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 第606章 圣人心慈,怜爱女娘(感谢 暮川暮紫的打赏~)

万寿节过完,下过了几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可算是凉了下来。

天气虽然是寒凉了起来,但是长安城里各种话题造成的火热的氛围仍旧热烈如夏日那般,让人讨论的兴致不减。

从二十余日前,长安城的各个城门处,就总能看到蔓延宛若溪流般长的进城的商队,而出城的队伍也不算少,都是拖家带口的响应迁民去北边边城的。

且官家也是很负责任的了,竟是让主动报名迁民的人攒够了一拨儿,就安排了他们跟随一队禁卫军兵士往北而去。

如此,就算是保证了他们的安全,让他们更安全更快的度过前期这段儿日子来。

只不过,再是大胆,这拨儿人也不过千人而已,对于长安城里的百万人口来说,不过就是沧海一粟罢了。

但负责此事的郎官儿却是很看好此事,按着郎官儿说的:“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能够在此时主动应了去边城的人,怕是在这长安城里着实是生活的不如意,甚至是过得很差劲儿,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去边城求一条生路来的。

但是人就有姻亲,就算是孤家寡人,也能有三五友人来。

只要他们这批人到了北地,安顿了下来,在当地立足后,待得明年他们的信儿送回了长安城里来,咱们啊,怕不是到时候会忙的脚不沾地儿了。

且,你们别忘了,长安城里就这般多的人,大唐各处若都有人迁移过去,那加在一起,也是不少人了。”

而今儿个街头巷尾除了仍旧在讨论着迁民北地的事儿之外,又有一件关乎人们生活的大事占据了众人的心神。

时隔近一月,关于当日太医署王署正在朝堂上提出的来自李三娘的报告里的“禁止近亲婚配”的事儿,以及后来徐敬真添砖加瓦所支持的李三娘报告之中说的“提高女娘婚嫁年龄”的事儿,在这日终于传了出来消息,也都纳入了律法之中。

张贴在京兆府门口的纸张,上头一字一句写得明白。

且,京兆府还找了各坊坊正给他们上课,让他们彻底明白这两条后,然后发了任务,让他们回去后,与坊中人好好说道说道。

“这近亲可是三服以内都算在内了,要是不想生出身子骨儿弱的痴傻儿,可得好好记住这一条儿来。”

下头坐着的大半都是花白着头发的老翁,他们都是长安城里各坊坊正,偶尔零星有几个年轻的人混在其中,众人着实是被这话惊着了。

各个张着口,瞪着眼,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讲话的京兆府书吏自然看出了他们的不解来,就对着下头的百位坊正抬了抬手,见他们安静了下来后,这才把早前就想好的例子拿出来给他们讲着听。

“某家,郎君娶了外家姨母家的表妹,生一胎没一胎,如此三四回后,才将将生下个心脉有疾的病弱孩子,那孩子也没活过周岁。

这都还算好的了,有那命不好的,生下来的都是痴傻儿来,光知道吃喝拉撒,认不得人,做不了事。

生这般的孩子有甚用?

不如不生!”

书吏又举了几个例子后,见台下的众人都听到心里去了,这才停了口。

然后就换了人上来,这位书吏主要是为众人解释第二条“提高女娘婚嫁年龄”的具体问题来的。

“这条啊,是太医院里的医师们发现,女娘在过了十八后再嫁人生产,能提高孩子的存活率,且这时候女娘自己也能提高顺产的概率。

这意思就是说,过了十八的女娘比没到十八的女娘在生孩子这事儿上,能有更大的机会保命,可以生下健康好养活的孩子。

但这条不是如上条那般的硬性规定,是可以选择的。”

站在前排的一个老翁拱拱手问道:“敢问,这可选择的意思是?”

“嗐,这简单,你家要是小有家资,有些余钱,又心疼自家女娘,那自是可以来京兆府交银子来延长婚嫁年龄。

比如,本来及笄之年,也就是十五岁就得嫁人,只要你交了钱,交一年的钱,就可留女娘在家一年,至多可交三年来,过了十八就必须嫁人了。

但你仍要遵循旧例十五岁让女娘嫁人,那也是能行的,就不必来交钱了。”

书吏的话一说完,台子下头站着的众人就“嗡嗡”的交谈了起来,有那理解的,就捋着胡子说:“圣人心慈,这是心疼女娘啊。”

而有同意的,自然就有反对的。

人类就是这般的物种,一个群体之中,必然存在完全不同意见的两拨人,有时候同一个问题,还会有多拨甚至十数拨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来。

“荒谬!

女娘到了年纪阖该嫁出去,如若不然,竟是要花费家中钱财来买花期,岂不可笑!”

也有那沉默以对的人,至于他们是支持还是否定,其实都无所谓,毕竟上头立好的规矩,自然有办法让下头的人去执行。

再有,当他人因为这新规矩得了好处后,没按新规矩的走的人必然是会后悔的。

如此有了实例,到时候该如何选人们自然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解释清楚后,书吏就一拱手离开了。

而百位坊正也就三五成群的结伴离开了京兆府,在回坊的路上都在各自思量着,这两条到底是要如何说才能和坊里的人说明白来。

坐在驴车上,往城外外三城回的王老翁就是刚刚在京兆府里说武帝是心慈之人的那个。

至于王老翁为何能站在前排?

盖因着他虽然是长安城外外三城里的坊正,但他手下管理的人数可是比一坊里的人要多出不少。

王老翁性子忠直,有一腔良善的热心肠,很是公正道义,因着如此,才在外三成刚建成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就被推举成了坊正来。

因着如此,王老翁在京兆府里也算是比别的坊正能多出两分薄面来,这才在百位坊正之中,可以在京兆福利站到前排上。

至于刚才王老翁能在京兆府说出那般的话来,除了他确实是真的觉得圣人是心慈,怜爱女娘才能做出如此规定之外,盖因着在王老翁所在的外三城里,还真的是有这般的可怜的事儿发生。

驴子走的慢,长安城里人又多,走了这么久就还是没有走到安化门。

拿着鞭子有一下没一下打着驴屁股的赵大,在听了王老翁说的话后,不由的呆愣了起来,他愣愣的转过头看着车架上坐着的王老翁问:“坊正,官家说的这些应该都是真的吧!

头前李老头家那个小女娘不就是生孩子生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