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21章 皇亲国戚被利用上了

朱济炫惊呆了,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他震惊之余,噗通跪下来,“臣谢主隆恩!”

在朱棣和朱高燨商量的内容里,利用太祖皇帝的这些儿孙们,便是其中之一。

无论如何,一笔写不出两个“朱”,若是他们有本事控制住那些岛屿,将来哪怕自立为王,也是朱家子孙,还可以遥相呼应,彼此守护。

说来说去,虽然还是当年成吉思汗铁木真那一套做法,但最终,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天下这么大,大明怎么可能吃得下。

朱济炫高兴的同时,宁王、周王等都松了一口气,暂时,他们不想拿多余的岛屿,外面的情况他们都摸不透,等把这个岛吃下了,他们再考虑别的。

皇族的问题解决了,轮到了国戚。

朱棣看向徐增寿,他指着苏门答腊岛,“朕打算让你去帮何寿一把,你怎么想?”

这肯定很辛苦,但对徐家来说,不啻为一条崭新的路,去了海外,那里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臣遵旨!”

还有加里曼丹岛,朱高燧望着朱棣,朝前走了一步,尽量让皇上能够看到自己。

朱棣的目光越过了他,看向了梅殷,问道,“梅殷,加里曼丹岛由你去配合李浚如何?”

梅殷深吸了一口气,他尽量克制自己心头的激动,“臣当赴汤蹈火!”

朱高燧的目光在澳大利亚那一大块版图上看了一遍,他并不知道那座岛上的危险,只看到那上面有绵延起伏的山脉,广阔的平原,在汪洋的大海中,虽然是一座孤岛,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朱棣的目光终于看了过来,朱高燧兴奋得差点冲出去了。

“老三,朕听说老四去年离开前,你邀请权贵子弟们,专门为老四送行。那时候,老四担心出海危险,你们想陪老四去,老四没有答应。”

朱高燧浑身一僵,如同惊雷在头顶炸响,他怔愣良久,跪了下来,“儿臣有罪!”

朱棣澹澹地扫了他一眼,没再看他,而是看向其他的臣子国戚,“风险一向与财富并存,现在老四为你们探索出了这么多的天地,你们想派家族的子弟前去,朕不反对,和那些当了先锋的豪绅们一样,只要你们肯付出,都可以去。”

出让土地和纳粮!

若说这些,以前对这些特权阶级的人来说,有多么不能接受,那都是以前了。

这么广袤的面积,从未被开发的区域,其中蕴藏着多少危险,就意味着里头有着十倍百倍于之的财富。

虽然知道皇上肯定会放开这个条件,但此时听到了,这些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高兴不已。

轮到户部和工部发愁了。

户部要开始收土地,工部也要忙起来了,要丈量土地,还要配合户部重新分土地。

夏原吉和宋礼对视了一眼,夏原吉上前道,“皇上,户部人手实在是不够了,臣恳请皇上允许户部多招些人手。”

宋礼自然是不甘落后,也忙叫起了工部的苦。

户部和工部这两年的辛苦,朱棣是看在眼里,但眼下要人,他也只有看向蹇义。

蹇义也是苦,“皇上,吏部所有的候补,合适不合适的,都已经全部都补出去了,国子监已经空了,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子监为什么空了?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要说,这件事应当要怨怪四皇子殿下。

赵羾不满的目光朝朱高燨瞥了过去,很快收回来。

“爹,儿子的意见,国子监撤销,在礼部下面设立教育司,主管大明教育。在南边再成立一所大学,可以照搬大明帝国学院的教学模式甚至用他们的部分教材,这样出人才也会快多了。“

朱棣不满的目光落在赵羾的头上,如同一座大山,压得赵羾喘不过气来。

“教育上的事,就由你来负责吧!”

朱高燨应下来,现在的大明,教育和人才的确成了短板啊!

天色很快黑下来了,皇亲国戚们都可以离开了,军机处和六部的堂官留了下来。

朱棣走到了桌前,端起一盏茶,喝了一口,转过身来道,“眼下大明最忙的是户部和工部,兵部和刑部也很忙,兵部忙着帮忙建造军舰,进行海军训练,附近的几个国家都需要派遣军士过去坐镇,刑部要将那些罪犯押解到工地做事。礼部和吏部很是清闲啊!”

