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148章 官员选拔,竞聘上岗

“咱们挨过打吗?”朱棣不愧是帝王,听出了话外之音。

朱高燨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郑重地点头,“惨不忍睹,一百年屈辱史,爹,眼下咱们大明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属于最强大,最顶尖的国家,但很快,咱们就会落后了。儿子不是跟您说过吗?后来,一个名叫野人女真的民族,眼下他们还蜷缩在黑山白水之间,后来,大明渐渐落后的时候,他们强大起来了,打进了山海关占领了咱们的江山。”

“或许是因为夷族的缘故,他们没有自信,闭关锁国,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签订卖国的屈辱条约,八国联军入侵,再后来……”朱高燨闭了闭眼,“倭寇,后来叫做日本的岛国入侵,整整一百年,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千疮百孔,若非一代伟人横空出世,谁也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结果。”

“一百年?”朱棣喃喃道,他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国家,被外敌按在地上摩擦整整一百年,会是怎样艰难的挣扎。

“这就是你说,读书人不应当只忠诚于君王,而是要忠诚一个国家,一片土地?”

“爹,人人都说皇上万岁,可从古至今,以至于将来,活百年都难,别说什么千年万岁了。但这片土地会万古长存,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我们的家园,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了她而努力奋斗,远超别国,子孙们才会活得有尊严,才能不受欺负。”

朱棣深吸一口气,这一刻,他丝毫不再怀疑儿子之前说的“一梦万年”,如此诡异的事情,他也相信唯有父皇才能办到,他在想,父皇最终一定是从哪里知道,选朱允炆为储君,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才不得不通过小儿子来拨乱反正。

“不过,增加数学和科技两门学科,要一步一步来,首先国家要有财力,尽量让教育普及,如此一来,如何增加收入,儿子的想法,一来实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其次,发展工商业,增加税收。”

朱高燨道,“皇爷爷的意思,当初给老百姓们分门别类定籍,是一项错误的国策,皇爷爷说,让爹想办法把这个给改了。”

朱棣深深看了小儿子一眼,他非常清楚,如果想要将儿子的这些政策实施下去,定籍制度的确就不再适宜了,但这到底是他爹的意思还是小儿子的意思,朱棣还是明白的。

他没好气地看了儿子一眼,“那你说说,如何改?”

“一项制度,如果适合,朝廷只需要稍加引导,便能实施下去,如果不适合,政府就需要花很多心思精力去盯着实施,于朝廷,于百姓都是伤害。”朱高燨一笑,道,“爹,您说,好不好改?”

朱棣自然是听明白了,他白了儿子一眼,眼看时辰不早了,他能熬,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熬,便直接问道,“你不是说,要搞一个任官制度吗?怎么搞?”

“爹,六部的堂官自然是您来任命,督察院这些中枢二品肯定也要您来选拔指派,这些儿子就不说了,儿子要说的是,六部的那些官员们,每一个岗位都要做那些事情,最好拟一个条陈出来,六部招选官员的时候,可以进行竞聘制度,比如说,吏部主事这个岗位,乃是从六品,那公开选拔的时候,但凡从六品,正七品,或可以扩大报名范围,从七品也可以参与报名,参加竞选,从中择优录取。“

朱棣眼睛一亮,如此一来,还有个好处,避免了举官而形成的结党一事。

朱棣的手指微曲,轻轻地敲打在桌上,他沉思良久,是在消化这些信息,良久,他点点头,“这些,你拟个细则出来,爹来做!”

“好!”朱高燨见他爹站起身来,他也困了,打了个呵欠,狗儿进来服侍他沐浴安寝。

宫里进行了三日三夜的清理,原先服侍过朱允炆的那些宫人们,全部都遭到了清除,只留下了很少一部分边缘人员,未曾接触权力中心的人在服侍。

朱高燨躺在了床上,昏昏入睡的时候,他爹还点着蜡烛,勤于政事,他不由得翻了个身,当皇帝如此辛苦,对他来说,真的合适吗?

朱棣即位的消息,很快便随着即位诏书的颁布,传遍了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接徐氏的船只也已经逆流而上,到达了通惠河漕运码头。

但,并没有让朱高炽一家人一起北上的旨意。

张氏不由得慌了,她抱着儿子去见徐氏,喊道,“娘,媳妇还以为父皇会让媳妇和基儿服侍娘一起南下呢。”

徐氏看着张氏,她将为小儿子做的衣服一件一件叠好,“北平城是咱们起家的地方,你们的父皇和我在这里住了整整二十二年了,说实话,现在让我去应天府,我都不习惯了,这一去,我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了。”

“你们父皇虽然没有明说,但北平不能丢,老大是长子,他暂时守在这里最好不过。皇上刚刚登基,朝中事务繁多,眼下顾不过来,你们当多为君父分忧!”

“是!”张氏羞愧得低下了头,她不知道怎么就不小心碰到了儿子,朱瞻基嘴巴一张,嗷地一声就哭起来了。

徐氏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并没有如常一般伸手要抱孙儿,而是皱起眉头道,“把孩子抱下去吧!瞧瞧是怎么回事?”

“是!”

张氏也心疼儿子,忙抱着儿子出去了,她轻轻地揉着儿子被碰疼了的地方,旁边乳母慌乱不已,差点将小衣的衣带打了个结,张氏不耐烦地一巴掌打过去,“笨手笨脚怎么回事?”

待张氏走后,徐氏喊了身边的嬷嬷来问,“前让你去打听的韦家姑娘,到底如何?”

嬷嬷是徐氏从徐家带出来的,精明得很,她打听的时候,也发现还有一拨人在打听,便留了一个心眼,她虽是个下人,但疏不间亲的道理还懂,“若说姑娘,肯定是个好姑娘,生得好,性子也好,不过,若依着您的意思,韦家的门户到底还是低了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