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311章 深水码头是怎么做成的

是指煮成粥的食物吗?

朱高燨点点头,“你们愿意帮我们,那么彼此就是朋友,宴请朋友,是我们大明人的传统礼节。”

这番话,也不知道哈三和亚力克西斯是如何翻译的,总之,对方非常开心。

打了好几日交道后,朱高燨才记住了酋长的名字,名叫金姆。

当然,这是音译出来的名字。

金姆很快就将他们部落里,大约一千五百多人召集起来,他将大明人的请求说了,并告诉他们,每天都会让他们吃上美妙的食物,之后,大明人会传授他们种植水稻的经验。

金姆从亚力克西斯那里知道了能够生产出米的植物名叫水稻,也知道,如果他们自己能够种植出水稻,以后就不用经常搬家。

金姆对不搬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他的祖先辈们就是这么在生活,不同的季节搬到不同的区域,与其说逐水草而生,不如说逐食物而生。

金姆只想拥有丰富的食物,他有限的见识让他没有太多的想法。

而他部落里的人都没有忘记那白粥的美味,只要听说白粥,他们就流下了口水,很多人甚至在大明人早餐的时候,在下风处深深地吸鼻子,闻那令人流口水的香味。

听说大明人愿意给他们白粥吃,只要他们帮助大明人建立码头,人人都心动。

因此,只要能出力的人,都去了。

一共多了共八百多号人,一些脸皮厚,强壮的妇人都去了,还有一些瘦得弱不禁风的孩子们也跟在后面,蒋伯龄等人原本想皱眉头,但旋即一想,不过是些白粥而已,如果实在是供应不上,那就添加红薯进去。

这是搞好关系的第一步,这些人心里应当也非常清楚,他们来是占便宜,但此时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坏心思,若是愧疚,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干活。

站在高处的朱高燨背手而立,他默默地看着下面的工地,看到蒋伯龄等人并没有排斥队伍里正忐忑不安的妇人和孩子,表现出了足够的大气与宽容,他非常欣慰。

也知道,自己挑选这些人来,是挑选对了。

如果一个家主没有卓越的见识和广阔的胸怀,是没法带领一个家族走向昌盛。

余姚蒋家、宁波许家、苏州祝家和福建纪家,都是在走上坡路,在这一代家主的带领下蒸蒸日上的家族,这些人都非常有远见。

对大明人来说,给人家一碗粥喝,不过是小恩小惠罢了。

土着中,强壮的男人们都挺胸,不怕被选不上,处处显摆着优势,彪悍的妇人们都尽量让自己看上去结实一些,而那些半大的孩子,则尽量抬起头,踮着脚尖走路,眼里满含着祈求。

但没有一个人被剔除,全部都被分了组,强壮的男人被安排挑石头,妇人们则安排挑土,半大孩子们每人得到了一把镰刀,让他们去将灌木丛生的草地清理出来,将来这里要被建设成城镇。

中午时分,一阵香味飘散在空气中,带入了饥饿的人们的鼻子里,大明人知道午饭的时间到了,而土着们则纷纷站起身来,朝着香味飘散的方向看来。

杂面馒头出炉了!

海军炊事班加上四大家族带来的厨子们组成了一个团队,负责为工地上的人提供伙食。

虽然是杂面馒头,但里头加了白糖,味道自然非常鲜美,这让很少能够吃到甜味的土着们,馋得直流口水。

这里临海,早起在沙滩上就能捡到螃蟹,清蒸或是红烧都是很好的食材,这让以前很少有机会吃到海鲜的大明人非常喜欢。

当然,劳作的人恐怕没有多少时间吃这些需要剥壳的食物,而澳大利亚的野外,没有别的大陆上习惯用于做食物的野猪或是野兔,而大量的生物只有各种各样的袋鼠或是考拉之类的。

而这些生物并不存在朱高燨的食谱之中。

为了避免随便吃野生动物而传染奇怪病毒,朱高燨不允许大明人吃这个岛上的奇怪生物,因此,中午的肉食便是从当地人那里买来的鲍鱼了。

其实,澳大利亚的野狗很多,但土着们不吃野狗。

土着们都不敢吃的食物,朱高燨更加不敢吃了。

土着们是奔着粥来的,晚餐提供给土着们的便是米和红薯熬的粥,而大明人吃的是白面馒头,虽然土着们馋得流口水,但白面馒头在大明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吃得上,因此,土着们也只能看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快,两座窑砌起来了,结构非常巧妙,能够很好地保存温度。

