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完美人生 > 第一六五章 这是全球专辑呀!

完美人生 第一六五章 这是全球专辑呀!

作者:刀一耕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8:43 来源:笔趣阁

国力的兴衰,决定文化的传播度。

李谦不是曹霑那样的国学大家,但他仍然知道,据说在唐朝、宋朝,包括一直到明朝的时候,在那长达数百年上千年的时间里,在朝鲜、日本等国,都以能说汉语、会写汉字为荣,那被认为是有教养的事情,是上流社会的象征之一。而到了西班牙、英国的炮舰横行天下,它们在不过短短百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向西方靠拢,甚至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对日不落帝国顶礼膜拜,开始以学习英语为荣,以是否学习过英语,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标志了。

等到了当代,随着美国的崛起,整个世界都通行美元,整个世界都羡慕美国人民那种“一套**的大房子、自家有草坪、养俩娃两条大狗”的生活,垂涎三尺。

这一世里的两千年前后,和另外那个时空里的两千年前后,中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更发达了一些,而且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是相当的高。单纯只说经济,这个时空的中国,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美、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到1992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据说最近眼看就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即便如此,汉语文化,仍然被强势之极的英语文化给牢牢地压缩在东亚和东南亚这块地方,甚至于,虽然国内的经济发展很快,但除了国内之外,汉语的影响力,哪怕是在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都是在逐渐萎缩和下降的。

此前千年来受中国传统文化所深深影响的地方,近几十年来、甚至上升到近一百多年以来,一直都在很默契地致力于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去中国化!

而“去中国化”所导致的结果,不但意味着在日本等国家,有99%以上的人,早就已经不会讲汉语、写汉字了,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国度曾经受华语文化影响了千年,而且更要命的一个结果就是,与汉语文化的影响力弱化同时发生的,是英语文化的日渐流行。

英语文化,不但早就已经占据着整个世界流行文化的主导地位,掌控着最高话语权,而且还有着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即便是在中国,欧美文化的影响力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之所以直到现在,华语文化在东南亚仍然堪称盛行,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居住了大量的华人,他们也仍然在使用汉语,而并非华语文化本身的影响力够大。

而且即便是在那里,现在的很多年轻华人,也都越来越喜欢吃牛排、喝红酒、看好莱坞电影、听英语流行歌了。

简单来讲,在当今的世界,英语文化是主流,华语文化,是非主流。

把这种概念细化到流行歌坛,结果就是,一个欧美的巨星,他的专辑、唱片,在非英语国家,仍然能够卖的不错,尽管这种销量对于她个人来说,或许并不占主要,而且在如中国一般的非英语国家里,他的专辑在销量排行榜上也是基本上看不到,与本国的歌星们的专辑销量、个人影响力,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毕竟,它是可以卖的。

反过来看,一个华语歌坛的巨星,比如廖辽。她在华语歌坛,绝对是最顶级的巨星了,但是在美国,除去在各地的唐人街,因为仍旧保留着相当浓厚的汉语文化氛围,与国内的联系也相对紧密,所以国内比较流行的专辑,往往会被卖到这里来之外,也就只有那些本就是中国生中国长、后来才来到美国的一代移民,以及一些极其极其极其小众的歌迷们出于猎奇的心理,才会去卖、去听。初次之外,她的专辑在中国再红,也跟美国人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所以,在美国想要买到廖辽的专辑,要么去唐人街买走私货,要么就得去一些专门销售给少部分猎奇歌迷的专门音像店,否则,你甚至根本就买不到!

这就是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

杰里·卡伦,当今世界流行歌坛的顶级巨星,他的专辑的主要销售地,当然是欧美地区,但是在中国,他已经出版的七张专辑和几份mv录影带等等,光是东观书店那边可统计的数据,在1998年,就一共销售出了七万多份。而同期,廖辽个人名下过去的四张专辑和一张单曲ep和四张同名mv碟1998年在东观书店的总销量,也只不过是近八十万份而已!

