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完美人生 > 第一一五章 工作室

完美人生 第一一五章 工作室

作者:刀一耕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8:43 来源:笔趣阁

五月二十五日,明湖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冯玉民影视文化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往前查,往后查,这绝对是国内规格最高的一次工作室挂牌庆典了,明湖文化这边以李谦为首的一众明星纷纷捧场还好说,关键是全国范围内光是省级卫视台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就来了十七个,华夏电视台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来了一共三个,其余圈内圈外大鱼小鱼,来了无数。

场面太大,很多人来了一看这场面,先就懵了,有不少人甚至是过来签个名,送上贺礼就走人了。人太多,而且都级别特别高,要是自己级别不够,又没有大佬带着,在这样的场合,哪怕是等到结束,也没机会跟冯家爷俩说句话。

冯玉民老爷子在影视圈执牛耳多年,尤其是执掌华夏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那么多年所攒下的人脉,的确是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当然,那么多大领导露面捧场,并不全是给冯玉民一个人的面子。

冯玉民即便再厉害、名头再大、江湖再老,现如今也只是一个厉害点的电视剧导演而已,顶上天,他一年也就是出品一两部电视剧就很厉害了。

所以,他的面子,充其量占一半。

剩下一半,则是给李谦、给明湖文化,和给《笑傲江湖》的面子。

当然,还有一些是给冯必成的。

因为很明显的是,当年冯玉民从华夏电视台辞职出来,跟京华电影联合创办了自己的影视文化工作室,那个时候也是挂牌,也有庆典,可没那么多人捧场,规格也至少下降了一两个等级。

但这一次,他的工作室挂牌,震动了半个娱乐圈。

在发表感谢讲话的时候,他丝毫都不掩饰自己接下来的雄心壮志,当场表示,未来与明湖文化合作的六年,他计划自己亲自执导和监制出品的电视剧,将会达到八部到十部,而工作室的开业之作,是《笑傲江湖》!

毫无疑问,凭冯玉民的江湖地位和这些年所展现出的超强实力,又是背靠明湖文化这棵大树,又直接拿到了其它公司根本不可能拿到的《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改编权,冯玉民工作室可以说是一下子就立住了。

而与此同时,随着明湖文化旗下第一家个人工作室的正式挂牌,明湖文化关于下一步筹建多个个人工作室的消息,也开始逐渐传播开来。

其实现如今的国内影视圈、音乐圈,工作室早就已经不是稀罕物什了。

影视圈里,郑中原算是第一个建立个人工作室的,郭玉龙也不晚,他们的工作室都已经成立了少则五六年,多则七八年。

甚至再往前推,明湖文化的前身本来就是李谦工作室。

时至今日,随着很多明星的个人工作室的创立,这已经成了一个潮流。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越来越大,著名演员、著名导演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拿一点片酬了,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以工作室的方式参与到整个市场的运作中去,把自己的名气、能力,和手里多年积攒下来的一些资本,换回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多的利益。

但明湖文化一直都没有个人工作室。

严格来讲,此前的明湖文化所执行的发展路线和公司框架,一直都是走的近似“大片场”的方式。

这种“大片场”的发展模式,在曾经的好莱坞,在李谦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空从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的香港,都曾一度盛行。

这种模式,是一家大公司以极强的输出能力、极强的制片能力建立起一种可以从制片到播出或放映都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的一条龙式产业链条,从而形成一种影视的闭环生态。

在这种大片场模式之下,所有的人,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到幕后工作人员,全都是制片厂的普通工作人员,大家都是拿工资的,充其量有奖金,片酬一说,根本就无从谈起——在另外那个时空的香港,邵氏的大片场,就是如此。

但明湖文化的“大片场”,与此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明湖文化拥有自己的从编剧、制片、导演、演员、幕后、后期制作、音乐制作,到发行、上映的这一整套影视作品生产和输出链条,旗下养了整个生产链条上所需要的大批的专业人员——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到灯光、到剪辑师等等,不一而足,每个环节都可以自己解决。

但明湖文化执行的是底薪加片酬的签约模式。

而且明湖文化并不“闭环”。

拿演员这一块来说,明湖文化自身签下了几十位演员,但这些演员不可能老是扎堆儿出现在各种电视剧或电影上,所以明湖文化在演员方面的发展思路就是,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我只抓主要,放弃次要。

每部戏,男女主角和重要配角,只要有可能,就尽量选用自己公司的签约演员,但并不完全排斥其它公司的演员。而对于自己旗下的签约演员,公司也是非但不会封闭,反而积极地鼓励大家出去外面接戏。

这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半闭环模式。

严格来讲,这种发展模式,是很不稳定,也很畸形的。

任何一个市场,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十几亿观众的庞大的影视市场,逻辑上来说是不可能有这样一家公司出现的——你的公司高高在上,输出最成功的作品,培养最红的演员,我们所有的公司都只能跟着你喝汤?

