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273章 朱能和马三宝组合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73章 朱能和马三宝组合

作者:星月长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7:37:47 来源:笔趣阁

如果能够娶大明的公主,大明看在公主的份上,可不可以将这仙缘分一点给朝鲜?

无论如何,若是能够攀上大明,自己这王世子之位就稳住了。

次日,李禔在景清家门口等了好久,才看到景清的马车过来,他忙迎了上去。

景清倒也不是故意要慢待朝鲜国的使臣,他最近为了外交政策和建立外交关系,制定一些外交权利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看到李禔,忙从车上下来,拱手道歉,“慢待慢待,劳王世子殿下亲自上门,实在是抱歉啊!”

看到景清这副态度,李禔等人心里稍安一点,李禔道,“是我等不是,大人忙成这样,我等还要来添乱,真是不该。只是,来到这里,我等若不能见大人一面,不能见皇帝陛下一面,实在是心不安啊!”

“远来是客!”景清一面将李禔等往屋里请,一面道,“贵国国王的上表国书,我已经通过军机处递给了皇上,眼下我大明国事繁忙,若皇上一时半刻不能召见诸位,还请耐心等待!“

“这是应该的!”李禔看到景清毫无骄矜之心,也彻底放下心来,他们的态度也越发恭敬,请求道,“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朝鲜国今年丰收,我国王不敢稍忘大明君父,特意备了薄礼,想要孝敬大明皇帝陛下。若召见稍微,可否先将礼物收下?”

这天底下,送礼的总是比收礼的要焦虑一些。

景清很能体谅朝鲜使臣的心情,只是,眼下满朝廷的人都腾不出手来处理这点小事,他只好道,“明日早朝过后,我将求见皇上,向皇上请示后,再给王世子殿下回话!”

你就先回去吧,我还要熬夜写外交章程!

景清的眼里充满了祈求,他一个读书人,实在是做不出撵客人的事,这个客人还是万里迢迢从朝鲜,翻山越岭过来的。

李禔有些坐立不安,他屁股在椅子上扭了扭,问道,“那我可否先请求见一见四皇子殿下?”

一听说要见四殿下,景清就警惕了,问道,“四殿下一向繁忙,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少见使臣。不知王世子殿下有什么事,或我可代劳。”

果然,四皇子殿下在大明就是个令人非常敏感的人物,李禔道,“一路从北往南来,人人都在称颂四皇子殿下,故而我等才想当面景仰。”

景清笑了笑,心说,你最好别见四皇子殿下,若是见了,回头被四皇子殿下惦记上,可真不是一件好事。

他也不说话,端了茶,只当是看在朝鲜送了这么多礼物的份上。

景清又没给李禔留饭,李禔等人只好起身告辞,出了景清的宅邸,李禔等人的心里越发忐忑,这一切都太不寻常了,说大明没将朝鲜放在眼里吧,景清的态度又无可挑剔。

说大明对朝鲜和以往一样吧,又确实不一样,他们来了两三天了,出面请他们吃个饭的人都没有。

景清熬了半夜,第二天顶着一对熊猫眼,早朝都没上,就直接去西宫找朱高燨,和他一起商量大明的外交政策,包括外交宗旨,互派使节,签订协议,拥有哪些外交权利之类的。

这一切对景清来说,都非常陌生。

历来,鸿胪寺都只是掌宾客及凶仪之事,虽然要负责对外事宜,可这山高水远的,哪有那么多的外国使者?

鸿胪寺更多的精力是花在封诰上,若有承袭爵位,则辨其嫡庶。

等谈得差不多了,朱棣回来了,景清忙给朱棣请安,说起了朝鲜国王世子带礼物前来的事,朱棣还没有说什么,朱高燨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前世,朱高燨从电视上看到,朝鲜国来,都是坐火车,各种本土礼物,用火车皮拉来。

他倒是没想到,自己还有亲眼目睹的时候,便忍不住问道,“送来的都是些什么?”

景清忙笑道,“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和往常一样,有上好的马,人参、草垫、漆器、狐尾、豹皮和水獭皮之类的,若殿下想看,臣将这里头挑一些好的,呈给殿下看。”

朱棣道,“挑什么挑,朕的内藏库也装不下这些,把这些都入四殿下的库好了。”

朱高燨诧异道,“儿子要这些做什么?要不,这样,问一下我娘要不要点什么?把人参和皮草留下,其余的不值钱的东西,儿子带去海外。”

朱棣自然是没意见,景清却是听得一愣一愣。

这可真是会废物利用啊!

