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 第1729章 宣纸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1729章 宣纸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7:24 来源:笔趣阁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距离九月,已经越来越近。这个时候,王灿没有急着发兵,因为军队还在休整,也在招募士兵。

琅琊国的一切,愈发稳固。

王灿在军中,日子倒是颇为轻松,练练武看看书,时间就这么匆匆流逝。

刘宣在军中的操练,也渐渐上了正规。

对于刘宣,王灿也曾关注过。

这小子初入军营时,颇为傲娇,也不团结士兵,也不和其他人搞好关系,更是嫌弃军中的士兵,导致被孤立。

甚至于,还得被军中的士兵收拾。

说是收拾,可刘宣连收拾他的人是谁,那都不知道。原因很简单,对方收拾他,那都是等天黑后睡着了出手,他根本就不知道。毕竟白天训练后,人疲惫无比,一到了晚上,刘宣躺在榻上就睡了,挨了打也像是死猪一样。

受到教训的刘宣,才渐渐有了改变。

那身体中的纨绔思想,就像是渣滓一样,一点点被军队锤锻出来。

到最后,刘宣也习惯了军中的操练。

能吃苦!

能吃饭!

这是如今的刘宣。

他的思想,也渐渐发生变化。

不再是昔日的纨绔。

这样的刘宣,在休假的时候,一回到琅琊王府,刘熙看到儿子黑了壮了,心中却是欢喜,更是痛哭流涕,大喊祖宗庇佑。

刘熙不求刘宣大富大贵,不求刘宣能有建立多大的功勋。

他所求的,只是刘宣能知荣辱知疾苦。

这是他最简单的要求。

刘宣的变化,对刘熙来说,那是极为关键的,甚至是他牵肠挂肚的。但对于王灿来说,却不值一提,因为王灿不可能日日关注刘宣。

这一日,军营中。

中军大帐。

糜竺来到了营帐中,脸上洋溢着欢喜神情,禀报道:“主公,刚才糜家的匠作坊传来消息。成了,纸造出来了。”

此前,王灿就把造纸的工艺流程,给了糜竺,让糜家的工匠研制。

如今,终于成了。

王灿道:“成品呢?”

糜竺手深入衣袖,取出了一沓白皙且厚实,表面光滑洁润的纸张,递到了王灿的面前,道:“主公,这就是送上来的成品。这样以竹子制作出来的纸张,实在是太好了。有了这样的竹纸,天下读书人有福了。而主公麾下,便有了稳定的财源。”

王灿摩挲着,颔首道:“的确是不错,有了这样的竹纸,足以改变无数人的生活。不过这竹纸还是略显不足,你要再度督促工匠,努力改进,使得制造的竹纸更好。”

“喏!”

糜竺拱手应下。

顿了顿,糜竺道:“这竹纸已经制造出来,只是不知道,该命名为什么纸呢?最早的纸张有蔡伦纸,如今有左伯纸,所以如今的竹纸,还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名字。”

王灿笑道:“就命名为宣纸吧,宣,广而告之,宣纸便是希望这纸张,能够早日风行于天下,让无数的读书人,都能够用得起。”

“主公英明!”

糜竺点头赞许。

王灿继续道:“宣纸制造出来后,定价不能如左伯纸那么贵。左伯纸不容易生产,但我们的宣纸,不论是原材料的竹子,亦或是整个制作工艺,都是相当便宜的。所以宣纸的贩卖,价格不能高了。”

糜竺道:“主公放心,卑职明白的。”

王灿道:“你清楚就好!”

糜竺话锋一转,道:“主公,还有一则消息,卑职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王灿道:“但说无妨!”

糜竺回答道:“卑职得知,琅琊国稳定后,有青州大儒郑玄,到了琅琊国境内隐居。如果主公能和郑玄搭上关系,对主公必定是有大好处的。”

郑玄?

王灿的眼眸眯了起来。

这可是真正的大儒。

郑玄可谓是汉末以来的经学集大成者,天下间的士子,在郑玄的面前,那都是得俯首帖耳的。就算是蔡邕、孔融之流,那都远远不足郑玄。

可以说,有了郑玄的存在,汉末的经学,才有了短暂的大一统。

所有人独尊郑玄的经学。

王灿清楚郑玄的影响力。但也清楚,要说服郑玄出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郑玄一直是隐士。

他宁愿隐居起来著书立说,也不愿意出仕为官。

王灿问道:“如今,郑玄在何处隐居?”

糜竺回答道:“回禀主公,郑玄隐居的地点,在开阳县城外西北面十五里。”

王灿道:“既然知道了,自当前往拜访。就算无法请郑玄出仕,也必须要让郑玄常住开阳县。有郑玄在,琅琊国名声传出,能吸引无数的士子。”

糜竺道:“主公英明!”

