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85章 来到大明,处处花钱

柰职没有听懂,这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老百姓不就是用来供养皇室的吗?

但,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除非他们与大明撕破脸,打道回府,即便如此,这银子也还是要掏。

非常不情愿,柰职等人却还是不得不掏了银子,他很不高兴,在国主面前抱怨,国主听了之后,心说,既然大明皇上已经帮他把银子都出了,难道他还要去跟大明皇上抱怨,没有招待他们真腊国这么多人吗?

原来,大明的皇室竟然如此不富裕。

吕震再次出现了,邀请真腊国主,“我们安排了一辆车,将送国王殿下前往应天府,因为车辆有限,其余人若是想要坐车,需要自己花钱,不知国主如何安排?”

这一行一共三百多人,而大明此时还没有人力物力投入到公交车的生产上,因此,后世那种一车可以满载四五十人的大巴,大明暂时还没有。

怎么处处都要花钱?

但到了这一步,不花钱也不行了,真腊国主道,“不知花钱坐车的话,价值几何?”

“一人十两银子,因为从这里到应天府的路程不近,路途遥远。“吕震道。

一人十两银子?

他们这三百多号人,得花多少银子?

真腊人的算术不是很好,最起码,国主一时半刻脑子还没有拐过弯儿来,旁边的办事人员已经帮他算出来了,“一共三千五百两银子,请问你们是交钱,还是自己想办法去应天府?”

“我们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我国主前来,难道要一个人前来不成?你们大国礼仪之邦,理应提供周到的接待,而不是这样,讹诈我们的银子!”

柰职气愤不已,也管不了一旦得罪了大明,大明会把他们如何了,他要是再不理论,有可能会沦落到在大明喝西北风。

柰职指着外面份量有限的礼物,“那些都是我真腊送给贵国皇帝陛下的礼物,你们已经检查过了,难道那些东西都不能让贵国对我们以礼相待吗?”

吕震道,“您说得很有道理,也很感谢贵国能够遵守契约,将上缴给我大明的十万两白银送来。我国也将于近日派遣一艘军舰前往真腊,同时我国二皇子殿下将想与贵国商榷,划出一片海港筹建海军基地,最好是能够靠近暹罗的地方。“

真腊国主一听这话,高兴坏了。

同时,他也不想因为招待费用这点小事和大明起冲突,打都被打了,何必还在意被多掐一把?

“柰职,我们是来做客的,不要得罪了尊贵的主人!”柰职训斥完了下属,转而对吕震道,“吕大人,请尽快将我等送到应天府。”

“好的,也请告知诸位去了应天府后,打算住哪儿,我等好为诸位提前安排。”

柰职一听这话,很警觉,问道,“莫非住宿也要花钱?”

吕震就有些不好意思了,看来,他得想个办法,让所有的人都周知,在大明,吃穿住行都是要花钱的,要不然,大明的老百姓们吃什么,喝什么?

“是的,毕竟,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话是四殿下说的,吕震腹诽一句,继续道,“大明可以住的地方,有鸿胪寺的客院、四夷馆的客院,礼部也有客院。诸位还可以在应天府随便哪一间酒楼居住,我们均可为诸位的安全负责,在大明,只要你们不主动攻击人,安全是不用担心的。”

何等底气,才能说出最后一句话来!

除了大明,没有任何一个朝廷敢说出这样的话来。

“如果诸位想要明天启程,今天也可以在我海关总署过一夜,后面的大楼是客房,一晚上一百文钱,非常干净也非常舒适。”

柰职只觉得大明真是处处都在抢钱,但站在大明的角度一想,若非如此,他们每年得拿多少银子出来招待外宾?

