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疯皇 > 950 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大明疯皇 950 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作者:星辰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9:47:28 来源:笔趣阁

西伯行省到底有多少地呢?

如果按后世的计量单位,西伯行省足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而一平方公里大致就是一千五百亩。

也就是说,西伯行省足有两百多亿亩地!

虽然这其中山林占了一大半,平原也有一百亿亩左右。

如果平原全部开垦成耕地,那招来一亿人都没有问题,就算平原只有一半开发成耕地,留下一半作为放牧的草原,那也能招来五六千万老百姓。

至于山林,其实也挺有吸引力的。

毕竟,山林里全是木材,只要合理采伐,边砍边种,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这么算起来,招募七八千万老百姓过来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如果真能招来七八千万老百姓,开发西伯行省自然也不成问题。

问题就是,大明本土这会儿才一亿多人口,而且还有好几千万人散布到海外各行省乃至各个属国去了,剩下的估计也就七八千万人口了。

难道把大明本土的老百姓全招过来开发西伯行省?

这个明显是不现实的,别说全招过来,哪怕招过来一半大明本土都会出大问题。

那么,怎么办呢?

泰昌和袁可立一合计,又有点犯难了。

如果只招一两千万人过来,这边还是开发不起来,如果招多了,大明本土发展又会出大问题。

至于海外行省的人,东南承宣布政使司和南洋承宣布政使司这次都已经抽调大量人口出来了,而且不是东南营和南洋营将士的家卷朝廷也不可能奖励他们。

而莫卧儿帝国人口虽多却不能惯着,给人家奖励土地、牛羊、马匹那更是不可能的。

这商量来商量去,貌似又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大明本土的老百姓他们是有办法招过来了,但还不能招太多,其他海外行省的老百姓还不能白白给人家奖励。

他们这么声势浩大的招人,最终也就能招来一两千万人,西伯行省还是开发不起来。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袁可立皱眉沉思了一阵,突然间灵机一动道:“皇上,我们其实还可以在秀才、举人、进士身上做点文章。”

呃,把读书人也招过来吗?

人家就是读书的,你叫人家来种地放牧?

可能吗?

泰昌颇为不解道:“礼卿,秀才、举人、进士身上有什么文章可做?”

袁可立连忙解释道:“朝廷原来不是有规定,秀才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八十亩免税的耕地,举人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四百亩免税的耕地,进士功名者名下可以有两千亩免税的耕地。

这原本是鼓励读书人上进,拼命去考取功名的。

不过,这会儿却给朝廷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毕竟,现在进士的录取名额都变成每届三千多了,平均下来就是每年一千多。

也就是说,每年光是这新科进士名下就会多出两百多万亩免税的耕地来,举人数量那更是不得了,估计一年最少也要多出三四百万亩免税的地来。

还有秀才,免税的地虽然不多,顶不住秀才越来越多啊,每年新晋的秀才估计最少也要多出五六百万亩免税的地来。

这么算起来,大明本土一年就会多出一千多万亩免税的地来。

虽说这些人过世之后免税的地会取消,但是,大明本土的耕地也经不住秀才、举人和进士数量这么迅勐的增长啊!

大明本土才多少耕地?

历年来的统计都没有超过十亿亩。

这么算起来,百年之后,大明本土的耕地几乎就全免税了!

皇上,这个问题我们也得解决啊。

这边不是地多吗?

我们完全可以把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免税之地全部划分到这边来啊!”

呃,这个问题的确是忽略了!

泰昌闻言,不由满脸凝重之色。

袁可立说的还只是免税的额度。

这压根就不是主要问题。

历史上大明为什么会灭亡?

土地兼并严重就是一个主要原因。

大明大部分耕地都被皇室宗亲、权臣太监和读书人给兼并了,老百姓没了土地,没了活路,才会造反啊!

现在,皇室宗亲的问题是被他解决了。

所有藩王的封地不是被他给削了,就是被他给置换到海外行省去了,大明本土已经没有皇室宗亲的封地了。

如果读书人再把大部分土地一占,他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这样下去,不用百年,恐怕五十年就会出大问题。

想到这里,泰昌不由郑重的点头道:“嗯,礼卿,你这个提的很好,朕的确把这个问题给忽略了。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大明本土迟早要出大问题。

我们必须把所有读书人免税的地全部划到这边来!

不过,这边天气寒冷不说,每年还只能种一季,读书人能愿意把免税的地划到这边来吗?

就算朕冒着得罪所有读书人的风险,把他们免税的地全部划到这边来,他们大部分人也不可能过来打理啊!”

这个袁可立也想到了。

他小心的建议道:“皇上,每年只能种一季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用数量来弥补。

比如,秀才名下免税的地,我们可以算两百亩。

举人名下免税的地,我们可以算一千亩。

进士名下免税的地,我们可以算五千亩。

这免税的地多了一倍都不止,他们应该没什么话说了。”

这个的确,朕都给你们把免税面积增加一倍多了,你们要再不满意,那就是跟朕过不去了!

