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一百二十四章飞鸽急信

活在原始时代 第一百二十四章飞鸽急信

作者:老山活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6 12:15:54 来源:笔趣阁

泰安八年冬,小寒,滨城。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滨城的冬日的确是冷,连续的几场大雪,让整个城市已经变得银装素裹。按说这是窝冬的日子,但是这座北方的小城,却变得比往日更加的热闹。

小枫有了身孕,阚石也不再出海。他每天呆在城主府,一心一意的照顾孕妇。楚王后有喜,这个好消息不胫而走,瞬间就传遍了全城。

每天跑到城主府来恭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各种山珍、皮毛、果蔬把个城主府大门堵得水泄不通。朴实的滨城民众用自己的方式向楚王表达祝福。

码头上也是人山人海,自从发展捕鲸业,鲸肉已成了滨城人民不可缺少的肉食。一文钱一斤的鲸肉,味道比牛肉还好,很受民众的欢迎。不久,楚王涮鲸肉吃火锅流传开来,这种吃法立刻风靡全城。

鲸肉也开始供不应求,价格飙升到两文钱一斤。依靠捕鲸业,滨城快速发展起来,这里多了许多新鲜事。滨城不再宵禁,每天晚上鲸油灯照亮全城,大街小巷人流如织,各种食肆、杂货铺、小商店开满了全城。世界上第一次有了座不夜城。

捕杀一条鲸鱼,就可以获取近万近肉和近万斤油脂,毛利高达五六万钱。更不用说鱼皮、鱼骨、鲸须、鱼肝油还没计算进来。消息传到秣陵城,巨额收益刺激着楚国朝庭上下,朝议罕见的一致同意拔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成立专业捕鲸队。

滨城也不甘落后,五条大型运输船被迅速改装成捕鲸船,现在正是捕鲸的季节,大批的座头鲸、须鲸在附近海域游曳。不久后,六条海船结伴出海,捕鲸队每天都能满载而归。随着大批的鲸鱼拖回码头,滨城更是热闹非凡,码头附近大批的店铺开始投入使用,变成了一个专门的鲸肉海鲜批发市场。

因为第一次捕鲸的教训,船队没人愿意在船上宰杀鲸鱼,现在都是把整条鲸鱼拉回码头,在专门的宰杀区进行加工处理。因为味道实在有点大,码头有一块区域成了民众的禁区,没有人愿意跑到那里。特么的,太臭了!

妻子有了身孕,阚石第一次有时间照顾她。他非常满意这样的生活,每天处理完公事,阚石就化身为大厨,换着花样照顾小枫的饮食。闲睱时还陪着她在城中散步,不时逛逛刚出现的夜市,品尝这里各种各样的小吃。

真的不敢小看古人的创造力,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食品的口味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开始琢磨各种吃法。不知不觉中,各种小吃变得十分丰富,餐饮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一份飞鸽急信打乱了阚石的美好生活。”汉阳发生叛乱,陶臼发来告急文书。北方颛顼率各部驱逐共工部,已经爆发多次冲突,双方各有死伤。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宰相扈彪恳请楚王立刻还京,主持大局。

……

泰安九年,立春,秣陵城外码头。

春寒料峭,江堤上冷风刺骨。春天到底还是来了,堤坝上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连成一片。大地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扈彪无暇欣赏这身边的美景,最近这段日子他过得很不好。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动乱,朝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部分人主张南攻北守,坚决剿灭南方叛乱,封锁北方南下通道,对北方的战乱保持中立。

另部分人的意见,恰恰相反,这一部分人以南逃的九黎族各部落元老为主。他们主张趁北方动乱,拿下相邻的山东地界,打通北上通道,同时还可以和槟城隔海相望。至于汉阳叛乱,他们认为这是疥癣之患,派一大将镇守汉阳即可。

这两种意见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时间陷入胶着。面对两派络绎不绝的说客,扈彪头大如牛。作为一个四十出头的年轻宰相,在朝堂上还没有独掌乾坤的能力。他天天盼、夜夜盼着楚王早日归来主持大局。

作为第一任宰相,即将任满两届。这些年,他干得还不错,整个楚国发展的非常平稳,两个五年计划都基本得到了实现。眼看着任期到满,他可不想给楚王留下一个虎头蛇尾的印象。

“来了!“

”大王回来了!”……

人群有些骚动,各种嘈杂声让码头显得有点混乱。惊呼声打断了扈彪的浮想联翩,他举目眺望江面。透过江上薄雾,隐隐绰绰出现了一片黑点。黑点渐渐的越来越近,此时,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一支庞大的船队出现在江面上,楚王的红底金龙旗在桅杆上高高飘扬。扈彪见到王旗,他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

泰安九年春,秣陵城楚王宫,勤政殿。

楚国政事堂成员,勋贵元老、各部门官员济济一堂。近十年的发展,楚国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再也不是“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总共才有七八条枪“的寒酸样子。

