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五十四章 插曲

刀斧 第两百五十四章 插曲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先为不败,然后乃为胜!

守住辽阳府即为不败,辽阳府一失,整个东京道的局势将会全部崩盘,其余的城池中,辽国守军加起来也不到两万人。

对于女真和高丽人来说,守住大辽泽东侧的怀远和沿海重镇耀州,大军囤在显州一线,然后就可以从容南下,收拾辽东半岛,依靠高丽强大的水军,辽东半岛的覆灭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战事顺利自然不必说,若战事不顺,高丽可以缩回鸭绿江南岸的崇山峻岭中,女真人可以退回黑龙江流域,两军都有稳固可靠的大后方为战争提供后勤支援。

大宋不会无休无止的待在辽国,待宋军后撤,大不了两军再打回来就是了。

反正对于女真和高丽来说,战略目标并不十分重合,他们之间存在长期合作的基础。

当然,高丽人自动忽略掉了来自大海的威胁,要说这几年宋军步军的表现可圈可点的话,那水军简直就是在过家家,原本驻扎京东东路的龙武水军,偶尔能碰上他们出海打渔,其他时间战船都停在港里等着腐烂。

如果,宋人觉得那也能称之为“战船”的话…

如今的大辽就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危重病人,任是谁都可以在他庞大的身躯上咬下一口血肉来,谁能想到三年前,高丽还处在被辽国随意摩擦的地步呢?

辽阳必须得攻下,城中那一万五千逃跑的重骑兵,简直就是联军头上的利剑!

辽阳城原本就是辽军和女真对峙的前线基地,城中常备供给十万大军两月左右的军粮和补给,现实给了完颜阿古乃一记响亮的耳光。

高丽军太弱了!

当时在山谷中围歼辽国重兵集团,原本完颜乌古乃还准备支援高丽大军五千重骑,可被立威心切的高丽将军谢绝了。

结果,五千辽军重骑对东面压来的女真大军发动了决死冲击,掩护着一万五千重骑向西冲破高丽军的拦截,扬长而去。

那可是至少十万高丽军!

好在,辽军的轻骑和步军全军覆灭,可这有什么用?!

辽阳城本就高伟险峻,再加上辽军主力重骑坐镇,如今这仗硬生生拼成了消耗战!

早知道如此,还拉上什么高丽人做什么?辽军野战根本打不过女真勇士!

每当攻城被击溃,完颜乌古乃总会默默看着辽东的夜空,幻想着当初若是没有高丽军,辽军能逃掉几千人就了不起了,说不定现在早就兵临大定府了吧…

唉…可女真人缺少铠甲、粮草,最关键的是辽东的地形,要想征服辽东半岛,必须要有水军的配合!

这些,都是女真的软肋,只能依靠高丽。

高丽人对自己的弱点和长处了解的更加透彻,除了袭击辽军时高估了自己的步军实力之外,这场战争所有的一切都在高丽人的算计之内。

先是和女真人谈妥了辽阳府的归属,这是高丽王与完颜乌古乃白纸黑字歃血为盟的基础,复兴高句丽就离不开辽阳,再说了,和大宋翻脸目前来看风险颇大。

获得辽阳府和辽东半岛、长白山地区,占据险要的地形,不断地为女真人输送物资,支撑他们去和辽军、宋军直接对抗。

维持一支庞大的海军,封锁京东东路出海口,封锁渤海,从海路上确地确保国土的安全。

女真人人口有限,没有稳定的产粮地,冶铁工艺落后,他们,离不开高丽!

在辽国和大宋的双重压力下,女真人除非是脑子进了水,否则绝对不敢过河拆桥,唇亡齿寒的道理,哪怕是野蛮人,也能深切的体会到。

按照原计划,拿下辽阳府后,女真人在前方厮杀,高丽人就在身后沿着辽西走廊,建立一连串的城堡,彻底将辽东、辽西收归囊中,最后在东北亚,与女真人一东一北,完成对大宋的战略包围态势。

这就是女真、高丽两股势力的最终目的!

而这,也是大宋将会面临的最危险的局面!

……

“呼”,李现一口气将敌情分析说完之后,长吁一口气,垂拱殿里静的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赵祯皱着眉头深思,宰辅和相公们有的脸色铁青,有的大汗淋漓…

这都是当年大明王朝边事崩溃的战略原因,建奴和鞑靼一东一北,牢牢牵制着明王朝的九边军镇,随着军户制度的糜烂和李自成的崛起,延续两百余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地!