而且这还是在她去年有新专辑强势销售的情况下才拿到的,如果把新专辑的因素排除掉,把《女人花》最有影响力的那段销售时间的销量给拿掉,或者只计算过去专辑的销量,她能有个二三十万张就不错了——要知道,在中国,廖辽是主场,杰里·卡伦是客场。

而到了美国,轮到了杰里·卡伦的主场,和廖辽的客场。杰里·卡伦和廖辽的销售数据……李谦手里拿不到美国这边的销售数据,但他却清楚地知道,直到现在,廖辽在中国已经红了四五年了,却仍然没有一家美国方面的唱片公司过去找明湖文化谈在美国的授权发行的事情,所以,你可想而知,除了唐人街那边卖给华人的走私货之外,她正式的销量,或许一年能有个一两万张?

顶天了也就是如此了!

英语专辑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国家可以卖,而且销量还算不错,甚至抵得上一个普通的二流三流的小歌手的销量,但华语专辑,即便是红到廖辽这一步,在美国,仍然没人卖——甚至都未必有多少歌迷会知道有廖辽这个人!

比如现在,做配乐的闲暇里,李谦和廖辽一起出来逛街,当走进一家看起来专门销售世界各国各种语言各个国度的进口专辑的音像店里,廖辽居然奇迹般地在亚洲区的货架上发现了自己的《涛声依旧》和《女人花》,那感觉,竟是满满的惊喜。

然后,李谦找到店员一问,店员帮忙查了一下资料,告诉李谦: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liao-liao这个名字下的专辑,一共销售出去了四十三张!

与此相比,反倒是《假行僧》,自去年夏天有了第一条销售记录以来,至今已经售出高达一百二十多张,在这家店,这张专辑甚至一度卖断货,且在去年,它一度是这家店里的店长力荐产品——据店员说,很多喜欢猎奇的摇滚歌迷在买到这张专辑之后口耳相传,使得它在那个极其小众的摇滚歌迷圈子里,口碑极佳。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美国的报纸对《曾经的你》在亚洲的走红有过一定的报道,甚至引来了不少喜欢猎奇的歌迷纷纷跑来问这张专辑,而这家店已经向进出口商下了订单,据说专辑已经发货,不日即可到货。

出了这家音像店,廖辽的心情就显得有些低落。

其实对于廖辽来讲,连续的工作了四五年,每年一张专辑、尤其是去年还刚开过巡回演唱会之后,今年她是准备要休息的,不准备安排工作了,不做新专辑,也不开演唱会。所以一开始听李谦说,要为她做一张新专辑,而且还是带她来美国做这张专辑,她心里真的是有些抵抗的,只是架不住看着李谦似乎很看重这件事,正在兴头上,所以才始终没狠下心来拒绝。

包括来到洛杉矶之后,李谦和谢铭远一天天的不是待在滚石唱片的办公室里,就是待在租来的录音室里,偶尔回到酒店,连吃饭都在讨论该用什么乐器的音色,廖辽则是丝毫都不感兴趣,他们俩去工作了,她就一个人背个背包出去瞎逛游——权当旅游了!

来到这里那么多天,没有记者,没有围堵,也没有歌迷,难得那么清净的日子,说实话,廖辽玩得很哈皮,一直到现在,突然的,她一下子就明白了李谦为什么要带她来美国做这张专辑了。

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廖辽忍不住向谢铭远吐槽,惹得谢铭远哈哈大笑。

他说:“在国内,你是最顶级的,但是离开了国内,来到西方、欧美,实话说,你的影响力、你的销量,还真是未必比得上我!”

顿了顿,他略带得意地道:“我在91年录的几张小提琴协奏曲的专辑,到现在还在卖,也不多,但每年都能卖个几万张,说起来,指不定我是在西方世界最畅销的中国音乐人呢!”

廖辽听得忍不住翻个白眼。

不过,不得不说,自那之后,她开始不怎么跑出去玩了,开始频繁地参与到了李谦和谢铭远正在忙活的录音里去。

而忙了二十多天之后,终于,《泰坦尼克号》的一共十一段配乐,全部录制完成。而且,在听过之后,詹姆斯·卡梅隆表示非常满意。

所以,接下来配乐这件事,其实大半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只是跟最终的上映版,和导演剪辑版两个版本的音轨对接事宜了。这一点,李谦事先就已经打过招呼,接下来的这些略显琐碎的工作,将全部由谢铭远负责接手,负责跟影片的最后对接。

