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的知青路 > 第二十二章 秋后分户 孟家一队 当选户长 不负众望

十一月末,秋收工作完成了。

公社可能因为我们生产队太穷,就把我们集体户给分开了。

我和吴友德、王欣芳、赵蕊。我们四个人,分到我们所在大队,第一生产队,也是孟家大队部所在地。

还有几个人分到新发二队。其他人分到我们公社别的大队,离我们很远。

我们在九队生活了十来个月。那一年,生产队年终决算后,日工才合八分钱,到头来,我们一分钱也没拿到。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调走了,就没有给我们。

孟家屯,离我们朝阳沟不太远,有三四里路,六十来户人家。是由一队和一个朝鲜队组成的自然屯。它三面是平地,一面靠山。

这个村落,是通电的,家家户户都点电灯。来到这里,也让我们告别了煤油灯。

我们要去的一队,有三十来户人家。

村民们大部分都住在,村中主干路的两侧。队里的大田比水田稍多一点,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玉米。

队长姓于,是个老党员,大队党支部委员。六十来岁,山东人,个子很高。瘦瘦的,走起路来有点驼背,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不吸烟。

孟家大队,一队集体户,是公社的先进户。

全户,原先是由JL市女子中学,六八届的学员组成。

我们来到这个先进户时,有两名七〇届男生,女生六八届的有六名,七〇届的一名。

这个集体户,位于孟家屯的东面,守着村口,紧邻通往五常的铁路线。地理位置在上营和小城中间。

集体户是三间茅草房,中间是伙房,一进门有三个灶台,西边两个,东边一个。

男生住在东屋,有一铺南炕,炕梢有个地灶,冬季可以烧火,不但屋子里暖和,炕梢也能有点热呼气。

地中间,有个用灰条子夹成的间壁墙,墙面上还做了个多宝格,能放些洗漱用品。墙面用报纸糊着。

这个设计,据老户员说,是由化工研究院,'五、七`农场的职工,帮助设计,并建造的,材料也农场捐献的。

北面通伙房。夏天放柴禾,冬天放蔬菜。

女生住在西屋,西屋是南北两铺火炕。

西面的灶台有口较大的锅,是用来烀猪食的,南边两个,一个做饭,一个炒菜。

靠近男生门口的北侧,有一口水井,在地面上用木板做成,高有六十公分小四方型木筒,坐在上面。

这里的地下水位较高,只有三米来深。

打水时,用一个小的水桶放进去,桶的底部有一个小圆孔,上面有一块胶皮,水进来后向上提桶,胶皮在水的重力下压实,提上来,水就倒在旁边的水缸里,吃水非常方便,并且,水质还非常好!

院落东面有个小仓房,是用来存放谷物。

紧挨着它,是用木头杆子夹成的猪圈,养着一头大肥猪。

鸡窝设在西侧,有二十来只母鸡。西窗台下放着两个用稻草编织的鸡窝,是专供母鸡下蛋或孵化用的。

房子东面的房山头,有一块小菜地。

菜地东南角上,修了个厕所,这是专供女生使用的。

我们男生要多走几步,到村口,有个公用的厕所。

整个院落,是用木桩围起来的。

门前是,进村的主干道,直通大队部。

在新的集体户生活,无论是吃住,还是环境,感觉,都比我们原先的户要好很多,我很幸运能分到这里生活。

东屋里四个男生,我睡在炕梢,挨着我的是吴友德古子戌,炕头是刘晓东。

刘晓东个头不高,棕红色的皮肤,瓜子脸,笑的时候腮帮上有两个浅浅酒窝,说话时声音小,爱红脸,有些腼腆,小肚鸡肠,心胸狭窄。

我刚分到这个集体户时间也不长,他就伸手从我借钱,那时,我身上只有从家里带来的十五元钱,是留着用来买生活日用品的,也不好意思拒绝他,他借了七元钱,也不知道他干什么用了,直到我上学要走了,他也没有提借钱的事,我也不好意思和他要。

古子戎个头稍高,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国字脸,大眼睛,双眼皮,一笑俩个酒窝,一口京味,皮肤较白,人长的帅气,一口整齐的牙齿,说话时,摇头晃脑,呲着白牙,笑嘻嘻的。

