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 第12章 亲人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第12章 亲人

作者:糖油粑粑真好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26 13:26:27 来源:笔趣阁

李三娘在脑子里过了遍这三处房子的优劣,对陈牙郎说想约着时间去第二处和第三处看看环境,如果不错,就请陈牙郎帮着签契买下第二处房子,再帮着往外出租,然后租下第三处房产。

陈牙郎惊讶了一瞬,就很有职业道德的说好,说自己下午未时过来带李三娘去看房子。

约定好了,李三娘麻利的送陈牙郎出门。

经过医堂,李父叫住她,报了个药方,让李三娘顺便给李二嫂把通乳补养的药给熬了。

李三娘听了方子,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把赤小豆换掉吧,回头去买上两个大猪蹄子炖给李二嫂吃了多好。

李三娘等这话出口后,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真的会开中药方子了,看来李三娘是真的很有天分,出嫁前没少跟李父学医啊。

李父听了这话,嘴角咧了一下后说:“你这改方天赋倒是还在,行啊,去吧。”

带着露珠儿和李大嫂去看了李二嫂的伤口和吨吨吨喝米油的小五郎,把露珠儿托付给李大嫂稍微帮着带会儿,自己拿了个篮子,七拐八拐好不容易到了肉摊子,来的有些晚了,还好猪蹄子还有,要了两个猪蹄子,看到猪下水,李三娘也不敢买的,端因为李三娘只会吃,不会做这个东西。

连一会儿炖猪蹄都是打算请大嫂帮忙的。

来都来了,李三娘又买了两斤剩的不那么肥的猪肉,两斤肯定不够一家子人吃的,但能配个菜,让每个人都能吃上两块儿也不错。

真是赶巧了,刚买完肉回到医堂,就看到赶着驴车的吴老汉和吴大叔、吴大娘了。

李三娘心想,这肯定是早上早早的李母就叫人稍信给李二嫂的娘家人了。

李三娘赶紧上前问了好,引着他们仨往屋里去,李二兄眼尖一下子就瞧见了,赶紧过来给李二嫂的祖父和阿耶、阿娘见礼,也顺手接过了吴大娘手里的包袱和篮子,李二兄倒是还想帮吴老汉和吴大叔拿那麻袋和竹筐子,但只有两只手真没办法。

李父这时也看到了,一一见礼,帮着吴老汉把那大麻袋拎了进去,竹筐子挺沉的,还是吴大叔自己背了进去的。

李母和李大嫂以及被李大嫂抱着的露珠儿听到这不小的寒暄声儿也出来迎接李二嫂的娘家人了。

请着吴老汉、吴大叔、吴大娘在正堂坐下了,让小露珠儿跟着她阿婆,李三娘和李大嫂赶忙去泡了茶来,又把柜子里的糕点拿出来些摆盘拿出去。

“客气啥,还上这金贵茶水,都是自家亲戚哩。老汉儿早上听你们稍信儿说俺家兰娘生了个小子,就美的不行。这不和俺家大郎、大郎媳妇赶忙收拾了些东西就来了。”

“这哪里是客气,吴里正是我李家正经儿儿女亲家,哪里能少了礼数。你们大老远来了,赶紧喝口茶去去汗气,一会儿就在家里吃,先吃些点心垫垫。吴兄弟也别拘束,就当自己家。”

说着,李母也招呼吴大娘喝茶吃点心。

“嘿嘿,亲家说的好,俺们都听亲家的。”

吴老汉怎么也是当了不少年里正的,倒是有些见识,谈吐之间虽夹杂些乡言,官话说的还算不错,看着也不拘谨。

倒是吴大叔和吴大娘是纯正的农村没心眼子的老实人,晒的黝黑的面孔上只会笑,透露出些心虚和胆怯来。

这两户姻亲又说了李二嫂生产那日的惊险和刚生下来的胎毛就长得好的小五郎,杂七杂八聊着乡下地头的事儿,又说起来近来采药跟着李二兄教的手法炮制药材卖了多少铜钱等。

寒暄过后,李母就带着吴大娘进屋看看李二嫂和小五郎,并把小五郎抱出门口给吴老汉和吴大叔看看。

吴老汉还会说句小五郎长得像李二兄的眉眼,相貌不可能差了,吴大叔就只会说“五郎长得好,好看。”

厨房里,李三娘和李大嫂正琢磨中午这顿怎么吃好呢?

李二嫂的娘家人可带来不少好东西。

吴老汉提着的麻袋里,装了三只拴了脚的肥鸡,还有两只野兔子。

吴大娘的包袱已经拿进去了,估计是吴大娘给小五郎做的小衣服什么的,这提的篮子里有不少鸡蛋、一小包红糖,竟然还有一小陶罐的蜂蜜!估计是吴家人上山采药遇着蜂巢自己摘的了。

吴大叔的这个大竹筐里的东西可就多了,最底下是不少大个头的番薯,还有不少黄豆、小米、两小捆儿韭菜,李三娘还在里面翻找出两条河鱼、几个山桃和一小堆野杏来。

就说吴大叔这框儿不轻快,原来有这么些东西在里头呢。

李父留下和吴老汉继续扯东扯西,李二兄倒是被劝着回了药柜上忙活,吴大叔也是实诚人,看着院子里晾晒的草药,没闲着,告了一声吴老汉,就起身去翻捡药材了,吴大叔总算是自在了,不用陪着文绉绉的说话。

