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完美人生 > 第七十八章 一声一幽咽

完美人生 第七十八章 一声一幽咽

作者:刀一耕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8:43 来源:笔趣阁

首先说个事儿:上一章发出去之后,对结束的部分有点不满意,所以小修小补了一下,添了几句话,订阅早的朋友,和非起点订阅的朋友,看到的可能是老版本。建议大家可以回头看看。当然,不看也不影响接着往下看。

***

前面说过,《dont-break–my-heart》这首歌,是流行摇滚的范畴。而所谓流行摇滚,顾名思义,流行的味道还是比较浓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风格的摇滚音乐,相比起重金属、相比起所谓的纯粹的摇滚乐,要拥有着更广一些的受众。

反映到具体的一张专辑里,那就是在《假行僧》这张专辑上市之后不过三周,《dont-break–my-heart》这首歌,就已经先后超越了《假行僧》和《花房姑娘》,登上了中国之声广播电台金曲点播榜的榜首。

而在随后的一周里,杀上这个榜单第二名的歌曲,也同样是一首流行摇滚,《浪人情歌》。

所以,哪怕是心里再怎么狂热的喜爱着摇滚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之下,摇滚乐,的确是一个相对小众一些的音乐门类——至少是相对于pop流行而言,确实如此。

而流行摇滚,事实上是使摇滚更加大众化的一条最好的路子。

如果是唱重金属,周嫫嗓音里的那股子“仙气儿”,估计不行,非但无助于音乐感情的表达,反而有可能会互相抵牾,使得整首歌唱下来不伦不类。但是唱《dont-break–my-heart》这样的流行摇滚,真的,周嫫的嗓音,在这首歌里,简直如鱼得水。

而事实上,在听她唱这首歌的时候。李谦已经忍不住去想:像《dont-break–my-heart》这样的流行摇滚,以及像《假行僧》这样偏blus方向的摇滚,真的是很适合廖辽和周嫫她们来唱,或许等什么时候闲下来了。可以考虑……好吧,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至少是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真的是很难闲下来了。

…………

周嫫一曲唱罢,现场顿时又是一阵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与掌声。

周嫫笑笑。微微躬身,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下台。

李谦目送她走出几步,突然道:“呃……这是第四首了!”说话间,他伸出右手,冲舞台下方亮出四根手指。

周嫫闻言停步,扭头看过来。

事实上,不仅仅是她,廖辽、曹霑他们,在事先沟通的时候。都知道一点,李谦说过的,计划一共是五首歌——当然,观众们是不知道的。

所以,尽管明知道这时候自己应该下台去,但周嫫还是很好奇地止步、看过来,似乎是想要听李谦报出歌名才下台。

这个时候,一听到李谦说这个,台下顿时就有人大声喊:“再来一首!”

都是听过现场的人,很多人还是音乐节的常客。几乎每年必来,大家自然知道,李谦说第四首了,那意思是。差不多了,不能再唱了。

于是,当第一个人发声,大家随后就双手括起喇叭,大声地喊着:“再来一首吧!”

李谦笑笑,略停顿片刻。才又突然开口道:“ok!ok!是要再唱一首的。”

现场顿时欢声雷动。

待掌声稍息,李谦又道:“昌平音乐节我们都知道,是摇滚的,也是民谣的,所以,接下来这一首,准备给大家唱一首民谣……”说到这里,他立刻抬起手来,做出一个下压的姿势,道:“请不要鼓掌,谢谢!请不要鼓掌!”

现场刚刚要热烈起来的掌声,又很快消失。

两三万人的现场,近乎鸦雀无声,大家都仰头看着李谦。

李谦道:“要求大家不要鼓掌,是因为我还有些额外的话要说。接下来我要唱的这首歌呢,是一首民谣。准确的来说,应该算是一首情歌。是……一首来自两三千年前的古代爱情诗词,我觉得应该算是那个时候的民谣吧,所以,我给它重新谱写了曲子。”

说到这里,他突然半转身,看向舞台上的周嫫、曹霑、郁伯俊和廖辽,笑容里带了些歉意,道:“对不起,一直以来都瞒着你们,因为我不确定,自己做得到底好不好,所以……就当是一个惊喜吧,好不好?”

