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七十二章 王朴“帐中对”

制周 第七十二章 王朴“帐中对”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引弓射箭,要先知道靶在哪里,才能有地放失。

做幕臣也是如此,只有先弄清楚主君的志向,才好出谋划策。

郭宗谊适才袒露心扉,王朴明白了郭宗谊平楚,并不是只为收复失地,观他初衷,似是要在荆楚两地换个人间。

这就不仅仅涉及到军略,还有民政、财税、朝制等等,要一扫积弊,让地方既有强军卫戍,又不会尾大不掉。

难啊。

王朴看着帐中舆图,暗叹一声。

可再难也要做,他自认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他若做不到,真不知道现在朝中还有几人能办。

郭宗谊侍立一旁,没有打扰王朴,半晌,他才悠悠开口:“殿下,藩镇上至节帅,下至军卒,都是逐利而行,利在此而此为主,利在彼而彼为主,由此,以藩镇攻藩镇,只会助其壮大,这天下永远不会有太平的那一天。”

郭宗谊颔首,确实,遣藩镇攻藩镇,打赢了,庙堂独摘胜果,勤王的藩镇必乱,分出好处,藩镇大发横财,由此强盛。

王朴见他听懂了,又继续道:“天下藩镇有四类,世家割据、御边卫疆、财多将寡、丰足强镇。”

“割据者,便是如荆南节度使这般,世袭罔替,境内自治。”

“御边者,便似朔方节度使,土地贫瘠,却重兵屯边,军强财弱,需仰庙堂供养。”

“财多者,便如现在的楚地三镇节度使,税民丰赡,可兵微将寡。”

“丰足者,便如山南东道、天雄、平卢(淄青)等军,有强军、有财源、有人丁,这类藩镇虽敬朝廷,但私心最重,反叛作乱的多是此类藩镇。”

“此四类中,御边镇不必担心,只需给足钱粮,便掀不起风浪,即使节度使有反心,缺钱少粮,大军不会跟从。”

“财多者亦不必担心,有财却无守财之力,兼生活富足,歌舞升平,兵将无意死战,起大军伐之,战后尽散其军,优待安抚,则藩镇可平。”

“世家割据的也并不难缠,以国力倾轧,遣大军征讨,尽迁其族,尽移其将。”

“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如天雄、平卢等兵丰粮足的军镇,朝廷不敢轻动,由是日滋异心,对于此类,只能徐徐削之。”

郭宗谊听得连连点头,眼放毫光。

这王朴之才,确实不弱于那些名垂青史的能臣,三言两语,便将内外藩镇条分缕析,庶易晓畅,讲得明明白白。

王朴呷了口茶,润润嗓,继续道:“殿下都督六州,境内便有三类藩镇,若要一展宏图,可不能只盯着荆楚二地啊。”

郭宗谊心中微跳,试探问道:“你是说,连襄州也……”

“不错。”王朴毫不遮掩,以手指图:“荆南、楚地一下,两湖的形势,甚至天下的形势都会大变,殿下既有在此间改天换地的雄志,自然不能全盘以旧策处置。”

郭宗谊点头,王朴说的不错,荆南一下,襄州是重镇,却不再是边镇,那时就不需安审琦这等声威隆重的名将镇守了。

王朴见郭宗谊首肯,微微一笑,继续道来:“我等可先依旧策,从财多将寡的楚地入手。”

“遣荆南这等世家军镇攻楚,事成之后,趁其不备,再合襄州军这等丰足军镇夹击荆南,殿下从中渔利,届时荆南一破,移其兵将,散驻楚地,襄州军伐城有功,升赏移镇,彼时军疲,必不敢乱。”

“如此,荆襄楚三地才能尽在掌握,除陛下外,再无能掣肘者,届时怎么改怎么换,只要陛下不反对,一切还不是任您施为?”

郭宗谊点头,忽又摇头,他疑道:“适才先生不是说,以藩镇伐藩镇,只会令其壮大吗?为何又让谊……”

王朴咧嘴笑道:“若群起而攻之,自不可用藩镇,可此一时彼一时,我们层叠而上,先灭掉那最弱小的,再倚那最强大的,平灭中间的,最后便只剩一只纸老虎,和打虎人您了。”

郭宗谊恍悟,他整理袍服,肃然下拜:“多谢先生。”

王朴这次没有躲,他捊着三缕长须,含笑道:“大致方略便是如此,等平定荆楚,我再与殿下商议那蛮族的诏抚与荆楚改制之事。”

郭宗谊欣然应允,湘西诸蛮生长于洞溪间,非兵戈可以平息,或招或抚,或联或间,皆属政事,需时间去磨合。

至于改制一事,他两世为人,自己也有一定见解,届时与王朴商讨,取长补短,便可在荆楚之地试行了。

王朴见大事议定,又问道:“殿下可要见见,此次赴襄镇宁军的几个领军?毕竟您现在是镇宁军的节帅。”

郭宗谊这才想起,自己还挂着个镇宁节度使的职,于是连声应允:“是该见见。”

王朴走出帐外,遣了几个小吏去唤,不多时,亲卫领进来四位老少不一的将校。

四人进了帐,朝着郭宗谊齐行军礼:

“臣杨廷章。”

“标下袁彦。”

“标下李汉超。”

“标下马全义。”

“拜见节帅/殿下/大都督。”

四人行动整整齐齐,一张口却各喊一职,顿时略显尴尬,王朴那两道狮子眉一皱,就要发火,却听郭宗谊呵呵笑道:“在营中,诸位称官职便可。”

四人齐齐一怔,脑中微乱,这郭宗谊的官职好几个,左卫上将军、镇宁军节度使、荆州大都督、湖南道行营都部署,临行前郭威还给他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时也不知道叫哪个更好。

还是杨廷章机灵,张口喊道:“臣拜见大都督。”

郭宗谊的这些职务里,尽是虚职荣官,或是临时差遣,含金量最高的便是荆州大都督了,其余人恍悟,纷纷以大都督相称。

郭宗谊眉开眼笑,将四人一一扶起,随后给杨廷章行了个晚辈礼:“舅翁别来无恙?”

杨廷章,字温玉,四十岁上下,身量颇长,仪容清整,有一把美髯,人如其字。

他出身寒微,家有一姐,时守寡在京,圣穆柴皇后薨,郭威欲娶,便托人说媒,他姐不从,还是杨廷章见过郭威后,力劝其姐改嫁,方才成了郭威的第二任妻子,可惜同样早亡,后被追封为杨淑妃。

郭威即位,授杨廷章右飞龙使,杨廷章推辞不受,于是郭威命他随郭荣赴澶州,充为澶州巡检使。

杨廷章见郭宗谊如此知礼,当下含笑道:“承蒙大都督挂念,臣一向安好,倒是数月未见大都督,明显壮了几分。”

郭宗谊笑得更开心了,他拉着众人坐下,又命人去唤郭守文、潘美、张琼、吕端四人,欲与众臣商议湖南道行营的各项职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