李母留吴大娘和李二嫂说亲近私房话儿,来到厨房正好看到李三娘在把那两条河鱼拎着鱼鳃上的草绳子拿出来。

最后,李母决定两条鱼,一条先养着,留着下顿炖给李二嫂喝鱼汤,今儿先给李二嫂炖李三娘刚买回来的猪蹄子,那两斤猪肉,都用大葱炒了;另一条鱼中午就做了,清蒸。

李三娘买的那三合面再让李大嫂下上一锅鸡蛋汤饼,用来待客和给李二嫂补养都好。

韭菜就焯水和自家做的小菜一起凉拌,再出去买上两只烤鹅,对,就是上回庆贺李三娘摆脱渣男的时候全家一起吃的那烤鹅。

再去打上一壶酒,这桌待客的席面就很可以了。

李母都拿定了主意后,李大嫂和李三娘就听话的乖乖开始施行了。

李母又上街面上花不少钱买了三只烧鹅,两只待客,一只作为回礼,还买了四样点心,打了两壶酒,一壶留着中午待客,一壶等着到时候作为回礼。

李母心想,幸好今儿早上起来就煮了不少鸡蛋,也点了红点,加上红鸡蛋四样礼就够可以了。

李三娘在现代没点亮厨艺技能,古代也没有,毕竟她出嫁前就是李大嫂掌勺了,王家又有厨娘,李三娘会看诊开方子,还能改方子,这本事多少女娘不会。所以当时的王家也不在意李三娘会不会厨艺这件事的。

因此此时,李三娘就只能给李大嫂打下手,只能做些洗菜,烧火,看着蒸笼的活儿。

看着李大嫂这么忙碌,李三娘就有些心疼,在一旁有些想帮忙但不知道怎么帮忙的尴尬。

“三娘做那个样子给大嫂看啊?哈哈,没事,又不是天天这么忙碌,平日里你帮大嫂就不少了,不用操心。”

“哼,现在想起来帮你大嫂了,当初我让你在厨房多呆一会了,你就跟受了多大罪似的,心疼你大嫂,还不知道去把那堆菜洗了,没点儿眼力劲儿。”

李母恰巧这个时候挎着篮子回来了。

一顿整活,总算李家吴家这儿女亲家吃上了午饭,为了方便和不拘谨,是单在李二嫂屋里给妇人们摆了一桌的,除了没有酒,其他几样跟李父他们桌子上并没什么不同,倒是李二嫂多了一碗猪蹄黄豆汤。

中午这场主宾都吃的尽兴,吴老汉很是高兴李家的认真对待,觉得自己当初应下长孙女兰娘这桩婚事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这么多年了,没看见哪家城里人这么看重诚心的对待城外庄户人家的,也是兰娘自己争气,能炮制药材,性子又好,还会生儿子,谁家不欢喜呢。

吴老汉吃多了酒,有些迷糊,吴大叔倒是不喜这东西,也幸好还有一个清醒的,也放心吴家人赶驴车回村子去。

最后,带着李母准备的四样回礼,李二兄又亲自给送到城门口,吴家人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回。

今儿这一顿,午休是来不及了,稍作休息,李父就去坐堂了。

李母、李大嫂、李三娘三个就在厨房洗洗刷刷好半天,连露珠儿今儿都没得午觉睡,让李父带到前面看着了。

这还没弄完呢,陈牙郎来了。

李三娘赶紧擦擦手,跟着交代了一声,跟着陈牙郎去门口叫了辆驴车,去看房子去了。

第二处房子在打铁巷子,离着李家住的地方也不算太远,过两个道口再拐进去一大段距离就是了。

开了门进去一看,倒也算干净,在这门口还是能听见写“锵锵锵”的打铁声音的,往里去些,屋子里能听到些声音,但已经不算大了,不怎么听得见了的。

李三娘看这院子里的那堵墙像是后砌的,问过陈牙郎就知道了,原来这院子和隔壁是一起的,后来兄弟分家,大半给了长子,小半给了次子,分家过日子,才起了这堵墙。

原主是子孙繁衍,实在住不下了,才想着卖了银钱,能去外城买个大些地方好住的宽敞些。

李三娘看了这房子,有些瑕疵,比如这门窗什么的,都得换些宽大好些的,屋中也是没有家具的,其实也还好,毕竟现在李家厢房里还放着李三娘合理归家抬回来的好木头的好嫁妆家具呢。

但,自己只是打算买下这房子,有了独立房产,好去户籍部上女户,才能拿到盖有衙门红契的掌管露珠儿抚养权的文书。

所以,去当铺里买些旧家具或者请陈牙郎再帮着联系些,买了直接摆放上也就够了。

话不多说,看完了这处,李三娘又和陈牙郎去了四季巷子。

这处倒真的很不错,临近青莲书院,来往人家也都比较殷实,远离街市,清净不嘈杂,更别说原主人说的那花圃当真是好看,李三娘不认识这花,但看着很是自然清新有趣味。

还有这两棵大枣树,树冠差不多给这不小的院子遮了近一半的太阳,想想在这树下摆张躺椅,好不惬意。

两处都看过了,李三娘也很是满意,直接跟陈牙郎说,第二处买下,尽快交易,并又请陈牙郎给找些低价处理能看的过去的家具,再找些木匠给门窗改造一番,能直接出租来收些租金就好。

陈牙郎听到这儿,也相当高兴,毕竟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过手费啊。

至于第三处房子,就直接租下来,明儿要能一道儿办了手续最好。

李三娘感谢了陈牙郎一番,又约好了明日上午就一起去过户手续,。

哈哈,我,李三娘也是在开培头有房子的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