此言一出,赵羾和蹇义已是半个字的辩解都没有,跪了下来。

朱棣看向杨荣,“杨荣调任工部左侍郎,赵毅调任礼部左侍郎。黄淮调任吏部左侍郎。”

朱棣这一番调派,已经是一个信号了,赵羾和蹇义浑身的冷汗都冒出来了,两人低着头,一个字都不敢辩解。

朱棣道,“赵毅负责辅左燕亲王筹建学校的事。”

朱高燨道,“是,儿臣当勉力为之。儿臣打算将从陈祖义手里缴获的收获全部投入教育,为我大明多培养人才。”

朱棣猝不及防,他知道他儿子从陈祖义那里得了多少好处,若是这些全部都拿来投入教育,儿子势必要亏本。

“好,不愧是我大明的燕亲王!”

朱棣轻轻地拍在朱高燨的肩上,看赵羾的目光越发不善,若非赵羾无用,至于让他儿子来收拾这些烂摊子吗?

而现在,户部和工部的用人问题还没有解决,教育是要发展,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朱棣问朱高燨,“用人上,现在有什么办法?”

朱高燨道,“公开招聘!”

夏原吉和宋礼还没有理解公开招聘的意义。

朱高燨想到的是后世公务员考试那一套,他道,“很多岗位没必要一定是两榜进士,准备试卷,公开招聘,择优录取。“

夏原吉和宋礼惊呆了,还能有这种操作?他们不由得望向朱棣。

朱棣瞬间就明白了儿子的用意,下旨道,“所有报名的人,那些身上有功名的,都需要签下承诺书,一旦被录取,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虽说现在不一定要这些人当差,他们可以从邻国弄来劳动力,但是,现在朝廷声望高,这些被以前的帝王们拿来笼络人才的手段,有必要收回来了。

夏原吉和宋礼偷偷地对视了一眼,看来,朝廷对“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是一定要贯彻到底了,而他们二人都是官绅这个层面的一部分。

从大局来看,夏原吉和宋礼是最能体会这一政策对大明有利,但从个人来说,他们肯定是利益受损的团体中的一部分。

朱高燨将二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他把玩着腰间的玉珮,“大明的举人不多,但童生秀才多,很多岗位的要求不需要很高,能够识字就好。而人这一生,聪明的人一生都不会放弃学习,知识的垄断已经到此为止了,所以,相信你们都能招揽到合适的人才。”

夏原吉和宋礼哪里听不出来,这是四皇子殿下的警告,二人瞬间,如醍醐灌顶,明白了大明真正的改革不但已经实施,而且见了成效。

户部和工部的用人问题说完了,轮到茹瑺。

朱棣知道儿子不会用兵,便由他来和茹瑺谈,“在东南海沿岸,和大明的几个岛建立军事基地的事有没有方略?”

茹瑺一直在跟进这件事,忙从袖子里拿出了奏章,道,“回皇上的话,这是目前的进展和臣拟的几个方向,还请皇上和四殿下指正。”

朱棣拿了过来,他一目十行地看完,递给朱高燨,“朕看着还需要加一点,在澳大利亚的东南角上,需要增加一个驻点辐射范围可以稍微小一点,和西南角以及东面形成联动,驻军人员不必很多,但有事可以呼应。”

如此一来,从陆地到海上的范围就非常广。

茹瑺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只觉得从古至今,大约没有哪一个兵部尚书有他这么大的压力,他忙道,“臣遵旨!是臣见识太浅薄了一点。”

朱棣倒也没有就这个指责茹瑺,而是道,“以后这见识都要跟上啊,大明倒也不是四处征伐,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土地和资源,我们若是连守都守不住,后世子孙会笑话我们的。”

六部里头,户部和工部,还有兵部,是被皇上认可的三部,主要是这三部的堂官已经累得跟狗了。

自古以来的党争,眼下在朝中并没有形成,无他,每天的活都干不完,很多事情都等着他们思考,做决策,调动资源,哪里还有精力来搞内斗?

礼部和吏部是被皇上惦记上了,现在剩下刑部。

年过花甲的郑赐慢慢朝前挪了一步,随时等待朱棣的旨意。

这是朱高燨第一次注意到刑部尚书,因为,在此之前,他不需要和刑部打交道。

社会治安,刑法,这些都不是他要关注的对象,想要做到路不拾遗,全国没有犯罪,圣人降临都不可能做到。

除非,社会富庶,犯罪成本高,普通老百姓才会相对而言安居乐业,所有的犯罪不表现在明面上,就够了。

但想要社会没有黑暗面,那相当于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也是不正常的体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