景清忍不住问道,“皇上,这回礼按什么规格?臣估算了一下,这一次,朝鲜国送来的礼物,约有一万两银子。”

从前,若附属国送一千两银子的礼,朝廷起码要回一千五百两银子的回礼,这还是太祖高皇帝抠门的情况下。

历史上,等到了永乐时期,朱棣出手很阔绰,别人送一千两银子,他起码要回人家两千两,为了显摆上邦大国的体面。

这会儿,朱棣看向朱高燨,他觉得这事儿不能自己做主了,将来,这个国家是要交给儿子的,他要听一听儿子的意见。

朱高燨道,“收些羽绒服之类,不值钱,对朝鲜国来说比较稀罕的,给他们带回去就是了,不一定非要一万两,这送礼,都是量力而行,眼下我大明到处都在花钱,哪有钱和他们搞货物交易?”

果然,这才是四殿下的风格!

景清的额角一抽一抽,他一个读书人,信奉的人生教条是:人情不比债,顶着锅儿卖。

意思是,人情这种礼尚往来之事,和债务不同,人家一礼来,自己要一礼去,哪有贪图别人礼物,还想发财的事?

但,景清这些臣子们也知道,他们尚可向皇上上谏言,万万不可企图和四皇子殿下讲道理。

朱棣看着景清一张便秘的脸,竟然生出了同情心,不由得帮景清问道,“老四,朝鲜国给我们送礼,这是尊敬我们,对我大明的忠诚。”

“爹,这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忠诚?朝鲜和我大明虽然一衣带水,可也是不同种族。朝鲜不会无缘无故给我们送礼,为何来,儿子觉得,可以问问清楚。“

朱棣觉得儿子这话有道理,便看向景清,景清这会儿已是羞愧万分,忙道,“臣这就去弄清楚。”

朱高燨“嗯”了一声,道,“景清,我知道你是文人,要体面。你和自己人,可以不在乎实惠,但别忘了,那些使臣们来的时候,就是抱着向大明要实惠的想法来的。如果,他们要的多,出的少,我宁愿他们不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办法用一些无用的东西换取最大的利益。花钱买的体面,不是体面。”

“臣明白了!”景清一面恭敬地应下,一面心里哀叹一声,这文人的风骨不要也罢,横竖是为了大明,不是为了自己。

景清得到了指令,忙着要出宫,朱高燨要回大明帝国学院上学,也拿了东西,准备出宫,对景清道,“你先别急,坐我的车出去。”

景清哪里敢,但朱高燨发了话,他这个人讲道理的时候是很讲道理,不讲道理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翻脸,也就只好答应了。

车出了洪武门,上了崇礼街,朝右拐,便是通济门大街,往前走了一段,到西皇城根南街的时候,前面排了长长的队,一下早就把路给堵死了,车也过不去了。

朱高燨也不着急,将车停在路边,正好有个妇人牵着孩子要过去,他便喊住了,“这位大姐,前边怎么回事啊?”

朱高燨日日在这街上来来往往,老百姓们就算不认识他这个人,也认识他这辆独一无二的车。

这妇人看到朱高燨和自己说话,惊喜无比,竟有些语无伦次,“是,是,是四殿下啊!啊,你们前面的,别把路挡住了,四殿下的车要过去!”

朱高燨本来只是好奇,没想惊动老百姓。

这也源于他前世的习惯,对人的尊重,世道普遍对那些耀武扬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想搞特权阶级的人的鄙夷。

他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没想到这位大姐竟然如此彪悍,她这么一喊,把所有人都给喊惊动了。那些排队的人朝这边一看,朱高燨的车,还有后面好几辆护卫车,便有人站出来喊道,“大家都朝前挪一挪,让四殿下过去,不要耽误四殿下的事。”

朱高燨哪里还好意思坐在车上,他忙下来,走了过去,问道,“大家在买什么?”

“前面新开了一家饮料店,卖的可口可乐很好喝,名字也好听,图个吉利,我们买一点尝尝。”有人不好意思笑道,都是成年人了,居然还贪一口吃的。

朱高燨也是震惊不已,难道说那个退伍燕军的店都开到应天府来了?

这可是好事啊!

长队是从西安门二条巷子排出来的,朱高燨朝前走去,众人看到他不打算离开,也就没有挪动队伍,有那腿快的,连忙跑到前头去,帮朱高燨通风报信。

“掌柜的,四殿下来了,你快做一杯给四殿下喝呢!”

