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显耀大唐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初战吐蕃

显耀大唐 第一百二十七章 初战吐蕃

作者:汉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5:27:58 来源:笔趣阁

却说薛仁贵在得到皇帝的旨意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将安东都护府的相关事宜托付给李谨行,同时还按照李显的嘱托,令长子薛讷和参军杨思齐加强戒备,之后便乘坐快马前往洛阳,薛仁贵不愧为大唐勇将,体格健硕异于常人,这一路之上不眠不休,途中累死了六匹好马,只用了四天三夜便来到了长安。

薛仁贵到了长安的时候,正是大唐咸亨元年的四月初八日深夜,而第二天恰恰是黄道吉日,有利于出兵征战,而这时士兵们也都早已集结完毕,所以薛仁贵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决定第二天就起兵,所以他不顾劳苦,连夜便向高宗上书,禀报第二天的出征事宜,高宗当时也没有休息,正在苦等薛仁贵的消息,其实他知道用四天三夜的时间让薛仁贵就这么跑回来,确实难度太大,可是没想到薛仁贵竟然真的来得那么快,那么及时,顿时心中大慰,对薛仁贵很是夸奖了几句,这才下令大军在第二天就出征。

薛仁贵之所以不辞劳苦的这么去做,本来是因为前方军情紧急,耽误不得,可是作为他的副手的左卫将军郭待封却是对此深为不满,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准备好,而是觉得薛仁贵有意在抖威风。

“哼,这薛仁贵是个甚东西?当年不过是和我平级而已,他只不过是捡了李绩那个老东西的现成便宜,这才获得大功,被封为右威卫大将军,如今见到昔日同僚,不说谦虚一下,竟然如此狂妄。嘿嘿,我郭待封可不是好惹的,当年吾父纵横沙场的时候,还不知这厮身在何处?我父子两代为将,在朝中所集聚的人脉远非薛仁贵这个山野村夫所能相比,吾这是看在圣上的面子,方才屈居其下,不过他想要我听话,却是痴心妄想而已。”

郭待封满腹牢骚,喝了不少闷酒,直到三更方才入睡,结果第二天一早,竟然误了时辰,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一边跑,一边穿戴甲胄,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校场。

这时候三军将士皆已齐聚,数万人独独等待郭待封一人,饶是他脸皮再厚,也不由得脸色讪讪,强笑着对薛仁贵和众将士道了声歉,便欲站回自己的位置上。

却突然听得一声大喝:“郭将军,十万大军等你一人,竟还嬉笑自若,尔这副大总管便是这般当得么?”

郭待封一听这道声音,便知是薛仁贵,虽然昨天夜里他在自己营中可以肆无忌惮的大骂,可是今日理亏在先,也不由得心中慌乱,抱拳说道:“末将昨夜睡得迟了,今早有些头痛,故此来迟,还望大将军海涵,末将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以后绝不会再有此事,若有违逆,大将军自管处置,末将毫无怨言。”

却没想到薛仁贵丝毫不理会郭待封所谓的苦衷,面色如霜,冷冷看了他一眼,随即便下令道:“哼,吾奉皇命,提军十万进击吐蕃贼子,如今大军尚未开拔,尔便率先迟到,若不惩戒,何以约束三军将士?军法官何在?与我拉下去,重打三十军棍,以儆效尤。”

“嗯?吾已认错,今早之事又的确并非有意,大将军何必苦苦相逼?”郭待封一听薛仁贵要惩罚他,顿时感到怒不可遏,但他还是尽量隐忍,语气平缓的说道。

却没想到薛仁贵所回应的只是一句话:“吾乃行军大总管,违吾法度,自然不能轻饶,否则又如何能够约束三军将士,吾故知郭将军另有隐情,然贼法度便是法度,只要有人违背,便会受到惩处,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军法官,还愣着作甚?速速命人将郭待封拖下去行刑。”

“好你个薛仁贵,吾给你脸面,你却偏不要,哼,休要以为你是行军大总管,吾便甘心受此奇耻大辱,你给我等着,早晚有一天,我要报此大恨。”

郭待封对这薛仁贵破口大骂,却依然无法阻挡那些行刑将士的用刑,被结结实实的打了三十军棍。

薛仁贵对此没有丝毫的妥协,横眉竖眼的下令行刑将士将已经用过刑的郭待封拖走,又当众宣布了条令,这才点齐将士,下令大军开拔。

由于薛仁贵铁面无私的处置了郭待封,所以三军将士尽皆肃然,再也没有谁敢私自违背军法,尽皆按照薛仁贵的号令,按时完成了各项任务。

可是薛仁贵有一件事却不知道,或者说就算知道了也都无所谓,这件事就是,郭待封对于他的积怨更深了,虽然表面上不再做对,可是内心里却在盘算着该怎么样才能寻找时机报复一下薛仁贵。

