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刀斧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辽皇的愤怒

刀斧 第一百四十三章 辽皇的愤怒

作者:华太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8 18:58:51 来源:笔趣阁

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

只有南方的天空才能看到一些亮光,东边的天空变得更加墨蓝,四周一片清冷,李现身后肃立这全军所有的指挥使将官,都是亲兵偷偷叫醒拉出来的。

“将军,这是要作甚?”袁德海海有些睡眼朦胧,迷迷糊糊地问道。

李现不理会身边的询问,全副披挂策于马上,对身边唐渡点点头道:“开始吧!”

唐渡拱手施礼,转朝身后,吼道:“擂鼓~~~!”

“咚~~~咚咚咚!”巨大的战鼓声仿佛刺破了这墨染的黑暗,东方现出一丝红晕,大营四周惊起一片飞鸟,唐渡大手一挥:“全军集合,指挥使负责各营,三通鼓不到,取消早饭!”

袁德海看着周围陆续冲向大营的身影,神情迷离,唉,咱家就知道,这定西伯定然不会那么好相与,小子们遭罪咯。

赵蒙做了个梦,梦中自己对阵辽人,斩将夺旗,万民敬仰,官家赐爵,而那个万恶的定西伯,只能在自己身前牵马,正当自己志得意满之时,梦中定西伯猛然回头,手上却多了一面大股,就在自己身边“咚咚咚”敲了起来。

不仅如此,赵蒙却感觉整个世界开始天摇地动,从梦中猛地惊醒,同伴正抓着自己衣领一边摇晃一边吼道:“快起来,紧急集合!”

而耳边,传来的正是梦中一样的隆隆战鼓,看看营房外漆黑的天色,唉,又着了定西伯的道儿啊!

起床,叠军被,定西伯着实可恶,连被子如何叠都有规定,出操后会有专人检查营房,稍有差池就是一通军棍。

如厕,两两互相着甲,护手、护肩、头盔、兵器,最后洗漱,从一开始的半刻钟,到现在的两炷香不到,赵蒙早已记不得吃了多少次军棍,不过好歹现在都能在按照规矩完成,一个营房中睡十人,洗漱完后第二通鼓刚起,众人排成一列,将插在通铺尾的长剑系在腰间,然后鱼贯出营,从门口兵器架上取过各自的精铁长枪。

顾不得门外喧嚣热闹,全营立刻向营房背面跑去,牵出自己的战马,跨上马匹在营房前列好横阵,中军亲将任怀亮正骑着马匹在君子营中巡视,不时大声呵斥,提醒加快进度。

“结阵,奔赴校场!”任怀亮见全营基本上都已准备完毕,举枪大喝道,君子营得令后迅速结成五骑一排的横阵,伴随着隆隆马蹄声,如风一般向营房外冲去,一出营区,赵蒙听到右手边传来动静,转睛一看,重骑兵营也几乎和君子营齐头并进,一左一右冲向了校场。

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地平线,腾空而起。

两道钢铁洪流你争我赶地向校场冲来,不远处的轻骑兵也已整备完成,冲出营房,而长枪兵和弩军确是更加注重军阵严整,在都头们的号子声中,颇有节奏的徐徐而来,李现看着目眩神迷,连连点头,而一旁的袁德海可是第一次观赏大军集结,心情澎湃不能自已。

“将军,此情此景本官倒想赋诗一首,真是铁马冰河,热血澎湃!”

“你要吟诗就离远点儿…”李现白了他一眼,好端端的景致,就这么被一个太监的话给毁了。

“呃…嘿嘿,不吟也罢,不吟也罢…”袁德海吃了个挂落,讪讪然自我安慰道。

三通鼓未到,两营重骑兵都已集结完毕,重骑营觉得君子营都是少爷,吃不得苦,心中看不起;君子营觉得重骑兵都是些丘八,不配建功立业,也是看不起,所以动作上都互相争着第一,两营几乎同时到达,倒也不分先后。

接着就是轻骑兵,最后,三通鼓响起时,步军到达,至此全军集结完毕。

李现清清喉咙:“老规矩,上山五里,下山五里,全副披挂,不准喝水,牵线阵,重骑兵先行,出发!”

任怀亮连忙接着吼道:“重骑营、君子营下马!”