而此时,那些半大孩子们割的荆棘和杂草经过了几个太阳之后,已经晒干了。

石灰石和黏土碾成粉末,放在水泥窑中进行煅烧。

当然,澳大利亚岛上的水泥窑和后世的工业生产领域的水泥窑是两码事,这里的水泥窑只能实现简单的煅烧,将生料煅烧成熟料而已。

生料的配方,以及成为熟料之后加上铁矿粉的配方,掌握在大明人的手里,只需要通过流水线作业,便可以防止这些土着人偷窥学艺。

而需要用的铁,只是用来连接水泥,不需要很纯正,有一定的韧性,能够如同网状一样将水泥结成想要的形状即可,因此,朱高燨只需要设计出一个高温炉,将铁矿石中的杂质去除,并将其中的铁物质变成铁水即可。

他需要解决高温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装铁水的容器问题。

朱高燨先在高温炉里,用一定的配方,做成了一个可以烧成陶瓷的容器和延伸出来的管路。

陶瓷容器如同一个锅一样,再将筛选出来,含铁量高,品质好,体积小,杂质少的铁矿石放进去,用焦炭进行加温。

火眼金睛拥有了观气的功能之后,朱高燨可以根据高温炉里的气的颜色,配合他的经验,来判断铁矿石的熔融程度。

那一段管路从高温炉里连接出来,延伸出了足够的长度,用于冷却,其内壁的形状呈圆形,上表面呈平面,看上去就是个半圆。

以目前的水平,也可以做出一根截面呈圆形的圆铁,但没有必要。

管路放在竹排上,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朝下,铁水从熔炉里缓缓地流淌出来,由火红色在足够长的管路上冷却之后,在末端的时候,被截断。

长度根据使用需要通过目测的方式剪断,从一尺,两尺到数丈,分不同的规格,虽然同一个规格也是参差不齐,但并不影响使用。

船上存有铁细丝,将截断的圆铁绑成成一个个圆柱形的笼子。

将笼子先放在用木板做成的矩形箱子里。

远处传来爆破声。

大明海军用炸药将石灰石的岩层炸开之后,将一个青石山炸开,从里面掏出了碎石,又从海滩上运来了沙子,和水泥搅拌在一起,将混合物倒进了装有铁笼子的矩形箱子里,表面抹平。

水泥开始凝固,放置两三天后,拆开木板,一个水泥墩子便做成了。

这些水泥墩子需要运到海边去,按照一定的顺序码放。

考虑到运到海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了这些水泥墩子就在海边制作之外,还需要从基地到海边铺一条路。

一条宽约一丈的水泥路,在大明和土着人每天的辛劳中,从铁矿石山脉至海边慢慢地延伸。

土着们只按照大明人的要求进行操作,他们其实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大明的人在做什么?

初建起来的水泥路,用青草覆盖。

澳大利亚的北部属于热带,天气炎热的时候,为了防止水泥路和水泥柱子在凝固的过程中开裂,还需要洒水。

短短的不到五里路,花了这些人大约一个月时间,等水泥路上的干草被揭开,看到平整,光滑的水泥路时,那些土着们睁大了眼睛,如看到了神迹降临。

因为缺少必要的工具,因此,水泥路的表面,不可能如同大明的驰道,平整光滑,但就眼前来用,依然够了。

此时,就剩下将水泥柱子想办法抬到海边上,植入水中。

这是附近一处最适合于用来做深水码头的海滩了,海岸线有一处断崖,但也为他们搭建码头,增加了更大的风险。

水泥墩先由低往高处码放,上面先用可以拆卸的木板搭建起来,侧面也装上木板,做成匣子形状,铺上一层碎石水泥黄沙等混合物之后,将编织成网状的粗铁丝放进去。

再铺上碎石水泥黄沙等混合物,用木板将表面压平。

水泥墩子一直植入到了断崖边,若再需要植入水泥墩子,水泥墩的重量就不是人力能够克服的了。

但到了这里也就够了,断崖之下,朱高燨用火眼金睛看去,并没有看到暗礁,且深不见底,军舰过来,搭板搭在码头上,也足够了。

唯一不足的是,码头太小,一次只能停靠一艘船只。

但,紫禁城也不是一日建成的。

等码头上面的水泥板凝固,木板拆开的时候,一座延伸到了浅海之中的码头已经建成了,大明的商船可以直接靠近码头,如此一来,就很方便将物资运送到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