而接下来,他们这一行三人的小组的主要精力,当然是迅速地转移到了廖辽这第一张全球专辑的工作中去了。只不过……事情略略有些复杂。

此前李谦已经拿出来几首曲子,由滚石唱片负责邀请一些美国歌坛的著名作词人、音乐人负责帮忙填写英文版的歌词,但是,好的、能够让李谦满意的歌词,他们并没有收到多少,反而却是先后接到了不少唱片公司和歌手的购买请求。

也就是说,李谦谱写的那些曲子,刚一进入美国歌坛内部,立刻就被不少人给盯上了。不少歌手都表示想要买下李谦某首曲子的使用权,其中甚至有一位欧美歌坛的顶级巨星、流行天后——克里斯蒂娜·唐恩。

而她喜欢的那首歌,如果由李谦来填词的话,会给它起名叫《i-will-always-love-you》。

在另外那个时空,这首歌的原唱叫做惠特妮·休斯顿。

而且在那个时空,这首歌在1992年一经面世,便在美国最权威的音乐榜单公告牌上,连续拿下了十四周的冠军,后来又拿下了第36届格莱美奖的“年度最佳录制”和“最佳流行女声”两项大奖,不但是惠特妮·休斯顿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灵魂乐的经典作品。

当然,在那个时空,这并不是惠特妮·休斯顿的原创,它的第一个版本,在1975年就出现了,惠特妮休斯顿只能算翻唱,但是在当下的这个时空,这显然是原创。

李谦是克里斯蒂娜·唐恩的歌迷,廖辽也是她的歌迷,当然,周嫫、何润卿,都是她的歌迷,毕竟人家是世界级的顶级巨星。据说,她是从自己一位好友那里听到了这首曲子,当时就极度喜爱,甚至先于她的好友,为这首歌填写了歌词,然后……毫无疑问,她更喜欢了。

她的经纪人通过滚石唱片联系上了李谦,表示想要购买这首歌的使用权,考虑到李谦跟滚石唱片已有合作关系,而且这首歌的曲子在内部放出去,也只是想要找人填词而已,她这么做属于夺人所爱,所以,她的那位经纪人一再表示,价钱好商量。

按说呢,对于欧美的歌坛来说,李谦和廖辽初来乍到,拿出一首歌来跟一位顶级巨星打好交道,甚至成为好友,这绝对是一次划算的投资——即便这首歌是李谦个人非常喜爱,准备拿来把廖辽捧上去的重要作品之一,这仍然可以算是很划算的。

毕竟,尽管李谦对另外那个时空欧美音乐的了解和掌握不如华语音乐,但肚子里的经典作品,仍然多得是,少这么一首,固然可惜,影响却也并不大。

但思来想去,李谦仍然是选择了拒绝。

毕竟,有了《泰坦尼克号》这样一部必将横扫全球的大制作打底子,有了《my-heart-will-go-on》做专辑主打歌,借到了大船东风的廖辽,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不需要任何欧美歌星的“提携”了。更不要说,她的这首张英语专辑的发行者,还将是滚石唱片了。

所以,随后,李谦把所有的求购者一概拒之门外,此前委托滚石唱片在业界内部找人帮忙填写英文歌词的歌曲,不管对方的词是不是已经填好了,都统统收了回来。

尽管前后两世的英文水平都不算高,到现在剩下的那点底子,还大多是源自美剧和好莱坞大片的,但是,李谦还是决定要自己“填词”。

在当初跟滚石唱片的谈判中,李谦曾要求廖辽的这张专辑要采用五首英文歌加五首华语歌,但滚石唱片表示坚决反对,后来一再的谈判、一再的争取,最终,明湖文化那边以降低自己的提成、保证对方利益的代价,争取到了六首英文歌加四首华语歌的程度。

所以,加上李谦此前已经拿出来的三首歌曲的曲子之外,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谦需要“创作”的,还包括另外三首英文歌的词曲,此前三首英文歌的歌词,以及四首华语歌曲。

四首华语歌,很好办。

为廖辽做这张专辑,起意固然是要把廖辽往更高的地方再推一步,但廖辽本身是华语歌坛的顶级天后,即便是不考虑什么把华语文化推向世界的事情,首先她的专辑里就是绝对不可以没有华语作品的——如果廖辽的第五张专辑里的十首歌居然全部都是英语歌,李谦很担心,一旦专辑在全球同步上市,自己,和廖辽,会不会被国内的愤青们给挂起来骂!

