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58章 大明的火车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358章 大明的火车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朱高燨看向白英,“老丈说治理黄河,和别的河一起治,这个思路非常了不起,说巩固泥沙的思路也很超前,非常睿智。”

白英被朱高燨夸得脸都红了。

朱高燨又看向蔺芳,“蔺芳仔细思考了去年朝廷治理黄河的思路,我们要把黄河的水利用起来,我的建议是在三门峡、刘家峡和盐锅峡等地建立起水利枢纽工程,在一些地方建立起引水灌既工程,将防洪、发电、灌既结合起来,将黄河的水利用好。”

这一番话,才是高屋建瓴,将白英、蔺芳等人思考许久,却不得解开的难题一下子解开了,让人豁然开朗。

白英道,“四殿下才是真正懂水的人啊!”

朱棣与有荣焉,这就好似两个年龄相彷的父辈在一起,最让人骄傲的并非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是孩子有出息。

蔺芳对四殿下也是敬佩不已,他是做水利,治水,来来回回在黄河岸堤上跑坏了多少双鞋子的人,四殿下却并没有亲力亲为过,可最后,四殿下的思路却是最为高明。

“我也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朱高燨不好意思地谦虚,他的思路是后世人治理黄河的思路和成就。

最起码,他在后世从来没有听说黄河决堤这种事。

“殿下,不知您看的是哪一本书?可否借给臣看看?”蔺芳当了真。

朱高燨一下子傻眼了,他到哪里去给蔺芳找一本关于黄河治理的书来?要是有的话,他刚才还说从古至今治理黄河都是失败的经验?

朱高燨很快反应过来了,“历朝历代治理黄河都是治标不治本,我说的照本宣科,并不是指他们治理黄河方面的经验,而是结合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来治理黄河。”

见蔺芳和白英听得非常认真,朱高燨索性多说两句,“你们治理黄河,要多和那些科技方面的人打交道,最好请大明的那些院士教授们去现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哪里可以建成水电站,哪里用什么方式筑坝,他们比你们更加有经验。”

“是!”

终于湖弄过去了,朱棣生怕两人再多问,便转而向宋礼道,“朕专门设立一个河道总督衙门,由蔺芳先暂领,白英协左,工部和其他地方要积极支持,务必在四年之内将黄河治好,后世都不要再出现黄河决的事。”

“是,臣领旨!”

蔺芳和白英晕晕乎乎地出了宫,冷风吹来,两人浑身一激灵,顿时感觉肩上的压力好大。

应天府的火车站设在浦口,铁路暂时没有修过江,经徐州、济南、河间府至顺天府北京。

随着朱棣的到来,静静地等卧在铁轨上的八节车厢组成的长龙,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呜鸣声,设计、制造以及第一任司机,第一班乘务员从车上下来,跪在站台上,山呼万岁。

“平身!”朱棣激动地看着被漆成了白绿相间颜色的火车,这庞然大物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他的双拳不由得紧握,这是他大明的铁路和火车,南北贯通,时速达到了一百八十公里。

如今,朱棣等人开始理解了时速这个概念。

朱高燨看着火车,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虽然今天是首运,实则,火车已经在两条轨道上来回跑了不下十趟。

历史上最早的火车用的是蒸汽动力,但现在,他直接在大明的火车上用了内燃机组,说是时速只有一百八,是考虑到了火车刚刚应用,司机在熟悉操作上还有待提高,朱高燨不允许将速度开到极限。

“爹,上去看看?”

“走,上去看看!”朱棣率先走在前面,在乘务员的引导下上了火车,窗明几净,座位都是软座非常舒适,车厢与车厢之间有通道,还有厕所。

朱棣从车头走到了车尾,又从车尾走到了车头,要不是事先没有准备好,他真想就这么坐着火车去一趟北京。

“爹,要不,今日向一些胆子大的人开放,所有想去顺天府转一圈的人,都可以免费坐火车过去,而且这火车还要回来的,到时候再坐火车回来?”

“好!”

对于朱高燨的提议,朱棣自然是赞成,他转而向臣子们询问,“你们谁想先试一下火车?朕允许你们先放下手上的活,去顺天府熘一圈再回来。”

大明已经有了汽车,铁甲船,陆地战舰,一大堆新鲜玩意儿,火车是他们早就熟悉了解的交通工具,说是试运行,其实,这条路已经跑了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出什么问题,沿途都有养路工日日巡逻,安全至极。

当即,很多人就报名了,老百姓们见朝廷官员都敢坐,他们谁不敢?

