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显耀大唐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功过相抵

显耀大唐 第一百五十二章 功过相抵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5:27:58 来源:笔趣阁

大唐咸亨元年七月二十九日,长安。

经过了数日的奔跑,李显终于返回了京城,和以往每次返回之后都会有盛大欢迎仪式的情况完全不同,这一次根本没有任何官员和宗室来到城外迎接,李显和他麾下的二百人就这么冷冷清清的来到了城门口。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当李显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守门的士兵竟然像是不认识他似的,向他索要鱼符。

随侍在李显身旁的高舍鸡闻言顿时大怒,跳下马来就要出手教训那有眼无珠的守门卫士,却被李显喝止:“舍鸡,住手!这位兄弟亦是按章程办事,并无过错。”

随后便见李显取出鱼符,交给高舍鸡道:“且让这位兄弟查验一下。”

高舍鸡见李显如此,不敢违背,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接过鱼符,交给了守门卫士。

那卫士仔细的验过鱼符之后突然问道:“敢问贵上可是周王大驾?”

高舍鸡听了冷哼一声,刚想说话,却听得李显突然冷冷开口道:“上面不是有吗?何饶舌也?”

原来李显对那守门卫士也是不满,因为历次他出入城门,那城门守卫哪个不是毕恭毕敬、大气不敢出一声?如今他为国打了胜仗,却遭到了打败仗一样的待遇,朝中王公大臣不说,就连一个小小的城门守卫见了他竟然也如此狂傲,这让他心中怎能没有气?

李显原本以为他会受到进一步的嘲讽,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是他万万料想不到的,只见那守卫连忙跪倒在地,恭敬的说道:“小人马敬拜见大王,小人有眼无珠,冲撞了大王,还请大王重重治罪,无论是杀还是剐,小人都绝无怨言,方才小人见大王模样,依稀便是大王,然而大王满面征尘,与出城之时颇有出入,是以小人不敢确定,其实不瞒大王,自从听说大王要回朝得消息后,小人和弟兄们轮流值守,都盼着第一时间知道大王到来的消息,如今正好赶在小人值守之时,定然让那帮兄弟艳羡不已。”

紧接下来,那马敬站起身来,冲着身后大声喊道:“兄弟们,周王回来了,快快出来拜见。”

只听得城门里头几道声音传来:“马敬,尔这黑厮又在蒙人,你且说一说,仅仅这两天,你这把戏就用了几次了?再谎报军情,信不信爷们揍你一顿。”

却见马敬大声说道:“真的,哪个骗你?尔等到此出来看一看不就是了?如若骗尔等,今晚的酒钱我马敬出了。”

“当真?”随着那几道声音传来,随即便见十几道身影从城门后面窜了出来,随后见那十几道身影包围了李显等人,细细辨识了片刻,立刻欢呼道:“果然便是周王回来了,小人参见大王。”

“列位兄弟,快快免礼。”李显突然受到这些守城卫士如此的欢迎,顿时有点受宠若惊起来,连忙来到马敬面前,将其扶起,然后一脸歉意地说道:“方才小王对马壮士甚是无礼,还请壮士不要见怪。”

“嘿嘿,大王说这话,可是折煞小人了。大王辛苦征战数月,杀伤吐蕃贼寇无数,保我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小人迎接不周,被大王训斥两句,实在是活该。”

马敬嘿嘿笑了笑,然后与众位守门将士一起列队,将李显和他麾下的将士迎接入城。

看着这些军士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尊敬,李显心中的郁闷顿时减轻了不少,默默的说道:“我为国家和百姓所做的一切,就算是那些王公大臣不记得,也总有人记得,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在乎甚劳什子功劳不功劳?反正功劳多了也是一种负担,既如此,我就听凭他们处置吧,嘿嘿,只有躲在暗处的毒蛇,才是最致命的。”

而等到李显进了城门之后,眼前的一幕更加令他终身难忘,甚至都有些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因为所有的百姓们全都停止了手中的事情,围住了李显和他麾下的勇士们,用一种近似崇拜的神情大声欢呼道:“周王,万岁,周王,万岁。”

紧接下来,就有许多百姓上前,向李显献出礼物,包括鸡蛋、蔬菜、瓜果等物,不一而足,李显笑着婉拒,百姓们却是不给面子,将礼物放下就跑,片刻之间,种种礼物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看着眼前这些“礼物”,李显苦笑着摇了摇头,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便决定将其装成大车,捐赠给因为旱灾而生活困苦的百姓。

