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显耀大唐 > 第九十章 军神也有糊涂时

显耀大唐 第九十章 军神也有糊涂时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5:27:58 来源:笔趣阁

其实粟末部不只是有这一万大军,当初乞乞仲象夸口说他部族有精兵五六万,那虽然不可能是真的,却也不能算是胡说,毕竟游牧民族个个都是上马能战,如果把族中所有丁壮集合起来,也差不多有三四万,而李显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从中挑选精锐,并且将这些精锐组织起来,帮助他攻打高句丽的城寨,甚至乘着高句丽主力在前线作战、后方空虚之际,率兵直捣平壤,从而提前结束战争。

当然,如果能够乘机将靺鞨其他部族一并收服,那自然更是求之不得了,所以,在将整个粟末部收服之后,李显立刻命李多祚整顿兵马,共得靺鞨骑兵两万余人,李显又从中挑选了三千精壮,纳入自己的麾下,并拨给薛讷、张德玉各千人,这三千人尽皆虎背熊腰,弓马娴熟,相信只要严加约束,日后定然会成为一支天下少有的精兵。

“尔等既入我军中,便要严格守纪,勿得相违,否则定然会军法从事,严惩不贷,不过本王亦向尔等保证,只要跟随本王,尔等便不必担忧生活问题,尔等之军饷,日后由本王单独支付,绝对让尔等及家眷尽皆无后顾之忧,尔等若是不信,可以去问一问,我麾下王府卫士,其待遇是何等优厚?”

李显说一句,李多祚便翻译一句,李多祚一边翻译,一边暗暗咋舌不已:“这周王竟然答允以一己之力供养三千大军,其背后之财力该是何等之丰厚?此人不愧为帝后最为宠爱之皇子,唉,大唐繁华富庶,非我能想象,我李多祚也算是走运,竟然能够得此公垂青,想来只要竭尽忠诚,将来定然会官居显位,名留青史吧?”

至于李显顺手从他的部族之中抽调三千精壮而组成私军之事,李多祚根本就不会在意,他突然有了这么一个强硬的后台,正想着用什么办法表示忠诚呢,现在岂不是一个好机会?而至于族群的发展,他相信虽然有暂时的阻碍,但是只要自己紧紧依靠李显,很快便会迎来新的生机的。

正是因为这样,李多祚主动提出赠送出征大军五日口粮,并且将族中最好的战马弯刀送给那三千壮士,本来李多祚还准备跟随李显一道出征,可是被李显拒绝了,因为李多祚刚刚取得族长之位,还需要安顿部族,同时也要防止其他族群乘机进攻,更要防备高句丽率军反扑,所以李多祚必须留下来镇守部落。

李显自然也知道李多投桃报李之意,所以也没有客气,除了陪同作战之外的其他请求都照单全收,之后又对那三千壮士进行了一番整训,并且教会他们说一些简单的大唐官话,这才在李多祚的送行下离开了粟末部。

“将军,李显到了我部族之后要粮要武器,并且抽掉了我族中三千最精锐的壮丁,这是要釜底抽薪啊,不知道将军为何还要同意?难道我粟末部便是这等任人欺凌么?”

待得李显离开之后,李多祚身边的一名部将对着他轻轻抱怨道。

却没想到李多祚竟然勃然大怒,直接拔出佩刀将这名部将当场斩杀,然后对着诸将大声喝道:“尔等要记住,我粟末部乃大唐之粟末部,无论是李谨行将军还是吾父,尽皆大唐天子阶前之臣,大唐天子对李将军及吾父不薄,周王对吾等更是厚恩,令吾等摆脱****乞乞仲象控制,免了一场刀兵之祸,如此厚恩我等有些回报又有何不可?即便如此,某亦认为我等之些许回报不足以报周王大恩于万一。”

李多祚的勇武尽人皆知,族中根本没有任何人是其对手,更兼族中各大家长都已被乞乞孟亮、乌颜查目等人杀的差不多了,新的大家长都是一些懦弱之辈,哪里敢有半句反抗?再加上经过李多祚和麾下将士多日的说教洗脑,这些族人全都认定乞乞仲象擅自对大唐开战,几乎招致灭族之祸,幸亏李显和李多祚果断杀死乞乞仲象,又亏得李显胸怀大度,才使得他们免过一死,所以尽皆对李显心存感激,现在那个献谗言的将领被杀死,更是人人拍手称快。

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李多祚方才这一番慷慨陈词,竟无人置一辞。

却说李显在李多祚所派的向导引领下,从粟末部率领三千五百名大军翻越了太白山,轻易就进入了高句丽境内,由于高句丽的前线主力这时候都聚集在夫余川一带,准备与唐军争夺已经被薛仁贵所占领的夫余等四十余城,根本就没想到一向与其友好的粟末部已经归降大唐,这导致高句丽的东北部防御空虚,被李显大军乘机攻入境内。

