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显耀大唐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非川

显耀大唐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非川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5:27:58 来源:笔趣阁

李显一合斩杀吐蕃军主将芒吉,这对吐蕃将士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芒吉已经是足可匹敌唐军猛将薛仁贵的人物,可是竟然被这名普通的唐将如此轻易斩杀,可见这一次唐朝的援军之中定然是藏龙卧虎,简直是无法战胜的,这样一来,他们再也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根本没有任何犹豫,便纷纷抛下弃械投降。

郭待封本来以为自己这一次会颜面尽失,被人所耻笑,可是没想到竟然被李显力挽狂澜,挽回了败局,不由得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很是宽慰,可是很快,这种宽慰就被另外一种情绪所代替了,那就是嫉妒。

自己率领数千人都无法阻挡住敌军的突围,反而差点被冲散了阵型,而李显仅以三百人就硬生生挡住了敌军前进的脚步,而且还当阵斩杀了敌军主将,两相一对比,谁的能力自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可是郭待封却受不了这一点,首先来说,他是大唐名将郭孝恪之子,自认为得了父亲兵法真传,在军事能力方面丝毫不弱于父亲,而且他多年来镇守边陲,战争经验极为丰富,怎会连一个刚刚出道的小毛孩子也比不过?

而除此之外,他最为自负的是,他可是文武双全,不仅武艺出众,精通韬略,而且还颇通经典,曾经在显庆四年的皇帝策试举人中获得上等前五名,后来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一首离合诗竟然难住了李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更加对出身贫寒、只是一勇之夫的薛仁贵鄙夷不已。

所以,综合以上各种因素,郭待封丝毫不感激李显帮他渡过了危局,反而对李显的才能和战功心生嫉恨。

且不说郭待封对李显和薛仁贵心生嫉恨,单说这场大战,斩杀吐蕃将士七八千人,降近两万余,只有两三千人侥幸逃脱,而除此之外,此战更是斩杀了吐蕃军的领军大将芒吉,可以说此战不仅解了鄯城之围,更扬了大唐国威,重挫了吐蕃军的锐气。

“末将慕容忠拜见薛大总管、周王、郭副大总管、阿史那副大总管。”慕容忠之前见唐朝援军到来,却是不敢出城迎接,待得唐军战胜之后这才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心中很是愧疚,所以说话的口气颇有些恭敬讨好的意思。

这时候突然听得郭待封冷哼道:“当初本将奉命镇守鄯城之时,吐蕃贼子数年不敢相犯,可是尔等竟然被其三万乌合之众逼到绝路,连城池都险些被破了,尔等可真是有本事!”

对于郭待封的这番话,其实在场的大唐诸将都有同感,但是却并没有谁说出来,郭待封却不管这些,反正他的心里不痛快,资格地位也在那里摆着,即便是薛仁贵也不能说他什么,所以这话一说出来,无论是薛仁贵、李显还是慕容忠等人尽皆尴尬不已。

好在这时候阿史那道真站出来,呵呵笑着说道:“这也是吐蕃贼子狡诈,突然出兵,而且贼子不多,我等猝不及防,致有此败,不过不管如何,慕容将军以残败之旅,坚守鄯城长达两个多月,也算是大功一件,否则的话,我等还需想办法攻克鄯城,而这也必然会延缓我军攻势,好了好了,太阳毒辣,诸位不必在此地站着了,慕容将军,吾等可否进城讨杯水喝?”

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也算是有几分交情,听了对方这和稀泥的话,只好哼了一声,不再多言,而一旁的慕容忠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讪讪的招呼大家进城休息。

而薛仁贵也是个急脾气,在城内略微修整了几天,等慕容诺曷钵到来之后,便急着下令大军继续前进,毕竟芒吉虽死,还有两三千溃卒,这些人在逃走之后肯定会有人前去向噶尔赞婆报告唐军到来的消息,这赞婆乃是噶尔钦陵之弟,颇有将略,若是让他做好了准备,这一战恐怕要打的艰难了。

阿史那道真和李显都同意薛仁贵的想法,郭待封虽然很不情愿,但他也知道对方所说的是对的,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如此一来,在各方尽皆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薛仁贵下令唐军立刻开拔,前往三百里外的大非川进军。

由于从鄯城到大非川这一路都是山路,而且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行走,将士们普遍感到呼吸困难,行军速度自然快不了,三百里的路程竟然走了半个月才到。

