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二百三十二章首尝螃蟹不容易

活在原始时代 第二百三十二章首尝螃蟹不容易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毘青霞跟在众人的后面走上了自驾丑陋的飞机,上得飞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以后,毘青霞就好奇地东张西望,仔细打量飞机的结构。

阚石设计的鲲鹏飞机主体是由钢管和巴沙木构成,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可对风挡玻璃加温防冰。舱罩两侧突出于机身,向下视界良好。

带有系留环的货舱地板能承受一千五百千克的集中载荷。两侧装有十二个简易座椅,壁上各有4个三百二十毫米圆窗。

其实这是一架运输机,在左侧十一号和十五号隔框间有一大货舱门,门上装有旅客登机门。货舱内部科可以进行不同改装。冷气系统可向起落架主轮刹车,或在当地面无气源时给起落架减震支柱或轮胎充气。螺旋桨也有防冰系统。

飞机操纵系统为混合式机械操纵。机上电流为一台直流发电机和一个蓄电池。单相和三相交流电用变流器转换后提供给用电设备。机载设备包括航行仪表和通信导航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

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目前华夏最先进的短波无线电电台。导航设备有无线电罗盘、超短波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和机内通话器。

毘青霞看着这简陋的机舱,不由自主的撇撇嘴。这机票的价格实在太贵了,如果不是赶得急,她宁愿乘坐火车。可她哪里知道,这玩意儿看上去简单,其实为了制造这台飞机,阚石和他的团队整整花去了近两年的时间,甚至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复制工作最困难的第一仗是工艺装备制造。鲲鹏飞机试制工装制造重点是样板和型架。由于提前进行了工装标准件的制造和储备,减轻了试制的不少压力。木模样板车间于华夏二十六年整整一年完成了样板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二块。

在加工机身外检和夹具样板时,阚石想方设法解决了大尺寸钢板焊按后的平面度问题。型架车间半年的时间内共完成型架和标准工装一百四十三项。

制造中使用了型架装配机、划线钻孔台,并使用快干水泥固定型架元件,使用甲醇水泥进行型面复制移形,使用了经纬仪、精密水平仪安装组合式型架。

在应用这些方法制造过程中,阚石感到非常的欣喜。这些年轻的车间工人和工艺员非常的聪明能干,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如十米多长的机身型架梁在型架装配机上的移位安装问题,客货舱门的外形塑造问题,座舱骨架样件的制造问题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进一步掌握了基准孔工作法,也提高了飞机制造厂工人的技术水平。零件制造中着重解决了座舱骨架变形和掌握发动机架的焊接技术。主要是改进焊接和校正方法,把有关参数记入工艺规程,从而保证了装配协调质量。

鲲鹏飞机的制造过程中,一大批人干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尤其是部件装配这个飞机试制的重要阶段,副总工艺师董芟、工艺科长昌吉带领装配组全体人员,一直守在生产现场解决装配铆接中发生的技术问题。部装车间对关键部件、关键工序采取措施,专人负责。

零件一到,生产工人就不分昼夜争分夺秒进行装配;生产调度人员和型架车间工人全力以赴配套零件,抢修型架故障。前方后方配合紧密,促进了整个部件装配工作顺利进行。

总装车间经过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于华夏二十八年十月初总装出第一架作静力试验用的鲲鹏一号。鲲鹏一号的试验工作从十月十日开始至十一月二十日顺利结束。综合各方面数据,静力试验室对首批静力试验做出了具有足够强度的符合使用条件的结论。

鲲鹏一号的机翼为单支柱、不等长翼展的双翼。上、下翼上反角均为二度四十八分。机翼为全金属双梁骨架,前梁以后为布蒙皮,机翼平面形状为矩形。

鲲鹏一号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外形呈流线型。它的尾翼为斜撑杆式布蒙皮结构,位于机身的后上部。它包括带有斜撑杆的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

起落架为后三点固定式。驾驶舱装有两个可拆卸座椅,舱罩上部有应急舱盖,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驾驶舱风挡玻璃可以加温防冰。

鲲鹏一号的首飞是阚石亲自担当的试飞员,据说还差点出了事故。刚开始的时候都非常的顺利,飞机很轻松的就飞上了天空,很快就爬升到足够的高度。

飞机在空中转个大圈,就准备返航了。这架试验机就已经转到了距离机场大约二十公里的地方,而还没等这架飞机完全掉转方向,彻底指向机场。就在这个时候,参加试验的人员感觉在空中原本巨大的嗡嗡的噪音,突然变小,到最后居然没声了!

怎么回事?很简单!单发的发动机空中停车了!前面的阚石倒是不太着急。知道飞机有再启动的电瓶。而且鲲鹏飞机滑翔性能也不错。可以滑翔很长的距离。当时高度大约在一千五百米,周边虽然都是丘陵地带,但还是夹杂着不少的平原。找个地方临时降落也不是问题。

飞机上一共八个人,没有货物。只要滑翔高度保持在五十米以上,都算是安全的。阚石不断的按动再启动电瓶的按钮,可就是没任何反应。看来是这个时代的电瓶质量不过关,容易漏电。自然而然跑没电了。于是阚石回头对侍卫长邹桐喊:”邹桐,摇把子!”