顿了顿,糜竺道:“卑职替主公准备好了礼物,主公带着礼物,直接去拜访就行。”

王灿问道:“是些什么礼物?”

糜竺道:“卑职准备了些腊肉,一些粮食,以及少部分的钱财。”

王灿摇了摇头,道:“不必如此,撤掉腊肉、粮食和钱财,带上一摞宣纸即可。”

“啊!”

糜竺惊呼一声。

他有些惊讶,说道:“主公,虽说宣纸刚制造出来,的确稀有。但仅送宣纸,是否太过于单薄了,毕竟对方是郑玄,是天下闻名的大儒。”

王灿道:“单是宣纸,已经足够,对郑玄这样的大儒来说。他视钱财如粪土,不出仕不求官,给他钱财等,没有意义。至于供给物资,后续定时给予便是。”

糜竺道:“主公英明!”

当即,糜竺便离开中军大帐,让人拿来了一摞宣纸。

王灿带上了宣纸,便离开了军营,往郑玄居住的地方去。

这一路,王灿策马赶路。

他速度快,时间不长,便来到了郑玄隐居的山谷。

这一处地方,背山靠水,地势平坦,风景宜人。郑玄居住的地点,便是在一处山脚下,后面是山林,前面则是浩荡的胡泊,可谓是风景秀丽。

如今抵近九月,秋高气爽。

天气失去了六七月的炎热,变得凉爽起来。

置身于山水之间,更是让人欢喜。

王灿也是赞叹,郑玄倒是会挑选时间,这是一个不错的地点。当王灿靠近后,能清晰的看到,房屋附近有人耕种,这些耕种的人,并不是传统的农夫,而是一眼看去,颇有书卷气的儒士。

这是读书人在耕种。

王灿心思一转,明白这些人,极可能是郑玄的弟子。

毕竟大儒郑玄的门人,也都隐居的。

王灿走了不远,就来到宅子外面,他上前叩响了房门。不多时,房门打开,一个青年打开了房门,询问道:“阁下找谁?”

王灿说道:“烦请通报康成公,王灿前来拜访。”

郑玄,自康成。

王灿来拜访郑玄,降低了姿态,以康成公称呼郑玄,这是对郑玄的尊敬。

“烦请稍等!”

青年听到王灿的名字,也是略显惊讶,连忙转身入内。

青年回到院子中,来到书房,见到了正在使用刻刀,一点点修剪竹简的郑玄。如今的郑玄,是刚满六十的人,发须皆白,但精气神极好。他自己修剪竹简,然后准备在竹简上著述文章。

“老师!”

青年来到郑玄的面前,躬身行礼。

郑玄道:“公祐,可有什么事?”

青年名叫孙乾,字公祐,是北海国人,和郑玄出自同郡。他早早,就追随在郑玄身边,也是郑玄膝下很倚重的弟子。

孙乾回答道:“回禀老师,王灿在府外求见。”

“请!”

郑玄点头吩咐。

以郑玄的秉性,他是不愿意出仕的,但是,郑玄却清楚,他寄居在开阳县境内,以躲避战火,就避不开这些虚名,躲不掉王灿。

毕竟王灿是琅琊国实际的掌控者。

孙乾去通知,不一会儿的功夫,孙乾带着王灿进入。王灿看到了郑玄,面带笑容,拱手道:“晚辈王灿,见过康成公。”

郑玄起身回礼,道:“王大人折煞老朽了,王大人,快快请坐。”

虽说郑玄不出仕,但未必是不懂人情世故。他活了大半辈子,这大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的人,很清楚不能得罪了王灿。

王灿吩咐道:“来人!”

当即,就有随行的士兵进入,把一摞宣纸带进来,搁在了郑玄的案桌上。宣纸虽说已经裁剪,但以丝绸包裹的,所以看不出样子。

郑玄先入为主的,就认为这是俗礼,直接道:“王大人,老夫一介隐士,吃穿可以自耕自足,不需要什么钱财贵重物品。王大人的好意,老夫心领了。”

王灿笑道:“康成公,你且打开来看了再说。”

郑玄闻言,依言就打开了丝绸。

在丝绸结打开后,郑玄忽然就瞪大了眼睛,脸上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纸!

这是一摞纸!

郑玄作为经常撰写文章的人,也用过纸,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打草稿。因为他所遇到的纸,那都是难以保存,且容易浸透墨汁的,颜色也不好看。

眼前的一摞纸,雪白无比,尤其手摸上去,质地醇厚,丝滑却不单薄,尤其白皙莹润,摸起来非常的舒服。

这纸张不错!

郑玄是识货的人,心中立刻就有了判定。

他抬头看向王灿,那深邃的眸子中,忽然就有了浓浓的好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