李显率领大军一路挺近,如入无人之境,凡是遇到高句丽的军队,只要人数少的便聚而歼之,人数多的便退避三舍,这一路走了二十余天,被他消灭的高句丽大军竟有一万五六千人,抢夺粮仓十余处,烧毁粮食十余万石,抢夺辽东战马三万余匹,烧毁冬衣数万套,除此之外,李显还谎称是粟末部援兵,夺取了重要的城池两座,不过为免高句丽大军围堵攻城,李显将城防破坏之后便下令撤出。

不过尽管李显大军一路谨慎,却还是引起了高句丽上层的注意,因为李显这一连串的烧杀抢掠给高句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首先,因为粮草辎重的破坏,导致高句丽后援不继,粮草辎重严重缺乏,而大量战马的流失也让高句丽大军的机动力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冬装的大量被焚毁,令高句丽军中衣甲单薄,许多将士得了伤寒,战斗力大打折扣。

直到这时,身在平壤城的高句丽大莫离支渊男建这才陆续收到各地遇袭的消息,惊怒不易的渊男建立刻下令各地探子展开行动,搜集情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查清楚原因。

在实际掌权者的亲自过问下,高句丽探子的行动力确实迅速,只用了不到两天的功夫便已探查到,原来是粟末靺鞨背叛了高句丽,并乘着高句丽与唐朝主力大战之际,翻越了太白山来到了高句丽境内烧杀抢掠,这才闹得高句丽境内鸡犬不宁。

渊男建闻言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其弟渊男生亲率大军三万围堵闯入高句丽境内的粟末靺鞨将士,严令其三日内将粟末靺鞨将士斩杀殆尽,否则定要严惩不贷。

渊男生听闻兄长命令,不敢怠慢,立刻从前线分兵三万,前去追赶“粟末靺鞨大军”,但这样一来导致前线将士再也无力与唐军争夺夫余川,只好全线撤退。

这时候的李绩丝毫不知李显在高句丽境内所搞的鬼,所以一个多月以来对于高句丽攻打得甚急,不过由于天气严寒的原因,再加上高句丽各地驻军拼命防守,所以进展不算太大,后来薛仁贵在情急之下提出自率三千人攻打数万大军驻守的夫余城,军中诸将大惊,都以为薛仁贵疯了,纷纷劝阻,却不料李绩竟然同意了薛仁贵的意见,之后薛仁贵率领部下迅猛作战,大破守军,斩首万余,终于攻下了夫余城,如此一来,周边四十余城尽皆受到震动,惊恐之下连忙投降,至此唐军放算取得重大进展。

可是立即也知道渊男建必然不会轻易甘心失败,定然会提兵来攻,所以早就做好了防守的准备,过不多日,果见渊男生率领数万大军来攻,可是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仅仅过了两天,渊男生的大军还未展开攻击,便又突然撤走了。

李绩不知道渊男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时竟然惊疑不定,拿不定主意,与诸将商议了半天,却见诸将分成两派,有的赞成追击,有的坚决反对,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意见,李绩心中烦躁,便将诸将尽皆赶出去,自己却派出探子暗暗打探。

就在这时,立即却突然收到了一封求救的文书,原来是水军总管郭待封写来的,可是文书上竟然只写了一首诗,李绩见诗顿时大怒道:“现在是甚时候?军事形势如此危急,这郭待封却写甚狗屁诗文,待得来日见了这厮,定然斩之。”

却见一旁默默坐着的行军管记通事舍人元万顷忽然说道:“郭将军并非妄人,今日写诗必有隐情,不如下官看一看,或能看出亦未可知。”

李绩虽然知道这两人都是武后的人,自然会惺惺相惜,可是却也不能不听下属建言,只好将书信交给元万顷。

片刻之后却听得元万顷笑道:“此乃离合诗尔,大概是说大总管麾下之运粮官冯师本因船破失期,郭将军军中饥饿,本待写信求救,又恐为贼所侦知,故作此离合诗。”

“既如此,那便拨付粮草,着人送去。”李绩见事情原来是这样,脸上的怒意渐渐消退,于是下达了命令,另谴别将为郭待封运送粮草。

这时李绩又忽然想起一事,对元万顷说道:“吾见元舍人才华横溢,如今有一为难之事相托,我军已拔夫余诸城,而今高句丽大军退去,正是我军进军平壤之良机,只是迁延至今,尚未发布檄文,元舍人可愿代劳?”

元万顷闻言立刻说道:“此乃下官本分之事,岂敢推托?”说完之后,元万顷立刻曹就了一篇檄文,李绩没有细看,便令其发布,却不料竟然因为这一片檄文而让唐朝大军白白丧失了一个进攻高句丽的大好时机,若不是李显大军的配合,大军至少要多耗费三个月的大好光阴,多付出万余人伤亡的代价才能攻下高句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