怎么可能!

但明湖文化在影视方面的崛起之时,正当国产电影痛苦的转型,整个国家的电影市场正在遭受着外来电影的冲击,整个电影圈都一时间失去了方向。

在这个时候,明湖文化从第一部电影开始,就高举商业电影的大旗,以拍出优秀的商业电影为第一导向,而且有了李谦这样一个特殊的BUG级人物存在,使得明湖文化的这一系列发展思路得到了丝毫不打折扣的贯彻,并且很快就取得了几乎没有遭遇任何坎坷的巨大成功。

于是,这样一种很畸形的发展模式,就在这样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成功了。

现如今的明湖文化,在电视剧和电影、音乐等多个娱乐产业上,都拥有着碾压同行的实力,也拥有着碾压同行的大量超级明星。

国内近几年的所谓四大花旦,明湖文化一家就占了三个。而所谓的四小花旦,明湖文化又占了三个!

说起国内近些年最红的男明星,周宝山、周智豫、黄葛,等等,也几乎是独占鳌头。

怎么办?现实就是如此!

在大家都拍不出好的商业电影的时候,只有明湖文化出品,一直都稳定地输出着一部又一部成功的商业大作。

而当这些电影受到了观众们的欢迎,并赢得了极强的票房的同时,演员们自然就跟着戏就红了,成为了最受观众们喜爱的大明星。

于是,就是这么畸形的一个发展模式,就此彻底定型。

明湖文化成为国内娱乐圈内最最璀璨的一颗星。

时间发展到现在,以至于各大公司只要想拍大投资的戏,需要请有票房号召力的巨星,第一时间就想到明湖文化这边的巨星们,为了保险起见,为了投资不打水漂,哪怕价钱高也忍了,但这样一来,又会反过来导致明湖文化的明星们越来越红,而其它公司也不得不忍痛失去捧自己人上位的机会。

到下一次、下一部戏,你还是得忍痛砸高价去请。

敢不请任何大腕,纯粹靠普通演员甚至新人就去拍一部大投资电影的导演,在当下的国内,基本上只有一个李谦。

就连秦渭、杜维运、赵美成、刘承章、吴涵这样久已成名,甚至是自带粉丝的大导演,都是不敢像李谦那样去拍戏的。

强者愈强。

而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无比强势的情况下,别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就算是红了,也只能是继续老老实实的。

想开工作室?

没有的,不可能的!

那是典型的跟公司争利啊,你还想不想混了?

所以,刘燕第一个跳了。

而她这一跳,离开了明湖文化,立刻就从原本的四小花旦之一,一个电视剧的女明星,升格成了电影投资人、制片人,和秦渭的大制作电影的女主角!

简直是跨越式发展!

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只要是人,哪有不想要更多的利益的?

刘燕这一跳,等于是给明湖文化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直接豁开了一个大口子——冯玉民工作室的加盟和挂靠,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把这个口子又扯得更大了。

当然,暂时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出来蹦跶。

虽然公司里肯定有很多人都会有开工作室的想法,但一来冯玉民是个特例,人家是在明湖文化的体系之外成名,甚至是早在有所谓的“明湖文化体系”之前就已经是大鳄的人物,然后被挖过来,这个待遇,自然不可仿照。

二来么,刘燕虽然跳了,看起来是振翅高飞了。但结果会如何呢?开了个人工作室,就真的钱哗哗的挣了么?傍上大导演秦渭,就真的翱翔九天了么?

暂时还不得而知。

所以,目前没有人愿意轻举妄动。

哪怕稍微有些智商和情商的,也都知道得等着看看刘燕飞出去的这一波,到底能不能成,到底是不是真的比以前好,才能确定自己接下来的方向。

毕竟谁都知道,能参与投资,成为老板之一固然好,但影视投资上的风险,也向来都是极大的。不是说你工作室一开,开始参与影视投资,就真的立刻鲤鱼跳龙门了——能不能跳上去,不好说!

