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十九章 新城选址

制周 第十九章 新城选址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三司与开封府的效率很高,午时延英议结束,下午李穀与袁鳷便带着一群僚佐,抱着数摞案牍,前来皇长孙府拜访。

郭宗谊早已换了身月白常服,缓步走来,倒似陌上公子,自画中走出。

李穀年近五十,进士出身,累三朝计相,却生得高壮雄伟,擅骑射、好任侠,比旁边武将出身的袁鳷高上一个头,更像一个大将。

见过礼后,郭宗谊请他们落座,余下僚佐皆偏殿奉茶。

“二位动作倒是快。”郭宗谊似是见了老友一般,笑着逗趣。

李穀拱拱手,也打趣道:“今日延英议,方知殿下忧民情切,不敢不快。”

袁鳷只陪着干笑了两声,神情颇不自然,也不知延英议后挨了谁的骂,此刻姿态极为恭谨,小心的奉上一卷厚纸,道:“殿下,此乃开封舆图,请您过目。”

郭宗谊示意张巾吴深将图挂起,缠线松解,一座繁密大城徐徐露出,而袁鳷早已将要修的罗墙在图中圈起,他按比例算了算,工程量并不大,确如袁鳷所说,数万民夫,旬日可成。

可流民远远不止数万,沧州所报数十万,是打了折扣的数字,就算除去一半不愿来京的,也有十数万人口将要安置,若仅以修罗城墙事代振,肯定不能尽全功。

想到这里,他转头问李穀:“朝议时,李公曾言国家待办工事及多,那除了修罗墙的事儿,还有哪些?”

“不敢称公。”李榖忙道,接着又面露难色:“有是有,但掌土木工役的是工部,这工部……”

“工部在王峻手中是吧?”郭宗谊直接点破道。

李榖与袁鳷笑而不答,郭宗谊又想了想,道:“既然都在工部手中,我们便自己找点事儿干,三司是不是有个修造案,职掌与工部的工部司相同?”

“正是。”李榖答道,“只是修造案目前有职无权。”

郭宗谊点点头,道:“流民至京,不能与开封廓、野百姓混住,当新建一城以安置,二位以为如何?”

袁鳷当然不会反对,非亲王知开封府,那就是个干活的。

李榖听出妙音,喜道:“臣以为当建新城居住,开封治下,已无闲置宅地安顿如此多的流民,不如重新选址,再建一城,以方便集中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如此,我明日上表时便请修造案督造新城。”郭宗谊道。

“谢殿下。”李榖下拜。

三司权重,如今已管财赋、盐曲、军需、马政、营田、府库、祭物,还管一些司法,如果再加上城池土木,那俨然就是一个小六部,九寺五监的职司也占了一些。

郭宗谊摆摆手:“都是为了办事方便,以免掣肘,我们来图上找找,安置流民之地吧。”

说着,便来到舆图前,建新城之事合情合理,又有李穀支持,他倒不怕郭威不同意。

袁鳷执碳笔在图中圈出一小块,他指着位于开封东面,那淡细的小圈问道:“不若在此?皆是无主之地,往东北可连封丘、通澶州。”

郭宗谊没有立刻回答,问向李穀:“李相以为如何?”

李穀用手指着开封以南的土地,也没有直接反驳:“此处方圆百里的土地多是无主,且是坦缓平原,西临蔡水,漕运也方便,不若建在这里。如今东京城小,已是捉襟见拙,数年内便要扩建,届时可以往南与新城相连,城墙一拆一围,则成一个泱泱大城。”