这时候的薛仁贵可不管郭待封心中怎样想,他一心只想着应该如何迅速整顿军纪,收拢人心,以便应对接下来的战斗。

“嗯,周王和我说过,吐蕃军主将噶尔钦陵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周王一生很少对敌军将领如此重视过,看来这噶尔钦陵的确很了不起,我决不能掉以轻心。”

薛仁贵不知道周王李显究竟是如何知道噶尔钦陵的情况的,但他却对李显的判断有着绝对的信任,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何会对李显如此信任。

大唐咸亨元年四月辛亥,大唐西征大军共五万人,对外号称十万,在右威卫大将军、逻娑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的率领下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北而去,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行军,终于来到了鄯城。

这时候的吐蕃大军已经攻灭了吐谷浑的大部,吐谷浑的军民们为了躲避战乱,大部迁到了鄯城,所以如今的鄯城已经成为了吐谷浑遗民的避难地。

但是即便这样,吐谷浑的那些子民们也不好过,因为吐蕃大将噶尔赞婆的部将芒吉正统率三万大军猛攻鄯城。

虽然吐蕃只有三万大军,可是吐谷浑的军民如今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没有什么战力,如果不是他们得到消息,大唐的援军将于近日抵达,随行的还有他们那原本内附、现在在唐军的扶持下准备复国的国王慕容诺曷钵,这才下定决心死守,再加上唐朝的故凉州都督郑广自知有罪,所以拼命带兵助吐谷浑守城,这才不致于让敌军攻陷鄯城。

不过由于昨日一战,大唐故凉州都督郑广战死于鄯城城下,吐蕃大军锋芒更胜,吐谷浑方面的守将、诺曷钵之三子慕容忠心中恐惧,更加不敢交战,只是闭城死守而已。

“三王子,我等该怎么办?”一旁的将领阿斯道见敌军攻城越来越急,眼看城池不保,不由急切地问道。

“你问我该怎么办,我又如何知道该怎么办?”慕容忠不由得心中苦笑,但是他却不能把这种话说出来,毕竟作为吐谷浑人目前的最高首领,他必须要承担起保护族人的重担,所以,他只能用言语来安慰对方:“尔等不必着急,吾相信大唐军队很快就来了,你也知道,唐军的统帅乃是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薛大将军当年三箭定天山,勇武之名举世无双,相信只要有他在,一定可以击破吐蕃贼子,令我吐谷浑成功复国。”

“可问题是,唐军会在何时到来?三王子亦当知道,如今的鄯城城墙多处破损,恐怕已经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了,估计如若吐蕃再这样攻下去,只需明日,城池便会被攻破,届时我吐谷浑遗民十余万众恐怕尽皆沦为奴仆,吾辈亦会死亡殆尽。”

阿斯道也不傻,看着敌军的攻势,对守城很不乐观,做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这让慕容忠一方面惊叹对方计算之准,另一方面也更加无奈。

“那你说怎么办?我等总不能投降吧?嘿嘿,只要素和贵那厮身在吐蕃军中,我等便是投降,恐怕也有性命之危。”慕容忠不由得苦笑不已,当年若非素和贵叛逃吐蕃,将吐谷浑的军事部署等情况悉数相告,吐谷浑也不致于处于常年受欺辱的地步,到了今天竟有亡国之虞了。

阿斯道闻言也是默然无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可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吧?三王子,依末将之计,我们莫如突围而走吧,只要深入唐庭内地,吐蕃便是真有四十万大军亦不怕。”

因为这一次吐蕃出兵吐谷浑和安西四镇,共出动了十余万大军,号称四十万,所以才有阿斯道方才那一番话。

可是慕容忠却很不甘心就这样退走,他略略的想了想,然后咬牙说道:“这样吧,如若明日午时,唐军还不来,我们便率军突围,如何?”

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听得城下响起了鸣金的声音。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今天吐蕃大军怎的刚打了不足半个时辰就收兵回营了?莫非其中有诈不成?”慕容忠心中讶然不已,可是等他往远方一看,却见敌军后方卷起了满天的烟尘,而吐蕃大军得阵型已经开始出现了散乱,不由得大喜道:“阿斯道你快看,应该是大唐的援军来了,他们正在攻打吐蕃的军队,哈哈,我等有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