这掌柜的不是别人,正是昔日的退伍燕军,姓褚,如今和馄饨张一样,得了个名字叫饮料褚。他将一杯做好的饮料递给了客人,撩起了围裙,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吩咐了他媳妇,忙从殿里出来,迎面就遇上了朱高燨。

“殿下!”饮料褚噗通就跪下了,“殿下,大家伙都很想念殿下,小的把可口可乐弄出来了,就想让殿下喝上一口,就把店子开到了应天府来。”

他一跪下,其他的老百姓们也要跟着跪下,朱高燨一面喊“免礼”,一面上前扶了一把他的手臂,“起来吧,大街上的,讲这些虚礼做什么?把你的可口可乐拿一杯过来,我尝尝,看是不是那个味儿?”

“哎!”饮料褚从地上爬起来,一股熘儿地就转身,朝他媳妇要了一杯饮料。

这杯子用的是陶瓷杯。

当初在北京的时候,朱高燨给老百姓们写这些方案的时候,写到饮料褚家的饮料,他就想到了用什么样的杯子比较合适。

他的笔尖在纸上停顿良久,很想把纸杯这个消费理念写上去。

前世,朱高燨那个时代用的纸杯,原材料是食品级木浆纸和食品级PE薄膜;而最早用的纸杯,则用的是涂蜡纸,装冷饮还是很安全,但不能装含油的液体,因为油能够熔接蜡,而蜡在40℃左右就会融化,而蜡含有致癌物质。

这些都不是原因,原因是,朱高燨自己前世很厌烦满大街的白色垃圾,纸杯、一次性塑料袋这些,进一步滋生了人类的惰性,浪费的恶习,也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他倒是没想到,饮料褚会用粗劣的陶瓷杯来装饮料,他端详了一下陶瓷杯,做工很粗糙,烧制也很敷衍,但内壁和杯口部分很光滑,用来喝水不成问题。

饮料褚很紧张,目不错睛地盯着朱高燨。

狗儿上前来,他朝朱高燨躬身道,“殿下,可否赐恩,让奴婢先尝个鲜儿?”

这是规矩,朱高燨入口的东西,都需要他们这些贴身服侍的人挨个尝试。况且,这是在外面,若有人想毒死朱高燨,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饮料褚不知道这规矩,以为狗儿是馋他家的饮料,忙道,“大人,小的这就为您再倒一杯。”

说完,他转身朝他媳妇喊道,“再送一杯过来!”

排队的人,生意被打断,没有人不耐烦,相反,人人望着朱高燨,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有人胆子大些,甚至问道,”殿下,您尝尝啊!“

朱高燨不等狗儿尝一口,便直接喝了一口,味道很甜,因为加了可乐果,有可乐的味道,虽说和记忆中的可口可乐差之甚远,也没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带来的那种爽感,但的确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份饮料。

“好喝!”朱高燨点头,赞了一声,大明版的可口可乐就是这个味道,未尝不可!

饮料褚道,“殿下,配方里头少了几样材料,小的到处找肉豆蔻,还有柠檬,都没有找到,就用现有的先配出来,味道是不是还欠缺了些?”

“没关系,这一次我出海,就帮你把肉豆蔻和柠檬弄回来。”朱高燨将杯子递给饮料褚,“味道不错,有哪个味儿,已经很好了。”

朱高燨问狗儿,“最近宫里有没有宴请,有的话,就找饮料褚弄点这饮料,让大家伙都尝个鲜。”

这一说,周围的人都羡慕起来了,饮料褚的可口可乐要是进了宫宴,以后这生意还怕好不了?

不,眼下就已经很好了啊!

狗儿想了想道,“殿下,英郡王妃才诞下了一个县主,想必会办满月酒,奴婢去跟英郡王府的管事打个招呼,让他们到了那一日,就找饮料褚配饮料,让宾客们先品尝品尝?”

不等朱高燨说话,饮料褚已经跪下来了,“小的多谢殿下!”

“起来!”朱高燨道,“你这生意做得好,纳税就纳的多,是为我大明做贡献,值得嘉奖!”

饮料褚的媳妇很会来事儿,笑道,“殿下,小的们这门脸儿上,还缺一个招牌,四殿下若是能够赐下墨宝,小的们这生意就能世世代代传下去了。”

“好啊,我等着看我大明的饮料行业出一个百年,千年老店。我今日喝了你一杯饮料,就给你写两个墨宝!”