大宋比起大明最大的优势在于财政,有人说明军从战绩上看实力高于宋军,绝对有失偏颇,汉人的军队战斗力一直很强,只是大宋倒霉,它的崛起与超级帝国的崛起处于同一时期。360文学网

而朱元璋时代,蒙元的巅峰早已过去了,明军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异族统治者,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到北完成统一的王朝开创者,朱元璋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大宋比起大明还有另外一层优势,一个已经接近彻底汉化的契丹政权作为盟友,一个战斗力远远低于蒙古铁骑的高丽,更稳固的国内环境,更开放包容的统治阶级。

并且,还有自己这样一个开了金手指的穿越者。

“知己知彼,料敌先机,有燕王在,此战我大宋输不了!”赵祯先是给御前会议定下了基调,这仗一定要打,而且战事可能的不可能的,都被李现算准了,这要是还能输,在场的各位都可自己掘坟去了。

“除广南南路、广南西路、西藏路、兴庆南路,天下各路共计库粮两百余万石,支持这场战事大宋毫无压力!”晏殊率先出班肯定,没办法,在场的全是新政派,自己这个保守派老大此时不战队,摆明了跟官家过不去。

“另外,官吏的选拔也在进行中,战事一旦完结,官员们可以立刻北上接收辽国疆土。如今唯一缺失的,就是各府、县的衙役,按照庆历四年颁布的《监察法》和《新税法》,所有的差役全部取消,可每县需衙役四十人,府治所在需衙役五百人,整个东京道和中京道至少需要衙役万人!”

李现紧跟着答道:“辽国中京道、东京道归属大宋后,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已经无需在设守城边军,厢军人数也可大幅度缩减,可以在退役的军人中征招。”

韩琦在一旁点点头:“有些士兵常年征战,就算分下退役田也不知如何耕种,与其土地荒废,不如给予公职,也可继续为国效力。”

这是个好办法啊,赵祯听完语气轻松道:“韩相所言极善,就依次办理。”

晏殊躬身道:“臣遵旨!”

赵祯将目光在殿中众臣身上转了一圈后,沉声道:“诸位爱卿可还有疑问,今日燕王在此,等他北上了,有什么话可就不方便说了!”

“为何不将辽国君臣一网打尽,放起西去,恐有放虎归山之嫌…”

李现抬头一看,却是范仲淹。

“范相所言亦是朕心中所虑,燕王可有话说?”赵祯心中暗喜,连忙出声附和道,作为赵家子孙,日日夜夜想要将契丹势力一网打尽!

“陛下、范相,”李现拱手行了个礼,接着道:“放契丹人西去实则用的是驱虎吞狼之策!”

赵祯不动声色,范仲淹偏着头思索片刻恍然道:“莫非是因为西夏余孽?”

“是也不全是,野利拓石流窜大漠后,在杭爱山谷地征服了当地的蒙古部落乃蛮部,收兵甲五万,乃蛮部与高昌回鹘有世仇,野利家斩杀乃蛮部首领后,与高昌回鹘的关系逐渐缓和;

高昌回鹘时刻威胁着我大宋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又是陕西路与西藏路南北交汇的重要通道,若是野利氏贼心不死,勾结回鹘一旦南下,西北边疆又将烽烟再起!”

范仲淹反驳道:“按燕王之前所言,回鹘不是阻挡我大宋向西崛起的拦路石吗?如果回鹘王有不轨之心,那就趁势灭之!”

“范相,打仗讲究先发制人,回鹘是要解决,可必须是在我大宋选定的时间、选定的战场去解决,我们与契丹人有协议,他们西去之后,是要为我大宋牢牢盯住漠南的野利氏…”

“蝇营狗苟,国与国之间就应该光明正大,燕王此策失了我大国风范,臣恳请将契丹王室一网打尽!”范仲淹不顾李现还未说完,罕见地打断了他的发言!

“臣附范相之意!”晏殊内心狂喜,范仲淹在干吗?!

李现更是一头雾水,范相你这是什么意思?!

政事堂中自己和富弼关系非常好,韩琦是自己的义父,平时也就和范仲淹交流不多,可历史上庆历新政可是你老范主导的啊。

新政党内部互相倾轧,这是什么节奏?!

李现看向韩琦,后者一脸无奈地回了个眼神,富弼转过头朝范仲淹努努嘴,意思是这事儿和他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键还是在赵祯!

李现急忙对赵祯道:“陛下,言无信则不立,宋辽协议已经形成决议,此时更替方才有失我大国风范!”

赵祯沉默了半晌,方才出声,语气不悲不喜:“燕王所言有理,范相所言…呵呵,亦有理…不过刚才燕王所言不虚,以后若是对朝政有意见,应当早些提出来…好了,对战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现心中大惊,什么叫“范相亦有理”?

喔次奥,老子万无一失的战略,到底动了你范仲淹什么蛋糕了?!

韩琦担心再有什么波折,连忙带头道:“臣等无异议,余事还请陛下圣裁!”

在场朝臣们俱是躬身附和,赵祯也顺势结束了朝议。

不过范仲淹的这个小插曲,却无异于给李现的北征,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阴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