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第144章 方孝孺的戏还怎么演下去?

有人站出来了,道,“臣以为,文人之首,当以方孝孺为最,这即位诏书,由方孝孺来写,最为合适!”

朱高燨不认识这个人,但觉得,这人绝对不是个好人,

朱棣朝朱高燨挑眉一笑,那模样儿似乎在说,儿子,你瞧,你看不起方孝孺,可多的是人看得起他。

朱高燨皱着眉头过来,看着跪在地上的人,“抬起头来,我瞧瞧,你是谁?”

这人抬起头来,朱高燨看明白了,“你是程济,如果我没有记错,昨日你领着那么多人去宫里,原意是想给建文帝剃度,然后护着他逃离,是个忠臣!”

他这话一说,朱棣的眉头皱起来了,但这个小儿子做事,从来没有不靠谱过,他也想看看,小儿子到底想如何处理这即位诏书的事。

朱高燧没有错过他爹那一瞬间的皱眉,心头一喜,不管四弟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一次,四弟是毫无疑问惹恼到他爹了。

这是一件好事啊!

朱高煦则为四弟捏了一把冷汗,他使劲儿给四弟使眼色,谁知,四弟根本就不看他。

“方孝孺有什么资格给我爹写即位诏书?我看你根本就是居心叵测!”朱高燨朗声道,“当年,太祖高皇帝是何等器重方孝孺,建文帝又是如何对他言听计从,我且不说,方孝孺、黄子澄和齐泰这些人,如何为了一己私欲迫害我爹和王叔们,我只说,方孝孺等人是如何辜负建文帝,今日若攻进应天府的不是我爹,而是北元,建文帝便是亡国之君,方孝孺等人当遗臭万年!”

“这等无能之辈,你居然提议让他来给我爹写即位诏书,你这是想侮辱我爹?”

“臣不敢!”程济磕头,抬起头来对朱高燨道,“方孝孺乃一代大儒,四王子委实不该用如此言语来侮辱他!”

“一代大儒?”朱高燨嗤笑一声,“若读书能够让天下老百姓吃饱饭,若做学问能够让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天下人都不用种地,不用买卖,天天读书做学问好了。我爹不用这种只会做学问的酸儒,我爹要用的乃是有济世之才的能人,能够真心为老百姓做实事,为天下挣太平的有用之人,而不是沽名钓誉的酸儒!”

程济仰着头,呆呆地看着朱高燨,心里百感交集,若是建文帝还活着,听到这些话当作何想?

朱棣很高兴,他儿子一张口就将他将来用人的策略给定下来了,这是好事。

他要用的是真心为百姓做实事,为天下挣太平的有用之人!

“咳咳!”朱棣清了清嗓子,问朱高燨,“你觉得,何人能堪大用?”

朱高燨一双眸子一扫,“眼下这么多人,儿子以为,就由他们商量着把这诏书写出来,犯不着专门指定一人,皇位乃公器,谁为君主,自古以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谁写这即位诏书,将来史书上必定要留上一笔,儿子以为今日诸公都该有份!”

“好一个今日诸公都有份,那就这么定了!”朱棣一拍板,跪在地上的臣子们面面相觑,程济浑身冒着冷汗,原以为朱棣听到方孝孺的名声,一定会要建文朝的第一宠臣为他写即位诏书,而方孝孺必然不肯答应,如此一来,一场大戏就拉开帷幕,将来史书上无法回避这一笔。

而眼下,史书上也必然无法回避这一笔了!

“当然,不愿意写,没关系!”朱高燨凌厉的目光扫过诸位,“万事不强求,不过,我提醒各位,若是想做建文朝的忠臣,就把官袍脱下来,放在这里,回去一根白绫了结自己,追随建文帝黄泉路上,这会儿还不晚。”

朱能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朱高燨看了他一眼,朱能忙憋住了笑,低下头来,听朱高燨道,“要尽忠,当活着的时候谏言正行,辅其安邦,不为奸佞诱惑,而不是死了,做出这种惺惺之态给谁看?你们读书人应当明白一点,你们是要对这个国家尽忠,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们尽忠,而不是对某一个人尽忠,抚养你们的,教养你们成人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

他们读过的书上,只告诉他们要忠君报国,从未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不应当对某一个人尽忠,要对一个国家尽忠。

朱棣也深为感动,他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一梦万年,这或许便是那后世几百年带给儿子的认知,比起这些酸儒们的境界真是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四王子的话,本王很赞同,将来,本王也是这句话,不需要你们对本王有多么忠心,只要你们能够心系百姓,与本王一起,将大明打造得鼎盛兴旺,哪怕你们指着本王的鼻子骂,本王也能赦免你们!”

说到这里,朱棣自己都感动了,“本王之所以走到今天,并非是为了要守住父皇封赐给本王的藩国之地,眼下北元余孽依旧三天两头南下抢掠,建文帝将本王和诸位王爷们全部都杀死了,北元余孽一旦南下,以朝廷如今这样的战斗力,大明还有明日?“

“本王也是迫不得已!”朱棣深吸一口气,似乎强忍住了眼中的泪水,“本王实在没有想到,建文帝会是如此下场,正好程济也在,你们亲眼目睹,可弄清楚了那蓝氏是怎么进宫的?”

跪在最后面的李庄越发低下了头。

程济道,“听那蓝氏自己说,她原先是在皇太后的宫里。”

朱棣道,“如此,本王就着实不好过问了,这件事,谁能查个清楚?建文不能死得不明不白,总要给祖宗,给我们这些当叔叔的,给天下人一个说法!“

朱棣四下里看了看,道,“这件事,你们文臣们商量一下,给本王举荐一个人出来!”

“是!”以程济领头,应下了这桩差事。

方孝孺走在大街上,前日宫里的那一场大火,好似不曾烧起来过,四十五声钟响,似乎不曾响过,应天府里,老百姓们该干嘛,依然在干嘛,日暮西山,每个人回家的脚步都很匆忙,唯独方孝孺,茫然四顾,不知道该走向何方?

“老师,老师!”方孝孺顿住脚步,扭头看去,见是廖镛,匆匆赶来,脸上满是焦虑之色,“老师,燕王的即位诏书,听说是朝中的文臣们一人一笔写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