朱高燨特意将“墨宝”二字的音咬得很紧,实在是因为,他一手毛笔字不出彩,不过,也无所谓了,人家要的不是他的字,是他的这个名号。

隔壁就是一家卖笔墨铺子的,非常殷勤地将笔墨纸砚帮饮料褚送过来了,连桌子都抬了出来,朱高燨提起了笔,想了想,就在纸上落下了四个大字,“可口可乐”,他左右端详,虽说字写得不够漂亮,但也还拿得出手。

落上了小印后,朱高燨便将字递给了饮料褚,饮料褚跪在地上,双手接过,激动得难以自已。

旁边,笔墨铺子的老板勾着腰,腆着脸,求朱高燨道,“殿下,您就顺便呗,给小的也赏几个字,小的好拿这当传家宝!”

朱高燨朝狗儿看了一眼,狗儿几不可见地点点头,朱高燨这才哈哈一笑,道,“行,不过,大家伙儿要知道,我这字啊,多了就不值钱了。”

他想了想,照着老板眼下的铺子名字,写下三个字“墨尚阁”,落上了小印,将笔还给了老板。

那老板双手捧过之后,店小二要帮他拿,他侧身让开,“这是殿下用过的笔,我要拿回去当镇店之宝供着,还有这三个字,立马拿去装表好,照着这上头的字做成招牌,好叫人知道,这是四殿下赐下来的。”

时间不早了,朱高燨嘱咐两句,无非是诚信为商,注重质量,不要欺瞒顾客的话,便抬步离开。

旁边还有人也想求朱高燨的墨宝,但四殿下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他们也不好意思再开口,只能一面艳羡饮料褚和墨尚阁,一面眼睁睁地看着四殿下离开。

这样一来,世人都知道,饮料褚的可口可乐配方是朱高燨给的了,一天之内,可口可乐的名声传遍了应天府,慕名前来的人,将这边街上都挤爆了。

“是什么好东西?”

康郡王府里,张氏听灵桃说起外面的热闹,听说人人都去买“可口可乐”喝,这可口可乐是朱高燨给的配方,她不以为然。

韦怡嫣则听进心里去了,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她便给了银子让下人帮她去买一壶可口可乐回来。

丫鬟怕饮料褚那里的容器不好,自己带了一把茶壶,花了半天时间,这才买了半壶可口可乐回来。

恰好朱高炽从宫里回来了,本来在张氏这边坐着说话,韦氏让人来请,说是买了今日应天府里最紧俏的可口可乐,想请殿下过去品尝。

朱高炽对喝可口可乐不是很感冒,他惦记的是小妾,忙抬了屁股起身,“本王去瞧瞧,听说今日应天府的人都买来喝呢。”

张氏一听这话,气得两眼一黑,但她除了后悔没有安排人去买一点回来,也实在是说不出什么阻拦的话了。

韦氏用茶杯倒了两杯,自己喝了一口,递给朱高炽,“殿下,是妾身派人去排了好长的队才买回来的,您尝尝。”

朱高炽见韦氏已经喝了一口,也没见有什么不妥,他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口下去,是一种奇异的,他从未喝过的口味,瞬间立地成佛,被满足了毕生的愿望,冰凉的感觉划过全身,甜味充斥在每一个细胞里,只觉得遇到了人生最美好。

朱高炽一口喝完了,举着空杯子问韦氏,“还有没有?”

韦氏忙提起了茶壶,给朱高炽满上一杯,“殿下,好喝吗?”

“好喝!这可真是好喝,是从哪里买来的?”

“应天府有一家做饮料的,据说是他们新推出来的配方,取名叫可口可乐。”韦氏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说什么“这配方还是四殿下给的”扫兴的话。

“这名字取得好,取得好!”朱高炽一口又将杯子里的可乐喝完了,韦氏再也倒不出一滴来了,他依旧意犹未尽,让人去那店里给他买。

“殿下,估摸着要打洋了吧!”韦氏提醒道。

“应天府没有宵禁,打什么洋啊?叫人去看看,有的话,就多买一点来。”

张氏听说了这边的事,忍不住抱怨,“真想不到,她还挺会拿捏人的心啊!那配方不是四殿下给的吗?大殿下这么爱喝,就让四殿下再把配方给一张,专门请人在府里做给他喝不就得了?”

“值得被这小蹄子用这点子东西拿捏住?”

