必惊慌,让他们先吵吵,哪一头都别帮忙,等吵累了各打五十大板即可。

这几年新晋官员基本上都是新政派,韩琦等人在朝堂上占尽了风头,放条鱼进来搅搅局也不错…

“够了,两个一品重臣,当殿骂街成何体统,各罚一个月俸禄!”

吵得差不多了,还有正事儿,这名单先留着,弄清楚缘由再说。

“杜衍~”

“臣在!”

“辽东战况如何了?”

这才是我心心念念的正事儿,将来不管谁主政东北,总得先打下来不是么?

“启禀陛下,辽东战事八百里加急通讯,得益于南北官道的完善,枢密院昨夜已接到五日前的战况:

南路军一战大捷,兵锋越过安室城,与五万余高丽、女真联军在城北五里处对峙;

北路军一战小胜,占据通定城;

中军主力与七月初三从大定府出发,初十日已与通定城北路军汇合,预计在今日,围攻盖牟城;

高丽征讨军接连两场海战,大败高丽水军,初七日高丽朝廷奏请归附,答应我大宋所有的停战条件,这是高丽王向陛下所上的奏表,请陛下过目!”

嘿嘿嘿,高丽搞定了啊,哎呀,听说前唐太宗皇帝也费了多少年才搞定了高句丽,比之我能如何?

镇定,君王喜怒不形于色!

“呈上来!”

我一目十行看着奏表,终究是忍不住胸中的得意,呵呵笑了起来。

“哈哈哈,你们都看看,高丽王称臣,赔偿大宋三百万两白银,租借耽罗岛,每年租金一百贯,租期百年,哈哈哈…”

李现这手棋下得不错!

唉…好像从李现这孙子灭了西夏开始,大宋就一直没败过,我这功绩,比之汉武唐皇,就差那么一点儿了!

海军也不错,就是太费钱了…对了,不是有赔款么,哼,三百万两白银,可当铜钱三千余万贯,不仅这次出征的费用都回来了,还余一千多万贯,拨一千万贯打造海军去!

大庆殿里回荡着“嗡嗡嗡”的议论声,大臣们还没从这惊人的消息里回过神来,我皱了皱眉头,任守忠会意高声唱道:

“肃静~~~”

刹那间,偌大的大庆殿立刻恢复了安静。

“政事堂议议,给高丽王封个什么爵位好,韩相辛苦一下吧,可还有事,无事启奏就退朝吧…”

“老臣有事起奏~”

我定睛一看,完了,礼部尚书刘长青出班了,每次都是,每次都能从我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来,每次都弄得我有些下不来台,可他年纪大啊,祖训尊重长者,我听这老家伙数落我,还不能发火!

尚书就算是个虚职,可他是礼部尚书,究礼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刘老尚书不必多礼,有何事启奏?”

“祖制,大宋天子不可挂剑上朝…”

喔次奥,又来了!

老东西你根本就不懂,老子的皇后特别迷我腰挎宝剑的英姿好吧,这你都管,我还是不是皇帝?

“朕自比汉武唐皇,据史料记载,这两位可都是带剑上朝的,他们腰挎宝剑意在自勉,外拓疆域,内修造化,实乃明君之象~”

你个老家伙你有胆再反驳我试试,反驳我就是骂我昏君,不用我出手,一帮人治你的罪!

果然,刘长青张了张嘴,最终什么话也没说,退了下去。

……

“陛下,现在去哪儿?”

“去御书房。”

我满脑子都是范仲淹的劄子,此举名为举荐官员,实则确有些改头换面的意思,如今朝局稳定,新政隐隐压过保守派一头,但保守派也把持着几个要职,大体上是平衡的。

可要是范仲淹投靠过去,那局势就复杂了,两派人势均力敌,朝政恐陷入拖沓的风险中…

等进了书房,我细细看起了他的劄子,果不其然,绝大多数都是保守派官员,连司马光都赫然在列。

东北道安抚使司衙门主官、辽西路、辽东路主官,只有远东路是从下面提拔上来的一个年轻人,叫王安石。

不行…大宋有今日,新政功不可没。

亲自下手吗?我握着笔的手悬在了半空,想了想,将任守忠唤了进来。

“选个靠得住的,将这封劄子快马送去辽东,交燕王亲启,让他收到劄子后立刻给朕回复!”

“老奴遵旨~”

“另外,去把范相请过来。”

“是!”

一个时辰后,御书房,范仲淹行完礼站在堂下,我打量着他却眉头紧皱,我一直认为他是个热血的汉子,官场浮浮沉沉,却坚持做自己,庆历年之前,大宋对外屡战屡败,一个缺乏权威的皇帝,无法支撑起他那庞大的理想。

可如今大宋腾飞在即,稳定的边疆讲给世人带来不输前唐的盛世,可如此境遇下,这个新政的斗士,却要急流勇退,甚至不惜叛变自己的理想,否定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范相平日里爱做什么?”

“微臣爱读书、作词。”

“倒是雅趣,朕就不同了,有什么喜好都得藏着,否则各地父母官就会在年贡时花尽心思,劳民伤财,对民生不利。”

“陛下圣明…”

“朕之前养过一池鲤鱼,时日愈久,死气沉沉,于是放入几尾黑鱼,以期搅动池塘,破解困局;

谁知这凶猛的黑鱼到了鲤鱼池后,却慢慢因为每日有人喂食,变得如同鲤鱼一般,不说喂养之弊,单单是这习性改变,就让朕大失所望…”

我看着范仲淹,看着他变换的神色,看着他的挣扎归于沉寂,心中暗叹,吐出两字:

“为何?”

“武人为祸史上多有之,臣请雪藏燕王!”

“嗤”我从鼻孔中发出一声嗤笑:“就为这?”

“此乃祖制和道统,唐末之危,不可不防!”

“燕王没有兵权。”

“可现在有,如今大宋精锐十之七八皆由燕王节制,此乃大忌!”

“朕有监军,控制着粮草。”

“若大军回师直捣汴京,以燕王之势,旦夕可下。”

唉…我好头疼,我尽量用更加简单的道理来描述:

“你不懂,造反得有人跟随才行。”

“燕王为北征统帅,在军中颇有威信,若是他要举旗,岂不一呼百应?”

“天地君亲师,此时无灾,没有天时;军士有地,没有民心;我是皇帝,天生在理;将士们的亲戚都在各地州府,有后顾之忧;朕乃武学山长,军中无数将校都是天子门生,李现靠什么造反?

军官的认命由三衙、枢密院、政事堂下达,哪个军官好好地日子不过,行此杀头之事?!

将士们年满三十即可退役,有田有家的好日子在等着他们,这样的大宋,你让他们去反?

范相啊范相,你一向以机警聪慧著称,朕不信你看不透这道理!”

眼前的中年人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痛苦和执拗,跪下拜倒道:“臣,请辞参知政事一职。”

我心中倏地一紧,文武之争真就你死我活?

“范相!”

“陛下!”

我和他如同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互不相让,曾经互为交心的君臣,如今却陌生的如同路人。

“陛下…武人之祸不可不防啊,莫忘陈桥旧事…”

“放肆!!!”

空旷的御书房里,回荡着我的怒吼,话已至此,无法挽回了…

“你回老家歇息几年,好生思过,无旨不得如京!”

你这么放不下文武之防那就回家吧,顶着个前宰辅的名头,谅各地官府都不敢怠慢,去哪儿游山玩水都成,反正绝对不能加入保守派!

“微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