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四十三章东南云霞出海曙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四十三章东南云霞出海曙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人生不是被给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后产生的。我们无权替别人选择自己的生活,哪怕你是他的父母。这就是阚石对生活的态度。

黎巧作为后世的知识分子,如果这件事是针对自己,她绝对的认可阚石的这个道理,虽然她从小也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学这学那,最后成为了一名医生,其实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演员。

但是一旦自己作为父母以后,却不由自主地成了反对者,这也许是中国父母的特性。中国的父母都这样,总喜欢替自己的儿女安排人生,殊不知这往往会产生很多悲剧。

当然父母的爱是真诚的,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但在这个原始时代,因为刚刚脱离蛮荒不久,华夏帝国的父母还没有这些毛病。

大多数人还是习惯让自己的孩子去直面人生,那是原始环境导致的本能。因此黎巧对待孩子的态度,甚至包括阚石,或多或少都有为孩子安排人生这种习惯。殊不知,在这个世界,这夫妻俩绝对是个异类!

阚源如愿以偿得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阚石嘴里面说舍得,实际上哪那么容易放下!

为了保障儿子的安全,他还专门为儿子研制了一台水上飞机,并亲自教会儿子驾驶它。这可把阚源乐坏了,以前偷偷的想学开飞机,被娘揍个半死,还是爹比较好,他的帮助总是那么及时。

当今皇帝阚武知道这件事后,匆匆赶到虎啸山庄劝说自己的弟弟,劝说无果,阚武无可奈何回到京城。他也只能全力支持弟弟的壮举,船肯定是要用最好的。

皇家这一次下了血本,在船厂订购了两条最先进的风帆混合动力战舰,为了保障旅途的舒适性,这两条船还进行了精心的改造,让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

阚武从海军中抽调了最优秀的军官和海员,并从皇家卫队中抽调最好的侍卫加入探险队。《金陵通讯》报道了这则消息,引起了全国的轰动。通讯社还派出了两名记者要求加入这次探险。

华夏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在秣陵码头上数万人的欢送下,环球舰队缓缓的驶出港口,迎着朝霞,踏上了万里征程。

……

东南亚,华夏第一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岘港海军基地。

华夏二十五年,朝廷制定了南洋开发计划。在大笔的民间资本投入下,铁路很快联通到这里。到华夏三十一年,岘港海军基地已经修建六年,已经完工。第一舰队司令部也从广州搬迁到这里。

根据计划,这里将修建成为南洋最大的综合军事基地,面积大小几乎等于一个东山岛,拥有超过二十个能够停靠三千吨级战舰的泊位,甚至阚武直接提出了万吨级泊位那种吓人的数据。

原本岘港基地是没这么快修建的,因为财政还不允许一下子修建那么大的军事基地,加上海军以前集中力量修建在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基地,资金的确有些紧张。

没想到南洋总督方天听闻朝廷的计划后,居然主动联络南下的商人,以自力更生的名义,揽过了基地建设,并且趁此机会以优厚的条件,从国内移民十万人口,在海军基地不远的湄公河出海口,建起了一座新城——会安城。

正好这时,国内大笔的资金寻找投资的地方,两下一拍即合,岘港海军基地和会安城建设的速度飞快,短短一年就露出了雏形,铁路修通后,进度简直是一日千里。计划中需要至少十年的庞大基地完工时间被缩短到六年全面竣工。

在这样的情形下,朝廷也修改了原本将第一舰队司令部放在新加坡的想法,改为放在了岘港海军基地。

经过这几年的开发,安南地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提出的环绕半岛的铁路已经修建完大半,在铁路股权的刺激下,商人爆发出了最大的热情。

无数种植园被开垦出来,橡胶、烟叶和甘蔗成为了主要投资,加上朝廷提出了稻米收购保护价,粮食发展也得到了很大进步。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的水稻能够一年种植三季,加上大批的修铁路的土著摇身一变,成了这些大地主家的佃户,极大地缓解了人力的问题。种植基地的梦想也在慢慢成形。

近两年来,由于几十年国泰民安,国内的人口暴涨,已经突破了三亿大关。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和优渥的条件鼓舞,再加上各地的商人纷纷来这里安家置业,这里的华夏人口的比例正在飞速上升,已经超过了半数。

如果等到这次朝廷提出的五年五百万移民计划实施完毕,令人最担心的人口比例问题就将彻底扭转。大量的人口涌入,虽然使得一些当地土著不安,但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民族意识,多数还是接受了这种改变。

何况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这些当地土著虽然成为了佃农,实际上日子要比过去好得多。同时,民间资本也开始推动轻工业发展,例如橡胶、粮食加工,制衣,制糖,日用品工厂层出不穷,也促进了这里商业的发展。

种植业和轻工业快速发展,导致这些产业对人口的需求简直是个无底洞。这些资本家为了利润,别说是个人,哪怕是个猴子也恨不得招进企业里。

因此这些商人对本地土著也不刻薄,生活上也没有亏待他们。本地的土著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逐渐的融入到华夏之中。