没有人敢把张氏的话说给朱高炽听。

自从那日,大殿下在韦氏的屋里喝过可口可乐之后,大殿下便不再喝茶了,每日里入口的都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让他的精神很好,心情也很愉悦。

朱高燧的正妃郭氏过门一年,便诞下了一个女儿。到了快请满月酒的日子,朱高煦从直沽军舰基地回来了,带回来十艘军舰,其中两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进宫复命,给皇上皇后请安之后,朱高煦便到了大明帝国学院见四弟。

朱高燨给学生上完课,正在看给英郡王府送去的礼单,他大笔一挥,添了两根五百年的人参,十张上好的皮子,一辆儿童自行车,朱高煦便来了。

朱高燨忙起身给二哥行礼,见二哥又黑又瘦了些,精神却比以往都好,他这才放心,吩咐珠儿,“把父皇赏下来的大红袍,给二哥泡一杯来。”

“我原本不打算回来的,你嫂子生了气,说我嫌弃她生的是个女儿,我就不得不回来了。”朱高煦端起茶喝了一口,“你说,女人怎么这么多事?”

朱高燨笑笑,“二哥,你跟我说这些,我可答不上话。直沽那边,进度如何?”

“你那些学生本事大得很,在直沽新建起了冲压厂,搭建起了流水生产线,现在的效率快多了。“朱高煦一点儿都不担心军舰生产的事,他对这些一窍不通,只负责监督进度就行了。

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老四,你真的要出海吗?”

“是啊!”朱高燨道,“所以,你这次带回来的那些军舰,我可要好好的,全部检查一遍,这关系到我的生命安全。”

朱高煦只当他弟弟是开了一句玩笑,既然四弟都已经决定了,父皇也答应了,他担心也只是白担心一场,“你侄女儿的满月礼,你会去的吧?”

“去啊,当然要去!”

历史上,朱高煦的正妃是韦氏,他的第一个孩子也不是死于永乐十九年的汉王世子,而是女儿,这对朱高煦来说,至此,命运也有了稍许转变。

冬月十九日,朱高燨去参加了侄女儿的满月礼,席上,喜欢喝酒的来宾们喝的是竹叶青,而妇人们,和一些不喝酒的人喝的是饮料褚送来的可口可乐。

朱高炽回去的时候,将没有喝完的可口可乐全部都打包带走了。

腊月,朝廷封印的头一天,朱棣在西宫里拟定了随朱高燨一起出海的人员名单,宫里烧着地龙,将寒意全部都驱散,朱高燨穿了一身夹衣,坐在他父亲的身边,地上放着火盆,烤着红薯。

甜香弥漫在屋里,气氛非常温馨。

“让你二哥陪你一起去。”朱棣突发奇想,全然没有想到,若是一旦出事,他可能就会失去两个儿子。

爱好中文网

朱高燨看向父亲,他愣了好一会儿,“爹,二哥跟着出去能做什么?儿子还担心他一时冲动起来,儿子也制服不了他,再说了,直沽那边要二哥坐镇,他早一点把军舰做出来,早一点将日出之国那边处理干净。儿子听说,日出之国的使臣世阿弥,最近一直在接触朝鲜国的使臣。”

朝鲜国这边,朱棣抽时间见了李禔一面,没想到李禔居然也提出了要进大明帝国学院读书,朱棣没有当场答应,等李禔回去后,他就再也不提读书的事了。

如今想来,李禔大约也是从世阿弥那里知道日本留学生的遭遇,这才打消了进大明帝国学院读书的念头。

“朝鲜国的使臣提出要与我大明联姻,要我大明下嫁公主。”朱棣随口说了一句,他没想到,儿子居然会当场沉下脸来,不由得好笑,问道,“怎么了?爹没有答应。”

朱高燨自然不会在他爹面前摆出脸色,哪怕这脸色是要甩给朝鲜的,只是很生气,“这些人真是不知所谓,一些世家大族嫁女儿也不会把女儿往贫寒之家嫁,更何况我皇族,这朝鲜使臣是脑袋被门夹了吧,他从哪里来的这种底气,我大明怎么会把女儿嫁给那种弹丸小国偏远之地?”

