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从航空工业开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第一台数控拉床开始总装(求首订)

现在正值上班高峰期,从这个厂门进入的人非常多,清一色的自行车大军,有一种浩浩荡荡的感觉。

每一个骑车的人都会在厂门口下车,推车通过厂门,进入厂区之后再继续骑车。

不少推车的人放慢了速度,或是干脆停了一下,稍稍看了一眼这辆大货车,以及车上的这个大家伙。

十几米的长度。

包裹的严严实实。

似乎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神秘感,有一些工人不免打听起来。

“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长。”

“肯定不是航空发动机上的零部件,估计是某一种设备。”

“对,八成是一种大型设备,这长度起码有十五、六米呢。”

“......”

不少工人们心中充满了好奇,想知道这个神秘的家伙具体是什么,也正好有设备分厂的职工推着自行车从这个厂门上班,他们一样的看到这辆货车。

“你们看,这会不会是我们数控拉床上的零部件。”

“从长度尺寸看,很有可能。”

“......”

设备分厂的人看到这些大家伙,心中热切,他们非常希望这是数控拉床的零部件。

这一段时间,他们都很忙,甚至有时候还会加班加点,除了加工航空发动机的毛坯,进行一系列的粗加工之外,还进行数控拉床的零件的加工。

辛辛苦苦这么久,大家都希望第一台数控拉床早一点进行装配。在设备分厂,数控拉床的部分零件已经到了生产制造现场,只缺一些大件,以及进口的零配件等。

没错,这确实是数控拉床的大件!

准确的说,它们是数控拉床的导轨和刀盒,导轨的长度更是达到了十五米多,刀盒的长度也有七、八米,都算是数控拉床上尺寸最大的零件之一。

十几分钟之后,厂门口安静下来,上班的工人们都已经进入了厂区,走进了车间,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上,这辆大货车也开始启动,缓缓的通过大厂门,然后朝着设备分厂行驶而去。

生产制造现场。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林峰亲自规划的,规划了一块长方形面积的装配区域,数控拉床需要的工装也已经基本到位。

在这块装配区域的旁边,好几个大货架,以及整齐的摆放在地上的一些大托盘。小一些的零件放在货架上面,大一点的零件则放在托盘上面。

林峰和王亚龙都在生产制造现场,两人的旁边还有好几个人,如技术部部长蔡文浩,生产制造部部长宋永年等。

“老板,xx厂为我们制造的拉床导轨,刀盒等零件已经运来了,货车已经到了厂门口。”

林峰挥手道,“让货车开进来,将东西卸下来。”

昨天就接到了XX厂的电话,知道这些东西会运过来,林峰带着大家在生产制造现场等着。

一会儿之后,这辆大货车行驶进入生产制造现场,幸好这栋厂房够大,够宽敞,十几米长的货车行驶进来没有问题。

在大家的目光之中,这辆货车行驶进入,然后,工人们开始将上门的东西小心的吊下来,一一摆放在旁边。

包裹在上面的东西也被清除了,两根崭新光洁的拉床导轨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这已经几乎是成品,林峰亲自看了一番,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还没有打激光,但至少外观非常不错。

导轨的精度要求很高,尤其是直线度要求极高,刀盒和它是配合关系,将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

“老板,这是XX厂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

不管是两根导轨,还是刀盒,都附带着质量检测报告,每一个尺寸,每一个技术要求都有检测数值,林峰拿着两根导轨的检测报告看了起来。

“嗯,质量不错,你们都看一看。”

看完之后,林峰将这份质量检测报告给了旁边的王亚龙,他看了看之后给了旁边的蔡文浩,然后,这份质量检测报告就在大家的手中传阅。

导轨,刀盒都合格,属于合格品,质量完全满足要求,林峰亲自在接收报告上签了字。

负责送货的司机开着大货车高高兴兴的离开。

刀盒已经不用再加工了,已经是成品,导轨还有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研磨。

手工研磨。

这道工序非常考验技术水平,也常常由经验丰富的钳工来完成,系统给出的制造工艺规程有详细的工步,也给出了工装设计图纸。

研磨工装已经制造好了,王亚龙也亲自挑了设备车间经验最丰富的两名钳工师傅,林峰还有一点不放心,又从凤凰厂借了一名八级钳工。

航空发动机上某一些零件需要研磨,如各类机匣的装配面,平面度要求极高,也一般是有钳工研磨的,而不是磨床磨出来的。

导轨通过吊车吊上工装,摆放水平,并打了水平激光,也打了直线度激光。

然后,凤凰厂的这位八级钳工老师傅带着设备分厂的两位钳工开始导轨的手工研磨。

这样的研磨属于慢工出细活,足足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这也是林峰催着XX厂早一点将导轨、刀盒等零件送过来的原因。

