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蓉大爷 > 第158章:南下扬州!

红楼蓉大爷 第158章:南下扬州!

作者:七里米粉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9:40:16 来源:笔趣阁

“混账,混账!”宫里人的听了消息,将所有怒气都发泄在了笔墨台案上。殿里的花瓶被砚台砸了个稀烂,绚丽多彩的碎瓷片如花瓣般洒落地上。

黑色的墨汁扑在金砖上,如是那花瓣下的树干。左右散落的各种毛笔,证明着这是一副未完成的画。

“你们怎么敢?”这位身份显贵的大爷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方子就是假的了。“是不是赖家与贾家串通一气弄鬼?”

仇及衡也不敢回这话,虽然他心里也有怀疑过。

“赖尚荣因被人追讨得厉害,还求到了荣国府去。荣国府也未帮他,反是勒令赖家将庄园抵了宁国府的损失。贾家两府两位姓赖的总管都没打发到庄上去了,倒也不像是串通。”

小大爷骂道:“宁国府有个屁的损失。方子是假的,往后也没人抢得他们经营。赖家赚的本就是宁荣两府的银子,那破园子原来就是拿贾家的银子修的。赖家去了庄上,等哪天风头一过,说不定贾家就把赖家的功臣们召回了府里。”

这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谁都不敢保证,是不是贾家在背后弄鬼,万一赖家只是贾家推出来的工具了。

仇及衡不明白,“贾家这般做的原因是什么?”

大爷又骂:“贾蓉这混账阴货做事还要有个什么缘由?抢来的原料也成了废物,辛苦建的窑厂也没任何用处,白折腾一顿。好些人都盯着他手里的方子了,如今这么来一出,坑了多少人家的银子。是在吓唬人不要打他家方子的主意了。”

“卑职往后该怎么做?”仇及衡问。

一下把大爷也问住了。投入了这么多银子,抢来这么多的原料。如今方子是假的,东西没做出来,钱却花了不少。赖家还堆积着不少的沙土砾石了。

小大爷心很累,无奈摇头道:“把原料都尽快出了。万一等外面所有人都知道了方子是假的消息,各种原料还不知道跌成什么个样子。能减少一些损失也是好的,宁国府水泥天物的事情暂时先放一放。”

不放也没办法。

发生这样的意外,小大爷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就算怀疑是贾蓉布局又怎样,谁都没有证据。

而且赖家还被宁荣两府给惩罚了,这不就是对外说了是赖家私下偷走宁国府方子,最后才惹出了这麻烦。

“姓赖的做什么不好,偏偏就偷出一个假方子来。可把人给害惨了!”

这样的心声,不止是小大爷一人如此想。

所有被坑了一顿的,都是一样的心里。他们才不管是不是贾蓉做的局,损失了银子是真的。这些人也没有理由也更不敢找贾家的麻烦,当是赖尚荣却可以找。

蓉哥儿笑道:“十三爷可算心安了,才几天功夫土石价格一降再降,现如今比往日价格还低廉了。”

忠顺王脸上却没个开心的样子,蹙眉道:“神京土石价格降下来了,算是一个好消息。如此一来京畿也能继续大力开田了。”

贾蓉见忠顺王脸上愁容,不解问道:“既然如此,十三爷为何摇头?”

忠顺王道:“近日黄河上游连降大雨,河水卷打量淤泥将淮河堵塞了。”

蓉哥儿顿时明了。

几百年前,黄河在阳武故堤决口,洪水吞没封丘县,一路南下侵夺了淮阳以下的淮河河道。

从此黄河夺淮入海。

如果黄河夺淮带来的仅仅是水,本来也算不得大问题。无非就是黄河改道,换了个地方将河水送入海中。

但黄河之中不仅有水,还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会在水流较为平缓的河道的河床上沉淀,日积月累,河道就会渐渐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更严重的还会造成河道淤塞,河中水势较大时可能再次决堤,祸灾两岸。

大燕朝又极重视漕运,为了维持运河航道的畅通,每年在漕运开始前和进行时,均要闭闸蓄水。而此时上游淮水支干各河来量极大,无法宣泄,使得整个淮河中游成为滞洪区,只能任其淹没洪泽湖以西的风阳、泗州、颍州等地区。

太上皇在位时,曾大力治理黄淮水祸。在洪泽湖加筑大堤,结果黄河河床不断淤高。

因此黄、淮、运河的水位日益抬高,洪泽湖大堤不断延长、加高、加固。

事实上,洪泽湖大堤的加筑,不但极大增加了洪泽湖上游地区的水患,而且在堰东的淮、海、扬等地上空悬了一把随时下落、每年必落的利剑。

谚云:“决高堰,淮、扬不见面”,“倒蒋坝,淹天下”,均是形容大堤的高度危险性。

蓉哥儿问:“可是洪泽湖大堤有险?”

