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蓉大爷 > 第271章:坏了奶奶定下的规矩

红楼蓉大爷 第271章:坏了奶奶定下的规矩

作者:七里米粉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8 15:44:45 来源:笔趣阁

以前尤氏总与王熙凤亲近,怎么现在尤氏和凤姐儿关系淡了,反而和珠大奶奶走得熟络。

蓉哥儿一时没想得通,也没进去打搅她们。毕竟尤氏当面,就算心里有很多想问的,也不能选这样一个尴尬时间和地点。

悄悄离开,回了可卿院里,听着正房那边秦可卿与王熙凤聊着府里内宅的琐事。

王熙凤道:“尤家的亲戚上门,咱们还能赶了出去不成?她们也是可怜的,来了府里既不愿走,让她们呆着就是。咱们家里还能差了三人的口粮?收拾一个小院子,让她们母女三人般进去罢。”

秦可卿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可又拿不准主意。吃穿用度也花不了什么,只是这份钱该从哪里出了?太太如今又不管家,手里也没太多银子,总不能拿她的分了吧。”

王熙凤笑道:“亏你也当了几年奶奶,连这也想不通。那尤家老娘往年来,府里支多少打点?往后就按旧历,将原来的打点分成十二份,每月发一份当是她们每月的用度了。”

秦可卿道:“上次尤老娘携了尤二姑娘、尤三姑娘过来,还是太太接待的,给了二十两银子。没想才过几天,她们又上门来了。照这样用,亲戚家来往打点的钱也不够使。”

王熙凤哼道:“谁家里还没个穷亲戚。逢年过节走个一两次也罢了,每月都来打秋风,那当然不够使了。就按每年二十两算,尤家老娘到底是长辈,每月奉她一两银子也够了,那尤二姑娘、尤三姑娘每月分了五六百文,咱们家也算仁至义尽。”

“这样计算,一个月还不足二两银子。难免被传出闲话,薄待了亲戚。”

“二两银子还不够?府里黛玉、湘云这些近派亲戚过来一个月也才一二两银子。尤家的三个住一个院,共分得一两多银也够了。平日里吃穿用度,全由府里安排。再遣三个丫鬟过去,丫鬟们的月钱直接从内宅公摊就好,也不用她们去管。这点银子足够她们在府里逍遥过日子了。”

“这……太太那边……”

“姓尤的是在避嫌了,她也不好管得。给的多了,也怕你这个奶奶心里有说辞。给得少了,又不好给尤家老母姐妹交代。”王熙凤冷冷笑一声,“像尤家这样从府里拿惯银子的,咱们就算给再多,那位老娘也未必会满意。到底公事公办,按章程旧历去做,谁都挑不出不是来。”

蓉哥儿在外面听了一阵才明白,原来是尤氏的亲戚们来了东府。

往后两府要热闹了。

他倒是知道那尤家的老母与一双姐妹。尤老娘是太太尤氏的后母,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则是尤老娘与前夫所生,后来尤老娘嫁给了尤氏的父亲,才换成了尤家二姑娘、尤家三姑娘的名称。

贾珍还活着时,十分善待尤家。后来贾珍去世,轮到尤氏和可卿在内宅当家,给尤家的来往钱就少了许多。全照寻常外戚份额打点,每次过来也只有二十两银子。

不过,听可卿、凤姐的话语间,这尤家的老娘有点嫌二十两太少的意思。

蓉哥儿撇撇嘴,真是贪心不足。何况尤老娘是太太尤氏的后母,尤二、尤三与尤氏更是异父异母的姊妹,全无血缘关系。要不是她们冠着一个和太太相同的姓,哪个认她们。

有王熙凤这样一个精明的人在,蓉哥儿也不担心可卿受闷气,没再继续听下去。进了旁边的房间,换了一套衣裳,往水利营田府去了。

蓉哥儿先见了圣教农使老农,这汉子还整在水利营田府外面的官田里作弄了。

蓉哥儿望着田里绿油油的一片,问道:“这是什么苗?″

“爵爷真会说笑,端午才过,这田里还能育什么苗?”老农昂起头来,闷声道:“北方回暖晚一些,地里种的便是晚季水稻秧苗,再过得几日也能插秧了。”

蓉大爷笑了笑,看旁边的农官见着自己时都有些拘谨,又问:“怎么就没一个帮你的?”