吴友德个比我高,有一米七,长得比较粗壮,圆脸,眼睛圆圆不大,眉轻,腮帮肉较厚,肤色较黑,说话时,脸红、慢声微语,行动迟缓,做事慢慢腾腾的,没有年轻人应有的气概。

女生里,有个特别人物,六八届的,叫方宏青。

此人,平时,身上经常穿件浅灰色的上衣,中等身才,肩宽略壮,长方脸,眼晴有点毛病,方嘴,公鸭嗓,留着一头短发,看人时,有点侧歪着脸,说话时嬉笑。

站在远处,从背后看有点像男性,五短身才。

此人性格很特别,背后,那些老同学给地起个外号,叫大青狗。

跟集体户的人,基本上不怎么说话,很少交流。在我看来是。

反正,我是和她从没有说过话,也没什么话可说,我来之前,她就是这个德性。

也可能是,因为当老师,心气比较高傲,在众多的同学中,就她能当老师,可能自己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她比谁都强。

其实,一个班的同学,在一起这么多年,她的半斤八两,能不知道嘛!

她在集体户里,什么活都不干,我们上下工都很少能看到,就连吃饭时也很少看到她。

据女生说,她常在大队长家,帮他家干活。

所以,集体户的男女生都不搭理她,我们有什么事也不招呼她,感觉,她就是一名游离集体户之外的人。

我们集体户的户长,是六八届的女生,叫姜红,个头不高,有一米六,园脸,尖下颚,大眼睛,双眼皮,颧骨略高,人很开朗,说话办事也很爽快,很有大姐姐样。

到了这个集体户后,每天的生活还是很舒心的。

晚上下工回来,由其是夏日,天长夜短,洗漱完毕,吃过晚饭,六七点钟,我还是经常一个人走山路回到九队去串门,因为路上直线距离较近,穿过一大片的水田地,越过丘陵岗地,迈过小溪,下坡就是朝阳沟。

来到村里的老張家,他们家在村子的中心,家中有一个老母亲,六十来岁,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三十来岁,没有结婚,女儿十七八岁和我们同龄,很好客。

平时村里的人有事没事都願意到他家聊聊,他家就象是一个新闻中心,村里的大事小情在这里都能了解到。

所以,每次去都到他们家,同老乡们坐在煤油灯下的唠家常。

虽然我们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太常,但毕竞是下乡的第一个落脚点,和老乡们朝夕相处,对这里的乡亲们还是有一定的感情。

因此,分户后时常回去看,唠到了晚上九点来钟再从老乡家出来。

出了村口,顺着东大地走在铁路旁,路旁的两侧都是高大的树木,两根铁轨,在月光下发着亮光伸向远方。

来回绕了一个大圈子,大概能走五六里地,下了铁路,就到集体户了。

那时胆也大,一个人走夜路也没有觉得害怕。

来到新的集体户,生活有一周的时间后。

有一天,下工回来,刚吃晚饭,于队长来了,在厨房里对大家说:“吃完饭都到西屋来,在一起个会,集体户添人进口,人多了,再选个男户长,大家好好想想啊!看看谁适合。”

吃完饭后,我们四个男生,来到西屋,坐在炕沿边上,等待开会。

女生收拾完厨房碗筷后,陆续地回到屋里坐在炕上。

队长一看人都到齐了,就宣布开会。

女生们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会,就有人提议,通过大家的推选表决,一致通过,让我来担当这个重任。

原本我想,到新的集体户都有户长,不可能还选,再说了,我刚来乍到的,别人也不了解我,老人那么多,我们一起来的才四个人,加上我也不够半数,真是没有想到,还能把我选上。真的是有点意外,也许是他们通过我们一起来的同学了解了我的为人和处世吧。

那既然大家都信任我,那么真诚地选我,那就干吧。无非就是带领大家多干点活,到什么时候,干什么农活,多想着点就是了。

这就是:

集体户差,公社插手,撤户分家。

重新分户,来到孟家一队先进户。

众人信任,又被选为,集体户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