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十七章 开延英

制周 第十七章 开延英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巳时一刻时,内侍来请,称已于中书省备好廊下餐,依制他要同百官们去吃饭。

于是他与冯道、王峻等人一起,领着浩浩荡荡的一大群官员,出了宫城门来到中书省署邸。

廊下餐是光䘵寺准备的,极为简单,每人三个冷硬无馅的笼饼,一碗漂着几粒碎羊肉的腥臊羊汤,一碟比指头还粗的咸菜条,不能说难吃,根本就是无法下咽。

郭宗谊身边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倒是李重进端着汤自官群中挤了过来,一边啃着笼饼,一边问道:“大侄子,怎地不吃?”

郭宗谊苦笑着摇摇头:“没胃口。”

“这廊餐不吃可不行,这是天子恩赐,必须得吃,还不能剩。”李重进笑咪咪道,说着,咕嘟咕嘟灌下去半碗羊汤。

郭宗谊迟疑着,问道:“敢问表叔,光䘵卿是哪个?”

李重进指了指远处一个肥头大耳满脑肥肠的紫袍官员,他倒是会吃,将咸菜泡在汤里,拿蒸饼蘸着汤吃。

郭宗谊眯着眼瞧了一会,有样学样,狠狠咬着笼饼,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此人我必杀之。”

李重进靠得近,听得真切,闻言哈哈大笑,三下五除二吃完,拍拍屁股走了。

勿勿吃完朝食,绝大部分官员都自去了,只剩下数位朝中重臣,并一名闲散皇孙,要去滋德殿开延英议。

众臣子情绪高涨,一路高歌猛进,闲皇孙无精打采,一路磨磨蹭蹭,连冯道都走得比他快。

延英议本也有仪制,还分什么首对次对,但唐亡后就去繁存简,若无宣诏,一般是兼有弘文、国史、集贤三殿学士的真宰相,枢密使、中书门下两省侍郎、端明殿学士、三司使、京兆尹、御史中丞等人参与。

三殿学士制依唐朝故事,当时的宰相有四位,首相没有馆职,一般贴着太清宫使一职,而后是三殿学士,但后晋以来便罢了宫使职,宰相也只剩三位了。

如今首相乃是冯道,次相王峻,再次范质,后来北宋初改弘文馆为昭文馆,三相制也是依五代旧例。

而两省侍郎多兼端明殿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之上,乃是宰相转圜之资。

郭威推行文官治国,所以参加延英议的,就枢密使王峻是西班武官,其余皆是东班文官,或后来以武转文,比如左武卫上将军、宣徽南院使、权知开封府事的袁鳷。

进了滋德殿,分东西两班站定后,郭威始出。

“圣躬万福!”

郭威一身赭黄龙袍,御北面坐,他大手一挥,声若洪钟:“朕安,赐座。”

众臣这才坐下,具是正襟挺背,只敢沾半边屁股在位上。

不同于常朝跪坐用的漆木矮蹬,延英议人少,又都是老重臣僚,所以用的是高位背椅。

郭威扫视一眼,找到了躲在末座无精打采的郭宗谊,穿着朝服,拿着象笏,倒也有模有样,他不禁莞尔,于是朗声喊了一句:“谊哥儿。”

郭宗谊听有人叫自己小名,不禁心头一紧,毕竟这全天下也就两人敢这么叫他了。

于是他打起精神,起身出班,一板一眼的行礼:“臣在。”

在场诸臣无不是他的翁辈,见他小小年纪一本正经,不禁相视而笑。

“来,坐近一些。”郭威温声道。

内侍又搬来一把椅子,放于阶下,郭宗谊只好从命。

随后内阁使一声唱喝,延英议这才开始。

王峻一马当先,越班而出。

按制该是冯道先奏事,但他身为枢密,又兼宰相,乱世之中,枢密使权重,常有侵夺相权的情况出现,何况他还兼着次相。

只听他奏道:“臣奏兖州慕容彦超起兵谋反,请降旨平之。”

郭威允之,这次延英议的主旨就是平兖之事。

王峻又道:“臣请命率部出征。”

郭威见他又想带兵出征,心有不悦,明明上元节前他们已经将带兵人选论定,便皱眉道:“秀峰总掌机枢,不得脱身,可遣曹胤、向训出征,你意如何?”