老农笑道:“是我不愿他们插手罢。旁边还有几块水田,他们一人分了点。各管各的秧,淤荫自己田,等着十月收成时要比高低了。”

“原来如此。”

蓉哥儿在田间望了下,瞧着田埂上多放着一对木桶,木桶里装着草木飞灰。有的农官在给秧苗除草,有的农人已经除草完毕,正给秧田撒草木灰了。

这些人一个个短衫短裤,摊肩露腹,皆是勤劳模样。好奇数了数田间地里的人,发现农官的数量有些不对,竟少了许多。

不由嘴角露出怪笑来。

老农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说话,埋头继续拔除秧田间的杂草。谷

不多时,水利营田府衙门里拥出一群人,个个衣裳光鲜,全是大老爷模样。蓉哥儿忍不住自嘲一句:“没想到衙门里,还有人跟我一起偷懒的同道中人啊。”

来得快的,正好听到他这话,不由面红耳赤。忙行礼道:“禀大人,下官与众同僚正在编撰农书,听大人来临才发现笔赶来。”

“有心了。”蓉哥儿似笑非笑道。

来的众人尴尬顿住,一时不知所措。贾蓉也没责怪,淡淡道:“不用多礼,各自忙去罢。我只在田间转转。”

领头的支吾半天说不出话,还是田间的老农起身笑道:“是俺请他们先各自编写的。这里又不少事不认字更不会写字的,虽然晓得种田,却写不出自己的经验来。加上衙门自留的田少,不能每人都分得一块,所以才留一部人编写,一部人代写。”

领头的紧忙接话。“是的,是的。就如农兄所言。”

“倒是我疏忽了,你们忙去罢,我也未怪你们。”蓉哥儿笑声道。看向老农的眼神更觉奇了,圣教里一个种田的还能有组织他人的手段,实在有点意思。

凡是带过队的就知道,即便有权有声望也难让众人信服,更何况平等职位里做领头。老农这家伙深藏不露啊。

蓉哥儿笑问道:“你让他们撰书,可是各省气候土壤皆不同,种法异有区别,就不怕他们先闹起矛盾来?”

老农回道:“爵爷也说了,各省气候土壤不同,甚至稻种都有区别。种法不同,亦是正常。只管将各自的法子写出来,集成一册成书,往后再回各省各地实验选优即可。”

“是个好法子。”蓉哥儿笑道,“既然如此,你们就在此先比一比京畿之地的收成,看谁的法子更适宜京畿。”

贾蓉是真没想到,老农误打误撞的竟和他心里计算的安排差不多。照这样下去,这些农官也能做实事贡献了。

等到往后,各省都建一个营田分所,专门研究适宜当地土壤气候的种植技术。一点点向下延展,总能出几个有真才实学的,哪怕只出一个这样的人都是大功德。不管全大燕还是全省,哪怕只有当地,只要能良性增产,也不枉辛苦一遭。

想到这里,又惦记起准格尔柴达木来,也不知道如今西北是什么模样。

与老农聊了好一阵,倒没透露贾敬计算引蛇出洞抓将使三娘的事情。只是留了不少东西,给予农使部分方便。

回府路上,亦琢磨着自己前世种田经验,钾肥该不该写进去?

斜阳将落,蓉大爷才回府中。

小雀儿哼道:“你与瑞珠那蹄子是不是有什么约?”

“小丫头片子,还管起你家大爷的事情来。”蓉哥儿这几日计算稍避着这丫头,奈何雀儿跟在可卿身边,哪里能避得了。

小雀儿呲牙如恶犬样子,道:“那蹄子一早就让人烧水,说是要给大爷沐浴用。你人还没回府了,晚上的快活却早安排了。”

“昨儿就计算好了。”蓉大爷瞥她一眼。

小雀儿顺着大爷目光低头一瞧,又羞又怒,哼道:“昨儿在倚霞阁还不够?哪能夜夜如此。”

蓉哥儿一愣,昨天确实有点疯狂了,揉一下小雀儿的脑袋,笑道:“还不给大爷熬药去?”

“我告奶奶去。”小雀儿威胁道。

“随你。”

“哼。”小姑娘闷闷不乐哼一声,威胁朝可卿房间走去。才走一半,又停步,嘟着嘴转身往后厨去了。

幸好自己早熬着了。雀儿一双眼睛乱,得意想着,瑞珠那妮子一个人哪能应付得住大爷。若自己趁时出现,那岂不是……

大爷主动,不算坏了奶奶定下的规矩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