有人骂、有人攻击,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很多时候舆论会被少部分人所带动,本来只是单纯地商业行为,后来甚至会被跟“民族”、“国家”之类的话题挂上钩,到那个时候,可就麻烦了。

虽然直到现在,李谦在这个时空所经历的这几年,他并没有从当下更加富裕、也更加自信的国人身上看到这些非常不好的思潮,但前世的他,却是亲眼看到过不少类似的事件的。

所以,在廖辽身上,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四首华语作品,李谦很轻松地就拿出来了——《说唱脸谱》、《钗头凤》、《被遗忘的时光》、《天堂》。

这四首歌,用意很明确。

《说唱脸谱》,是一首典型的京剧风作品,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民族文化,表达出自己的爱,和自己的希望。

《钗头凤》,是李谦前世听到过的非常喜欢的一张发烧专辑里的作品,原唱是关栋天和毛阿敏,整首歌同样走京剧风,巧妙地把陆游和唐婉的两首《钗头凤》词融合起来,近乎一问一答的呼应,整首作品从词、到曲、到编曲、再到唱,都妙趣横生。

对于廖辽的首张面向欧美听众的专辑来说,这样的两首京剧风的华语作品,既表明了廖辽本人对自己祖国民族文化的喜爱,和想要把它们传递给西方歌迷的想法,同时,也真真切切地把京剧风融进去,能让欧美歌迷听了感觉耳目一新——很多人说京剧已经过时了,但这种传承百年的东西,且至今仍被国人喜爱的东西,李谦从来都不认为它是过时的。

有句话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李谦甚为认同。

对于目前的欧美歌坛市场来说,所有的华语作品,都是肯定小众的,可想而知,京剧肯定是更小众的,所以,李谦不指望这两首歌能在欧美地区获得大范围的喜爱,甚至像《钗头凤》这种作品,李谦都不认为它在国内会有多火,即便是廖辽唱的,也不行。毕竟它前世也只是被录制在一张销量很小、受众极窄的发烧碟里的。

但是,不管是考虑到向外推广民族文化这件事本身,还是考虑到在发布这张以英文歌为主的专辑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国内的舆论问题,李谦都认为,这样的两首歌,肯定是合适的。

而且,此前拜师学戏的时候,他就曾答应过程老爷子,要多多的为京剧发声,尽量的多宣传京剧,力争让年轻一代人也都喜欢上京剧,而现在,这样的两首歌,出现在廖辽的首张全球大碟里,自然可以成为李谦给老爷子的回答。

甚至于,考虑到自己的戏学的半半拉拉的,水平不怎么样,李谦还考虑在录制这首歌的时候,要请大师兄方少白这位当今国内京剧界老生中的扛鼎人物出手,务必要保证这首歌的高水准。

所以,四首华语作品中,有了这样的两首歌,民族文化这一块儿,已经有了。甚至,有了《钗头凤》这样哀婉凄美的作品,连中国古代的爱情,都有了。

然后,《被遗忘的时光》,蔡琴的经典作品,它所需要释放的,是廖辽那经典的东方式唱腔。而这首歌本身,又代表着当下中国的生活,和情感。

至于《天堂》……如果说前面的三首歌,《说唱脸谱》、《钗头凤》和《被遗忘的时光》,所代表的是廖辽这个中国天后对自己国家的历史长度的解读,是以时间为维度的,那么这首《天堂》所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宽度。

在中国,在一个面向全球歌迷发布专辑的中国歌手眼中的中国,它不光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不光有当下的细腻的人的情感,还有辽阔的疆域、壮阔的山河——在一张英语专辑里出现在的华语歌曲,它可以是不必流行的,但必须是有厚度的、经得起推敲的!

当然,对于欧美的听众来说,这些东西,也恰恰是最能勾起他们的猎奇欲和好奇心的。

反倒是另外的六首英文歌,才是必须抓住欧美听众的耳朵,和他们的心灵的。

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一张全球专辑啊!

***

这一章本来应该更长,只是时间不够了,没写完,再写就要拖过十二点了,所以没办法,只能明天再写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