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显耀大唐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后的全面反击

显耀大唐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后的全面反击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5:27:58 来源:笔趣阁

朝堂上关于议谥的争论很快便传扬开来,许敬宗的孙子徐彦伯闻讯,立刻为其祖父议谥一事东奔西走,据理力争,其孝心感动了礼部尚书袁思敬等人。

后来在第二天的朝会上,袁思敬最终为这次议谥之争做了一个总结:“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许敬宗虽然确实有许多不当之处,然而能够改过,故此微臣请求为敬宗谥曰‘恭’。”

其实“恭”这个谥号对于之前那些大唐名臣们来说,的确不能算太好,但是也绝对对得起许敬宗了,所以高宗根本就没和武后商议,立刻同意,下旨册封许敬宗开府仪同三司,追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恭,下令陪葬昭陵,又下令辍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到许敬宗的府第哭丧。

虽然看起来很是恩宠,但这也不能阻止后党势力的衰落,因为随后一段时间,高宗和政事堂那些宰相们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对武后的势力进行了全面的压制。

十月,高宗下诏,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道国公戴至德加兼户部尚书,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瓘检校大理卿,如此一来,太子一党实力大增,出现了两位宰相,而且都兼管要害部门,户部尚书是国家的钱袋子,可以说是为太子扩张势力提供了最为稳定的财力支持,而大理卿是大理寺的一把手,掌管着刑狱,可谓是位高权重。

消息传来,武后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她早就知道事情会向这样的方向发展,但是却不知道这一天会来的这样快。

可是还没等她做出相应的措施,忽然又听得皇帝下诏以黄门侍郎、甑山县公、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为中书侍郎,以兼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为吏部侍郎,并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月,又以太子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在这三人之中,有两人都是帝党成员,只有李敬玄曾经受过武后的恩惠,但是这人却并不怎么听话,更兼刘仁轨与李敬玄有隙,这将注定武后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而除此之外,太子李弘也借故将武后的侄子,已经成了正五品上东宫亲翊卫羽林郎将的武懿宗和武攸暨赶出了东宫。

这借口说起来也没什么,主要就是就二人聚众赌博,违犯了东宫禁令。

这要是在往日,不要说是聚众赌博,就算是聚众闹事,太子都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可是现在太子实力壮大,竟然如此轻松的就将这两个货给赶出了东宫,而且此事是经过政事堂诸宰相们一致商议得出来的结果,连皇帝都无法反对。

武后也的确不愧是一个具备当皇帝的素质的女强人,虽然实力处于绝对弱势,可是却丝毫没有沉不住气,而是找到她的心腹们,日夜商议对策,到了最后,武后终于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首先,武后经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终于使得高宗答应将她的侄子武承嗣提升为宗正卿,武三思为太常少卿,武懿宗和武攸暨分别被任命为将作少监和少府少监。

这第二点,武后在那帮北门学士的帮助下,向高宗上书,奏疏的名字叫做。具体内容为: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学习;九、父在为母服丧三年;十、此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武后上疏的内容说白了,除了那些老生常谈之外,就是慷他人之慨,收买人心。比如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

其实武后才真正的是慷他人之慨的高手,而且给的都是官爵,在这一点来看,只知道从国库取出钱粮资助百姓的太子的确是望尘莫及啊。

最后,为了拍高宗的马屁,也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武后上疏高宗,请求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窦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而请求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武后这一上疏乃是出自于对高宗及其家族的考虑,附带上了一点自己的私心,但这一点私心却被高宗无视,反而被认为是忠诚可嘉,所以立刻同意了武后的请求。

而在圣旨下达之后,李显也不失时机的上疏,请求以后诸皇子尊称天皇为“父皇”,尊称天后为“母后”,诸子自称“儿臣”,表明********之念。

高宗见到李显的上疏同样感到很高兴,立刻便同意了下来,而且规定从此成为定制,而为了表彰李显出了一个好主意,高宗也顺水推舟的同意了李显后面附署的一个建议,将咸亨三年科举考中的进士郭震由通泉县尉调为校书郎。

虽然郭震由从九品下的通泉县尉被连升三级,成为了正九品上的校书郎,然而毕竟只是一个品级最低的官员,低到无论是皇帝高宗还是武后、太子等人都看不上眼,但是这无论是对于李显还是对于郭震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郭震当初以优异的才学考中进士,不仅享受到了曲江饮宴的尊荣,还被李显拉着来了个雁塔留名,从此开了中进士之后雁塔留名的先河。但是好事不长,他随后因为武三思的“关照”,被授予通泉县尉,这是中进士之后最不好的途径了,到了遥远的边疆地区做了一个小县的县尉,以后想要提升可实在是困难得多。

而现在被任命为校书郎,这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既闲散,又大有前途,因为这是中进士之后最好的去处,和后来明清时候的做翰林院编修的待遇有些相似,所以,只要他好好干,不出几年便能将官阶提升起来,熬上个一二十年,就有可能会做到五品官、四品官,甚至三品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郭震也知道在这其中李显出力最多,心中自然是无限的感激,再加上他被武氏兄弟所忌,已经不得不选择投靠李显了。

而李显这一次其实也是挺高兴的,他之前通过王勃杀人案,帮了王勃一把,已经彻底令王勃归附,现在连王勃的父亲都对他十分感恩,可以想见王家父子以后定然被印上了周王党的痕迹,想要摆脱都已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骆宾王如今已经在他的举荐下做了左拾遗,虽然只是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可是权力却不小,因为他有直接向皇帝谏诤的权力,能够监督皇帝的得失。而以骆宾王的性格,绝对会对李显投桃报李的。

现在李显又收服了郭震这个大唐名臣,亦将亦相的超级人才,而且使用微小的代价收服的,这已经足以令他做梦都笑了,更何况通过他的举荐,狄仁杰顺利审完了王勃杀人案,又被提升为大理丞,而且在上任之后一年,就审理完了之前积压的一万七千多个案件,受到皇帝的称誉,很有可能会再度升职。

而这样一个牛人,却被武氏兄弟推到了他的阵营,这岂不令他更加惊喜?

其实以狄仁杰的精明,不难猜出李显的意图,但是他刚刚入朝,并不想陷入党争,因此一直对李显的拉拢持冷淡的态度,可是没想到武氏兄弟在升了职之后自以为了不起,目中无人,多次挟私怨针对狄仁杰,这反而给了李显不少的拉拢机会,到了最后狄仁杰虽然并没有明确表示为李显效忠,但他受了李显不少恩惠,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所回报的。

李显的收获其实也不止如此,比如之前一同和李显参加诗会的卢照邻,因为被显唐商号大掌柜倪莱聘为其子的家庭教师,所以在倪莱有意的搭桥牵线下,再加上王勃、骆宾王等人的苦劝,终于答应为李显效力,担任了李显周王府的修撰。

李显现在的收获可谓是不少,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悄悄的进行的,他这招闷声发大财成功的瞒过了太子李弘和武后,除此之外,在他有意无意的刺激下,太子和武后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已经渐渐到了无可调和的地步。

由于武后采取的各种市恩卖好的措施远比太子李弘高明,所以舆论越来越站在武后那里,除此之外,武后还采取了更狠的一招,那就是借用道士明崇俨的力量让高宗频繁发病,这样一来她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代替皇帝处理政事的第一人,于是她集中幕僚,甩开太子的东宫力量,开始了新一轮的臧否黜陟,于是许多大员纷纷起落,这令朝局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