有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在儿孙的搀扶下上了火车,“我老了,女儿嫁到了济南府,我这赶上了好时候,坐火车去看看。”

乘务员熟练地守在门口,等人数够了,便拦住了,“不能超载,不许超载,等下一趟!”

等人人都上了,火车门缓缓地关上,一声长鸣,火车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地驶出了车站。

这一刻,感慨最深的还是设计者和制造者,他们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火车运行在大明的土地上的一刻。

笔直的铁轨朝前延伸,白绿相间的火车渐渐地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朱棣终于收回了目光,他率先举起手来,啪啪啪地鼓掌,这一刻,人群中发出了迟到的欢呼声,所有人都山呼万岁。

此时,首席设计师张瑛站出来了,他朝朱棣行礼,“启禀皇上,大明火车项目研发组不负众望,我大明第一辆火车试运行一个月,行驶两万公里无故障。”

朱棣连说三个“好”字,他差点亲自上前扶起了张瑛,“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我大明的功臣,朕记得你们,大明记得你们,大明的百姓也记得你们,永远记得你们!”

诸多人热泪盈眶,纷纷鼓掌!

张瑛也格外激动,这五年来,火车成了压在他心头和肩头的一座大山,他多担心完不成校长交待的任务啊!

此时,张瑛看着朱高燨,对他来说,皇上的认可远远不及校长的重要。

朱高燨笑着拍了拍他的肩,“你都是大明的院士了,这些都是你该做的,好好想想,如何搭建生产线,今后大明的火车肯定不止这一辆。以后老百姓出门,长途跋涉就靠它了。”

“是,校长!”朱高燨一句赞赏都没有,张瑛已经激动万分了,“皇上,这辆火车暂时一共九节车厢,一节车厢用来做餐车,其余的一节车厢坐一百二十八人,这一趟过去,运送了一千二百多人呢!”

这运输量也太大了吧!

此时,人人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一趟居然能够装运一千多人,一晚上不到时间就能到北京,这也太厉害了吧?

今后,可以晚上坐火车去北京,白天办事,当天晚上再回来,这成了什么?

一日千里?

啊!一日千里,古人说的一日千里,他们能够做到了,他们这些普通人也能做到一日千里了。

整个应天府都沸腾起来了,茶馆里,酒楼里,街上,工厂里,乡野间,人人都在讨论火车的事,谁运气好,挤上了火车去了顺天府,哪怕什么都不做,一辈子能够走这么远也划算。

谁本来就要去顺天府,带了一篮子货,卖到顺天府,跟着火车回来,连路费都省了。

朱棣回到了宫里,徐氏听他说起火车的事来,笑道,“皇上这是静极思动,想去一趟顺天府了?”

“去,三天后的火车,你跟朕一起去,这一次我们去了,过一天就回来,你要不怕累,你就跟朕去。”

“皇上都邀请臣妾了,臣妾怎么能错过这样的机会?臣妾也想坐一趟火车,看看是什么滋味儿。”

朱棣的火车自然是专列,试运行的时间更加长久,他的火车开动,整条线路的火车都要停运,以防万一。

科学院早就在积水潭选址,经过一年多的修建,如今已经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都是次要,最重要的是里面有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

为此,朱棣和朱高燨分别拿出了五百万两白银的拨款用于科学院初期的发展,而户部更是直接拨款一千万两白银,用于建造实验室。

既然花了这么多钱,朱棣岂有不亲自去看一看的道理?

朱高燨也要尽快去一趟北京,筹建那边的航天航空大学,至少先去选址。

他爹看中了原来元朝的御史台的那块地,房子什么都是现成的,过去看看如何修葺一下,如何利用。

第三日,第一拨跟着火车前往应天府的人,在清晨的时候,回到了浦口火车站,好多人前来围观,看到自己的亲人,老乡从火车上下来,人人都围上去询问坐火车的感受。

“很平稳,我以前坐汽车还会晕车,但火车不晕车,速度很快。”

“要不了一晚上就到了,速度很快,又平稳,路上经过很多地方都会停,什么时候这火车能够跑遍大明就好了。”

“哈哈哈,有这么一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