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 第19章 玄都观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第19章 玄都观

作者:糖油粑粑真好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26 13:26:27 来源:笔趣阁

等李三娘和李大嫂进屋了,李母还问,这在外面说什么呢?耽搁这么长时间。

李三娘就说了街尾赵大娘的话儿,李母听了点点头说:“唉,正常,到哪儿都有这种嫉妒心重见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她家啊,老大是个女娘,随了她长得寻常,甚至因为肤黑还不太受欢迎,后来好不容易在乡下找了一户嫁了。老二是个郎君,也是随了她,正经快二十了也没成亲。”

“阿娘,不说这个了,诺,买了一壶酒,留着晚上大哥他们回来了咱们一起喝。”

“好,先放井里镇着,晚上也能凉爽些。”

等到傍晚,四小只下学回来了,过了半个时辰,李大兄也下值回家了,李家才开启这美好的一餐。

两只烧鹅,一壶酒,再加上拌的茄子、蒸的豆角腊肉,还有一锅绿豆汤,就着三合面馒头,每个人都吃的肚子鼓鼓。

小露珠儿这次又分到一只鹅腿,还知道要分给李母吃,李母象征性的撕了一条肉吃了,小露珠儿才专心致志的啃。

晚饭吃的太饱,李二兄拿出山楂丸,一人分了两粒,就着冲泡的山楂水吃了。

李母这个时候提出,明日四小只旬休,一天要去李大嫂娘家,一天要去李二嫂娘家,李大兄还要当值,李二兄后日要跟着去乡下,那最好是明儿就去玄都观看看。

李二兄点头说好,正好去观里给小五郎求个名字。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把小露珠儿哄睡之后,李三娘躺在床上在意识空间里把系统叫了出来,领取了第三个任务的奖励“剖宫产产包”,这个奖励同第二个奖励“无菌手术室使用1次”一样都是那种短期内基本上不可能用上的奖励,估计要以后遇到什么情况了才能用,所以也只能放在百格背包里了。

其实,李三娘最想要的是在现代看小说里有的超能力啊,比如力大无穷,会放电,再不济有个空间也好,别说一口泉,一亩田了,就是单纯的可以放东西的仅仅只有储物功能的空间也好啊。

结果就是这些只和妇产科相关的奖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

而且,这个鸡肋的百格背包就只能放系统出品的东西,李三娘曾经试过把第一个奖励得到的顺产产包拿出来,往里面放银子,结果被拒绝了,根本放不进去,完全没反应。

领完奖励,任务四刷新出来了,“请宿主完成开堂坐馆,奖励为全套妇产科医书一套”。

李三娘看着任务四,皱着眉头,心想这个难度可是很大了。

时下想要开堂坐馆的多为男子,女子不是没有,太医署在大明宫里就有为后宫女眷服务的女医,但这时候的女医是从属于男性医师之下的,是封建帝王为了确保血统正确性,但又不得不人性化救治后宫女眷,才有女医是男性医师的手,帮着望闻问切、针灸、推拿、熬药的,且女医中主要针对妇人生产的也是在男性医师的指导下的。

总结一句话,女医没地位,没资格开堂坐馆。

虽然太医署没有任何明确规定女医不可开堂坐馆,但至少现在长安城没听说哪家医堂有女医坐堂。

毕竟,武帝未登位前,女娘里能读书识字的都少,除了大家闺秀能学些女训之类的,哪里还有女娘能识字书写的呢?

更别说诊脉开方是一门可以吃饭的手艺,多为父传子,进了太医署的也都是男子,少量女娘也都是为从属给后宫里的女眷服务的。

像李三娘这种从小家学渊源,李父还能不介意李三娘女娘的身份,给开蒙读书,更是把看家本领都教给女娘的,真的可以说少见到没有。

底层百姓有病要不忍着,就是找村里的懂几分药性的郎中吃几帖药罢了,城里的百姓倒是会来看医师,但女娘们还是来的少的。

盖因大唐风气再为开放,也没到现代这种程度,女娘们身有疾病,一般都是说了病症,家人去医师那里说了,开些药来吃,能对症,那是好运,不对症,就靠抵抗力硬抗过去了。

更别说已婚妇人的生产都由稳婆接手,比如李母就是坊里闻名的,甚至长安城里也有些名声的稳婆,日常除了给人接生,也会些治头痛脑热腹泻的偏方,后院里的女娘和小童多找稳婆看病。

所以说,任务四真的很难。

李三娘开堂坐馆难,就算成功了,谁又敢给李三娘看病呢?