朱棣笑着扬了扬手中的名单,递给朱高燨,“爹不过是把这些事跟你说说罢了,你还生起气来了。朝鲜国也是想与我大明拉关系,这些事爹会妥善处理,你就暂时别管了。”

这一次跟着朱高燨出海的主力是朱能和马三宝,但对朱高燨来说,如果打海战的话,马三宝足以够矣。

马三宝年轻时候侍从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他跟着朱高燨这几年来,对科技的了解,知识的掌握不亚于大明帝国学院的每一个学生。

“爹,儿子想,带三宝一个人出海就够了。成国公可以留在家里,将来征伐日本的时候,二哥打海战,陆战肯定还是需要一名统帅,成国公可担大任。”

之前攻打安南的时候,朱棣就打算点将点朱能,但儿子既然选了张辅,虽然年轻,可儿子给的火器实在是太勐,朱棣当时想着,便是个傻子,有了那些火器,也可以把安南给平了,儿子要立威,他当然是支持。

他原以为,儿子是对朱能有什么意见,才会舍朱能而就张辅。

朱高燨完全是想到了历史上,朱能征安南,结果病死在路上。

朱能和张玉是少有的两员出色大将,一个死在了靖难之役,一个死在了征安南的路上,以至于后来,朱棣征北元,派了丘福那个不成器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不得已,朱棣才会亲征北元,最后一次,死在了榆木川。

因为对朱棣来说,与北元之战,他再也承担不起一次失败了。

“那你呢?你身边一员大将都没有,若是遇到了强悍的兵力,怎么办?虽说可以逃到海上,可总要从陆地到海上,谁帮你带兵打仗?”

“谭渊吧!”朱高燨道,“爹,就谭渊吧!”

朱高燨都忘了谭渊还活着了了,历史上,谭渊是死在夹沟河之战。

谭渊骁勇善战,史书上记载,他能拉开两石弓,射无不中。

朱棣却摇了摇头道,“让谭渊跟着你二哥去征伐日本,让朱能跟着你出海。爹别的事可以听你的,这武将的人选上,你得听爹的。”

朱高燨有些不解,朱棣想到将来这些人或许儿子要用上,便细细地跟他说,“谭渊骁勇善战,但性好杀戮,这样的人易冲动,爹知道你一定能够降服他,让他对你言听计从,但你只身在外,爹不敢冒这个风险。”

“而朱能,器宇宏博、智识高远,逐日辞气温裕,善驭将士,教训抚恤,亲若父子,纪律明肃,无敢逾越,此良将。这样的人,行事也必然少出差池,可辅左你成大大业。让他跟着你出去,爹才会放心。”

朱高燨不得不佩服他爹这份识人之能,自然也是听从,“儿子都听爹的。”

朱棣是不想儿子出远门,但既然答应了,儿子也一心想建功立业,他能做的就只有尽力支持。

商量妥当后,朱棣就让儿子先去休息,他命人将朱能召进宫来,让黄俨上了一桌席面,美酒佳肴,朱能不由得心惴惴然。

“皇上但有吩咐,请皇上明示,臣无不遵从。”朱能趴在地上,五体投地,不敢起身。

朱棣无意吓唬他,道,“起来吧,你过来坐,我们君臣好久不曾说说话了,陪朕喝两口,也说几句体己话。”

朱能满心都不是滋味,小心翼翼地过去,在椅子上坐了半边屁股,也不敢拿快子,问道,“皇上,可是遇到了什么为难事?”

你说吧,不管是什么事,哪怕再见不得人,臣也帮您办了。

朱棣摆摆手,“没什么为难事。你也别这么担惊受怕的。朕当日立太子,你是知道的,你也知道朕立的是谁?”

朱能的心顿时就吊起来了,难道皇上对立四殿下为太子有什么不满了?

从古至今,帝王与太子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皇帝不想立太子,又不得不立,太子未必想做太子,可控制不住权利的诱惑,一旦幸运降临,哪怕知道,一旦踏上这条路,且没有退路,也甘之如饴,宁愿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皇上,臣知道。臣以为四殿下天资聪颖,仁厚纯孝,对我大明和百姓一片赤诚。从古至今,再也没有比四殿下更加合适的储君了。”

朱棣很满意,点头道,“这一次,四殿下要出海,朕本来不同意他亲自冒险。但你也知道,孩子们长大了,做父母的对他们的管教总是力不从心,他有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想走的路,朕是左右为难,支持吧,这实在是太危险了,不支持吧,朕也于心不忍。”

朱能早就听说朱高燨要亲自出海远洋,他觉得这不可能。就算四殿下年轻不懂事,皇上也决然不会同意,一国储君,怎么可能做这等危险的事呢?

万一出事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皇上,您答应了?”

朱能觉得不可思议,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怎么会纵容四殿下如此胡闹?

“朕不答应,他就跟朕闹别扭,朕有什么办法?”朱棣也是苦恼,他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朕拗不过他,就只好答应了。”

朱能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想了好久,才道,“那……皇上,臣能做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