几天之后。

陆陆续续的又有一些零件制造好送过来,整齐的摆放在装配区域的旁边,更让林峰高兴的是,进口采购的第一批零配件已经到了凤凰厂的仓库。

只要自己需要,随时可以去将它们领过来。但林峰暂时没有派人去领取,等第一台数控拉床正式装配的时候再说吧。

王天放又一次亲自到了设备分厂的生产制造现场,这几天,他基本每天都要看一看,有时候还关心的询问具体还差哪一些零配件。

他希望这台数控拉床早一点进入总装配,早一点交付凤凰厂,早一点投入使用。

涡轴八发动机的第二阶段生产制造已经好几个月了,第一个批次的零件都已经完成,现在进入了第二批次零件的生产制造。

涡轴八的自由涡轮盘,第一、二涡轮盘,对应的各级涡轮叶片,都需要进行拉削加工,因为现有的拉床比较老旧和落后,加工出来的涡轮榫槽,叶片榫头质量都比较勉强。

王天放期待着这台数控拉床,希望它早一点发挥作用,早一点用来加工各级涡轮盘,各级涡轮叶片。

今天,王天放又到了设备分厂的生产制造现场。

和前几天不同,这一次他带了一位陌生人过来,两人看似关系非常好,有说有笑的,王天放还指着生产制造现场的那些零件,介绍着这台数控拉床。

那位陌生人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样子,认真的听着,不时的问一问。

办公室之中。

林峰刚和省城建筑设计规划院通完电话,讲了自己关于厂区设计的一些要求。

前两天,省城规划院来了一支技术团队,由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带领,他们对河西工业园那块面积1500亩的土地进行了详细的尺寸测量。

尺寸测量完毕,接下来就是厂区的规划设计,在展开全面规划设计之前,他们当然要再三的征求林峰的意见和建议。

刚放下电话不久,王亚龙就推门进来了,“老板,王总工又过来了。”

林峰道,“这几天,我们的王总工是天天过来。”

王亚龙道,“今天有点不一样,他还带了一位领导模样的人,现在正在我们的生产制造现场。”

“哦。”林峰微微意外,挥手道,“走,我们去生产制造现场。”

林峰大步流星的走在前面,王亚龙跟上,两人远远的就看到了数控拉床装配区域旁的王亚龙,也看到那位领导模样的人。

四十几岁,应该五十岁不到,中等个子,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一看就知道这应该是一位干部。

“王总工,您又过来了啊。”

王天放道,“咱们这台数控拉床马上要进入总装配阶段,我不过来看一看不行啊。”

然后,王天放介绍道,“林厂长,这是xxx厂的姚厂长,特地过来看你们的数控拉床的。”

闻言,林峰微微一喜。

对自己的数控拉床感兴趣,那这是潜在的客户啊,林峰热情的伸出手道,“姚厂长,欢迎光临雷火科技工业集团设备分公司,我是林峰。”

雷火科技工业集团的手续已经办下来了,注册资金5000万软妹币,林峰就没有再介绍说自己是设备分厂的厂长,而是亮出了雷火科技工业集团的名字。

姚元也伸出右手,紧紧的握着林峰的右手,高兴的道,“听闻你们设计研发成功了一款数控拉床,我特地过来看一看。”

林峰点了点头,在生产制造现场结合这些已经制造好的零部件向姚元介绍这一款数控拉床。

介绍一番之后,林峰还邀请他们去了会客室,大家坐下来之后,林峰又拿了关于数控拉床的介绍资料,进一步详细的向姚元他们介绍。

为了方便客户了解这一款数控拉床,林峰要求技术部做了这本介绍资料,图文并茂,不但有文字说明,也有各种参数。

看得出来,姚元对这款数控拉床非常的满意,这份介绍资料也被他小心的放进公文包之中。

接下来几天,王天放依旧每天都过来,姚元也是一样,似乎并不急着回去,而是在凤凰厂的招待所住了下来,每天都过来看一看着台数控拉床的进度。

一直看了三、四天,他才离开凤凰厂回去了,身为一家大型军工企业的厂长,他不能一直呆在凤凰厂,他厂里面很多事务等着去处理。

这台数控拉床的零部件进一步的齐全了,包括机床的底座都已经加工好,并送到了装配现场。

两根导轨也已经研磨好,昨天下午打了激光,直线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今天,将开始这台数控拉床的总装配。

林峰来得比平常早一些,距离正式上班还有十几分钟就到了设备分厂,并没有急着去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去了生产制造现场。

“咦,那不是齐师傅吗?”