李三娘想着,等回头和李父、李二兄好好聊一聊,再找找有没有机会吧。

次日,虽没有雨,但乌云漫天,看着像是要大雨倾盆的样子。

李大嫂留家里照应还在月子中的李二嫂和小五郎以及不适合带出门的小露珠儿,李父李母、李二兄和李三娘在门口叫了驴车,往玄都观去。

小露珠儿还抱着小黄在门口冲李三娘摆手。

临出门的时候,李大嫂还一人递了一把油纸伞,就怕回程半途这雨就下来了。

倒是没给木屐,长安城内的主路都是不怕雨水的石板路,道路两旁都有水沟排水,不怕下雨,下暴雨也不怕。

再加上来回是坐驴车,就更不必带上木屐了。

可要是去乡间的话,这种天气,木屐是必带的,不然雨后泥泞的土路真的是走不了人。

玄都观就在崇业坊内,只是离李家的住所有些远罢了。

此时大唐宗教盛行,以佛教、道教为主,武帝登位后对宗教多为无为而治,百姓信什么都行,只要别都去做了道士、和尚而不交税就好。

虽然道观里的道士,寺庙里的和尚可以不用交税,但严格限制数量,个人不用交税,但个人也不能拥有土地。

道观或寺庙作为一个整体是交税的,不交的,不好意思,武帝说了,不交税就是不适合在华夏土地生存,统统离开华夏大地,不然禁军会叫你怎么好好做人的。

有直属军权的皇帝就是这么霸道。

是的,武帝直接改了道观、寺庙的田地不用交税的条例,曾经有和尚反对,发动信众逼迫武帝收回圣旨。

然后,这个不听话的和尚就消失在长安了,那些不知是真的被愚弄或是就是想挑事的信众也有不少消失的,杀鸡儆猴,剩下的就听话了许多。

不过,信众去道观或是寺庙捐赠的香油钱和做法事的钱,是不交税的,算是观里、寺庙的私财。

虽然玄都观不小,在文人中最为著名还是每年四月份就会盛开的十里桃花,引来不少文人墨客为之作诗书写文章。

但其实其中的包括观主的道士和观里收养的小道童加在一起也就四五十人罢了,余下的多为在观里做杂活,为观里的田地做工的百姓。

当然了,作为宗教场所,观里还有给信众祈福、做坛醮、解惑的活动。

到了,入目就是一连三个石拱门,斗拱设计,正门上有“玄都观”三个大字,李三娘一家不算最早的,已经有不少人从门口进入了。

进了门去,有小道童给免费敬香,有钱的也可自买了香烛带来点。

李家众人接了道童递的香,顺手在旁边的功德箱里捐了些香油钱,不算多,但肯定比几人接过的香烛值钱许多,所以道观还是赚的啊。

然后每人一一学了旁人在三清殿面对神像,双手举香,躬身敬礼。

李三娘在内心默念“三清在上,我可是在您老人家这一亩三分地的,保佑我次次抽奖欧皇!我给您老多添点儿香油钱!”

李母则是很虔诚的默念“信女赵大妮敬上,信女愿日日供奉上君,只求上君保佑信女的小女平安顺遂。”

华夏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一直都很坚韧,别管有用没用,咱们就先拜拜,拜拜总是没错的,没用下次就不拜了,换一家。

四人上了香,就寻了旁边一道士咨询如何请神像回家供奉的事,李母和李二兄在忙这事儿,李父就和李三娘跟着小道童去到后院排队等候观主解惑。

在李三娘看来,这个花五两银子可以请观主解一刻钟的惑的事儿就和现代花钱请心理医生帮助自己梳理心情差不多。

排了好一会儿,都要晌午了,小道童倒是有眼力劲儿,还送了热茶和素斋。

又等了一会儿,李三娘和李父才随着小道童进了观主所在的房间。

观主挺年轻的,看着也就不到四十岁的样子,梳着道士髻,修剪得体的胡子,一尘不染的道袍,盘腿坐在蒲团上,端是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

李父和李三娘先给观主行了礼,才在观主的许可下跪坐在蒲团上。

李父应该是也是信一些的,因为他真的把李三娘之前撒的弥天大谎告诉观主了!

但是隐去了李三娘被道姑传道的事儿,也没说李三娘被传道后就有法子救治因意外异物堵住喉咙的事儿,只说了李三娘哪一年因大雨收留了一个道姑,与道姑交谈了些不记得东西,有些场景又会记起来,不知是怎么回事?

观主听了,倒很镇定,没什么意外的表情,果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稍等了片刻,捋了一把胡子,微微睁开双眼的观主多看了两眼李三娘的脸,后微微点头,缓慢说道:“令爱与我道家有缘,我观娘子眉清目秀,是良善之人,记不得就不必过于追究,记得的时候自然就记得了,顺势而行就好。”

说完这句,观主就不再开口了。

李父和李三娘起身行了礼,谢过了观主,正要离开,快要出门的时候,观主又开口说道:“娘子做好事,自有功德降身。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大善。”

李父可能是觉得观主这最后又来这么一句导人向善的话比五两银子更值钱,就出了门,又去捐了五两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