等到将这些“礼物”处理完毕之后,李显方才回到了府中。

虽然府中没有他的亲人,但是所有的人全都对他忠心耿耿,极度渴盼着他的回来,这里面包括李显的侍女春燕和秋芳,两个乳母干氏和高氏,还有贴身宦官高成等人。

“大王,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征战劳累,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全城百姓都在夸赞你呢,有的都把你比作是像薛大将军那般的军神,依奴婢说呀,薛大将军也都没有过一次杀敌二十万的记录,能够和大王你这样的战功相比的,历史上也就杀神白起、楚霸王项羽、火烧赤壁的周瑜等人才能够相比,唉,只可惜朝中小人当道,竟然不欲大王建功,劝陛下下旨与吐蕃议和,尤其是周国公这人最坏,竟然想着要向大王问罪,幸亏戴相公等人向陛下作保,圣上这才没有怪罪……”

宦官高成见了李显之后,絮絮叨叨个没完,直到春燕和秋芳催促着要李显沐浴,才停下了话匣子,李显的乳母干氏更是悄悄瞪了他一眼,要他不要胡乱说话,以免给李显添堵,高成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当时就跪下来要自己掌嘴,却被李显轻柔的拉住,然后轻轻说道:“高成,不必如此,本王如何不知你对吾之忠诚?快快起来吧,尔且说一说,如今宫中有何趣事?”

高成虽然看起来很是老实,可是他却在暗地里结交了不少宫人,对于宫中的消息特别灵通,正因为这一点,李显才有这么一问。

却听得高成说道:“这几日宫中倒是没有甚趣事,大伙议论最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那就是大王之事,据说围绕着如何处置大王,今天早朝上的众王公大臣们都吵起来了。”

“哦?说来听听。”李显不顾侍女春燕对高成频使眼色,顿时来了兴趣,笑呵呵的说道。

高成虽然知道这时候其实不该再坏了主子的兴致,但是却也想着有些事自家主子还是提早知道为好,以便到时候有个应对,就算是没有,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也是不错的。

所以,高成便开口说道:“其实今早之事说来也很简单,主要是围绕着大王和薛大将军杀俘之事,据说西台舍人袁公瑜在朝堂上向圣上上奏,说是大王和薛大将军擅杀俘虏,令我大唐失信于外邦,不利于国,所以上书圣上,希望圣上对大王和薛大将军予以治罪,以谢天下,可是殿中侍御史杜公,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郝相公,司列少常伯裴公,还有西台侍郎、道国公、检校太子左中护戴公等人却是反对,唉,这些人不愧为国之栋梁,忠直之臣,他们说大王有功于社稷,虽然犯下杀俘之事,却也不该问罪,戴相公等人说可以将大王所立之功冲抵,即便是这样,大王最多也就是功过相抵,怎能因此而被治罪?”

“呵呵,看来戴至德等东宫党人虽然反对母亲,大权独揽,却也不愿令吾壮大,以免威胁到太子的威信,因此想要从中搞个平衡,嗯,这才该是太子那厮本来的面目,不过这厮一向善于伪装,如今竟然又被他以此来邀买人心,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嘿嘿,等到忍无可忍之时,吾便无需再忍,太子,你妄图用我来制衡母亲,却不知悄然之间,你的大难已悄悄到来,休怪兄弟我没有提醒。”

李显听了高成之言却是微微冷笑,心中早有了一番计较,这时候却听得高成继续说道:“本来戴公这句话连皇后都要点头了,可是朝中却有一个人上前阻止,说这样对大王和薛大将军不公,要求圣上重赏大王,此人便是殿中侍御史杜公,杜公据理力争,连圣上都点头不已,可是不知为了啥,最后还是决定要功过相抵,不过据猜测,好像是因为圣上听信了一名道人之语方才最终下定决心。”

“那道人姓甚名谁?竟然得到了圣上和皇后如此信任!”李显突然听说有一道士作梗,顿时心头一震,连忙问道。

只听高成说道:“据说那道士名叫明崇俨,深得圣上与皇后信任,说是一个颇有道行致人,活了上千年了。”

“竟然是他?嘿嘿,没想到该来的总还是来了,好在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对我造成甚威胁,反而是六兄李贤的一个麻烦,我且不必理会。”

李贤想到这里,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想着高成问道:“你说的那殿中侍御史杜公,此人姓甚名谁?对我倒颇有维护之意,等到有了机会,我一定好好拜访此人。”

却听得高成呵呵笑道:“这杜公并非旁人,大王还应该记得,当年与大王斗诗的那位狂生杜审言吧?这竭力维护大王之人,出力最多的,便是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