说完,他与袁鳷一起看向郭宗谊,等着他点头。

郭宗谊却想得更远一些。

袁鳷武将出身,是出于军事武备的角度着想,安城于东北,以巩固京畿防务,开封毕竟无险可守,只能靠人来填,将大量的人口屯在周边,一来便养军队,二来易补兵源。

李穀身为计相,则是立足财贸,开封城四方辐辏,水陆通会,且时向隆平,很快会繁荣起来。

如今城内已显狭小,扩建怕是庙堂已经讨论过的事,所以将流民安置在南,更合他心中的规划。

但屁股决定脑袋,许多决策并不好分个高下,就看谁官大,听谁的了。

在此事上,在场话语权最大的无疑郭宗谊,所以他决定用自己的想法。

“将流民安置在西,最好能接上郑州。”

他指着图上,郑州与开封相连的位置。

袁鳷一头雾水,不明白他的想法,但也不敢问,只好叉手喝惹,李穀似是猜出一些,眼神闪烁,终究没有张口,亦拱手称唯。

郭宗谊的屁股决定了他得站在君主的角度去考量,开封并不适合当国都,他想迁都到西京洛阳。

洛阳与开封相距不过四百里,中间隔着个郑州,他的想法,是将开封打造成一个经济中心,把洛阳建成政治之都,这一切,都需要在两都之间安置大量的人口,而郑州不过区区一个团练州,人口不过数万,是远远满足不了未来需求的。

大致位置定了,三人便约好改日拿上地籍,去实地堪查。

此事议定,郭宗谊又问道:“流民数月前便已于各州县安顿,可向有司上报户册?”

“有,臣已带来。”李穀答道,说完找出一本厚厚案牍奉上。

郭宗谊翻了数页,便不想再看下去,将名册捏在手里,冷声道:“为何只有丁口,难道流民中就没有妇孺老弱吗?难道流民抵京时,不携带家人吗?”

李穀老脸微赧,为难道:“殿下容禀,州县统考民户时,一般只计丁口,编成丁册用以征税。”

郭宗谊冷哼一声,将名册摔在案上,厉声道:“若非税利,恐连丁册也无!”

见他动怒,李穀与袁鳷皆不吭声,郭宗谊坐下呷了口茶,才徐徐开口:“时政如此,也怪不得你,但忧民之事,怎可因利趋遣?周知天下生民之数,乃是治国之本,不可不察。”

顿了顿,他摆手道:“扯远了,当今首要之事,便是算清抵京流民之数,我们也好筹备粮秣、划分土地。”

李穀听此论调,倒是觉得新鲜,细一琢磨,又觉得极有道理,若是能详细掌握全国的人口数量,那不论是税收还是救灾,抑或是征役、治安,都会便捷许多。

只是此事繁巨,历来无此先例,他有些犯难,迟疑问道:“敢问殿下,这流民有若浮萍,如何算得清?”

“自然算得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无大战事,那些镇兵闲着也是闲着,便让他们帮帮忙吧。”郭宗谊道。

“臣洗耳恭听!”

“今日十六,我稍后会绘制新的户帖,三司遣快马传令河北各州镇,截止于下月初一,按户帖统计上报愿来东京的流民户数,再遣镇兵送流民西进,途中若有死伤病退,皆登记在册。”

“另外严禁兵将扰民,犯禁者整队皆斩,家小充役,至开封后,户部司凭户帖登记在籍,无论男女老幼,皆不得遗漏,如此两两相合,不就都清楚了?”

郭宗谊说完,李穀便已记在脑中,他问道:“藩镇兵将,大多目无庙堂,这政令,真的能彻底执行吗?”

郭宗谊哂然一笑:“自然不能,能执行一半就很不错了,为官者不皆是如此吗?尽人事吧。”

李穀与袁鳷老脸一红,确实,哪怕是他们,在执行皇帝的命令时,也会打些折扣,何遑藩镇。

看到二人窘态,郭宗谊跳过这个话题,继续说道:“陛下同意移流民入京畿,定不会单单只为了修个城墙,或者是给我寻个事做,如今中原和北方战事不断,十室九空,各地藩镇林立,拥兵割据,若不隔三差五寻个由头来加强中央,这天下早晚又要易主。”

