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一百四十章文明发源的真象

活在原始时代 第一百四十章文明发源的真象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泰安十一年二月,秣陵城。

楚王宫政事堂公务区,一名年轻得过份的青年大庶长递上自己的证件,接受卫兵检查后,他径直走进礼部同文馆。

他走进文汇馆放眼看去,这里都是些品级不低的老头在忙碌。他们有的在龟甲上刻字,有的在石板上作画,每个人都干得起劲。年轻人的进来,根本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甚至没有人愿意抬头看上一眼。

这人就是邹桐,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大庶长,因为受伤他又回到了楚王身边担任侍卫长。今天西路军押送了一批俘虏和财货入京,楚王突然对烛龙部落的缴获产生了兴趣,口中还直念叨“三星堆”这个词。这才有了他的这个任务。

在同文馆担任要职的都是原来各部落的大巫,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这里记录过去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和图腾。邹桐找了一圈,才在一个角落找到自己所要找的人。

甲尼撒认真的在一块泥板上篆刻他们的文字,他现在非常满意这份工作。来到秣陵城后,楚王答应他,适当的时候会把他送回家,前提是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记录下来。

不过楚王似乎有点误解,他并不是什么巴比伦的人。而是一个苏美尔人。不过管他呢!只要能够得到楚王的信任,就是叫他火星人他也愿意。

阚石并不知道,苏美尔文明是后世所知的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而且其文明在不少领域都取得很高成就。

甲尼撒复制的就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该文字是到五千年后已知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后世在伊拉克发现的记有楔形文字的最古老泥板,其年代可以被定期为约公元前四千纪末。

甲尼撒将软泥做成泥板,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烤干,以便文书的保管。该文字本来是一种象形文字,由于他们采用尖头的笔在泥板上刻写,因而写出来的字是楔形的,所以写出的这种文字就叫楔形文字。苏美尔人的文字从象形系统向抽象而复杂的楔形文字系统发展,并无明显的中断。

阚石之所以要找甲尼撒,是因为他发现被俘虏的烛龙氏人长相和甲尼撒相似。不仅如此,而且语言非常相近。后世他参观三星堆时,曾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三星堆是外来文明。

烛龙人的面具样子,以及他们的图腾文字都不似中原的产物。看他们的模样和苏美尔人很相似,难道说这些自称为高山之子的烛龙人,是从两河流域东迁的苏美尔人。阚石就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

阚石通过可儿翻译甲尼撒的工作成果,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在两河流域,这个时候古巴比伦应该还没有建国,目前在那里,这应该是苏美尔人建立的城邦。甲尼撒应该是苏美尔人的一个小王子。

不过苏美尔人的成就让阚石有些吃惊,苏美尔人不仅了解地质学,知道如何获得矿石,如何获得多方面的工艺,而且还制造出完全不同的金属以及一种合金和青铜。出现了冶金、浇铸技术。

根据甲尼撒的图文解说,苏美尔人在农业方面出现了广泛的灌溉系统。对于数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计数系统是六十进制,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六的组群和较有名的十进制计算东西。

据阚石所知,六十进位制被希腊人和阿拉伯人接受后传播到欧洲,后世我们用于计算时间、圆周、弧形等采用的六十进位制就是来源于此。

通过甲尼撒的描述,苏美尔人是最杰出的工艺美术师,他们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皿、金头盔、匕首、矛头。甲尼撒还复制了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这是一件精美的乐器。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琴身由黄杨木制成。甲尼撒还制作骨管、哨子、鼓和铜钹。

通过与甲尼撒的交流,阚石了解了苏美尔人的宗教信仰,在甲尼撒家乡周围的平原上,苏美尔人建立起许许多多的阶梯形金字塔。这些金字塔全都是用于祭祀的。这种顶礼膜拜的祭祀方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随处可见这样的阶梯形金字塔。

甲尼撒介绍说:苏美尔人在其信仰体系中,神灵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主要神灵和一般神祇。主要神灵来自永恒的上天(宇宙)、天地之间的空气(人间)、水。

他们当中主要的有天地冥界总神:安努那基;天界总神:伊吉吉;混沌女神兼水神:伊吉吉纳穆;天神:安;大地女神:祺;精神、风和大气之神:恩利尔;大气女神(大气之神恩利尔之妻):宁利尔;月神(大气之神恩利尔之子):南纳;太阳神(月神南纳和其妻宁加尔之子):乌图;水、智慧和技艺之神:恩基;冥界女王:埃列什吉伽尔。

一般神祇主要有战神:捏伽尔;鸟精和神殿侍卫:祖(又称安祖、帕祖祖);拉格什主神和军神:尼努尔塔(又名宁吉尔苏);农业、学术和书记女神:尼沙巴;冥府看门神:涅蒂;死亡之神:加拉;农业之神:恩奇木杜;温马主神之一:夏拉;家畜之神:拉哈尔;五谷之神:阿什南;平原之神:苏穆甘;渔业女神:南舍。

