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64章 迁都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364章 迁都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朱高燨有些懵了,但他的眼角余光扫到了面露出惊骇之色的朱高炽,旋即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朱高炽当然着急了,军队乃是国之重器,除一国之君,沾染不得,父亲怎么能让四弟插手军务呢?

这些年,朱高炽认识了他这个四弟,走到哪里都被人奉为财神爷,在朝中和民间积累了几乎超过他父亲的威望,若是再让四弟沾上军队,他将来就算成为了一国之君,也坐不稳皇位。

“父皇,儿臣以为不妥!”朱高炽第一次如此大胆地反驳父亲,“四弟年纪还小,身上已经担负了很大的责任,杨士奇虽然已经接手了南方理工大学,可新筹建的航空航天大学还没有走上正轨。若是把新兵训练的任务交给四弟来做,儿臣担心四弟的身体吃不消。”

丘福也在这个时候挺朱高炽,“皇上,前几天臣遇到了西平侯府的人,说是西平侯还在抱怨,殿下到现在都没有抱几次刚出生的皇孙呢。”

朱高炽忙道,“是啊,这半年来,四弟南北两头跑,虽说如今往来便利,可总这么长途跋涉,四弟的身体也吃不消。”

朱棣自然不悦,目光沉沉,谁都看得出他是忍着怒火了,右手捏着龙椅上的龙头,呼吸都显得很急促。

等两人一唱一和地说完了,朱棣问朱高燨,“老四,你怎么说?”

朱高燨不由得叹了一声,他爹这是逼着他在群臣面前与大哥斗吗?无奈之下,朱高燨不得不维护爹的颜面,“爹,儿子还年轻,还吃得消。只不过,治理军队的话,儿子不曾领兵,还请爹多多请教!”

朱高燨话刚落,朱高炽便呵斥道,“四弟,这是在朝堂上!”

朱高燨习惯了,这会儿醒悟过来,忙下跪道,“儿臣殿前失仪,请父皇降罪!”

朱棣摆摆手,“平身吧,你是朕的儿子又不假。”

意思是喊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方才,康郡王所言有理,现在诸多人都是北京应天府两头跑,迁都的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从今日起,六部,各衙门开始搬迁,尽量不得影响政务,今年的冬至日,朕打算在北京城过!”

“臣等领旨!”

大朝会很快结束了,和以往不同,每个衙门的事都很多,一些事若是与自己衙门不相干,基本上没有人多言,若是争执起来,把时间耽误了,晚上熬夜加班的人就是自己。

谁都不傻,得罪四殿下干嘛?

朱高炽从宫里出来,站在台阶上朝东面看去,春和宫自成一体,春和门与文华殿的后门平齐,与奉天殿最下面的台阶平齐,这些都可以看出,春和宫在宫里的地位。

春和宫是名副其实的东宫,以前是懿文太子所住,懿文太子薨逝后,他一脉也没有搬出来,皇太孙朱允炆依旧住在那里,直到朱允炆即皇帝位。

朱高炽以为自己会搬进去,他等了这么多年,结果,搬进去的是朱高燨。

父皇马上要搬到顺天府了,应天府这边必然要有人驻守,毫无疑问,这个重任将会落在他的身上。

这一刻,朱高炽竟然不能明白,留守应天府,对他来说,到底是父皇的恩宠呢,还是一种冷落?

这便是帝王心术吧!

至晚,丘福偷偷地来到了康郡王府,他被等候在这里的小厮偷偷地从侧门领了进去,朱高炽在书房里等他。

“昔日跟着父皇一起的那几个老人,你一个、张玉、谭渊、朱能,你们四个都是最早跟随父皇的,张玉这几年一直守着北京城,那边不光有我大明的工业基地,还有直沽军港,他虽然没有南征北战,可张辅可是本王四弟手上的一把好刀。”

这一次,张辅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鞑靼和瓦剌,朝廷只等着他把那边剿平,便打算给他封侯。

不用朱高炽说,丘福已经想到了,谭渊在日本建功立业,将倭国变成了大和州。将来的历史,不会说大明的火器有多厉害,而是会记载,谭渊是为大明开疆扩土的大将。

而朱能,不必说了,跟着朱高燨去了一趟海外,收了多少土地?有朱高燨的功劳,就少不了朱能的一分功劳。

就凭他能够跟着四殿下前往海外,足以可见,皇上对朱能的信任,往往,爵位不是最可贵的,帝王的信任才弥足珍贵。

丘福心里的愤恨翻江倒海一般,他面上也挂不住,“郡王爷,说实话,末将也不知道为何,就是入不了四殿下的眼。都说这朝中,皇上说了都不算,四殿下点头才算。末将这辈子,怕是想破脑袋都想不通,哪里得罪了四殿下!”