如今政事堂已经增至五人:扈彪(兼户部吏部尚书)、姜平(礼部尚书)、稆貅(刑部尚书)、甸柳(兵部尚书)、元甫(工部尚书)。

六部分别设侍郎为辅官:姜穆(礼部),简如(吏部),毘虎(刑部),仡牛(兵部),轮墩(工部)。

参加大朝会的还有勋贵元老,主要以太傅姜洛为首的原部落酋长;政事堂六部各司的主要官员,近百名大小官员把整个勤政殿挤得满满当当。

随着毛呢和丝绸的问世,染色技术的发展。楚国的官服有了变化,进行了一次改革。阚石根据记忆,仿制后世大明锦衣卫紧声窄袖的服装样式,用不同的颜色规定各种品级。现在朝会不再像民国北洋军阀开会了,有点返璞归真,有了一些古风古韵。这时候的楚国朝会仿佛跨越时空,变成了大明的锦衣卫镇抚司。

随着一声云板,鼓乐齐鸣。楚王阚石头戴洒金王冠,身着五爪金龙袍,腰挎天子剑,昂首阔步进入大殿,径直登上王座。扈彪率文武百官上前朝拜,一整套完整的礼节规范而有序,显得庄重而肃穆。

礼毕,文武百官步入朝班,宰相扈彪宣布今日大朝会的议题:针对南北两场动乱,楚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陶臼已年满二十五岁,担任汉阳城主,当年青涩懵懂的少年,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阚石先指向他道:“陶爱卿,你先把汉阳的情况跟大家说说。”

陶臼出班奏对:“喏,王上!”

他转身面对百官,沉身说道:“泰安四年,自汉阳建城以来,周边各部落纷纷归附。目前已在汉江平原建成二十一个屯田庄。汉阳府在籍平民六万余,八千余户。“

”泰安六年,輋蛮人钟鼎纳土归附,愿为楚民。此事经报政事堂得到批准后,正式将輋蛮部纳入汉阳府编户籍名。臣率领汉阳官员,沿九江至鄱阳湖,新建屯田庄七座,用于安置輋蛮部落,在汉阳府辖区选派屯长和治安官前往管理。輋蛮人非常配合,一直相安无事,各屯田庄也发展得很好。“

”自泰安八年初,情况有了变化,蛮民中有人开始反复,挑衅汉阳府,驱赶屯长和治安官,拒不接受汉阳府管理。钟鼎更是野心勃勃,他阳奉阴违,经常挑拨是非,致使部分輋蛮人和民政官矛盾重重,七个屯田庄中各种冲突不断,甚至有人暗杀屯长和治安官。“

”泰安八年秋,为了调解楚輋矛盾,宣慰官蝉亲自南下赴各屯田庄。经蝉的努力化解,情况有所好转。不料钟鼎突然叛乱,蝉没有防备,为钟鼎所乘,途中袭攻其车驾,蝉被俘掳去。“

”事发后,下官与钟鼎交涉,不料此蛮假意应承,钟鼎当众杀害蝉,裹挟輋蛮人反叛,还私下联络尚未归化东夷、犬戎山民部落作乱。他们袭掠各屯田庄,抢夺物质和武器,戕害楚国官员。“

”泰安八年冬,钟鼎勾结原白虎部长老陶叙,里应外合欲夺汉阳。幸亏方荒将军率领平叛大军及时赶到,才没让他们得逞。前不久,方荒将军大破輋蛮、东夷、山戎联军,但因兵力有限,无法彻底歼灭叛军。目前叛军残部已经退守山区和鄱阳湖,局部还有零星战斗发生。王上,臣这边情况就是这样。“

”臣以为,目前南方平叛,刻不容缓。必须彻底消灭叛军,将钟鼎绳之以法,此事绝不能姑息。让明里暗里的野心家不敢心存侥幸。”

阚石心中一动,陶臼的话似乎意有所指。阚石不动声色,微微点头让其退入朝班。接下来兵部侍郎仡牛将北方的情况作了介绍,泰安八年初,黄河溃堤,颛顼部和东夷受损严重。各部落都指责共工部在泄洪区筑坝拦水,造成下游各部落严重损失。双方由此爆发冲突。

经过几场血战,双方旗鼓相当。目前颛顼部和东夷联军正隔着黄河与共工部两军对峙。由于骑兵和弓弩在北方的普及,双方战斗变得非常血腥,死伤超过以往历次战争,损失让双方都有些撑不住。

交战双方都派出使节,不约而同前往秣陵,两方都向楚国求援,同时要求购买军械和粮食。

更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宗主国的有熊国实际上是在作壁上观。轩辕黄帝只是派大臣大鸿出使,不久前,大鸿前往两军阵前进行调停,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大鸿似乎也不太着急,没有继续完成他的使命。他反而南下楚国。据礼部通报,大鸿已于今天抵达秣陵,目前正下榻在礼部馆驿。

仡牛汇报完后,也退回朝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