李袁二人神情大骇,忙拜道:“如今天命已定,殿下不必忧虑。”

“我虽年幼,却不是不谙世事的稚子,你二人均历三朝,就不要说这些好听的话来糊弄我了。”郭宗谊笑道。

二人面露尴尬,袁鳷嘿笑两声,憨声道:“殿下性子爽直,臣甚爱之。”

又议了一些人手、接收之类的细琐事,天色便将沉暮了,郭宗谊客气的留二人在府上用饭,谁知道他们居然毫不客气的答应了。

是夜,一处别院内,三人于一张小圆桌上,分主次落座,郭宗谊还特意命人外出买了好酒来款待李、袁二人。

李穀不善饮,只喝了几杯,袁鳷倒是个性情中人,一口一杯,干得好不痛快,最后喝得大醉,由左右僚佐他扶回去的。

郭宗谊送李穀出府,及时门前,李穀突然道:“殿下虽未及冠,但论心智,只怕朝中权贵的子嗣们拍马也赶不上,陛下有您,江山可旺数代啊。”

郭宗谊谦虚道:“不敢与李公相提并论,谊不过黄口稚子,李公治国能臣,陛下有您,国家可兴百年。”

“殿下折煞老臣了。”说完,李穀便与他拜别,待郭宗谊进府,他才卧上马车,迎着月色,缓缓归去。

郭宗谊回到书房奋笔急书,书房里拢共也没几本书,新搬进来,还没来得及采买。

朝雨端来一碗醒酒汤,又给铜炉里添了炭,才福了一礼:“殿下,天色不早了,早点歇息吧。”

郭宗谊停下笔,问道:“柴旺与二曹,今日可来过?”

朝雨摇头,软糯糯的答道:“不曾来过。”

郭宗谊嗯了一声,继续动笔。

他写是给郭荣的家信,信中大致说了一些东京的情况,以及自己成功讨到抚流民事,最后还请他书一封私信给邺都留守王殷。

王殷乃是夔州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正经的使相,河北一路兵戎都听他的节制。

写信是希望他能看在郭荣的面子上,尽心统计流民,严厉约束部下,以免百姓受苦。

写完信,他又摊开一张素纸,像模像样的写起了奏章,所言乃是抚流民、建新城之事。

兴许来自后世的习惯,他写公文,不喜多用词藻,只诉条陈。

奏章中所列,一是接收编户,二是防疫治病,三是新城选址,四是所需砖钱粮药,五是协管甲士官吏,六是街巷制的城治方法,七是定居后的政策,八是建新军戍防。

洋洋洒洒上千字,详尽托出他的抚民策略,又细细看了一遍,他颇为得意,不由想着,明日阿翁看了此表,当作何感想?

朝雨在一旁安静的看着,她识字不多,却也见过许多达官显贵的笔墨,或古拙,或锋锐,或清逸,或秀媚。

但殿下的字,结构严密,却笔势洒脱,笔锋似刀,却不露锐意,就和他的人一样疏朗好看,动时英姿勃勃,静时温润如玉。

郭宗谊放下笔,水岩砚中墨已干涸,朝雨见状,便要上前帮他磨墨,他抬手制止,轻声道:“不必啦,我写完了,该休息了。”

朝雨退了回去,俏脸微赧,声音细若蚊蝇:“今日殿下需要谁暖床?”

新府之中,没有地炕,若点炭炉则要好几个,所费颇靡,他还怕中毒。

郭宗谊生来怕冷,又嫌汤婆子半夜会凉,不得已才要她们暖床。

这个要求,非常羞人,但是,四人居然没有一点抵触,反而内心都跃跃欲试。

郭宗谊也很不好意思,看来得尽快找人来建地炕了。

干咳了一声,他道:“你与暮萍,已是及笄女郎,不便与我同寝,还是让怀绿留冬来吧,她们年幼,我视之如妹。”

朝雨噢了一声,神情失落的走出去,连礼都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