军令声此起彼伏的在大阵中响起。

“轻骑兵下马!”

“枪上肩!”

“床弩先行!”

整个延兴军就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上足了发条,各个零件陆陆续续开始了运转,君子营当先出发,随后就是重骑营,轻骑各营,枪弩各营,人声鼎沸,号声连连,唐渡见状吼道:

“目标大营后山,军歌起~~~”

君子营的坚韧出乎李现的预料,看来北宋至少在中期之前,门阀世家并未像末年时那样的不堪,武风不辍,家风传承颇有日不落帝国的贵族风范,如此倒生了不少期许,这样的军队到了战场上必然敢为士先,历史上弱宋之名怕是也会消泯于时空。

延兴军与黄河只隔着一座后山,官道两旁有不少早起的农人料理着田地,看到唱着军歌整齐行军的延兴军,都是撑着锄头好奇打量起来,一年多了吧,没见到延兴军野外行军了。

“你听说了吗?延兴军里有一营骑兵,全是官家亲戚家和勋贵家的孩子…”

“不会吧,当兵如今这么吃香?那些衙内们脸上也要刺字?”

“这都是陈年往事了啊,官家下了令,当兵的不用刺字了…”

“不仅如此,当兵不再是一辈子的事儿了,有期限,听说是十年!”

“对对对,退役后还有军田分…”

“啥?你们在说啥?”一个老汉挤进看热闹的人群中问道。

“十年即可退役,退役后有军田分下,若是垦边军田翻五倍,若有军功,税收与那些读书人一样优惠…”

“我的天啊,当兵立功就不用交税啦?”那老汉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问道。

“圣旨都贴在汴京城们边上了,我说老汉你是多久没进城了?”

“嗨,如此好事儿,禁军还招兵吗?!”

“招啊,京城各个城门内都有招兵点,可这定西伯的延兴军,怕是进不去了,人家都招满啦…”

“就是,延兴军百战百胜,去了就等着建功立业咯…”

那老汉双眼滴溜溜一阵乱转,自家四个儿子,正愁着将来之事,当兵还有田分,就算刀枪无眼,总比饿死强,再说如今大宋一直打胜仗,生还几率比前些年高多了啊,赶快回去找老婆子商量,看看送哪两个混小子去禁军碰碰运气!

……

接下来月余,延兴军就在不停地拉练、紧急集合、越野行军、战阵操练中重复地渡过着,天空中飘下第一朵雪花时,李现也完成了强军制中练兵策的最后一个字,明日就可以上劄子交差了,推开书房大门,任怀亮端坐在门外一张太师椅上,四周静谧,唯余雪花飘落之声,庆历元年,就这么快过去了。

“启明去备马,我们去趟大营。”看着天色尚早,李现吩咐道。

周重跌跌撞撞地跑进来:“伯爷伯爷,有了有了…!”

有了?阿萨兰有了?李现大喜,连忙扶住周重道:“何时有的?我怎么不知道?大夫啥时候来的?”

“呃…嘿嘿嘿,伯爷,是建龙他那口子有了…”

我次奥你个喵了个咪的,原来是马有了…李现一脑门黑线,垂首都不愿再和周重说话,挥挥手让他推下,无奈道:“那畜生爽了是吧,快过年了,过年前找人阉了它吧…”

……

延兴军大营,风雪越发的大了,操练已经暂停,所有军士都被指派参与加固营房、官署,检查装备、辎重,清理马厩,军营中一片闹腾,快要过年了,大营中喧闹的同时,也洋溢着丝丝喜庆。

“虞侯,君子营、轻骑军的各营指挥使、重骑兵主将都需要在年前定下,你尽快把名单递上来。”

“末将领命!”

“今年的津贴军士五百钱,军官两贯,尽快通知下去!”

“领命!”

“天气一好就要尽快恢复操练,开年后官家、宗室、勋贵、政事堂、枢密院、三司要来观摩大军演练,这关系到大宋未来的军制改革,必须要慎重!”

“将军放心,延兴军上下随时做好准备!”