柰职和国主对视了一眼,两人均想尽快到达应天府,柰职问道,“不知可否帮忙在应天府租一套院子?因为我们打算住到明年五月份。”

如果不自己找地方住,住在大明安排的地方,这到明年五月份,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真腊国可能要被掏空了。

而且,他们在大明之后,就要入乡随俗,大明肯定不允许他们不穿上衣。

此时的真腊人还不知道,大明的秋冬季节还是很冷的,即便大明允许他们袒露上身,用一块布裹着下身,等到了秋冬季节,他们自己也扛不住啊,不得买衣物御寒?

吕震很快就安排好了车,看着车队离开,吕震在想,什么时候铁路能够建成呢?等到了那时候,一车就能将所有人都拉走。

他不由得想起了在奉天殿门口摆放着的那个火车和铁轨,每到了节日里就转动起来,一遍一遍地吸引着大明文臣武将们的目光,也牵动着他们的心。

车风驰电掣,这是真腊国主第一次坐大明的汽车,道路两旁的景色飞快地从窗外倒退而过。

即便如此,真腊国主依然可以看到大明的景象,宽阔的驰道,道路两边是高耸的阔叶树,车辆靠右边行驶,左右两边都是双车道加人行道,中间是一长熘的狭窄的花坛,花坛上种了各色的花儿,开得非常艳丽,在阳光下精神抖擞。

“停一下!”真腊国主看到了田野里居然有很奇怪的东西在劳作,他忙让驾驶员停一下。

大明的驾驶员将车靠右边停下来,通译问道,“国主殿下,敢问有什么事吗?这里不能大小便。”

“不,不是!”参烈昭平牙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朝不远处的田野望去,他看到一件仙器居然在帮老百姓做事,指着问道,“那是什么?”

通译道,“在大明,这种仙器叫拖拉机,可以用来帮老百姓犁地,也可以用来耙地,非常方便。”

参烈昭平牙的心情已经非常不平静了,他默默地看了一会儿,便转身上了车。

车往前的时候,开得稍微慢了一点,路上,可以看到骑着自行车的老百姓,车后面驮着装满了东西的大口袋,轻松地行驶在驰道上。

“这驰道,随便人都能上来吗?”

“是的。”通译继续给参烈昭平牙科普,“在大明,朝廷的说法是,所有公共资源都是老百姓们的,也正因此,没有任何人有权利破坏这些公共资源,恶意损坏,会被处罚。”

不多久,参烈昭平牙还没有来得及看够,应天府高大的巍峨的城门,便在眼前了,尽管已经夕阳西下,可城门口依旧人来人往,两边只有少量的士兵在看守,处处都显示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却也依然不失威严。

进城之后,车道一下子变得宽了起来,参烈昭平牙看到,车道的中间一道双黄线,两边各有四个车道,非常宽敞,不管是人还是车均在右边车道行走,而行人多占据了右边的车道。

“国主,我大明的监国郡王在别馆等着,殿下将在别馆宴请国主和贵国的主要随从人员。”通译道。

参烈昭平牙此时对大明人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一面答应着一面看着外面,果然,正如通译所说,大明的姑娘们都比真腊的姑娘要娇嫩些,他看到了一群十七八岁的姑娘,边说边笑地从街上穿过,她们穿得都很光鲜,一起在一个卖首饰的地摊前停下。

应该是货物还不错,她们很快便挑选了首饰,人人都拿出了荷包。

“她们都很有钱吗?”参烈昭平牙问道。

“大明有很多作坊,专门做仙器的,也招收很多女工,她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挣银子。”

“她们为什么不嫁人?”

“她们也会嫁人,而且只要她们做满一年活计,就算她们回家生孩子了,还能享受产假,由作坊上报给朝廷,朝廷会拨补贴,每个产期和哺乳期的母亲一天都能得到五十文钱的补贴。”

五十文钱?一个月都是一两半的银子。

参烈昭平牙简直是惊呆了,而柰职心里却在想,呵呵,难怪大明对他们压榨得如此厉害,挣那么多钱!

朱高炽站在四夷馆的客院门口等着参烈昭平牙,汽车缓缓地减速停了下来,朱高炽身边的太监忙上前把车门打开,朱高炽请参烈昭平牙下车,“国主殿下,久仰久仰!欢迎欢迎!”

