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等了许久,会试这边才有人陆陆续续往外走,和官学那些昂首挺胸走出来的人不同,会试的考生们都无精打采的,几乎是被来接他们的人扶上的马车。
小刘氏和安氏不安的在前面转圈,又等了有一会儿,才看到他们出来,杨恭和傅方玉还好,除了没精神外,其他方面都还行,谢蒙和马书良就不好了,两人相互搀扶着对方,上马车都是随从扶上去的,一坐在车厢里倒头就呼呼大睡,等回到家时休息了两天才恢复过来。
两天后,等人休息差不多后,苗氏提议去国寺上柱香。
一家人围在一起,苗氏说道:“五丫现在已经三岁半了,该去还愿了,以前要么被事情耽搁,要么咱家人不齐,正好明日是十五,咱们去上柱香,也顺便再算算你们兄妹三人的姻缘。这几日我打听过,国寺就在京郊,咱们白天去,当天肯定回不来,不过听说可以住人,晚上咱们住一夜,后日再回,如何?”
叶长德都听苗氏了,再说,现在也无事,闲着也是闲着,去国寺转转也挺好的。
三郎七郎也没意见,叶云在苗氏提出去国寺时心没由来的一慌,却找不到原因。内心以为是几年前自己离家出走的缘由,所以心里排斥国寺罢了,所以也同意可以去转转。
晚上又问过杨家人后,小刘氏也想算算儿子这次有没有机会考上。
百里擎都不用问,叶云去哪儿,他就去哪儿。
叶长德想了想,他们两家人都去了,独留下傅春昇好像不太好,于是托了将军府的管家,去给傅家人送个信,得到的回复是他们也想去。
于是第二天一早,三家人在城门口汇合,傅春昇知道他们的马车快,于是把自家的马车寄存到附近,直接带着家人上了叶家的车。
这几辆马车还是来梅都后改过的,拉车的马都是百里擎提供的丧尸马,劲儿大,拉着不费劲,所以跑得快,车身还加了减震装置,虽不是最好的,但比之前的好太多。
今日安氏是带着媳妇卢氏来的,两人各抱着一个孩子,让小刘氏和苗氏眼热,虽说她们怀里都抱着孩子,可还是想抱孙子孙女儿,那感觉肯定不一样。
安氏呵呵笑着:“你们也别太着急,眼看着他们兄弟的好事就近了,再多等等,急不来的。”
“嫂子,怎能不急,我家老大这门亲事还不知成不成呢,那姑娘口风紧,到现在也不知道她家住哪里的,父母都没见过,你说这事办的,愁死人了都。”小刘氏抱怨道。
苗氏唉声叹气:“大嫂,最起码你这还有影,我这儿可怎么办哦,到现在还没着落,原想回村里就自己做主赶紧找,可我看三郎那样,就不愿意娶我找的姑娘。”
安氏惊讶道:“不能吧,三郎多听你话的一个孩子。”
“别的都听,就这,他说什么都不愿意。”苗氏叹息道,原本她就打算回去后就张罗起来的,在家里她也不是什么都没干,也到处在打听别家适龄的姑娘,挑来挑去,找到几个自己感觉最好的,这两天有意无意的问过三郎,谁知后者非常坚持,非说要自己找的,别的,他不考虑。
这可愁坏了苗氏,他自己找,也不知找到猴年马月,好在三郎给了期限,一年内肯定能让她当婆婆,她这才松了口。
三个母亲各有各的愁,安氏就怕傅方玉这次再考不上,傅家人都希望傅方玉能考中,入朝为官,不然也不会这么大费周章的带他来梅都求学。
早知道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傅方玉又是待考生,平日里买本书都得几两银子,一些孤本更贵,买不起!偶尔借鉴一下也是天价,饶是傅家人,也得拮据再拮据,不然一家子都得喝西北风,现在都快动用卢氏的嫁妆了。
三位母亲在一起就离不开孩子方面的话题,半路上五丫受不住这些唠叨,飞扑进了叶云的怀里。
国寺位于京郊一百里外的清云山上,相比较于清云山的国寺,白玉府外的九百九十九个台阶根本不够看。
清云山海拔有两千多米,台阶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每一个阶梯上都刻有经文,而且上山还需佩戴专门的符咒,不然走不到国寺。不过据世人传说,若有人不佩戴符咒走上去,那他就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的大善人。
所以有许多自诩是大善人的非要试试,但通常过不了两千个台阶就会气竭走不动路,佩戴上符咒后又能安然无恙。也有人能走到四千阶才需要符咒,仔细调查后才发现,那人真是善人,就因为把家产全用作行善,导致媳妇孩子被饿死,这也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大的恶事。
后来有人专门统计过,越恶的人在这条路上越走不远,大奸大恶之辈更是连佩戴符咒都不顶用,相反,越善的人在这条路上就越走得轻松,像那个四千阶的大善人,用上符咒后一口气爬到山顶都没大喘气过,所以这条路慢慢就成为了世人口中的问心路,若问心无愧,不妨走一走,问心路自会给世人答案。
而这个台阶并不是以杀人多少来定人善恶,一些在战场上杀人无数的将军也能走个三千阶,比那些打着大善人旗号的还走得远,只是迄今为止,也没人知道问心路评判人的标准。
梅都国寺不要求必须自己走上去,可以要滑竿抬上去,但这笔费用却不少,抬滑竿的全是僧人,就算是抬二百斤的大汉,他们也能健步如飞。
也能骑马上去,但若是马蹄弄坏了台阶,赔偿的东西甚至连皇室都拿不出。若拿不出就只能卖身国寺,若有人不赔?根本就没这个机会,今天抵赖,明天也会哭爹喊娘的自己跑来,这也成为了一个迷,因为知道原因的人都在山上做了和尚。
刚到山脚,就见几十个僧人穿着马甲长裤在山下平地练武,哼哈声不绝于耳。
灰白的石梯宽约五米,直通云霄,看不见山顶,三三两两的僧人抬着滑竿健步如飞的行走在石梯上,还有许多行人相互搀扶着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