这可是真正的大事啊,随便哪里开一口子,黄淮大水就会在淮扬地界造成近百万人死亡。

突然来这么一个关乎淮扬地界几百上千万人性命的大事情,蓉哥儿心里也是紧张打鼓的。

十三爷点了点头,道:“朝中还没个章程,这几日你在府中准备一下。近日,须得随我到扬州一趟。”

贾蓉一愣。“小子才学微末,也不必随十三爷下扬州了吧。”

十三爷骂道:“你一王府侍卫,不随本王走动,还想留京不成?早点滚回府里去,这几日也不必到水利营田府混日子了,等王府令牌。”

“唉……”

“叹气做甚,知你媳妇正怀着。王府将派遣一名御医并两名老嬷嬷去你府里,会为你照理好怀孕的媳妇。”

还知道我媳妇怀着身孕了,竟然还把自己叫扬州去。那里可随时会发生决堤,不太平的很。等到六七月北方雨季来临,诸河水上涨,淮扬之地更危险。

也不知道谁哪个想出的法子,怎么就夺淮入海。黄河从北进渤海不好嘛?非得要跟淮河汇一汇?

蓉哥儿无奈从忠顺王府出来,别了段玉,回到府中。

先写了信给秦钟、贾芸,得快加平安州窑厂的建设,尽早将水泥烧制工作提上日程。往后各地可能需要大量水泥,不仅仅为了赚钱,也为避免更大的灾难。

唤了小厮过来,却听赖升求见。

“赖总管怎么这幅神情?”

赖升跪在蓉大爷的面前,泣道:“求大爷救救赖家吧,今儿老仆那侄子被人打断了双手。”

“嗯?谁被人打了。”

赖升泣道:“尚荣,他……双手都被人打断了。”

赖尚荣被人断了双手?

“怎么回事?”

赖升将事情经过都说了一遍。蓉哥儿才知了,蹙眉道:“他自己要找死,谁也救不了他。明知自己在神京得罪了一大批人,还不好好躲着缩着,跑到南城寻花问柳做甚?可报了官?”

赖升道:“打人者已经被抓了。可是……那些人不过是拿钱办事的,往后赖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这又怪得了谁?

蓉哥儿心里正烦着,自己没叫人去打赖尚荣一顿已经是好心了。哪里想管这事情,哼道:“你们赖家的脸皮可真是厚?”

赖升也尴尬低头。如今赖尚荣的事情已经在两府传开,赖大夫妇连进荣国府的资格都没了,虽然赖嬷嬷还在荣国府里,却也没了往日风光。只是老太太记着赖嬷嬷一辈子的奉献,每月给点月钱让赖嬷嬷在府里自生自灭,同时传个仁慈的名声。

因为求西府也是没用的。

赖家唯一还能在两府说得上话的,也只有跪在贾蓉面前的赖升了。

贾蓉道:“上次老太太做主将你们赖家的花园抵给了宁国府,虽然府里没去讨它,却也是宁国府的。既然有人砸了宁国府的东西,本大爷自会让人查个清楚。往后,你那侄儿就在宁荣后街寻个小院住下,是生是死也与贾家无关了。”

赖升脸上一喜,道:“谢大爷开恩,老仆明儿一早就让他搬后街来。”

蓉哥儿心里却无奈,当真以为进了后街就安全了?虽然外面的人不敢到宁荣后街来闹事,可是贾家其他几房的人都住后街了,赖尚荣的日子未必会比在赖家花园时好过。

赖升又道:“老仆办好了此事,等三日后便要启程去北辽了。往后,还请大爷保重身子。”

“行吧。”蓉大爷挥了挥手,“去的时候多领上一些人。你到底是带着我的的名义过去的,总不能到了北辽被黑山村的人欺负。”

赖升又磕了头,才泄气驼着背出去。

宁国府虽然又得了一处庄子,所有东西折算成银子,虽然也有几千两银子,贾蓉心里却没什么欣喜的。让人将里面贵重的都变卖了,园子和田亩让梅毛炳等人先打理着。

“大爷怎么愁容满面?”