看到参烈昭平牙身上的穿戴,朱高炽愣了一下,怎么才穿了一件跟中衣一样的衣服?还有下身,裤子穿在里面,外面绑着一圈布料,是怎么回事?

真是不伦不类,不过,比起裸露上身,还是要好多了。

晚宴比起曾经洪武朝时候真是要简朴多了,一张圆桌,一共十碗菜,包括一个汤,五小碟凉菜,主食统一都是米饭。

桌上的全套红地牡丹瓷器非常精致,也富丽堂皇,彰显着大国雍容华贵的气度和不凡的底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国主来我大明肯定有些不习惯我大明的食物,权当尝个鲜儿。”朱高炽待侍从斟酒过后,抬手请道。

侍从居然不是女子,而是男子!

参烈昭平牙等人很惊讶,不过,此时肯定不好问,酒水入口,光洁的瓷器贴上唇瓣,带来一丝温凉,酒滑过喉咙,带来火热,两种极端的感觉却带来了极致的享受。

“好酒!”国主真心赞道,看着桌上品相上佳的菜肴,已是要流口水了。

粉蒸肉下面垫着红薯,入口即化,香气逼人;红烧鱼没有一点儿腥味,辣得非常畅快;可口可乐甜到了人的心里去,是任何水果都不可能会带来的美味,让人心情舒畅。

用过晚宴后,朱高炽便告辞了。

通译陪着参烈昭平牙去沐浴过后,换了一身衣服,他提议道,“国主殿下,大明的应天府没有宵禁,听说到了晚上热闹非凡,皇宫里的灯光如同人间仙境。”

虽然有些累,但参烈昭平牙还是想在朱棣召见他前,好好了解一下大明,做到知己知彼。

参烈昭平牙带着几位重臣,通译和护卫出了客院的门,一出门,迎面便是沸反盈天的喧阗,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两边的店铺依旧在营业,皇宫顶上的五彩灯将附近的几条街道都照得通亮,几条街上,牵了街灯,明亮如昼。

“卖馄饨哦,便宜的馄饨随便卖,好吃不贵!”

“喝可口可乐啊,一杯可乐三文钱,包你喝了还想喝!”

“喝不喝奶茶?酸奶五文钱一杯!”

“辣子鸡,烤牛羊肉,不辣不要钱!”

……

参烈昭平牙等人在人群中挤都挤不动,简直是水泄不通,他们走了不到半里地,实在是走不过去了,柰职提议道,“国主,咱们去旁边的茶楼坐一会儿吧?”

也只能如此了!

他们要了靠窗的桌子,参烈昭平牙发现,他透过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热闹景象,不由得忍不住伸手抹了一下墙上的玻璃,冰凉沁手,他也不认识这是什么,只觉得非常神奇。

柰职要了一壶茶,一些点心,打算边吃边看看。

不一会儿,一位衰老的男子进来了,看到参烈昭平牙等人,稍微一愣,走了过来,指着其中的一个空位,“敢问,在下可以坐在这里吗?”

这人说的汉话并不地道,通译将中年男子的话翻译给参烈昭平牙听,并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他,“小的觉得这人不是大明人。”

“请坐!”参烈昭平牙抬手让了下那人,他看出来了,这人长得和倭寇是一个物种。

这人正是来到了大明之后,再也回不去了的世阿弥,他听说了大明对日本国沿海的狂轰滥炸,听说了所谓的倭寇在小琉球岛的据点船只和人员全部都被炸死了。

世阿弥不知道的是,那些倭寇还活了两个,小笠原长胜和那个报信的小兵。

他们躲过了大明海军的搜捕,捡了几块船板,用藤条绑成一个法旨,抱着必死之心回松浦郡报信。路途之中,缺少食物,小笠原长胜杀死了小兵,喝了他的血,总算是留了一条命回到了松浦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