李现停下脚步,拍拍唐渡的肩膀,沉声道:“你办事,我放心,一会就将军种主将、指挥使和几个待定的军官都叫到官厅里议事。”

“是,那末将就先去安排。”

“去吧!”李现看着唐渡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紧了紧背后的披风,向官厅快步走去。

庆历元年十一月,延兴军全军军官厘定,由定西伯、平夏将军、上护军、延兴军军都指挥使李现报送枢密院,次日,知枢密院事韩琦报送宋仁宗,仁宗悉数同意复请政事堂审议,当月,加盖政事堂印、圣旨印、枢密院印、三衙印的公文下发至延兴军官署,自此,延兴军大军整军完成,经过李现些许调整,全军架构如下:

中军亲将任怀亮,领一百重骑亲兵,兼骑军主将;

监军袁德海;

赞画营赞画暂缺,军吏文书五人,营长官为指挥使;

君子营指挥使赵蒙,领五百重骑兵,赵元俨远房侄孙;

一都都头赵远,赵允让侄;

二都都头王克明,开国大将王审琦后人;

三都都头张延,开国大将张琼后人;

四都都头郭信,开国大将郭守文后人;

五都都头李迁,开国大将李隆基后人;

重骑一营指挥使梁七,领两百重骑兵,延兴军出身;

重骑二营指挥使李刚,领两百重骑兵,奉扬军出身;

轻骑一营指挥使,吴胜,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二营指挥使,许都,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三营指挥使,王群,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四营指挥使,呼延寿,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五营指挥使,施兰,领两百轻骑,延兴军出身;

轻骑六营指挥使,杨鹏飞,领两百轻骑,延兴军出身;

延兴军军都虞侯唐渡,领长枪军一千五百人,兼枪军主将;

一营指挥使宋克勇,领五百长枪兵,延兴军出身;

二营指挥使薛宇霆,领五百长枪兵,延兴军出身;

三营指挥使段常非,领五百长枪兵,延兴军出身;

延兴军副军都指挥使石鑫,领弩军一千八百二十人,兼弩军主将;

一营指挥使,阮老六,领五百弩军,延兴军出身;

二营指挥使,郑旬,领五百弩军,延兴军出身;

三营指挥使,曲从英,领五百弩军,奉扬军出身;

床弩营指挥使,金台,八十架床弩,领军三百二十人,延兴军出身;

辎重营指挥使兼延兴军军需官,马志,领军五百,双马拖拽大车两百辆,延兴军出身;

全军六千余人,赵祯以延兴军为禁军整军范例,神卫军三万三千余人,龙卫军两万八千余人,捧日军两万八千余人,殿前诸班直不再计入天武军序列,天武军全军三万人,上四军共十二万人。

其余各中等军共计整军八万人。

禁军共裁撤老弱十万人,退役归乡者三万余人,其余编入汴京厢军,开年后汴京周边各州府路二十万厢军开赴西北,垦边屯田;五万厢军押送着十万西夏战俘开赴西南,修建官道;至此,北宋冗兵的困局得到了极大地缓解,每年节省养军费用数十万贯。

秋试共录取举人进士两千余人,为往年十倍,赵祯下令,汴京及河北、陕西诸路率先施行考成法,大量官员进入基层,大宋吏治为之一振,但也触犯了不少乡绅们的利益,犹如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也不知何时将会喷薄而出。

腊月二十八,漫天风雪中一辆马车风尘仆仆地从西北赶来,韩琦等人在万胜门外五里迎候,马车上是政事堂的新成员,参知政事范仲淹,他将与韩琦联手进入政事堂,吕夷简致仕,夏竦也跟着离开了朝堂,不久之后,吕夷简就在老家病逝了,政事堂首辅由庞籍接任,韩琦任次辅,三辅为范仲淹,杜衍接任知枢密院事,革新派开始总揽大权。

从汴京往北数千里,辽国中京大定府,辽皇狠狠地将大宋国书掷于地上,怒道:“宋皇吃了西北,胆子越来越肥了,上书斥责?哈哈哈,当我大辽是软蛋吗?”。

他裹着皮裘站起身,双目透过皇宫大殿,仿佛穿透了千里,看到了同样在朝堂之上的赵祯,嘴角微微翘起,下定决心,叫道:“发兵…发兵!去岁的耻辱,今年朕定要还给软弱的宋皇!”

殿下文武百官俱是拜倒在地,高呼万岁,辽皇的愤怒透过风雪迅速传遍了万里辽境,战争的乌云逐渐向大宋逼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