如今苏美尔人的所有资料都被甲尼撒认真的记录下来,已经整理成册存进楚王宫的国家档案馆。

来到这个世界,阚石很想做点什么,他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难道是改变世界?他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添加点催化剂?也许有这种可能。这也是他如此重视甲尼撒的原因。

甲尼撒随着邹桐穿过大片的亭台楼阁。一路上甲尼撒好奇的东张西望,欣赏沿途的风景。他很喜欢楚国的建筑,他认为这才是神住的地方,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是艺术品。苏美尔人目前还不能达到这种水平。

甲尼撒心里渴望早一点回到家乡,他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东方这个大国,他的经历就是成为国王也无法获得的奇遇。这一定是安努那基在保佑他,或者这位英明的楚王就是天地冥界总神:安努那基。

甲尼撒进了大殿,他一眼就看见楚王高高的坐在王座上。大殿里,不仅坐着不少楚国的高官,还有两个长相跟他相似的人,他心里不禁一喜,甚至有些激动:难道自己的家乡也来人了?

甲尼撒是个语言天才。来到楚国不到一年,他已经能够结结巴巴的说上一些普通话。虽然激动他也没有忘记礼节,他按照楚国的标准施礼,然后恭敬的说道:“下官甲尼撒,参见伟大的楚王殿下!”

阚石听到这种怪腔怪调的普通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免礼。不错不错!甲尼撒的普通话进步很大嘛。来人,赐座。”

“谢王上!”甲尼撒恭敬地谢过,然后规规矩矩地坐下。

阚石笑着指指那两个人说道:“甲尼撒,今天请你来呢,是让你确认一下,这两位是不是你的同族,是否来自于你的家乡。”

甲尼撒赶紧起身应诺,然后走过去盘问这两个人。经过近一个时辰的交谈,甲尼撒知道的越多,心里怦怦的乱跳。他可以确定,这两个人绝对不是来自于两河流域,但是跟苏美尔人一定有关系。

首先是语言,烛龙人和苏美尔人的发音同样为黏着语,沟通时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是完全无法沟通。例如“苏美尔”一词同样读作“玛”的发音,只不过烛龙人发音较重,音节较多。这个字由“苏美尔”,烛龙人在念“斯美尔”,会听成在念“玛”了。

语音交流不成问题后,甲尼撒根据阚石的要求,问了他们很多问题。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交流,对烛龙人的文明程度了解得越深,阚石越发的感到不可思议。

突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他想到华夏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藏族。烛龙人的信奉的宗教很象是苯教,他们和藏人中的活佛一样,同样以为自己是上天法界前来的引渡者。

烛龙人介绍自己是来自于高原的玛桑九族的部族,为了引渡世人几百年前他们开始迁徙。他们总共有三个迁徙方向。一支往西,一支往东,还有一支去了北方。烛龙人就是来到东方的这一支。

烛龙人的金属加工能力很强,他们的青铜器质量很不错。他们拥有弓箭、斧与钺、矛、叉、匕首、链子、蜂蝗石、青铜剑、铠甲和盾牌等武器。烛龙人喜欢使用链子、蜂蝗石带这样东西作饰品,开始追求美的享受。

这说明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藏区的文明程度是远高于中原地区的。虽然令人不爽,阚石却没有办法否认。

等几个人退下后,阚石陷入了沉思。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引导他去探寻什么?今天他突然心血来潮,把烛龙人和苏美尔人联系到了一起,没想到有这么意外的收获。他似乎抓住了什么,却一下子想不起来。

扈彪见阚石陷入了沉思,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王上,您这样关心苏美尔人和烛龙人,是有特别的用意吗?”

“用意?”阚石自言自语地重复这句话,扈彪的提问犹若未知。去枫都主持公祭时,他再次回到了自己穿越的地方,那个神秘的天坑。站在天坑里,他就一直在遐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穿越,外星人有什么用意?把我扔到这个世界的真象到底是什么?”

“我明白了!”,阚石一拍扶手,似乎有所醒悟:难道苏美尔人也是发源于青藏高原,是那只西迁的部落,所谓的四大文明都起源这片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因为只有青藏高原大洪水淹不到。

据阚石所知,后世在全球各地的文化传说中几乎都能见到大洪水的影子,这可以说是地球人的共同传说了,并且在这些传说中,大洪水以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都是神。如果这个神是外星人呢?

希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玛雅神话甚至《圣经》、《淮南子》、《山海经》等等都是这么类似的剧情,他们描述着大洪水之前地球上的人神共存,而大洪水之后,神的影子就从神话传说中消失了,渐渐的历史记载代替了传说,慢慢流传下来,而那些神也好、王也罢,也都变成了人们能理解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