但这个时候,明湖文化居然主动地提出了工作室的制度。

聊这个事情的时候,李谦跟齐洁说:“利益嘛,该给的就给,舍出去利益,才留得下人心。不要等人主动开口,等人主动开口,往往就晚了。”

所以,在冯玉民工作室落户明湖文化之后,明湖文化内部即将为个别“为公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筹建个人工作室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那可想而知,虽然表面上仍是波澜不惊,但暗地里,公司里这些人早就疯了——关于谁能开、谁不能开,谁资历牛,谁成绩牛,等等这些的讨论,私底下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嘁嘁喳喳。

…………

五月底的一天。

浙江,金华影视城。

随着导演刘长青的一声“咔!”,剧组暂时停摆,然后他又喊了一声,“这一条过了!预备下一条!”,整个剧组随后就彻底活跃了起来。

这里是东华影视出品制片的电影《荡寇传奇》的拍摄现场。

电影投资六千万,邀请了近两年冒头,此前连续两部电影已经累计拿下一亿五千多万票房,在国内电影圈算是已经崭露头角的新锐导演刘长青执导。

而作为当下最顶级的华人巨星,这是周宝山在《黄飞鸿》、《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黑客帝国》和《少林寺》等连续四部明湖文化出品的电影拍摄之后,终于接下的第一部非明湖文化出品的电影。

他的片酬,在中国演员来说,已经突破天际。

高达一千五百万华元!

也即是说,他自己一个人的片酬,就占了整部电影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可即便是这样,都是明湖文化的经纪部经过精挑细选之后,才选定了这部作品的。也就是说,同样愿意掏一千五百万片酬的剧组,不止这一家,但已经被周宝山的经纪人给推了。

而且,除了这一千五百万的基础片酬之外,明湖文化的经纪部还为周宝山谈下来了这部电影未来上映之后3%的全球票房分成!

在当今国内的演员之中,能拿票房分成的人,在此之前只有郭玉龙、郑中原两个,但一般都是2%左右就顶天了。李谦拍《秋天的童话》,虽说是自己给自己的公司拍戏,可依然在一千万基础片酬之外,要了高达10%的全球票房分成。

而最近一年来,尤其是从《黑客帝国》大红大紫横扫全球之后,只要是有外面的片约邀请,周宝山和何颖玉这两个人,就都是必须要给票房分成的了。

否则根本没商量,直接推掉。

周宝山迈步走回来,跟导演刘长青打了个招呼,客气地问:“刘导,还行吧?”

刘长青摆了个“OK”的手势,笑着说:“没问题!”

又叮嘱道:“你注意抓紧休息一下,接下来马上拍下一条。”

周宝山点着头,说:“好的导演。”

直到这个时候,他的助理才捧着水杯过来,先是把杯子递给他,等他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这才一边接过杯子,一边小声地汇报着,“刚才胡哥来电话,说他傍晚之前就到了。我听他话里的意思,应该是有事情要跟您商量。”

所谓“胡哥”,是周宝山的经纪人,胡元。随着近几年周宝山的大红大紫,他迅速上位,成为明湖文化经纪部最著名的实力派经纪人之一。

除此之外,他旗下最著名的演员,还有周宝山的师兄,钟元福。

周宝山闻言先是点头,然后却又忍不住扭头看着自己的助理,脸上仍是带着些笑意,问:“他说没说什么事儿?”

助理摇了摇头,说:“没说。”

周宝山也就没再多问,只是忍不住在心里想,胡元又不是不知道,电影最多再有五六天就可以杀青了,他能有多重要的事情,还非得要飞过来一趟?

这个疑问,到了当天结束了拍摄之后,周宝山就明白了。

金华影视城是周宝山很熟悉的地方,但是这一次回来拍戏,他却已经不必再去像当年跑龙套做群演的时候那样,去睡那种廉价的出租屋了。

合同里明明白白的写着:剧组不管到什么地方拍戏,周宝山的居住条件,必须为四星级以上酒店的总统套房。而且,剧组要随时为他额外预备一间豪华商务间,来安排他的经纪人、朋友或者助理入住。

当然,剧组买单。

于是,剧组为他安排了影视城旁边唯一的一座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

整个剧组,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待遇。就连剧组的导演刘长青,住的都是普通的套房,至于其他人,就大多都是普通的商务间或者双人间了——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一次重回金华府的周宝山,也算是有了些荣归故里的意思。

结束了当天的拍摄之后,当周宝山卸了妆出来,就看到自己的经纪人胡元已经在外面等着了。看看他的脸色,周宝山就客气地跟导演刘长青打了个招呼,说有点累,想先休息一下,就不参与晚上的聚餐了。然后他就汇合了胡元、自己的助理,一起坐电瓶车出影视城,回了酒店。

等到回了酒店房间,助理出去了,胡元开口就说:“昨天代表你去参加冯玉民老师的工作室成立典礼,我听到一个消息,昨天晚上就特意找了不少人打听,已经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公司下一步就会开始着手筹建几个个人工作室。”

周宝山看着他,不动声色,“然后呢?”

胡元说:“然后……据说没有你。”

***

我居然又写了五千多字,怎么办?

当然是要趁机求点票票啊!

随便什么票都好,来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