没人说话,大家只是面面相觑。

为古人留下的那些诗词谱曲来唱,这在国内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尤其是对李谦来说,就更不应该算是什么稀罕事儿。毕竟,他一手发起了到如今被国内歌坛一致称呼为“中国风”的音乐风格,而且他还写出了《送别》那样放到宋词大家的名作里都不输阵仗的古风歌词。为古诗词谱曲……多大点儿事?

可是,大家都听得出来,李谦说得很郑重。

于是,不只是舞台上的几个人,包括全场歌迷,包括此刻正待在后台候场的那些歌手们,以及谢金顺、谢铭远等人,脸上表情都有些郑重。

而回过身来,李谦又对观众们认真地道:“是的,我不确定自己做的是好,还是不好,他应该算是我的一个试验品。如果这样的作品,能够被大家所喜欢,那么我希望以后,我能够写出更多类似风格的作品,来给大家听。或许是我来唱,也或许是廖辽来唱,何润卿来唱,或者……嗯,也有可能给周嫫唱。总之……”

他顿了顿,无意识地摆一摆手臂,道:“一个不太成熟的思路,一个未必会受欢迎的风格,一首在古代和现代,都会被很多专家解释成同性恋作品的古诗,但我作为一个歌者,却只是把它当成一首美好的情诗来对待。幸好,昌平音乐节是一个足够好、也足够宽容的舞台,所以,我敢在这里试一试,唱给你们听。那么……ok!”

李谦的眼睛余光已经看到工作人员把一尾古琴送了上来,王怀宇起身接过。当场就在舞台上盘膝而坐,古琴横架膝上!

早在李谦说到是一首被解释为“同性恋作品”的古诗时,现场就已经隐隐骚动起来,再也难以维持安静。此时看到工作人员居然送了一尾古琴上来,现场的数万名观众,更是忍不住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起来。

大家看似都很小声,但几万人一起小声说话,声音照样会很大——

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作品。看样子,要弹着古琴来唱?

而且看样子,连周嫫和廖辽都是不知道的?

此时在后台,当有人嘴快地把消息传过来,现场不少歌手、经纪人,都是面露吃惊之色。而谢金顺和谢铭远父子两个,却是不由得对视一眼,眼中也都立时有些讶然。

刚才李谦说过的,有一首新作,想要让谢金顺给点评一下。从那个时候起,谢铭远就在寻思李谦的所谓新作品会是什么了,只是他却没有想到——古琴来做配么?莫非,他要唱古风?可是不对呀,说了的,他是自己新写的曲子!

“叮……”

席地而坐的王怀宇,在全场上下的关注下,试了试琴,确定没问题,只是又稍微调了一下麦克风的收音位置。然后就冲李谦点了点头。

李谦也笑着点点头,回过身来,道:“那么,ok。下面这首《越人歌》,送给大家。”

越人歌?

终于听到歌曲的名字了,但是没有,现场绝大多数人的古诗词学问还没精深到那个地步,所以这个名字一听,顿时觉得好有古意。但是……完全不知道它是哪里来的、谁写的,里面又到底是写了些什么。

反倒是在后台,不少音乐人一听这个名字,顿时眼前一亮——尤其是作词人,或许没那么熟,但这首可以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的作品,他们至少还是知道的,也有印象。

比如,谢金顺。

老爷子的眉毛跳了几跳,没说话。

谢铭远从小就学习音乐,长大了又四处游学,后来更是在法国定居多年,国文的底子,不免就薄了些,这个时候,他忍不住扭头看向自己的父亲。

父子俩眼神儿一碰,谢金顺老爷子小声道:“先秦古诗,出自《说苑》。”

谢铭远闻言恍然。

这个时候,舞台上的古琴已经响了起来。

现场数万人,鸦雀无声,每一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在舞台上盘膝而坐的王怀宇。

古琴声,简单而又清雅,不静下心来,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就听不出其中的美妙之处,不过……还好,哪怕是此前从没听过古琴声音的人,至少也知道这是一种自中国古代很早以前就一直在流传的一种乐器,而且会莫名就觉得弹这玩意儿很高大上。

琴声悠悠,清冽而绵延。

数万人屏息静听。

足足一分钟,古琴声笼罩了整座会场。

然后,起自微茫处,以一种近乎不能察觉的声线,李谦终于开唱了——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他这一开口,顿时让全场数万观众都目瞪口呆——几乎没有人听过李谦用这么薄、这么低的嗓音唱歌!哪怕廖辽和周嫫都没听过!

