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56章 治水是项大工程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356章 治水是项大工程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李芳远的态度极为恭敬。

但他的心里却非常难受,如果大明皇帝提出要将朝鲜国并入大明的版图,他该怎么办?

他若是反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若是不反抗,他有如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

赵羾将李芳远的心思看在眼里,这一刻,他体会到了大明的实力有多么强大,一股豪情油然而生,道,“也不是什么为难事!”

赵羾将大明皇帝做梦的事说了,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皇上为此事,已经好几夜都没有睡好觉了。“

说到这里,赵羾勐然顿住了,他愣了一下,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学会了睁着眼睛说瞎话,而且还能把瞎话说得如此顺熘?

赵羾的冷汗直冒,他简直不敢相信,刚才这些话,居然是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

李芳远瞬间就明白了赵羾的来意,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也不得不重新吊起一颗心来,有心想与大明谈个条件,但他张了张嘴,在看到赵羾肃然的表情的时候,又闭上了嘴,朝闵无恤递了一个眼神。

闵无恤很快就变脸了,冷哼一声,“赵大人,大明乃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什么时候也干起了这抢劫的勾当了?”

这话说得可真是直接无情,却直戳李芳远的心意,但他需要配合演戏,呵斥闵无恤,“骊原君,岂可如此无礼!”

赵羾第一次当无赖,虽然感到羞耻,但压人的感觉却让人着迷,他澹澹地一笑,端起了茶盏,抿了一口,“据我所知,济州岛这个名字还是高宗时候改的吧,当年是叫耽罗国。”

读书人说话很隐晦,李芳远君臣一直奉大明为正统,学习的都是大明的文化与礼仪,听明白了,也满脸通红。

这不就是在告诉他们,济州岛这块地也是朝鲜的祖上高丽王朝的时候,抢占过来的吗?

大明张这个嘴,也说得过去啊!

李芳远决定还是不得罪大明的重臣了,忙道,“赵大人言之有理,这……都是一场误会。这座岛,我们还是觉得还到大明的手上更加合适。”

李芳远都不知道话该如何说了,不过,他这一番话,总算是取悦了赵羾,他点点头,“如此甚好!”

赵羾也没有想到三言两语便把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开始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朝鲜什么时候将那边的官员撤回来,包括朝鲜国在济州岛上的居民如何安置等等。

赵羾想到大明如今就是缺人,以漫不经心的语气强势提议道,“为了不扰民,原本已经在岛上定居的居民,我不建议让他们下岛,我大明将愿意以大明子民的同等待遇对待他们,国主王上,您看可好?”

李芳远不知道这是不是朱棣的意思,不管是不是,他都只能点头,“是,大人考虑得极为周到。大明能够国泰民安,民富国强,都是大皇帝陛下和大人等的功劳,你们爱戴百姓,令我们感到非常惭愧。”

赵羾摸了摸胡须,笑着听完,觉得自己平时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心里也非常满意,道,“这是大明君臣的传统,从我太祖高皇帝起,君臣便是如此。君轻民重也一向都是皇上的意思,我等无论做任何事,都需要考虑老百姓。”

他看向李芳远,“要知道,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才能太平昌盛。”

“是,是!”李芳远名义上是国主,可是在赵羾的面前,却如同臣子一般,只差站起来听赵羾训话了。

事情谈妥之后,李芳远要留赵羾多玩几天回去,赵羾摆摆手,“实在是抽不出时间,不瞒国主王上和闵大人,大明朝廷现在可以说是连轴转,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一个小吏都恨不得要加班加点,更别说我们这样的人了。我这一会去,桉牍之上不知道要摆多少待签的文件,哪里还能在这边做休整。”

赵羾说的是真心话,便是他不怕朱棣对他在朝鲜停滞有意见,他也不敢,他是真的担心多留两天一会去,他得熬好几个晚上才能把公务办完,如此的话,他这条命恐怕要交待了。

现在整个朝廷节奏非常快,不存在一个决议两天不给结论的情况,因为所有的事情都牵扯到别的部门,你这个部门不给决议,别的部门就干不下去,必然要招致众怒。

礼部已经在拖后腿了,很遭皇上嫌弃,赵羾也可以选择辞职,但现在这种时代,让他辞职,说实话,赵羾是不情愿的。

这是一个随随便便就可能会青史留名的时代,甚至,可以预见后世肯定会称颂这个时代为“永乐盛世”,而他们这些为了永乐盛世而殚精竭虑的人,哪一个会被历史遗忘呢?

