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两百四十三章 军制改革

刀斧 第两百四十三章 军制改革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启明星高挂,四下里一片清冷,数十骑兵踩在新铺设还没多久的青砖上,发出悦耳的“嘚嘚”声,转过御街,耳畔渐渐传来阵阵喧哗,越往宣德门靠近,喧哗声越大。

待越过朱雀门,踏上州桥,御街两旁摊贩熙熙攘攘,铺子上挂着的灯笼将御街照得灯火通明,恍如后世的夜市。

“汤饼~汤饼~~~”

“羊肉馒头~~~”

北宋时期,赵祯宽仁,汴京商民趁官员上下朝时在御街两旁摆摊经营各类早点面食,从无官府为难,这也成了封建社会中一个异类,谁能想象得到,代表着帝国最高权威的皇城外,已经被市井气息侵袭得毫无体统可言。

更别说真宗时期的皇城扩建事件,几个钉子户硬是让真宗生生压下去了那一丁丁行使皇权的**。

要说北宋百姓苦不苦,说苦也苦,苛捐杂税无穷无尽,可谁让这天地间冒出来个李现来。

完全废除了各种苛捐杂税,商税在强大的皇权推动下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军事上一举击破了历史上各种曾经给帝国带来枷锁的周边敌对势力,放开的商业私有化进城进一步充实了北宋的国库。

更别提如今但凡开售就被一抢而空的国债。

开过春后,已经有三司官员,上疏取缔四川地区的“交子”,大意为交子已经失去了使用的必要,如今的大宋,国债凭证已经逐渐开始取代交子的地位,从流通性和坚挺性上来说,国债已经初步具备了纸币的绝大部分作用。

毕竟,西南和高原的平定,给大宋带来了巨量的铜矿资源,困扰有宋一朝的钱荒,正在逐步得到缓解,据称,庆历五年的财政盈余,可能会突破千万贯。

这可是盈余!

这意味着在刚刚步入的庆历六年,北宋帝国,将会以更强硬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赵祯明里暗里,都开始暗示着帝国未来的战略—恢复前唐的赫赫威势!

这一切都始自新政集团的成功上位,连朝廷中最强硬的保守派,司马家族,都已经不在正式场合随意攻讦政事堂,尚书省的施政效率在政事堂的稳固后,大幅度提高。

昨日,尚书省工部员外郎司马光上奏,鉴于汴京城百姓数量愈发增多,城内越来越拥挤,提议扩建汴京城外城,按照司马光的规划,扩建后的新汴京城的城市规模,将会超过前唐长安。

对于司马家的转变,李现倒是持欢迎态度,改革就如同滔滔江水,堵是堵不住的,经过改良后的新政,从根本上重组了权贵、官员、商人、农民等各个阶层与国家的联系,表面上还是各过各的,可内在,每个人的命运都已经和帝国的新政牢牢捆在了一起。

你司马光自诩继承上古仁义,可你的家人呢?你的门生呢?他们有几个能有你这样的风评和成就?他们难道不想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这些梦想,如今只需要给朝廷捐上一笔银钱,就会获得朝廷颁发的帝国资源勘探凭证,有了这个凭证,你就可以在帝国划定的疆域内,将发现的所有自然资源归为所有,所要付出只是税赋和朝廷的优先采购权。

而且同样的捐赠,权贵和官员的族亲,还比商人优先,李现真的很难想象,大宋如此优渥的公务员待遇,一千贯的捐助真的很多吗?

据说,今年开封附近的农庄,已经有地主将土地的佃租,降到了五成,原因无他,越来越多的无产农民阶级,将自己的下一代,都送去了勘探开荒队,待遇和边军军士有的一拼的开荒队,正像一个巨大的吸血虫,贪婪地吸收着社会上无穷无尽的闲散劳动力。

住房、稳定的工钱、充满传奇色彩的侠客生活,对无法参军的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更何况,还有数不尽的番邦女子供其选择。

各种生怀绝技的侠客、手工业者、擅长奇技淫巧的工匠,成了开荒队最受欢迎的成员,水车、滑轮组、火药开采等等新技术,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可是这还不够!

李现吸了吸空气中弥漫的汤饼香气,心中暗道。

司马光之策却是有必要,可他却不支持这种扩建汴京的举措,三司做过测算,汴京城再增加一倍大小,所耗银钱高达数亿!

而对于财政的贡献,预估每年会增加税赋六百到八百万贯!

这在后世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边际成本,汴京已经够大了,这种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做法,除了满足赵祯的虚荣心外,对于帝国事倍功半!

“燕王殿下早!”

“燕王今儿来上朝啊?!”

“殿下,来碗汤饼暖暖身子!”

