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制周 > 第一百二十章 洛阳

制周 第一百二十章 洛阳

作者:王彧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7 08:13:50 来源:笔趣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十三朝古都,自夏而始,至后晋而终。

后汉、后周二朝则将洛阳定为陪都,称西京。

郭宗谊来的有些早了,没有见到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的胜景。

唯有满目疮痍的一座大城,日暮下,如奄奄一息的老人。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塘引契丹铁骑兵临洛阳,平灭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率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玄武楼,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传国玺也下落不明。

这是洛阳作为首都,经历的最后一次战火。

河南尹、西京留守是武行德,他得探马回报,言殿下车驾已至城外三十里,便率着属下官吏,前往城门处迎谒。

郭宗谊仪卫排开,马车在门前缓缓停下。

武行德刚过四十五,樵夫出身,史书记载他身高九尺,相貌奇伟,力大过人,乡人称为“一谷柴”。

后唐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石敬塘见他在街边卖柴,惊于其貌,所挑柴担重逾千斤,令左右挑之,无一人能背。

于是将武行德收入帐下,及开运年间,契丹南侵,攻破开封,武行德亦被俘。

同年,耶律德光有感中原反抗激烈,遂生北归之意,乃命控鹤指挥使武行德备船十数艘,载着铠甲兵仗,及千余名将校军卒,送军备北上。

船抵河阴,军队哗变,众人推武行德为帅,反抗契丹,自汜水直抵河阳,败契丹河南节度使崔廷勋,乃据河阳。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在太原起兵,武行德遣其弟武行友抵太原上表劝进,刘知远大喜,拜他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由此正名。

大周朝廷初立,方设盐法,有能捉获一斤以上者,加以厚赏,由是不逞之徒,常以私盐中人。

武行德就遇到过一个桉子,但他明辩是非,还了当事人的清白,由此西京上下官员,无不恭服,不敢再以樵采出身小视。

总的来说,武行德算是个干将,也是个明官。

郭宗谊刚下马车,脚步还未站稳,便见一个高大的紫袍髯须汉两步窜上前来,深深一礼:“臣,西京留守武行德,拜见皇长孙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郭宗谊身边的侍卫吓得一激灵,这武行德生得高壮,额齐车盖,动作迅捷,勐然窜出,确实令人警醒。

若不是他行礼也很迅速,这些跟着郭宗谊久历战阵的近卫怕不是要拔刀相向。

“武帅请起。”郭宗谊略一拱手,随即示意他起身。

武行德依言站直了身子,郭宗谊只觉周遭光线一暗,尽被其遮挡。

郭宗谊不算矮,已近六尺(唐尺一尺合30.7厘米),但还得仰着头看着他,于是郭宗谊感慨道:“真天人也,朝中传闻武帅身高九尺,是否属实?”

武行德呵呵一笑,抚须答道:“臣身长不过七尺五寸。”

郭宗谊在心中估算一下,那也是两米多高,确实算是巨人,难怪当年石敬塘能一眼看中他。

“真天人也。”郭宗谊又称赞一句,武行德只笑不言。

西京诸官上来见过礼,武行德方才问道:“殿下,臣已在署衙备好酒宴,为您接风,还请殿下赏光。”

郭宗谊摇摇头:“改日吧,我要先去探望舅翁。”

“既如此,便让臣等护送殿下进城。”

酒宴本就是仪轨,武行德本也不指望这以访亲为由的小殿下能来赴宴,当下也不再劝,干脆应道。

“善。”郭宗谊颔首,朝他略一拱手,折身回车。

武行德叉手领命,挥退其余官员,亲自骑马执斧,率着亲卫在前开路。

此时天色渐暗,洛阳中轴线上的那条天街上,已见不到一个行人百姓,两侧尽是甲士,十步一人,鲜衣亮甲,持戈而立。

郭宗谊颇觉遗憾,简单看了几眼,便放下车帘,闭目养神。

洛阳城大,且大队人马走得总是很慢,及天黑时,车驾才至柴守礼的家。

武行德亲自来禀:“殿下,银青光䘵大夫的府邸到了。”

银青光䘵大夫是柴守礼的官职,不过是个荣官,郭荣晋亲王,知开封府,朝官多不敢直呼柴守礼姓名,往往以官职代指。

“有劳了,改日得闲,宗谊再去府上拜访。”郭宗谊下车,与武行德拜别。

待他走远,才亲至柴守礼府门前叩门。

不知是不是故意为之,柴守礼早知道他今日抵洛,却是大门紧闭,连个门房也不留。

轻敲狻猊铺首门环,高重朱门吱呀一声轻响,随后大开,门内灯火通明,中庭过道上跪着两排仆从,一名与柴荣有着七八相像的中年豪绅,独立人前,正含笑望着郭宗谊。

“谊哥儿。”那中年人亲切喊道。

郭宗谊依稀记得,此人好像是自家亲大伯,郭荣的大兄,柴䘵。

“阿伯。”郭宗谊用了个含湖的称呼。

柴䘵听后大为愉悦,好歹带个伯字,他快步上前,将郭宗谊迎入府中,借着灯火上下打量,口中啧啧有声:“两三年不见,长这么高了。”

郭宗谊憨声一笑,任由他拉来扯去地看,半晌,柴䘵才松开手,侧身请道:“走吧,家里人都在正堂等你。”

“好。”郭宗谊点头,摆手命侍卫自去,紧随柴䘵进了前堂正厅。

洛阳的柴府颇大,规制也高,绕过仪门,又经一庭院,才来到一间高台大堂前。

年味未散,兼郭宗谊要来,所以屋舍装扮得颇为喜庆,檐下挂着盏盏金红纱灯,门窗俱都贴着书聻虎头,悬幡贴书,遍插桃枝。

郭宗谊拾阶而上,自廊下止步,理正衣冠,才随柴䘵入堂。

堂内灯火晃耀,装饰华贵,灯烛相照,金银交辉,令人有一瞬间的迷目。

郭宗谊微微眯着眼,才看清堂中人物。

只见两侧摆有二十余席,各都坐满,俱是锦衣华服,一看便是钟鸣鼎食之家。

对门主位上,仅有一席,坐着一六旬老翁,身穿紫袍,正是柴守礼,此刻见郭宗谊进门,急忙起身,张望过来。

“谊哥儿!”柴守礼轻呼道。

堂内原本相谈正欢的众亲闻言纷纷起身,齐刷刷看过来。

郭宗谊虽也出生入死,见过大阵仗,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他仍有些忐忑,被众亲各异的目光盯着,面上竟也有些发窘。

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郭宗谊在心里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