不过,这样还是有问题啊!

泰昌仔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这边这么冷,距离大明本土又那么远,他们怎么可能过来打理这些土地呢?”

袁可立细细的解释道:“皇上,其实就算是在大明本土,读书人也不可能去打理名下免税的土地的,他们一般都是派自己的亲戚去打理。

毕竟读书人的目标是为了金榜题名,而金榜题名之后基本都会分派官职,他们是不可能去打理那些免税的土地的。

他们的亲戚来打理的话,远点近点其实没多大关系。

我们只需想办法免了他们来回转运粮食的麻烦就行了。

这个其实也很好解决。

我们完全可以让西洋商号在这边低价收购粮食,直接给他们换成银子乃至是银票,这来回转运的事他们就不用操心了。”

原来是这样。

看样子还真没什么问题了。

泰昌正要拍板呢,突然,他又愣愣的问道:“礼卿,还有一个问题你考虑过没。

他们能有多少亲戚?

秀才就不说了,一个举人一千亩免税的地,得多少人来种?

进士那就更不得了了,五千亩免税的地,人家哪来这么多的亲戚!

再说了,人家的亲戚完全可以申请来这边种地啊,我们不但会免费给他们住房,还会给他们提供耕地的牛和日常用品,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家亲戚来种这么多的地?”

袁可立微微笑道:“皇上,他们的亲戚可不会自己种地,一般这些人都是雇佣佃农来种地的。

我们完全可以让他们去莫卧儿帝国雇佣佃农啊。

这样一来,这边的人口是不是无形中又多了很多?

而且,这些雇佣来的人还都是劳力,根本就没有地,一般的只要不是太懒农闲的时候还会去找活干,贴补家用。

这样一来,是不是对这边的开发更有利了?”

泰昌闻言,不由竖起大拇指夸赞道:“礼卿,没想到你对治国之道也这么有见地。

你怎么不早跟朕说,朕要是早知道你有这能耐,怎么也得让你当个内阁次辅去帮帮子先啊!“

袁可立连忙谦虚道:“皇上,微臣其实没什么能耐,治国之道微臣可不懂。”

泰昌不由摇头笑道:“你这还叫不懂治国之道啊,大明官员能有几个比你强的?”

袁可立尴尬的道:“皇上,您可能忘了,微臣其实也是读书人,微臣也是进士出身,关于这免税的地怎么打理,微臣自然是一清二楚。”

呃,对啊!

人家也是进士出身,这一套自然是门清。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忍不住叹息道:“礼卿,这次你是帮了朕的大忙了。

土地兼并可是亡国之祸啊,这个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一个王朝迟早要灭亡。

现在好了,大明本土的土地兼并问题是彻底解决了。

至于这边,这苦寒之地估计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来搞什么土地兼并。

他们就算是想来搞土地兼并,也没这能耐。

这边可是最少五六十亿亩耕地,谁能兼并的了?

如果谁能兼并几十万亩乃至几百万亩耕地,那绝对是贪官污吏无疑。

烺儿,你可要记住了,不管是大明本土还是这里,谁要是敢利用职权疯狂兼并土地,直接砍了!”

这土地兼并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接下来还是关于西伯行省开发的问题。

泰昌想了想,随即缓缓的道:“礼卿,朕觉得这边土地的分配还是要调整一下。

我们可以规定,大明迁徙过来的老百姓包括分给读书人的免税地都是耕地,有这么多人种地,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的家卷就没必要种地了。

朕觉得可以给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的家卷多分草地和山地,草地和山地都给人家分一千亩一个人。

草地就用来放牧,养牛养羊养马。

山地就用来伐木,只要他们边砍边栽,一年砍个百分之一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他们要耕地也可以,这个他们可以自己选择。”

袁可立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又小心的提醒道:“皇上,还有开矿的问题呢?”

这个泰昌其实也考虑过了。

他又仔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的道:“开矿的问题,要看是什么矿。

煤矿和铁矿我们完全可以从莫卧儿帝国征召劳力来开采。

至于金矿、银矿和铜矿,那就不能随便让人来开采了,必须是北大营和东南营将士及其家卷才行。

我们可以多配点大型采矿机械,让他们采矿能轻松一点。”

他们这一聊竟然聊了将近一个时辰。

泰昌一看天色,不由拍着脑门道:“哎呀,这聊着聊着把温室的事都了。

承恩,快派人进去看看,里面多少度了。”

很快,几个武阉便跑出来汇报,里面还有三十五度左右。

看样子这温室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泰昌紧接着便下旨,命西伯行省各个新建的城池大力打造这种温室。

所有马路的旁边都必须有这种保暖的通道,城里各个聚居的区域都必须有保暖的大型交易市场,城外也要多建这种温室,用来种植瓜果蔬菜同时保证牛羊马匹安全过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