“慕容彦超自前唐起入伍,积年领军,又北结刘崇,南通伪唐,曹胤、向训都没有领兵打过大战,恐怕不是他的对手。”

王峻反驳道,说辞却也恳切,倒令郭威有些犯难了。

他看向众臣,但知兵事的,不过郑仁诲、袁鳷,他二人此刻也紧皱眉头,似在思索合适的领兵人选。

突然范质出班道:“不若以郭崇代曹胤出征?”

王峻还未发话,便听袁鳷反对道:“京中当留有宿将,典理禁军。”

范质愕然,却也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便告了声罪,回班作罢。

“不若诏地方节度为帅,朝廷监军,出兵平乱?”袁鳷又道。

王峻两眼一闭,直摇头道:“此事不宜由地方节度挂帅。”

郭威也不愿让地方节度使挂帅,用节度使去打节度使,谁也不敢保证平叛的不会阵前倒戈。

类似的事近代极多,比如后唐邺城之乱,李存勖遣李嗣源前去平叛,便被部众胁迫造反,斩了军中人嫌狗厌的宦官监军,整合叛军打回了洛阳,李存勖正欲亲征时在兴教门被杀,李嗣源成功登极。

袁鳷立马意识到所言欠妥,便不再吭声,退班而坐。

殿中气氛沉寂下来。

郭宗谊回想了一下史书上此战的大概经过,好像曹胤等人围了兖州,久攻不下,最后还是由郭威亲征,九日乃克。

心中有数了,他便站起身,小心道:“陛下……”

殿内君臣的目光同时投向他,有惊喜,有疑惑,有探寻,有冷漠。

“谊哥儿有合适的人选?”郭威喜道。

“是。”郭宗谊略作停顿,方才朗朗开口:“众臣所虑,乃忠心的将帅,却无领军之能,若二者不得兼得,不若退求其次,仍以曹胤、向训挂帅,再遣一能征善战的宿将随军参画,则此战无忧矣。”

郭威眼前一亮,拍案道:“好!此法甚妥,你觉得谁适合随军参画,而又不会侵主将之权呢?”

众人一时神滞,想不到恰当人选。

“陈州防御使药元福。”

郭宗谊见众人沉默,果断开口,殿中君臣纷纷侧目,王峻细细一想,竟也觉得他这个人选上佳。

“药老将军年近古稀,少从军伍,长于武略,历五朝而未衰,经百战而不辍,本官不高,权欲前能淡泊自处,累转诸州,诏命前称果敢任劳,是合适的人选。”郭宗谊见没人响应,便又补充道。

“诸卿以为如何?”郭威捊着胡子,得意满满的问道。

在场臣僚于乱世中能位极人臣,凭的可不仅是运气,见皇帝这副做派,便是觉得不妥也会捏着鼻子叫一声好,何况郭宗谊的主意、人选确实可行。

“臣附仪!”首相冯道率先起身,其余文班臣僚也连忙起身,纷纷附和。

王峻见状,也不好再反对,心想:让你露一回脸又何妨,届时若攻不下来,没你的好果子吃。

便沉默着朝上拱拱手,算是同意。

“好,那便着中书拟诏,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胤为兖州行营都部署,以齐州防御使史延韬为副部署,以皇城使向训为兵马都监,陈州防御使药元福为行营马步都虞候,择日出兵,征讨叛逆!”

郭威金口玉言,一口气将几名主将的人选敲定,半点不容质疑。

“唯!”中书令冯道、枢密使王峻起身领命。

带兵的人定了,便是详细的出征事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司使李穀与王峻商讨起大致的粮秣军饷事,议定,便直接由郭威钦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