他朝朱高炽拱拱手,“郡王爷与四殿下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求郡王爷看在末将一心为殿下的份上,帮忙问一问,末将错在哪里?”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唉,老丘,你也想开一点。我四弟那脾气,你也看到了,别说是你了,我这个当长兄的,也不受他待见呢。”

两人沉默一会儿。

朱高炽压低了声音道,“本王今日找你来,是想和你商量一番,眼看迁都了,你是想跟着父皇去顺天府呢,还是留在应天府,我们好早做打算。“

丘福一下子就明白了朱高炽这番话的用意,却不得不提醒朱高炽,“殿下,大明的军队是在皇上的手里,兵权的重心肯定是要从南到北。兵工厂都在北京,朝廷现在大肆修建铁路,将来粮食从南到北,武器和能源从北到南,这是战略。”

朱高炽也听得点头,“本王也听说了,最重要的设备和技术都在北边,四弟将经济发展的重心暂时放在了南边。唉,南边的这些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看到了红红火火的生意,海外开拓的土地,都是些目光短浅的人。”

夏原吉、茹瑺等这些人,成天也不知道在忙什么,朝廷迁都,他们竟然都不反对。

其实,两人心里都很清楚,南边没有任何威胁了,如果说以前还有倭国这条恶狗拦在家门口,如今,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唯有北边,没了鞑靼和瓦剌,还有昔日北元的残余力量,西边据说还有很多国家。

南边既然最安全,还有军舰往来巡逻,南边的人为什么要操心朝廷驻兵的事?

自从四殿下出海之后,这一两年来,从来没有听说海盗的事,很多人都忘了,世上还有海盗这种生物。

南边没有多少驻军,就算有,也都是海边的卫所,力量多分布在军舰上,在沿海往来巡逻。

而大明海军是朱能一手打造起来,主力都跟着朱高燨出过海,朱高燨在军中的威望甚至超过了皇上。

若将来隔江而治,朱高炽觉得自己想要达成这个目标,还很遥远。

有些话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一时间气氛有点沉闷。

恐怕,他们所谋的,是一条死路。

现在造反,和以前靖难之役的时候可不一样了,大明军队所拥有的武器,不是简单的军队的人数可以填补的差距。

两人谋划了半天,最后,只以沉默告终。

丘福反过来安慰朱高炽,“殿下是长子,世子的身份是当年太祖高皇帝所立,凭着这一点,就占了大义。末将以为,殿下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来皇上看在殿下一心做事的份上,必然不会亏待殿下。”

“但愿如此了!”

而对于朱棣来说,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明知道丘福的性格很莽撞冲动,依然重用丘福,其原因也不过是无人可用罢了。

朱棣次日就下了圣旨,正式迁都,升北京为京城,顺天府。

应天府作为陪都,自然而然地得了南京一名。

朱高炽从前数次在朱棣前往北京时监国,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因此依然担任监国郡王的身份,留守应天府迁都。

朱高燨回到春和宫里,来到后院,沐氏抱着他的长子坐在南窗下朝外面看。

朱瞻埁出生于八月,到现在不到一百天。

小家伙生得像个包子,白白胖胖,一双眼睛圆熘熘,睁开来,咕噜噜转的时候,如同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朱高燨走过去逗弄了一下孩子,沐氏要将孩子递给他,他抱在怀里软乎乎,令他整个人都僵硬极了,生怕重了,又怕轻了把孩子掉下来了,不一会儿便累得不得了。

奶嬷嬷笑着将孩子抱走了,沐氏问道,“父皇怎么说,埁儿还小,我担心跟着去北边,怕他不适应。”

朱高燨知道沐氏的担忧,但也知道,他父皇一天都不能离开孩子,宠这个孙子宠得不得了。

“坐火车过去,孩子半岁前,不容易生病,只要不吃得太多,穿得太多,三分饥,两分寒不会有事。”朱高燨夹在爹娘和媳妇中间为难,他瞅着屋里没人,挑了沐氏的下巴,轻轻捏了一把,“别太担心了,坐火车过去,很快就到了,北方那边有地暖,到了冬天,日子会好过些。”

他这么说的时候,心里在想,还是要尽快将青霉素弄出来,今年招收的军校生里头,有两个是军医的后代,就让他们来做这个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