一路上打招呼的官员一个接一个,李现自从西南凯旋后,除了次日早朝和献俘仪式,又过上了宅男生活,炮军归建后,所有事宜都交给了石鑫,能不去军营就不去军营,毕竟身份摆在这里,去多了被人说闲话。

两个多月,在御街上看到来上朝的李现,官员们都暗自惊讶,纷纷猜测什么事儿能劳动大宋第一惫懒的燕王出马。

反正赵祯已经对李现无可奈何了,他早上起不来就起不来吧,反正就挂了个枢密院副使的官职,只要没有战事,他来或不来对于自己来说没什么区别,至于有时候被自己硬抓过来上朝,反而躲在柱子后面打瞌睡的事儿,自然心知肚明。

至于皇家炮军的组建,目前也上了正轨,西南一战算是给自己花了那么多银钱一个交代,从西南回来后没多久就偷偷上了劄子,称自己才学疏浅,不宜担任炮军主将,坚决请辞。

算上上次请辞延兴军主将,李现相当于将手中的兵权拱手交出,没事儿在家开派对,有事儿说去哪儿就去哪儿,赵祯屡屡感叹,这样的权贵,方才是帝国的好权贵!

不过谁来接任皇家炮军的主将倒是让赵祯发了愁,两人有一次在御花园大眼瞪小眼,赵祯非得李现推个人选,否则不让走。

“官家,炮军主将是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火炮的运用对于战争形式的转变。”

“你说的朕都清楚,可既然是皇家炮军,涉及到朝廷的脸面,必须要有个主将!”

“那官家您随便定个皇室的才俊不就行了嘛…”

“嘶…为何要青年才俊?那么多经验丰富的老将不行?”

“官家您都说了,涉及到皇家脸面,那肯定要英俊些方才好看…”

“你…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要不就官家您做主将就好了啊?”

“朕?”

“臣无妄言,想当年太祖皇帝不就兼任殿前司都检点吗?所以说遵从祖宗法,官家当这个主将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

“这样好嘛?哪有君王身兼军职的?朝臣们…”

“官家莫不是忘了,炮军可是皇家统领!”

“这…”

“官家您也太仁厚了,论英俊普天之下数您最有气质;论才能,如今大宋蒸蒸日上全是您的功劳;只不过一军主将,这点小事还能难得倒您?”

“咳咳…你说得倒也不错…”

“就是,哪个朝臣敢反对,臣第一个喷死他!”

“嗯,那朕就先试试,你要不先在军中帮朕问问…”

“放心把官家,臣晚上就叫上军中几个大将,明日早朝让他们出头上奏!”

“哎呀…这样好嘛?”

“不仅如此,臣再派人去禁军各军中去调研,谁才是古今最强的三军统帅!”

“…这又是何故?”

“官家啊,治军如治天下,治天下要的是民心,治军要的不就是军心嘛!”

“唉,这么说来,这炮军主将非朕不可了啊…”

“那是一定,就拿前唐太宗皇帝来比比,他手底下的玄甲军能比得上您的炮军?”

“呵呵呵,这…这…朕离前唐太宗皇帝还差了些,不好比…”

“比得了的,官家,那前唐太宗皇帝可曾奈何的了吐蕃人?”

“这…”

“在臣的心中,秦皇汉武之流和您比起来,太虚有其表了,只有您才是我华夏最强的君王,没有之一!”

“唉…朕心甚慰,其实大宋有今日,也离不开燕王你的功劳,说吧,西南凯旋,朕也不知该赏你什么?可是又要银钱?”

“银钱臣已经够多了,不过臣偌大一个王府,下人够是够了,可缺不少俏婢,官家赏几个呗?”

“你!色字头上一把刀,刮骨髓!”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臣是个粗人,除了钱财和女人,臣不知道拼命征战还有什么意义…”

“噗…你也太抠门,喜欢俏婢不好自己去买?”

“官家赏的,搂着睡觉都能感受到皇恩浩荡…”

“行行行!朕赏你…十个俏婢。”

“陛下您可得把把关,不说貂蝉嫦娥之姿,怎么说也不能磕碜…”

“你…还有事吗?”

“臣还有一事!”

“有事早朝上劄子,现在你可以滚了!”

……

放弃一丝一毫的兵权,塑造沉迷财色的形象,自古至今,都是功臣自保的不二法门,也许赵祯心中也雪亮通透,面对李现的识时务,自然给出了稳稳的台阶,君臣相安!

当然,钱财和女子,李现是从来不会嫌少的,十个俏婢除去送了两个给了狄青,其余的编成了王府舞姬,编排舞蹈供人观赏,倒也丰富了古代枯燥的夜生活。

“上云…?你今天来上朝?”身后一声轻呼,打断了李现的神游,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义父韩琦。

“义父…”李现拱手行了个礼,无论爵位多高,父子之礼不可废。

“你来上朝有何事?”韩琦算是把李现的脾气给摸了个透,没事这家伙绝对不会来上朝。

李现抿了抿嘴唇,凑到韩琦耳边轻声问道:“义父怎么看司马光扩建京城的提案?”

韩琦脸色一凛,看了看四周,见身边三步内并无其他人,也凑在李现耳边道:“此事基本已成定局,你还不知道官家的心思?”

官家的心思…李现如何不知,经历过这几年的连年征战,开疆拓土数千里,扩建汴京,给后世留下一座宏伟的城池,供子孙后代瞻仰,典型的渴望政绩的老政治家而已。

“可扩建汴京投入巨大,效果却一般,这明明就是好大喜功之举啊。”李现忧心道。。

“此事计相打过包票,赋税足够支撑这样的工程。”

“同样的支出,效果比起扩建汴京好数十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