这邹桐也是跟在阚石的身边久了,当然知道摇把子是什么意思。立即到机舱右侧,摘下摇把子就开始拼命的摇。但是连续大力摇了两分多种,仍然不见任何效果。摇把子需要先带动飞轮。靠飞轮的惯性再带动星型发动机的多个气缸。这就需要飞轮的转速足够快,动能足够大才行。

但是不知道这次空中停机,再启动困难,是因为螺旋桨逆风让机械有额外阻力,还是个别气缸有卡活塞的现象。反正邹桐都没能重新摇启动。

飞机上其他六个人都是飞机厂的技术员和工人,哪里经过这种场面,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个两腿发软,有的差点哭出来。

有个年轻的装配工人是个傻大胆。他直接问邹桐:”长官,飞机怎么突然没声了。你干嘛拼命摇个铁把子?“

累得满头大汗的邹桐没好气的说:“熄火了!老子在重新启动。”

这小子以前开过拖拉机,大大咧咧的就问:”长官,这飞机上还有柴油机要打火?我也能摇!“

于是他站起来,直接过来要帮着摇。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邹桐灵机一动。对机舱里的六个人大声说道:”都他娘的不要乱动!都坐好了,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过来摇!每个过来摇两分钟!“

这帮年轻人虽然吓得腿脚发软,但还是很听话,而且都是壮小伙,果然挨个过来摇起来。大约十几分钟过后,六个人还没轮流摇完,邹桐就听到了令他兴奋的嘭嘭嘭的声音传到机舱,这是发动机个别气缸开始重新启动的征兆,但是直到这时不能松懈,必须继续猛摇,直到九个气缸全部启动。

还没等第六个人上场,前舱的阚石喊:”邹桐,特么的,不用再摇了,再二百米就降落了!”

后来落地后,邹桐才知道他们在空中的后二十公里,是完全“飘”回来的。邹桐彻底吓破胆,他赶紧向太后告状,黎巧也被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找到阚石大吵大闹,一哭二闹三上吊都用上了,最后,阚石再三保证不再冒险这才作罢。

从此以后,邹桐成了这条规矩的监督者。现在打死他,也绝不敢再让太上皇踏入飞机舱门一步。尼玛!太危险,差一点就挂了。

此刻,坐在飞机上的毘青霞哪里知道这些,她正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飞机已经开始启动,沿着跑道滑行起来。很快飞机就升空爬高,飞机上十几个乘客也是第一次坐飞机。

毕竟飞机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很多人都憧憬着到天上去看一看。特别是年轻人,有兴趣来尝试一下,这十几个乘客都是年轻人。此刻,每个人的脑袋都凑到舷窗,兴奋地对着外面的景色指指点点。

俗话说,这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这不,毘青霞第一次乘飞机,兴奋劲还没有过去,厄运就降临了!秣陵到汉口的航程还没飞到一半,就遇上了南下冷空气引发的锋面气流!

鲲鹏飞机此时的飞行高度在二千多多米,不但强烈颠簸,还有机翼开始结冰的迹象!这在遇到锋面气流中是最恐怖的!飞行员想拉高一定的高度冲出锋面,怎奈人货太重,根本拉不起来!

随行的空姐很有经验,她通过舷窗往外看,已经感觉机翼上的冰在积累,一旦积累到几厘米厚冻住操纵襟翼,那么飞机只能当即坠毁了。空姐吓得向后舱大叫,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来几个人,快把多余的东西扔下去!”

毘青霞已经被颠簸的飞机搞得七晕八素,听到空姐的喊话,顿时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她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我特么的还没结婚,干嘛要坐这飞机?此刻,毘青霞的脸色煞白,浑身变得僵硬起来。其他的乘客也好不到哪去,已经吓的面如土色,一动不敢动。

好在机械师早已经见怪不怪,他对飞机非常熟悉,拴着安全绳,打开了机舱门。一阵强烈的冷风立即灌满了机舱,毘青霞觉得浑身冰凉。她呆呆地看着机械师和空姐七手八脚的把几十个堆在座位旁边货物都抛了下去,可还是不管用,飞机居然还在下降!

毘青霞胆战心惊的瞥了一眼舱外,下面正好是绵绵的山区。山区的山峰大多在七百米到一千多米,现在目测飞机已经和一些比较高的山峰差不多齐平了!飞行员又在前面大喊:”快扔!不想死的,把所有货物都扔下去!”

毘青霞眼泪都下来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行礼箱被扔了出去,那里面可有她订婚的戒指和新买的嫁衣,心里那是一百个不乐意!但还是被人七手八脚丢了下去!

果然管用,这鲲鹏飞机逐步拉高,恢复了二千多米的航线高度。结冰也停止了,好像一切都没发生。所有人如蒙大赦,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毘青霞却气的直跺脚,这马上要订婚了,订婚的用品一点没剩,下面都是深山老林,丢下去的东西找都没法找!这倒霉催的,我干嘛要坐飞机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