……

华夏三十二年,岘港军用码头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海面上,两条漂亮的混合动力帆船正徐徐的开进军港,这正是环球探索舰队的亲王号和开拓号远航的第一站。

阚源站在舰桥上眺望港口,旁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军官,正是田登。他目前担任探险舰队的航海长,从第二舰队抽调过来的。这次探险舰队的人员除了几个资深的军官,基本上以年轻人为主。

今天的天气不错,海面上非常平静。岘港湾呈马蹄形,口朝东北。南北长近十五公里,东西宽约十一公里,水深多在十米以上。

湾口南有山茶半岛,北有汉岛为屏障,沿岸有五行山、福祥山作掩护,形势险要,避风条件良好。军港区在海湾的东部,由三个港组成,最大的山茶港拥有大型码头六座,可泊万吨级舰船。

海湾的西侧和河口两岸是商港区。会安城离军港不到十里。军港不远处有一个机场,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这里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北通广西柳州,南达西贡城,另有公路通往广西。岘港气候温和。湾内潮差小,潮流微弱。

作为第二舰队的司令,方天亲自来到了码头迎接。方天如今年近五旬,多年的海上生活让他的皮肤显得黝黑,但身体很不错,他可是阚石的第一批弟子之一,在阚源眼里不亚于自己的长兄。

不待方天施礼,阚源抢先躬身施礼,笑嘻嘻的说道:“阚源见过征南将军,怎敢劳您亲自迎接。小子可担待不起。”

方天是个豪迈的性子,也没有客气。他拍着阚源的肩膀哈哈笑道:“呵呵,小源做得好大的事情,让老哥哥好生羡慕了!不过这么好的事情,你可不能忘了老哥哥我!”

说罢他让出身子,露出身后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指着这少年说道:“源老弟,这是我小儿子方奇,今天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带着他去见见世面。”

“小子方奇见过三皇子!”那少年毕恭毕敬的行礼。

“啊!”

阚源闻言大吃一惊,他连连摆手说道:“不不不,老哥哥,这可不行!这一路上风高浪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担待不起!”

“屁话!你一个皇子去得,我儿子怎么不能去了?就这么说定了。来来来,让老哥哥亲自给你接风洗尘。”

方天不管不顾,拉着阚源就上了一台猛虎汽车。那方奇嘻嘻一笑,也紧紧的跟在阚源身后,上车后直接坐在副驾驶。俨然把自己当作了侍卫,一点也没有见外的意思,倒是把他爹了无赖的样子学了个十足。

阚源无可奈何,与方天寒喧了几句,汽车很快就出了港口码头,拐上了一条官道。上了官道,阚源吃了一惊,官道上到处是人,甚至汽车都有些走不动。马铃声,吆喝声,车轮声此起彼伏,一片热闹景象。

更加令阚源好奇的是,管道上有很多背着步枪的武装警察,他们五骑一队,在道路上来回巡逻,保护着交通的安全。他们还时不时在道路旁边的田上策马跑上几十米,喊几声口号,引得路上的行人侧目不已。

短短的十里地,阚源就见到了十来拨巡逻的警察。他忍不住好奇的问道:“方大哥,这一路上怎么这么多警察?难道出了什么事吗?”

方天点点头答道:“你猜的不错,南面的生伽补罗一些蛮部,上个月发生了叛乱,领头的名叫范胡达,他们经常偷袭我们的商队,行踪非常诡异。所以最近治安警察都出动了!”

“哦,老哥,生伽补罗是什么意思?是他们部落的名字吗?”阚源好奇的问道。

坐在前排的方奇转过头来抢先达到:“三皇子,我知道,我知道。这个生伽补罗是这些昆仑(马来)人信奉的一种神明,是个样子很怪的女神。这些昆人部落早先生活在会安城外两条河中间的丛林里,是这里的土著部落……“

”……以前修铁路的时候,那些商人抓了这些部落不少人,因此跟我们华夏人结下了仇。哦,还有,那个范胡达是个部落的酋长,也被抓了,一直在鸿基煤矿挖煤……“

”……这家伙非常的狡猾,他一直装老实骗过了矿主,还学会了不少手艺,就是他趁着看守不备,杀了看守抢夺武器,带着他的部落逃进了丛林,这家伙把生伽补罗的蛮人组织起来,发动叛乱。还自称湿婆奴,开始装神弄鬼,这些蛮人都很崇拜他。”

“小奇,我和你爹都不是外人,你以后就叫我三叔吧。哦,对了,你怎么这么清楚这些蛮人的事?”

方奇倒也不客气,他得意地回答说:“三叔,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跟着治安队去打过几仗了,抓过不少俘虏,审出来的呗。”

“啊!你去打过仗?方大哥,你可真舍得啊!”阚源大吃一惊,转头看向方天。

方天取出一根雪茄,叼在嘴上。哈哈一笑:“哈哈,没什么大不了!就是打一些猴子。咱们小时候不一样要去狩猎吗?这没什么两样。咱做人不能忘本,玉不琢不成器,不要现在的生活好了,连刀都提不动了!那才让人看笑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