怀孕两三个月的秦可卿模样还没怎么变化,不过身材稍比以往丰硕了点。

蓉哥儿道:“过些时日,我得随十三爷下扬州一趟,怕有些日子不能在神京里了。”

秦可卿微微一笑,“大爷是去扬州做大事的,是宁国府之福,也是可儿的福气。”

“舍不下你,一想到要好些日子见不到你,心里就落落空空。”蓉大爷轻轻揽着秦可卿的身子,抚上她的肚子,问:“这小家伙什么时候才能出来,怎么也听不到半点动静。”

秦可卿道:“最快也得到年底去了,才三个月时间,他能有什么动静。”

蓉大爷悠悠叹一声,“这家伙来得也真不是时候,要把他老子憋死去了。”

蓉大奶奶羞的面红,也阻止不了大爷的手如何在衣裳里作怪。嘤咛一声,身子酥软在蓉大爷怀里。半晌秦可卿将大爷推开,哼一声:“最会作弄人家啊。”

蓉大爷喜乐一下,也罢手停了。

秦可卿道:“大爷过些日子要去扬州了,自然少不得到林家一趟,还得携些礼过去才行。”

“我去扬州是公干的,又不是走亲戚。哪里还能携礼过去,若是淮扬安稳了,才能腾出空去林家。若是没办完,还不是十三爷去哪儿,咱就跟着去哪儿。”

说来这两个月,扬州的来信也少了。不知道会不会在那里遇上贾琏这位西府二叔。

自己该怎么面对他才好了?

要不半路花重金给琏二叔置办一顶镶嵌翡翠的冠帽?

秦可卿轻笑道:“若去了扬州,也不到亲戚家唠叨一下,怎么也说不过去。往日里,外面的人来了京,不也都会到咱们府里来拜会?”

说得倒也是。蓉哥儿点头,道:“要有那机会,不会忘的。瞧你这样子,你家大爷哪能真半点礼数不懂?”

第二日,贾蓉从瑞珠房里出来。先去见了媳妇,又请了尤氏安。在府里转了半圈,溜进宗祠盘的净室去了。

“因过些日子要随忠顺王南下扬州公干,王爷特意放了孙儿回府安顿几日。”蓉哥儿在贾敬面前嬉皮笑脸地说道,“太爷这些日子过得可安好?”

贾敬眉眼微启,嗯了一声。

蓉哥儿又道:“孙儿不在府里的这些日子,还得劳烦太爷帮忙看着府里。”

贾敬像还没睡醒般,脑袋上下轻点了两下,也没出声。

晌午。

“请姨太太安,请宝姑姑安。”闲下一日的贾蓉又跑梨香院来了。

薛姨妈笑着回应道:“你今儿怎么没去王府里当值?”

贾蓉解释道:“过些日子要随忠顺王去一趟扬州,特意过来找宝姑姑问扬州的情况。”

宝钗疑惑道:“什么情况?”

“记得上次薛家各省主管送了不少信来,其中有一副是淮扬地界的。我想着,既然去了淮扬,若是得闲,正好去瞧瞧那地方。随便在江南省也建一窑厂,也省的从平安州运水泥过去。”

“莫非南省有异?”

不得不说薛宝钗就是比薛蟠精明,蓉哥儿微微点了脑袋,“具体的现在还不得而知,反正要到江南一趟。”

薛宝钗让莺儿取了信出来,找江南省的。她笑道:“此去江南省还不忘建窑,难不成是忠顺王要在扬州淮安两府海岸修筑海塘?”

这妮子不仅比薛蟠精明,更对事情敏感。可惜她还是猜错了,扬州、淮安两府可不仅受海浪之祸,还受黄淮运三河之害。水泥在淮扬地界用途可多着了。

她见蓉哥儿摇头,脸上一变,问:“难不成是黄淮有乱?可得让各省主管赶紧收购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