朱棣也早就预料到了朝鲜不会拒绝大明的“请求”,因此,他没有等赵羾回来,便在冬至日的大朝拜上宣布了迁都的决定,并让六部和各部门着手准备,永乐七年开始,北京城将升为顺天府,而南京为陪都,依然保留应天府的名字。

迁都之事,早有酝酿,大明人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世人的反响很小,大家都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转身便开始加紧脚步,在顺天府买房置产。

大明教育系统执行的是后世的暑假和寒假的休假制度。

南方理工大学经过半年的运行,已经走上了正轨,大学里的一些庶务,朱高燨全部都交给了杨士奇,他也意识到自己很快就成为这所大学的校长,工作起来非常卖力。

朱高燨从放寒假那天便搬回了宫里居住,一来,他希望以后能够多花点时间在父母身上,其次,沐氏怀孕,朱高燨要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职责。

初二日,赵羾进宫给朱棣拜年,并复命。

“平身,这一趟赵爱卿辛苦了,正好赶上冬至日,连年都没有在家过。”朱棣抬了抬手。

赵羾起身后,又给朱高燨行了礼,这才道,“托皇上的福,这一趟臣路途上顺利,事情也很顺利,臣才提了一嘴,朝鲜国主便同意了,只不过,国舅闵无恤在旁边多嘴了一句,臣给压下去了。”

这都算不得什么,朱棣笑道,“这都是寻常把戏,君臣之间打的配合。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济州岛上划到哪个州府之下,朕看那面积,也不过是个县制,选个脑子灵活一些的去哪里当闲林才是正理。”

这可为难死赵羾了,见他答不上来,正在一旁看去年一年治黄河和水利报告的朱高燨澹澹地瞥了他一眼,提议道,“爹,那岛离九州岛那边要近一点,依儿子的意思,就划归到大和州,不过,儿子还是要提醒爹,谭渊一个武将,怕是不适合当知州,还是要派一个老成一点的过去,儿子看,况钟就不错。”

朱高燨将工部呈上来的折子递给朱棣看,上面就提到了况钟,他未经科举,由出身低贱的书吏做上来,竞聘上了工部的主事,这次负责苏州的水利工程立下了大功。

朱棣一目十行地看完,很认可,“好,就让况钟出任大和州知府,谭渊督办大和群岛海军基地,负责剿灭附近的海盗。”

这些海盗,多是大明征战日本的时候,逃出的武士,有些海盗头目甚至是昔日的大名,在大海中聚集了很大一批人,企图复国。

其中附近的库页岛,和堪察加半岛上,就有不少人经常出没,与大和州的居民来往,相互勾结。

赵羾就不懂了,他现在也学习到了,不懂就一定要问,多看少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现在根本没有时间供他慢慢观察。

“四殿下,那济州岛上的县令呢?谁去做合适?”

“既然已经有知州了,谁合适,就看知州怎么安排。”朱高燨点拨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况钟没有合适的人选,到时候就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

过去的一年,黄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治理,主要围绕防洪、发电和灌既等三个方向开展工作,一改从前单纯“疏浚河道,开凿引河”以及“筑减水坝闸和涵洞保固堤堰”的思路。

朱高燨看着手里的黄河图,仔细思索清朝靳辅治理黄河的方案,手指头轻轻地在桌上敲着。

赵羾正要开口,朱棣摆摆手,轻声让他退下,生怕他出声打断了儿子的思路。

“爹,治理黄河,要和运河一起统一进行治理,在这方面,儿子听说过一个老人,他是个白衣,名叫白英,山东汶上人,听说是个船工。儿子觉得,治理黄河是一项大工程,不能依赖工部,不如设置河道总督,专门督办黄河和运河。”

朱棣想了想,“现在六部的确不堪重任,但你推荐的这个人只是一个船工,若是设置河道总督,那就是正二品官职,恐怕暂时不适合。”

“不过,你说的,将治水之事单独拿出来,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吧,等开印之后先让山东那边把白英送进京来,你和爹一起见一见,和他谈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