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这简简单单的一嗓子,起的风轻云淡,收到一个“流”字的时候,已经近乎无音,只余唇齿间一点气息,再配以古琴的飘摇,简直清气四溢。

也就是这两句,让后台的不少歌手,尤其是谢家父子俩,都听得顿时就露出一副吃惊的神色。尤其谢老爷子,脸上本来的沉静与寡淡,似乎在顷刻间便已经消失无踪,此刻的他,罕见地露出一副兴致盎然的模样。

要知道,他从十几年前就一直在大力提倡古风,虽然收效甚微,连他自己的多番创作与尝试,都最终以不被音乐界和流行歌坛所认可而告终,但提倡古风,提倡从中国古典文化里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美,来丰富当下的歌坛,甚至借由歌曲的形式,把中国古典文化、把东方文化向全世界推广,却一直都是老爷子念念不忘的。

也正因此,当李谦的那首《送别》一出,老爷子也顾不得索尼跟华歌是商场对手了,当时就激动地写了一篇稿子,对这种中国古风类的作品,大加赞赏!等于是主动为李谦和当时的五行吾素组合站台、撑腰!

而现在,这位在音乐中浸润一生的老者,只一耳朵就听出来,这首《越人歌》,不但歌词是绝对正宗的古典诗词,就连曲子,都似乎是按照古典的路子在走,甚至……有可能……老爷子忍不住激动地想:他会不会完全按照“宫商角徵羽”来谱曲?

是的,国外的音乐,是按照1、2、3、4、5、6、7,都瑞米发骚拉西,这七个音来定音阶的,但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传承中,却一直都是“宫商角徵羽”这五音。

成语中所谓“五音不全”,便来自于此。

说白了,这才是最纯正的中国文化!

当此时刻,老爷子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期待!

而此时,李谦已经继续唱道:“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他的发音很轻,也很清。不过,依赖当下先进的科技,依赖着一场靠谱的收音和扩音器材,当然,也依赖现场歌迷如此的安静——即便是再怎么清的唇齿音、再怎么轻、轻到似乎只剩一口气的音,都清清楚楚地送到了现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当然,歌词实在是太古风了,有歌词本可看还好,看字索意,就不懂也能猜个**不离十,但当下听现场,又是新歌,当然没有歌词本可看,所以,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里面的很多句子,都是完全迷糊的。

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个懂,没问题。

得与王子同舟……也大概齐能听明白。

但是,对于不熟悉、不知道原诗的人来说,“搴舟中流”这四个字,实在是连这四个字是哪四个字都想不明白。

不过还好,即便是字面意思都没听懂,却并不足以成为欣赏这首歌、这个曲子、以及这首古诗的障碍——至少,大体的意思,是可以猜得出来的。

更何况,李谦唱得如此动情!

面对这样一首幽咽动情的好歌,此刻的昌平音乐节现场,数万人都刻意地收敛起一切的声息,努力捕捉音响中传递出的每一个细微的气息,于无声之处,感受它那飘摇而来的美。

而此时,天可怜见……

周嫫和廖辽看向李谦的眼睛,简直都亮得像太阳!

***

有两点备注要说:

第一,谭盾先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过一张实验性的专辑,叫《九歌》,很实验,绝大部分人,不太容易喜欢上,不过感兴趣的,还是可以去听听。可以说,在那个时期,谭盾还处在探索期,而等到他为《越人歌》谱曲,为电影《夜宴》配乐的时候,其实他的这个探索、这种方向,已经相对成熟了。

第二,除了腾格尔和周迅版本的《越人歌》,还有刘杨的版本。如果你以前没听过这首歌,可以先听前二者的版本,各有韵味。如果你已经听过那两版,且挺喜欢,那就推荐你再去听听刘杨的版本。而本文中李谦所演绎的版本,更贴近刘杨的风格,不像腾格尔发力那么猛。在我的理解中,这也应该是最近乎古人意蕴的一种表达方式。

最后,诚恳的求几张月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