齐师傅是凤凰厂的八级钳工,五十几岁,这些天都是由他带着设备分厂的两名钳工进行导轨的手工研磨,林峰当然认识他。

这么早,他在干什么呢。

林峰不禁走了过去,然后有一点不解,只见齐师傅在那里研磨着其中一根导轨。

“老齐,这两根导轨昨天不是已经打了激光,直线度已经满足设计要求了啊。”

齐师傅停了下来,解释道,“林厂长,确实满足设计要求,但这一根只是刚好满足设计要求,我觉得还可以研磨一下,我有把握让它的直线度达到千分之三。”

什么!

林峰惊讶了!

然后,渐渐的佩服起来。

这就是工匠精神啊!

人家并不是觉得满足设计要求就可以,而是有更高的质量追求。设计要求任何一米长度内直线度不大于千分之五,人家有把握达到千分之三,于是,又在这里仔细的进行研磨。

为了不影响今天的装配,人家还早早的就过来了,这种精神可敬!

林峰有一点感动,心中想道,这么敬业,技术水平又这么高,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拥有这样的人才。

上班的时间也渐渐到了,生产制造现场的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工人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先是渐渐的骚动,然后又渐渐的安静下来。

研磨终于完成了,再次打了激光,整根导轨的直线度完全符合技术要求,任何一米内的直线度在千万之三以内。

从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三,这不但是一个不小的提高,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林峰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拿过一个喇叭,亲自给大家开班前会。

“各位,齐师傅的事情很多人应该知道了,但可能有少数还不是很清楚.......”

他先简单的将事情说了一遍,然后大声的道,“同志们,这是一种工匠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这样的工匠,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我们的第一台数控拉床今天开始正式总装,我也要求大家将它总装成为一台精品!”

林峰的声音似乎在大家的耳边回荡。

足足呆了那么两、三秒,大家反应过来之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1990年12月6日,上午八点四十分。

雷火科技工业集团设备分公司的第一台数控拉床开始进行总装,首先是机床底座的装配。

通过天车,这个长十几米,重达数吨的大家伙吊放到了指定位置,找平之后,数名装配钳工进行零件装配。

蔡文浩带着数名技术员在旁边进行监督和指导,旁边的工作台上还摆放着总装工艺规程。

旁边不远,摆放着装配需要的零部件,林峰和王亚龙都在现场呆了很久,直到将近上午十一点才先后离去。

第一台数控拉床开始总装!

这个消息也渐渐的在凤凰厂传开了,一些细心的人发现,随着总装的开始,来装配现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不但有凤凰厂的领导,也有一些技术和管理人员,甚至连一些工人也抽空过来瞧一瞧。

在工人们看来,价值300万的数控拉床,它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不时有人慕名而来,目的只是为了看一看这台装配之中的数控拉床,设备分厂的每一人,深感自豪。

今天,林峰又去看了数控拉床的装配,机床的底座装配已经差不多,工人们开始装配机床的导轨和刀盒。

装配秉着先主体再局部,先机械部分在数控部分的原则,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

看了一番之后,林峰放心的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在办公椅上面,心中想道,第一台数控拉床的总装有序进行,不知道河西厂区的规划什么时候能完成。

人力资源部的刘顺康去了河西,将在那里租一栋大楼,用于临时办公,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虽然厂区的建设需要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一年半,但林峰不准备等这么久,雷火科技工业集团下属的航空发动机设计所必须先组建起来。

组建设计所,除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之外,还需要办公地点,听说河西有一栋三层大楼准备对外出租,林峰吩咐刘顺康过去看一看。

如果能将那栋大楼租下来,那设计人员办公的地方就有了,那就可以先开始第一台涡轴发动机的设计。

也许别人会认为林峰这是异想天开,随便招一批技术人员就想搞涡轴发动机,简直天真的可笑,但林峰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自己有系统啊。

系统在手,林峰就底气十足,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大不了找系统,让他帮忙解决嘛。

其实,林峰最担心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

对,就是资金!

虽然手上有将近1个亿的资金,但林峰并不认为这些钱就足够了,肯定还不够,估计也就将厂区勉强建起来,然后可能就会开始缺钱。

正在想着这些事情,林峰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林峰连忙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了吴天华的声音,显然,这是一个越洋电话,吴老板从美国万里迢迢打过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