等到大军来到大非川之后,薛仁贵感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召集诸将到大帐中议事。

这一次郭待封倒没有延误时机,提前来到了大帐之中,随后来的,是阿史那道真和李显。

其实本来这次议事是没有李显什么事的,可毕竟李显的身份在那里摆着,更兼薛仁贵有意让李显多长见识,增加阅历,所以专门邀请李显列席。

在会议一开始,薛仁贵便开口说道:“诸位当知道,吐谷浑国内尽皆山路,道路难行,我等若是这般行军,恐怕再过十天也到不了乌海,所谓兵贵神速,吾等已然失去先机,不能再如此迁延下去了,以我之见,我等莫如分兵,由本将统率作战之士轻锐倍道挺进乌海,如若占领乌海,首先可切断南北之敌众彼此间联系,将安西四镇之敌军彻底隔绝,而此大非川之地地势宽阔,可以建立两个营寨,郭副大总管便率领辎重营将士,在此布防,因为吐蕃在反应过来后,定然会分兵分别攻打大非川和乌海,只需我双方有一方取胜,便可两军会合,腹背夹击势孤之敌军,如此一来非但吐谷浑可复国,便是安西四镇亦能一举收复。”

“嘿嘿,这只是薛大将军你一厢情愿罢了,万一敌军攻势太猛,我等彼此首尾不能相顾,只要迁延岁月,甚至都有可能被贼子各个击破,届时我等非但难以破敌,连性命都操于他人之手,薛大将可否想过这些?”

郭待封对于薛仁贵的决定很不配合,一上来就冷嘲热讽,不过这也不算是胡搅蛮缠,因为郭待封担心的问题也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在这时候,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更何况这已经是最佳的破敌之策了,胜算还是比较高的,薛仁贵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他当即凛然说道:“我等身为武将,自当将身家性命许给国家,便是遇到危险,亦当死战,像如忠烈卢国公程老将军那般,马革裹尸,如何能够惜身保命、不顾公事耶?吐蕃土地虽广,然则因其乃苦寒之地,故此地广人稀,便是人人皆兵,又能有多少人?便是倾国来战,亦不过二三十万,更何况彼亦不可能倾国来战,毕竟还要戍守地方,如此一来,最多也不过十余万人,以吐蕃士兵之作战能力,吾等以一敌二,以寡胜众,正是拿手好戏,又有何惧哉?”

其实对于薛仁贵的判断,李显还是有保守意见的,因为他知道,这一次吐蕃会发动四十万大军前来争夺吐谷浑和安西四镇,但是李显却也不知道这四十万到底是号称还是实际人数,再加上现在是要说服郭待封,他也不好插嘴,所以并没有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郭待封却是不知就里,被薛仁贵驳得没有话说,不过过了一会,他又说道:“乌海路远,且又道路艰险,薛大将军对此地并不熟悉,不如让末将率军出征,薛大将军统率辎重营镇守此地,毕竟末将当初主要是在这一带作战,相对要熟悉一些。”

却听得薛仁贵笑道:“郭将军此言差矣,吾虽然很少到达此地,然则早已将乌海所在地摸了个通透,吾又小有威名,谅那吐蕃贼子心中亦是忌惮,而郭将军新败,贼子定然不知将军厉害,此一点于将军不利也。呵呵,郭将军放心就是,吾定然不会有差池,而辎重亦是重中之重,非郭将军不能守也,还请将军勿要推辞。”

薛仁贵这句话说得很客气,但实际上却很不客气,因为这是在告诉郭待封,之前在解鄯城之围的时候,你的表现很不好,差一点都被敌军打败,这样的领军能力怎么能够承担突袭乌海的任务呢?你还是老实一点,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为我作战打下手吧。

郭待封自然知道薛仁贵的话中之意,可是他却没什么脾气,谁让自己之前不争气,差一点就打输了呢?所以,郭待封只好对薛仁贵拱了拱手,无奈的答应下来,然后丧气的坐了下去……

可是这还不算完,只听得薛仁贵继续说道:“鉴于郭将军身边只有数千辎重兵,很难抵抗敌方大军的进攻,所以本将决定将阿史那将军的突厥骑兵也都留下来,再加上周王的数百王府卫士,如此下来可凑足两万将士,这两万将士补骑结合,攻守兼备,便是十万敌军前来攻打,亦能力保无虞。”

“大将军,阿史那将军也就罢了,可周王乃是皇子,身份尊贵,怎能征战前线?万一有甚风险,我等该如何向陛下交待?”

郭待封自然知道李显之能,也知道只要有李显在这里,他很难有机会立功,所以便提出不要李显。

可是一来薛仁贵事先已经得到了李显的暗示并且自己也同意了,二来郭待封的表现也确实不咋地,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同意郭待封的请求,坚持要李显留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