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三十三章 诡谲

制周 第三十三章 诡谲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郭宗谊觉得很遗憾,边归谠终究没有寇准的风骨,敢去扯皇帝的袖子。

当然,他也没有。

皇帝一离开,群臣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连御史都呵禁不住。

郭宗谊垂下高举象笏的双手,有意兴阑珊后的未尽,也带点儿悬崖勒马的庆幸。

此事由自己挑起,却已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他没想到边归谠居然能找到人证,死咬着王峻不放,更没料到王峻道高一层,吃准了郭威不会召药元福上堂对质,死也不承认自己写过信,二人僵持不下,甚至不惜押上性命,逼得郭威停朝暂退。

不能再掺和此事了。

深深扫了一眼长跪不起的王峻、边归谠,最后目光停留在杨克让身上,杨克让似有察觉,回望过来,见是一位年少未冠的紫袍大员,当即便猜到他身份,远远的朝郭宗谊拱了拱手。

郭宗谊颔首示意,扭头离开了崇元殿。

一名侍御史见有人要走,便想上前制止,但分开人群,见是一脸阴郁的皇长孙,犹豫了短短一瞬,便灰溜溜的回班了。

崇元殿右侧,是一间小小的御书房,郭威气喘如牛的回到这里,挥退左右,灌下桌上的一大壶冷茶,蕴火才渐渐平熄。

沉下心来,他心里也有了决断,便朝门外喊道:“李美!”

“奴在。”李美推开门,伺候在一旁。

“即刻命小底第一军指挥使李重进率本部巡检皇城,命内殿直都知张永德率本部戍卫禁中。”

“命枢密副使郑仁诲,把城南大营的留守禁军撤到内城右厢的新建兵营。”

“发敕政事堂,杨克让乃边归谠的弟子,作人证难以服众,药元福抵京是朕亲自恩准的,此事到底为止吧。”

“再发敕中书门下,边归谠为社稷之固,謇謇可嘉,擢尚书右丞、枢密直学士,仍充户部侍郎。”

“杨克让赤胆忠心,国尔忘家,可转官一阶,自决留去。”

“另遣皇长孙谊为使,赐药元福玉带、马鞍,着其即日拔营赴兖,曹、史、向三人不得以军礼相制,当事之如父。”

“韦勋玩忽职守,违制犯禁,以致外与禁混,险生大乱,贬至远恶军州,着有司遣送。”

“王峻……”

郭威吐出一口浊气,涩声道:“王峻身为枢密使,总掌军机,难脱责任,戴保任连坐之罪,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说完,郭威似是极为疲惫,也不管李美记不记得住,抽身便离开了侧殿,独自往禁苑走去。

路上,郭威自袖中取出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山书十余镇递表”。

短短七个字,昨夜送到他案头时,令他生出无尽烦恼,偏今天边归谠又当堂弹劾王峻勾结藩镇。

还亮出杨克让这个人证,幸亏他是边归谠的弟子,依刑理当避嫌,不然今天这个台阶就不好下了。

可任谁都知道,杨克让所言非虚,他自己坐在龙椅上听完,都只觉一阵胸闷气短,险些就要将王峻下狱,好在忍了下来。

刺报、奏表、人证,这三件事凑到一块,竟显得如此诡谲,难以捉摸,在云开雾霁前,不能武断动手,且留王峻在台上挡一挡风雨吧。

郭宗谊前脚到府,李昉紧跟着便带来了陛下的处置。

听完,郭宗谊并未觉得有多意外,这是相当明智稳妥的处理方式了。

但对遣他为使,代陛下赏赐药元福,则很不理解。

可不明白也得照办,郭宗谊更不愿意再在这等事上消耗脑力,今天的常朝,令人费解的事太多了。

反正郭威已给这事结了案,暂时不会再起波折,他的初衷业已达到,韦勋贬官,禁军调营,不会再有人拦着自己借用城南大营了。

想到这里,他吩咐李昉:“你去准备准备,下午与我一道去城南,届时药元福一动身,你就去兵部借营,这一次,不会再有人为难咱们了。”

“唯。”

李昉刚走,吕端又火急火燎的奔来。

“什么事,能把你老人家急成这样?”郭宗谊打趣道,营房的事一解决,他的心情也好上许多。

吕端不过十七,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却总是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前两日受李昉的蛊惑,竟然把嘴巴上那点绒毛剃了,天天晚上擦姜,想尽快长出胡须来,仿佛这才符合李昉口中“姿仪瑰秀、器识和裕”的重臣模样。

“殿下恕罪,臣有急事。”吕端微喘着气道,皇长孙府极大,他自马厩跑来前厅,弯弯绕绕,足跑了半刻。

“有急事你还不快说。”

“王峻,王峻辞官了。”吕端一脸郑重的说道。

郭宗谊哂笑一声,不以为意:“他是假辞。”

“不,这次可能是真的。”吕端急道,“他下了朝,回到政事堂便写了退仕表,递上去后,也不管陛下准没准,直接就归了家里,闭门谢客。”

郭宗谊笑意渐敛,王峻这回是心灰意冷,真撂挑子了?

他觉得不可思议,这才哪到哪,一个回合就倒地不起,那他还是王峻王秀峰吗?这背后一定还有谋算。

“这次必定还是假的。”郭宗谊笃定道。

吕端还欲再讲,郭宗谊却没有再给他开口的机会,他抢问道:“三家商号送……卖我们的粮食麻料都到了吗?”

“已到了两批,都囤在曹彬营里。”吕端忽略殿下的口误,老实答道。

“命曹彬明日夜间,将一应粮物押送到城南大营。”

“唯!”

吕端领命告退,郭宗谊又唤来张巾:“差人去把柴旺叫到城南大营外待命,他手头的活儿全盘交给曹翰吧。”

接着,他又叫来了西厅的薛居正。

这位配飨宋太宗庙庭的名臣,旧五代史的主要编纂者,此时刚刚四十岁。

他是开封本地人,后唐清泰二年的进士,那年他二十三,以文章闻名,年纪不大,已是四朝元老了。

看着薛居正那身与年纪极不相符的绿袍,郭宗谊不禁心生感慨,同榜进士中还在做官的,应该没有比他混得更差的。

十七年来,已历四朝六帝,就算是新帝登基恩封加官,那也应该加到绯袍了。

可他偏偏还穿着一身惨绿,也不怕给进士丢人。

薛居正本官是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差遣是领三司推官,就是统领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公案事的刑讼官。

这个差遣到了北宋初年,就被拆分,三部各置推官一名,不再由一人统领。

说起来权利也是不小,是李榖的主要属官,朝廷应当赐绯的。

“子平,这阵子在西厅办差,可还习惯?”郭宗谊亲切问候道。

“在哪里都是为朝廷效力,臣并未觉得有区别。”薛居正不卑不亢的回答,他生得器貌伟岸,说出此话,更显得刚正不阿,大义凛然。

郭宗谊自讨了个没趣,心里有些明白他为何至今还是个正六品。

便也不再客套,当下吩咐起来:“流民这两日便要抵京了,你带着西厅的官佐们准备妥帖,后日一早,便去城南禁军大营主持接收安置事。”

“唯。”

PS:感谢道友巧克力大酱的打赏,总算是呼应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